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通訊員 童言 記者 吳朝香
「從來沒動過這麼大的手術!」75歲的潘阿姨躺在病床上,看著下腹10CM長的刀疤,回憶起幾天前的經歷仍然心有餘悸。
潘阿姨家住杭州,75年來一直身體很好,唯一的毛病就是大腿根部有一個小「鼓包」。「40多年前,我生完孩子發現大腿根部長了一個『鼓包』,不痛不癢,只是偶爾感覺輕微脹痛,躺下用手按摩幾分鐘就按回去了。」在潘阿姨看來,這個小小的毛病並沒有影響到正常生活,不看也罷,索性隨它去了。
拖了一個晚上
小腸壞死了
沒想到,這個「小東西」暗藏危機。
就在10月底的一天傍晚,潘阿姨發現大腿根部的「鼓包」再次出現,與之前不同的是,這次的「鼓包」比之前更大更硬,且通過按摩不能緩解。緊接著,潘阿姨開始出現肚子脹痛的症狀,並逐漸加劇,肚子也鼓了起來。潘女士抱著僥倖心理決定忍一忍,直到第二天早上,脹痛依然沒有緩解,潘女士這才意識到這個「鼓包」不對勁兒,老伴立即將她帶往醫院。
接診潘阿姨的胃腸胰外科陳科醫生在經過仔細的病史追問及詳細查體後告訴潘阿姨及老伴:「您這個情況需要緊急住院手術,刻不容緩!」
潘阿姨和老伴一聽都懵了:「這個『鼓包』已經40多年了,為什麼這次要緊急手術?」
「以您的症狀來看,這是『絞窄性腹股溝疝』,腸管很有可能已被『卡死』,也就是『腸壞死』,再不手術,或許會危及生命!」
急診手術中果然發現部分小腸已經壞死。最終,不得已行開腹手術,切掉了一段小腸,所幸,手術非常順利。在胃腸胰外科醫護的精心治療下,潘阿姨術後恢復良好,已於近日出院。
腹股溝疝
無法自行痊癒
疝,即人體內某個臟器或組織離開其正常解剖位置,通過先天或後天形成的薄弱點、缺損或孔隙進入另一部位。陳科醫生介紹,潘阿姨所得的腹股溝疝是老百姓最常見的一種疝,俗稱「小腸氣」。
我們的下腹部靠近大腿根部的「肚皮」往往比較薄弱或存在缺損,在腹腔壓力增高的情況下,下腹部這些薄弱的地方就會跟「吹氣球」一樣鼓出個包,腹腔內的臟器(比如腸子、大網膜)容易掉入這個「洞口」之中。一旦腸管在「洞口」卡住不能還納,就要及時就醫,拖延治療會引發嚴重後果,少部分患者甚至會因為「腸壞死」出現感染性休克,危及生命。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浙江省人民醫院院長助理、胃腸胰外科主任牟一平教授表示,腹股溝疝本身不會自行痊癒,更沒有可根治的藥物,腹股溝疝的治療目前主要以手術為主。「科室每個月都會收治多例腹股溝疝嵌頓(腸管卡住不能回納)的病人,多數情況下需要緊急手術。在沒有急診嵌頓的情況下,絕大多數病人可以行微創手術,花費低、切口小、疼痛輕、恢復快。但在腸管嵌頓的情況下,腸壞死風險高,手術風險大,病人往往也受罪多、花費大。」
「以潘阿姨為例,如果在平時不痛不癢的時候進行手術治療,可以行腹腔鏡腹股溝疝微創疝修補,術後恢復快,痛苦少,手術後2天即可出院。潘阿姨因長期未予重視,此次因發生疝嵌頓了才急診入院,部分小腸已經缺血壞死,若再晚一步,潘阿姨很可能因感染性休克進ICU,後果不堪設想。」牟一平教授搖著頭說。
所以,腹股溝疝一旦發現,建議儘早來醫院就診,早診早治,不可輕視,更不能放任不管。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患有腹股溝疝?
腹股溝疝好發於兒童及中老年。其中兒童多由先天性解剖結構發育異常引起(鞘突不閉鎖或閉鎖不全);中老年患者多數由於後天性因素引起,比如肥胖、慢性咳嗽、尿瀦留等。牟一平教授提醒,可以通過以下「三部曲」進行自查:
1.若發現自己的大腿根部有腫塊凸出來(男性還需注意以下陰囊是否有腫大),可以自己用兩指按住腫塊,咳嗽幾聲,感覺一下腫塊是不是對手指有衝擊感;
2.平躺,放鬆肚子,按摩腫塊,看看腫塊會不會消失;
3.腫塊消失後,用手指按住剛才腫塊突出的位置,再次站立起來,看腫塊還會不會凸出來。
若發現自己大腿根部或下腹部多個「鼓包」,可通過以上三步自查,並建議及時到醫院諮詢或診治。此外,在日常生活中還需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儘量減少一些可能引起腹內壓增高的因素,比如:
1.平衡膳食,減少便秘;
2.避免吸菸,其引起的長期慢性咳嗽會使腹內壓力升高,還會導致腹壁膠原纖維代謝紊亂,使腹壁強度降低,從而增加疝病風險;
3.若合併慢性咳嗽、肺氣腫、前列腺增生等疾病,建議積極治療。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