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票房不斷創出新高的電影《流浪地球》中,領航員們休息的休眠倉讓觀眾大開眼界。休眠倉可以讓領航員處於低耗能狀態保持體力,以免能源不夠發生意外。
其實,在外科手術中也有一種叫作「深低溫停循環」類似休眠倉的技術,被常用在主動脈夾層手術中。這是一種常由高血壓引起的病情兇險、死亡率極高的疾病。而「深低溫停循環」技術能將手術的風險大大降低,日前,浙大一院就利用這項技術成功為一位病人實施了主動脈夾層手術。
今年38歲的湖南人韓越(化名),在杭州從事個體經營十多年,事業有成。但由於不規律的飲食和生活習慣,從一枚身材勻稱的「小鮮肉」成為旁人口中的「油膩大叔」,身高1米63的他,體重足足81公斤。
幾年前,韓越被查出患有高血壓,他認為自己還年輕,不需要服藥物治療。2月21日,正在上班的他突然感覺後背出現劇烈疼痛,就像被重擊一樣,一瞬間,他摔倒在地,眉頭緊鎖,疼痛難忍。家人將他緊急送往浙大一院治療。
經過心臟超聲、主動脈CT造影等一系列檢查,他被診斷為主動脈夾層,這是一種病情兇險、死亡率極高的疾病。醫院立即利用「深低溫停循環」技術,對韓越實施了手術。手術過程中,體外循環機將韓越體內的血液抽出,利用變溫器將血液降溫,隨後再將血液回輸至體內,給各個部位緩慢降溫,韓越的體溫被降至25攝氏度左右。此時,除了腦部還通過儀器選擇性腦灌注,持續供血外,全身各個部位血液循環全部停止。
科學研究表明,低溫狀態會降低人體新陳代謝,也就是說,降溫可以延長器官耐受缺血的時間,使代謝減速,保證組織的存活及器官功能。
不過由於低溫只是延長了器官耐受缺血時間,超過一定時間仍會引起全身缺氧,導致器官的不可逆損傷,手術最好控制在30分鐘內完成。
憑藉主刀醫生嫻熟而有條不紊的操作,切除損傷的主動脈弓,植入「象鼻」支架,接上一根人造血管,手術順利完成,體外循環機又重新開始工作,血液在韓越體內和機器間循環,循環的血液慢慢升溫,心臟恢復自主跳動,韓越被送至監護室密切監護,目前,他的各項臟器功能都很正常沒有受到損傷,再休養幾日便可出院。
據了解,未來,通過降溫等綜合技術的發展,如重要器官選擇性灌注、特殊藥物的研發等,降低代謝的時間甚至可以延長至幾小時,從而為高難度的外科手術爭取更多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