162個病種「24小時內搞定」,市一院「日間手術」模式獲點讚

2020-11-30 東方網

&nbsp&nbsp&nbsp&nbsp提及手術,許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住院」。而擇期手術並非是想做就做,一來得醫院有床位,二來得醫生有「檔期」。

&nbsp&nbsp&nbsp&nbsp上午手術,第二天一早就能出院!現在,一些疾病的患者可在門診完成所有檢查,從入院手術到出院僅需24小時,因特殊病情需延長住院時間的也不超過48小時。自2016年開始推行「日間手術」模式以來,濟寧市第一人民醫院在提升醫療服務效率、緩解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等問題上交出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

&nbsp&nbsp&nbsp&nbsp近三年以來,濟寧市第一人民醫院在提升醫療服務的人文關懷和患者就醫體驗的同時,大幅縮短了患者住院天數,有效緩解了住院病房和門診、急診病房出現的患者積壓,提高了醫院床位使用率,更減輕了患者的經濟負擔以及患者和家屬的各種心理壓力。

&nbsp&nbsp&nbsp&nbsp先進技術

&nbsp&nbsp&nbsp&nbsp催生日間手術

&nbsp&nbsp&nbsp&nbsp「頭天做手術,第二天就能出院了。不用排隊等候,手術效果也很好,效率真是高!」10月9日,在濟寧市第一人民醫院總院區眼科病房,正準備出院的吳大娘一邊看著孩子收拾行李,一邊對醫院的醫療技術和服務讚不絕口。

&nbsp&nbsp&nbsp&nbsp兩日之前,受眼疾困擾三四個月的吳大娘來到濟寧市第一人民醫院眼科檢查,被診斷為左眼白內障。眼科主任馮潔根據其病症和身體狀況,給出「行左眼超聲乳化白內障吸出加人工晶體植入」的治療方案,並推薦她進行「日間手術」。8日,麻醉、手術……醫療團隊配合得有條不紊。半個多小時後,手術順利完成,患者被送到復甦室。

&nbsp&nbsp&nbsp&nbsp這樣的效率,在日間手術實施之前是難以達到的。「以往白內障患者需要住院後再檢查,然後等待手術,前後至少需要5天。」馮潔介紹。在她看來,日間手術的成功實施,得益於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其中,微創和麻醉技術的發展為日間手術開展提供了客觀可行性。

&nbsp&nbsp&nbsp&nbsp「手術作為一種治療手段,在治癒疾病的同時,必然伴隨著手術創傷給患者帶來的附加痛苦。一般而言,手術切口越小,創傷相對越小,患者術後康復也越快。過往數十年技術的提升,已將手術切口的小型化推向物理極限。」馮潔說,當前眼科很多的手術從原來的大切口大創傷發展成為微創治療,這也為眼科的十餘個病種推行日間手術奠定了基礎。而今,濟寧市第一人民醫院眼科每月日間手術量在260臺次以上。白內障、斜視、眼瞼腫瘤、胬肉等30種眼科疾病都納入日間手術範疇,原來需要住院四五天的疾病現在一天就可搞定。

&nbsp&nbsp&nbsp&nbsp濟寧市第一人民醫院日間手術術式統計表中顯示,白內障超聲乳化吸出術、宮腔鏡檢查術、宮腔鏡下治療術、內鏡下切除術、腹腔鏡下切除術等在日間手術中得到廣泛應用。

&nbsp&nbsp&nbsp&nbsp「如果患者不合併其他疾病,而且能夠實行宮腔鏡手術,我們一般都會推薦患者選擇日間手術。」婦科主任王長河說,正是因為此類先進技術的不斷學習、掌握和深入開展,日間手術得以順利推行。

&nbsp&nbsp&nbsp&nbsp多重把控

&nbsp&nbsp&nbsp&nbsp安全不打折扣

&nbsp&nbsp&nbsp&nbsp「一天就出院,安全嗎?」這是不少患者面臨日間手術選擇時會提到的問題。

&nbsp&nbsp&nbsp&nbsp「日間手術給醫院帶來的最大壓力,就是患者的安全問題。」濟寧市第一人民醫院門診部主任李偉說,「縮短了時間,並不代表這些手術的技術含量在降低,實際上,手術的技術含量在提高,對醫院和醫生的實力要求也變得更高。」

&nbsp&nbsp&nbsp&nbsp在開展日間手術之前,經過深入研究討論,醫院制定了嚴格的手術項目準入制度、手術醫師和麻醉醫師準入制度、患者手術前及出院前評估制度、應急預案等相關規章制度。

&nbsp&nbsp&nbsp&nbsp李偉介紹,醫院要求接受日間手術的患者或家屬願意並有能力在家完成護理,術前麻醉評級為1級-2級,有些疾病還對年齡和體重提出要求。日間手術的主刀醫生和麻醉醫生,須具有高年資主治醫師以上職稱。同時,濟寧市第一人民醫院專門成立日間手術管理中心,負責日間手術預約、術前檢查、麻醉評估、入院辦理、術前宣教、術後隨訪等,管理中心還配備日間手術助理醫師,每人負責1-2個病區,為日間手術患者提供一站式服務:住院有人管、檢查有人陪、床位有人調。

&nbsp&nbsp&nbsp&nbsp此外,醫院提供信息化支持,推動日間手術的開展。保證日間手術患者門診、病房檢查單信息共享;保證患者門診、住院病歷系統與醫保信息系統互聯;日間手術通知單可單獨標記;實現日間手術工作量日統計、日報告。

&nbsp&nbsp&nbsp&nbsp目前,濟寧市第一人民醫院在總院區設立獨立日間手術室4間(含門診1間)、東院區設立獨立日間手術室3間。「若患者在手術中或手術後出現嚴重併發症,將通過綠色通道轉入專科病房,繼續治療;若出院評估不能達到相應標準,則轉入相應病房住院。患者出院後,如出現嚴重併發症,可通過隨訪電話與日間手術中心隨訪人員聯繫,從綠色通道直接入院,接受治療。」李偉說,這些後續的應急預案都是為了保證日間手術的質量,也讓患者更放心。

&nbsp&nbsp&nbsp&nbsp日間手術簡化了就醫流程和手續,提前確定手術時間,可讓醫院提前做好手術準備,有效安排人員和器械、設備,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實現床位的合理利用,提高科室床位的利用率,加速床位的周轉,緩解醫療資源緊張,成為解決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重要手段。

&nbsp&nbsp&nbsp&nbsp完善流程

&nbsp&nbsp&nbsp&nbsp讓服務更貼心

&nbsp&nbsp&nbsp&nbsp「傳統治療方法可能需要住院幾天,我們能做到一天出院,就是希望幫助患者更好、更快地恢復到術前的工作和生活狀態,這就對手術醫生的技術和操作提出更高要求。」濟寧市衛生健康委黨委委員、濟寧市第一人民醫院黨委書記、理事長孫樹印表示,醫院通過流程的科學再造、績效考核傾斜等手段,讓更多的醫護人員願意參與日間手術,讓更多的患者受益。

&nbsp&nbsp&nbsp&nbsp「開展日間手術並不是為了看小病,而是希望更多的三、四級手術、大手術能通過日間手術來進行。」孫樹印說,在歐美發達國家,超過70%的手術是可以通過日間來完成,而目前我們的日間手術佔比僅在15%左右,還有很大差距。「日間手術加快了床位周轉率,大量的患者在短時間內入院出院,對醫院的臨床和管理能力是個挑戰。醫院完善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加強了質控和信息化支撐,專門開發日間病案系統,讓流程更便捷、高效。」

&nbsp&nbsp&nbsp&nbsp孫樹印表示,對於患者來說,日間手術的安全是他們最關心的,很多患者把手術拆線作為康復的標誌,對於出院後的家庭康復他們心裡沒底,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市一院也將發揮醫聯體成員單位的優勢,建立日間手術大醫院和成員單位的協作體系,讓三、四級大手術康復患者及時轉診至就近的二級或一級醫療機構,打消患者術後的康復擔憂。

&nbsp&nbsp&nbsp&nbsp為保證日間手術質量,下一步,濟寧市第一人民醫院將打造一支更加專業、高效的日間手術醫師、麻醉醫師與護理團隊,並研究解決延伸護理的提供及患者自我護理能力提高等問題,讓更多患者受益。

&nbsp&nbsp&nbsp&nbsp齊魯晚報·齊魯壹點通訊員 楊雅迪

相關焦點

  • 不到24小時就出院 湘雅醫院首創機器人手術搭配日間手術切除肺腫瘤
    手術現場。紅網時刻12月12日訊(通訊員 劉微)12月12日上午,在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分別接受了肺腫瘤和縱膈腫瘤切除手術不到12小時的兩位患者就順利康復出院了,而兩位患者的住院時間也還不到24小時。胸外科主任張春芳教授接診後認為,患者腫瘤部位比較局限,病種相對單一,沒有複雜的併發症,很適合做機器人腫瘤切除的日間手術。「像這一類的腫瘤,以前一般採用胸腔鏡進行手術。自從我院今年引進『達文西手術機器人』後,我們在機器人手術方面進行了更多探索,也為患者帶來了更多的福音。」
  • 縣一院呼吸內科支氣管鏡介入手術 得到省內各大呼吸介入專家點讚
    ——呼吸內科朱浩  縣一院呼吸科自2017年開展支氣管鏡下氣道內腫瘤切除、支架植入術等支氣管鏡下介入治療等新技術,為部分晚期肺癌患者改善了生活質量、延長了生存期。今年7月,呼吸內科在總結經驗基礎上對一位複雜氣道狹窄及阻塞的危重患者進行了經支氣管鏡氣道內腫瘤切除、多個氣道內支架植入術,並得了立杆見影的顯著效果。
  • 闌尾切除也可做日間手術,下午手術第二天上午就出院!
    55歲的劉女士患慢性闌尾炎有五六年時間,每次腹痛發作就吃點藥或者去診所打點滴。11月24日,劉女士腹痛再次發作,來到湖南省人民醫院天心閣院區普外科門診就診。CT檢查發現,其闌尾開口處有一個直徑約1cm的結石,並導致炎症,需手術切除。王江副主任醫師告訴劉女士,醫院開通了日間手術,闌尾炎做完手術第二天就能出院。
  • 闌尾切除也可做日間手術 下午手術第二天上午就出院
    紅網時刻11月27日訊(通訊員 梁輝 陳金輝)11月26日,湖南省人民醫院完成首例日間腹腔鏡闌尾切除手術,次日上午,患者劉女士順利出院。臨走前,她握著護士的手激動地說:「都說闌尾炎做手術要住四五天院,沒想到在你們這裡做完第二天就可以出院,太方便了。」
  • 從住院、手術到出院,只要一天!你了解「日間手術」嗎?
    >到底什麼是日間手術?它有什麼優勢?哪些手術可以在日間手術中心完成?我們來詳細說說。日間手術,是指患者的入院、手術、出院在24小時內完成。能夠在24小時內完成手術治療並離院回家,是基於三大優勢:① 收治流程的優化② 手術技術、麻醉技術和護理技術的進步③ 術後完善隨訪和溝通機制的建立
  • 當天手術 當天出院?靠譜! (聚焦·日間手術探秘(上))
    首批推薦了56種涉及眼科、消化內科、肝膽外科、耳鼻喉科等科室的手術種類。上圖為該手術中心醫護人員在進行第一例日間手術。 新華社記者 王 松攝 日間手術是一種國際流行的手術模式。它不是門診手術,而是住院手術,但從手術到出院只需24小時。如此短平快的手術,安全有保障嗎?術後能康復嗎?住院周期縮短後,大醫院一床難求的問題能緩解嗎?這種全新的手術模式,在推廣中遇到了哪些障礙?
  • 單病種支付讓日間手術比例提高到91.54%
    點擊查看 日間手術是指患者入院前在門診已完成各項術前檢查並預約好手術時間,於當日辦理住院手續完成手術並於24h內辦理出院手續的一種手術模式[1]。
  • 攻略:24小時內搞定核酸·血清雙檢測,開心回國!
    不過,總還是有解決辦法,下面我們就分享下一位熱心德國華人24小時內搞定雙檢測的經驗。1️⃣核酸:杜塞機場centogene早上8點到機場,沒什麼人,先去領取試劑盒然後到指定地方完成檢測,十分鐘搞定。做完工作人員會和你核對姓名和出生日期,告知24h內出結果。當天下午五點一刻出具報告,一共耗時9小時。️杜塞機場只有59€的選擇且時間為24h。
  • 重大疾病病種增至24個
    12月27日上午,河南省衛生廳召開2013年新農合報銷政策新聞通氣會,通報2013年新農合的報銷新政策,利好消息「一籮筐」,新政策將於明年1月1日起執行。  據河南省衛生廳副廳長秦省、河南省衛生廳農衛處處長王耀平介紹,2013年新農合報銷新政策更加充滿人性關懷,包括提高重大疾病保障水平,從原來的兒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臟病兩種疾病6個病種增加到包括乳腺癌、宮頸癌、唇顎裂在內的24個病種;對於達不到住院條件,需要在村、鄉鎮衛生院門診看病的患者,也制定了報銷比例;患有較重高血壓、冠心病、結核病、類風溼等病的患者,還可享受慢性病門診報銷待遇。
  • 「縱橫聯播」地市醫院手術展播——曲靖市一院站線上開啟
    掌上曲靖訊10月19日,為期一周的「縱橫聯播」地市級醫院手術交流和展播活動正式拉開帷幕,曲靖市第一人民醫院與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連雲港市第一人民醫院、汕頭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運城市中心醫院等國內公立醫院共同為全國外科同道進行精彩的線上手術直播,共同探討創新的醫療服務模式與先進的醫院管理理念
  • 市一院成功實施胰腺癌患者放射性粒子植入術
    近日,市一院腫瘤科與CT(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室共同合作為一位胰腺癌患者施行了放射性粒子植入術,獲得成功。患者今年71歲,入院後經各項相關檢查明確診斷為胰腺惡性腫瘤。經積極術前準備,患者於7月12日接受肝內膽管穿刺引流術,術後患者病情緩解,術後第六天因胰頭腫瘤壓迫膽管導致引流不暢,減黃效果不佳,遂於20日施行放射性粒子植入術,術後給予止血、補液、靜脈營養、抗胰酶等對症支持治療,患者恢復良好,各種不適症狀得到很大程度緩解,並於27日出院。此例手術是該院腫瘤科首例CT(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引導下胰腺癌粒子植入術。
  • 合肥各大醫院急診科24小時應診
    中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醫院):幹部保健門診節間開設上午門診總院門診(廬江路17號)年三十至年初二開設內科、外科、婦科和兒科門診;專家門診、專病門診、普通門診初三起正常開診;特病門診、知名專家門診和老專家門診初七起正常開診;幹部保健門診節間開設上午門診;急救中心24小時應診,確保急診急救綠色生命通道的暢通;諮詢電話:0551-62283114。
  • 市一院謝永鵬博士在陽新的5個瞬間
    2020-02-24 20:15 來源: 澎湃新聞 連雲港發布 編者按:連雲港市與湖北黃石相隔千裡,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530萬連雲港人民對湖北黃石有了一份特別的牽掛。
  • 《流浪地球》裡的休眠倉 浙大一院用它來做手術!
    其實,在外科手術中也有一種叫作「深低溫停循環」類似休眠倉的技術,被常用在主動脈夾層手術中。這是一種常由高血壓引起的病情兇險、死亡率極高的疾病。而「深低溫停循環」技術能將手術的風險大大降低,日前,浙大一院就利用這項技術成功為一位病人實施了主動脈夾層手術。  今年38歲的湖南人韓越(化名),在杭州從事個體經營十多年,事業有成。
  • 四川省年內不少於100個病種按病種付住院費
    原標題:全省年內不少於100個病種按病種付住院費   異地就醫直接結算、按病種收費、大學生就業……27日,四川省人社廳就市民們關心的醫保、就業等熱點問題進行解讀,並表示,年內全省167家三級醫院全部接入國家異地就醫結算系統,按病種付費的將達不少於100個病種。
  • ...全球近3000萬臺手術被取消!浙大一院與美國麻省總醫院共商對策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通訊員 王蕊 晉曦新冠肺炎,這場波及全球六大洲、牽延近半年之久的疫情,不僅對全球人民造成了出行受限,經濟重創的影響,同時對醫療行業也造成了巨大影響,全球的外科手術幾乎都因此陷入了停滯或延遲的狀態。疫情陰霾之下,如何安全地開展外科手術?
  • 臺灣《按病種付費DRG原理》讀後感
    但是作為醫院來說,儘可能在總額一定的前提下,通過逆向選擇有利的病種,導致推諉大病重病現象發生。二、單病種收費制度改革推行臺灣醫保支付實行【論病例計酬】,是為了遏制論量計酬不當消耗醫療資源,期望導醫療作業於正規所嘗試的一種新型支付制度,選擇50個手術類DRG,轉換為臺灣DRG(論病例計酬),依組合之不同制定每組醫保支付價格給醫院。
  • 6月6日全國愛眼日 重醫附一院眼科正式邁入飛秒雷射矯正視力新時代
    6月6日,為迎接第24個全國愛眼日,重醫附一院眼科在該院門診廣場隆重舉行大型義診暨重醫附一院眼科屈光中心全飛秒雷射開機儀式。我國知名的葡萄膜炎診療專家、重醫附一院眼科主任楊培增教授在啟動儀式上介紹:孩子是未來,青年是希望,以「共同呵護好孩子的眼健康,讓他們擁有一個光明的未來」為主題,我們迎來了第二十四個全國愛眼日
  • 董家鴻院士工作站 在淮安市一院揭牌成立
    本報訊 10日下午4點,淮安市第一人民醫院董家鴻院士工作站揭牌儀式舉行。董家鴻院士是目前國內肝膽外科的領軍人。通過建立院士工作站,淮安市一院將與董家鴻院士專家團隊在醫療技術、醫療服務、人才培養、學科建設、科研、教學培訓、遠程會診等方面進行全面合作。
  • 單病種質量評價納入三級醫院評審
    在「心血管專業急性冠脈症候群(ACS)質量評價項目」活動中,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主任委員、北大一院心內科主任霍勇表示,提高醫療質量才是醫務工作中要做到的。  2012年7月,衛生計生委醫政醫管司啟動了「急性冠狀動脈症候群質量評價項目」。針對我國54個重大疾病開展單病種質量管理的推廣,它將作為首個項目提供借鑑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