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裡的休眠倉 浙大一院用它來做手術!

2020-12-05 浙江在線

  最近票房不斷創出新高的電影《流浪地球》中,領航員們休息的休眠倉讓觀眾大開眼界。休眠倉可以讓領航員處於低耗能狀態保持體力,以免能源不夠發生意外。

  其實,在外科手術中也有一種叫作「深低溫停循環」類似休眠倉的技術,被常用在主動脈夾層手術中。這是一種常由高血壓引起的病情兇險、死亡率極高的疾病。而「深低溫停循環」技術能將手術的風險大大降低,日前,浙大一院就利用這項技術成功為一位病人實施了主動脈夾層手術。

  今年38歲的湖南人韓越(化名),在杭州從事個體經營十多年,事業有成。但由於不規律的飲食和生活習慣,從一枚身材勻稱的「小鮮肉」成為旁人口中的「油膩大叔」,身高1米63的他,體重足足81公斤。

  幾年前,韓越被查出患有高血壓,他認為自己還年輕,不需要服藥物治療。2月21日,正在上班的他突然感覺後背出現劇烈疼痛,就像被重擊一樣,一瞬間,他摔倒在地,眉頭緊鎖,疼痛難忍。家人將他緊急送往浙大一院治療。

  經過心臟超聲、主動脈CT造影等一系列檢查,他被診斷為主動脈夾層,這是一種病情兇險、死亡率極高的疾病。醫院立即利用「深低溫停循環」技術,對韓越實施了手術。手術過程中,體外循環機將韓越體內的血液抽出,利用變溫器將血液降溫,隨後再將血液回輸至體內,給各個部位緩慢降溫,韓越的體溫被降至25攝氏度左右。此時,除了腦部還通過儀器選擇性腦灌注,持續供血外,全身各個部位血液循環全部停止。

  科學研究表明,低溫狀態會降低人體新陳代謝,也就是說,降溫可以延長器官耐受缺血的時間,使代謝減速,保證組織的存活及器官功能。

  不過由於低溫只是延長了器官耐受缺血時間,超過一定時間仍會引起全身缺氧,導致器官的不可逆損傷,手術最好控制在30分鐘內完成。

  憑藉主刀醫生嫻熟而有條不紊的操作,切除損傷的主動脈弓,植入「象鼻」支架,接上一根人造血管,手術順利完成,體外循環機又重新開始工作,血液在韓越體內和機器間循環,循環的血液慢慢升溫,心臟恢復自主跳動,韓越被送至監護室密切監護,目前,他的各項臟器功能都很正常沒有受到損傷,再休養幾日便可出院。

  據了解,未來,通過降溫等綜合技術的發展,如重要器官選擇性灌注、特殊藥物的研發等,降低代謝的時間甚至可以延長至幾小時,從而為高難度的外科手術爭取更多可能性。

相關焦點

  • ...全球近3000萬臺手術被取消!浙大一院與美國麻省總醫院共商對策
    如何更多地挽救包括需要做外科手術在內的新冠患者?北京時間6月26日,一場跨越太平洋的中美高端對話,正在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國際遠程會診中心進行。對話的雙方,正是浙大一院與美國哈佛大學附屬麻省總醫院(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的專家團隊。
  • 連保衛部都做PDCA 浙大一院質量管理有多牛
    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下稱浙大一院)將其應用到醫院的各個條線,後勤部門也不例外。一個典型案例是,他們據此在降低消防煙感誤報率上取得明顯效果。煙感分布點菸感,即煙霧探測器,是一種採用特殊結構設計的光電傳感器。它通過監測煙霧濃度來防範火災之源。
  • 最新達文西機器人入駐浙大一院總部一期
    截至2020年12月31日,浙大一院的達文西機器人共完成了6450臺手術,數全球最忙、最勤勞的手術機器人。看見人眼看不到的,做人手做不了的,達文西機器人就像一個未來世界的外科醫生一樣忙碌在浙大一院。達文西機器人作為目前世界範圍應用廣泛的最先進的微創外科手術系統,它的出現將外科手術發展推向了一個新高度。「2020年泌尿外科完成了904例達文西手術。」
  • 浙大一院腎臟病中心血管通路團隊入駐之江 配備60多臺透析機一天能...
    沒想到,小張還沒到家,就接到醫院的電話,說母親由於血栓堵塞導致動靜脈內瘻閉掉,無法做血透,並且當地醫院沒技術將閉掉的內瘻打通,醫生建議立即前往大醫院。小張想到新開的浙大一院之江院區離富陽並不遠,於是馬上將母親送到了之江院區。尿毒症血透患者「生命線」閉了手術有很大風險,做還是不做?
  • 記浙大一院心胸外科「倪金刀」:妙手回春 以心換「心」
    1977年,倪一鳴成為恢復高考後浙江醫科大學(現浙江大學醫學院)的首屆大學生,畢業後,他被分配到浙江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現浙大一院)心胸外科。自此,他的人生與心胸外科緊密相連。他嚴格規定瓣葉的切除順序、縫線的放置、持針的角度等細節,大大縮短了手術時間,降低了手術併發症風險。在他的努力下,浙大一院心胸外科單瓣膜置換手術主動脈阻斷時間保持在20分鐘以內,而他自己創造的二尖瓣置換手術的最短主動脈阻斷時間僅為11分05秒。此外,倪一鳴在微創外科手術上的獨特造詣,也引起了國際醫學同行的關注。
  • 中國醫院管理獎 | 浙大一院「五位一體」打造藥學重點專科
    藥品零差率大背景下,浙大一院的第一步是理清方向,制定藥學學科的戰略發展規劃。「我們根據『卓越績效標準』進行自我評價,同時注重業務開拓和技術創新,確立了『五位一體』的戰略布局。」浙大一院藥學部學科管理組選手介紹道。何謂「五位一體」?指的是制度建設、人才培養、藥學服務、信息建設和科研教學,並以PDCA形式通過各項工作的相互促進、統籌聯動、協調貫徹來推進學科可持續發展。
  • 免費救治終末期肝病兒童,甘肅省婦幼保健院聯手浙大一院共同關愛「小黃人」
    據了解,我國終末期兒童肝病基數較大,但進行肝移植的比例較低,為改善我省終末期兒童肝病患兒救治現狀,2019年11月22日,省婦幼保健院同浙大一院正式籤訂了甘肅省終末期兒童肝病免費救治公益項目協議,對我省終末期肝病兒童的肝移植手術患兒進行免費救治。
  • 浙大一院專家起底日本「神藥」:用藥猛,多餘成分有副作用
    其中,浙大一院藥學部專家對近期流行的日本「神藥」作出藥物成分分析,發現不少藥品用藥猛,專家感嘆,膽子太大。號稱「一包就好,兩包鞏固,每家必備」的大正感冒藥黃金A顆粒,浙大一院藥學部專家在網絡上查詢藥品配方後發現,大正感冒藥裡含有9種成分,在國內的感冒藥處方中是基本見不到的。
  • 首位獲普外科「院士」頭銜的內地醫師 原來在浙大一院
    左起:香港外科醫學院院長賴寶山,浙大一院徐小波院士,香港外科醫學院副院長黎卓先。    照片由徐小波提供。「通過考試,對徐小波來說,是成為一名真正具有國際認證的專科醫師;對浙大一院來說,則意味著醫院專科醫師培訓之路真正接軌國際了。」浙大一院教學部主任蔣國平說。3天4站考試,考醫術更考綜合能力如果你覺得這場資格考試只是停留在做做選擇題、答答填空題的層面上,那就真的是太小看它的難度了。「經常是模擬臨床場景,提出開放式問題。
  • 腦卒中最主要危險因素是它!75歲老太兩次中風後沒能等到手術機會
    「李大爺是因為房顫引發的急性腦梗塞」 ,浙大一院心內科房顫中心主任鄭良榮主任醫師介紹,「房顫發生後,因心房收縮功能失常,心房不能有效泵出血液,血液因此滯留於心房內,特別是左心耳的部位,時間久了就會淤積形成血栓,血栓脫落後隨著血液在全身循環流動,當血栓流動到人腦部並阻塞血管時,就會引發腦卒中,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中風。」
  • 未來科技城er歡呼 浙大一院總部一期11月1日正式開業
    來源: 自媒體來源:浙一醫院為貫徹落實「健康中國」戰略,打造長三角「醫學高峰」,建設生命健康科創高地,「打造面向世界、引領未來、輻射全省的創新策源地」,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餘杭院區即將投入使用之際,浙大一院與餘杭再聯手共建浙大一院總部項目。
  • 大正感冒藥、白兔止痛片……浙大一院藥學部專家扒開「日本神藥...
    大正感冒藥、白兔止痛片……浙大一院藥學部專家扒開「日本神藥」真相 2019-09-24 18: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中醫大一院眼科免費為院內抗疫醫護做飛秒雷射近視手術
    &nbsp&nbsp&nbsp&nbsp東北網9月23日訊(記者 許諾) 在抗擊新冠肺炎的「戰疫」中,無數白衣天使逆向而行,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廣大醫護人員用實際行動詮釋醫者的責任和擔當。
  • 為研究失眠 浙大一院有群醫生 花錢請人熬夜
    網友「貳零壹柒」:就當KTV裡通了個宵啊!你們都別去,讓我去吧! …… 熬夜真能掙錢?這是一個什麼研究項目? 昨天,快報記者採訪了這個項目的發起人,浙大一院精神衛生中心主任、浙江省精神障礙診療和防治技術重點實驗室主任許毅主任醫師。
  • 四本流浪小說,網文版「流浪地球」竟然擁有穿越神技!
    今天給大家推薦四本有關「流浪」的小說。《會穿越的流浪星球》,作者:穿越地球,5級作者。當流浪地球穿越到無限世界,會發生什麼事呢?行星吞噬者:「昨天我在太陽系輸給一顆類地行星,它用引力彈弓過彎,它的逃逸速度很快,我只看見了藍色的行星發動機尾焰······」在阿凡達世界開採礦石,在星際爭霸中抵禦蟲族入侵,在漫威宇宙收集無限寶石。因為一次離奇的帶球穿越,喬律從此走上了不一樣的人生。
  • 浙大一院領導班子調整 梁廷波任黨委書記
    12月17日,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以下簡稱浙大一院)舉行醫院幹部大會。浙江大學黨委組織部副部長朱慧宣讀任免文件。梁廷波同志任中共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委員會委員、書記。1994年8月參加工作,1996年4月從藥劑科調至辦公室後一直從事醫院行政管理工作,2002年3月任院長秘書、2006年1月兼任院辦副主任,2007年9月任院辦主任、2009年1月兼任浙大一院北侖分院院長,2009年7月任浙大一院副院長
  • 《流浪地球》裡不值得推敲的邏輯:劉啟偶然的流浪拯救了流浪地球
    顯然,它的宏大而壯闊的場景,帶給觀眾不一樣的視覺放飛體驗,是它能夠在電影片場勝出其它幾部影片的關鍵原因。 如果要給電影裡的震撼性鏡頭列出一個排行榜,主要參考量是它的難度係數、新鮮係數與真實係數,那麼電影裡的巨大的地球發動機無疑排名第一。
  • 哈醫大一院眼科專家:近視手術並非人人可做 有時需要「私人訂製」
    記者從哈醫大一院視光中心獲悉,不少考生在高考後扎堆做近視手術。「很多家長在高考前半年就開始考慮視力和專業的問題,有的學生高考一結束,9號就過來做術前檢查了。」哈醫大一院眼科視光中心副主任李雪介紹,每年暑假都是考生們做近視眼手術的熱潮,人多的時候每天有近百人來做檢查。
  • 關於《流浪地球》的50件事
    好萊塢科幻片裡的宇宙空間站往往是極簡風,會把物體表面做得整潔乾淨,但是《流浪地球》裡的空間站是介於真實與未來感之間,劇組其實想做得更現代一些,但是受限於資金和技術,做不出來;但另一方面,也不希望呈現特別極簡風的未來質感,所以做了一個平衡。
  • 《流浪地球》裡的科學故事
    太陽提供的能量來自於其中心氫氣的聚核反應,如同大量氫彈在太陽內部不斷爆炸,按照現有的數據估算,這種聚核反應總共將持續約100億年,所以,太陽還可以再燃燒50億年左右。  在小說《流浪地球》中,科學家發現太陽異常,並預測太陽將進入紅巨星膨脹階段,在接下來的數百年時間裡淹沒地球軌道。紅巨星是恆星燃燒到後期所經歷的一個較短的不穩定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