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頭手術」,忽悠了沒頭腦的人

2021-01-09 網易新聞

「換頭手術」把多年來人類對精神、大腦和人體之間的關係的爭議重新推上風口浪尖。如果換頭成功,「我」還是我麼?

本文系網易沸點工作室《噠噠》欄目(公眾號:dadatime)出品,每周五期,聚焦年輕人關心的科普話題。

11月17日,義大利神經學家塞爾焦·卡納維洛(Sergio Canavero)在新聞發布會上宣布,世界首例人類頭部移植手術在一具遺體上成功完成。「換頭手術」再度引發熱議。

媒體報導該手術在中國完成,並經中國哈爾濱醫科大學的顯微外科中心主任任曉平教授參與指導。

但「換頭手術」真的成功了嗎?

「換頭手術」喧囂了好幾年

運用於人體的「換頭」構想最初於2013年由神經學家卡納維洛提出。

2015年,一位患有先天脊髓性肌肉萎縮症的俄羅斯青年計算機工程師,自告奮勇成為卡納維洛實驗的志願者;同年7月,卡納維洛在國際生物醫學前沿學術交流會議中與留美歸來的外科專家任曉平教授達成合作意向。


Valery Spiridonov患有遺傳性的霍夫曼肌肉萎縮病症,決定接受換頭顱移植手術。 | 視覺中國

志願者與合作夥伴俱全,卡納維洛當即滿懷信心的宣布:最遲在2017年12月,他就會進行首次「換頭」手術。

如今,卡納維洛回應了他的承諾,雖然之前備受矚目的俄羅斯小夥並未參與其中。

但卡納維洛聲稱,近日完成的「換頭手術」是「進行人類活體頭部移植手術之前,最後階段的準備工作」。

在任曉平教授的帶領下,本次手術持續了18個小時。連接起切斷的脊椎、神經、組織和血管,最終將一具遺體的頭顱成功移植到了另一具遺體上。


任曉平教授指導學生做實驗 | 新華網

任曉平教授將這項手術命名為「異體頭身重建術」,並表示,這項手術的成果已經在網絡學術期刊《國際神經外科》(SNI)上發表。

此次試驗完成後,團隊的下一個目標是進行腦死亡患者(即植物人)的頭顱移植,最終實現人類活體換頭手術。

據卡納維洛設計,人類活體換頭手術需要遵從以下四個關鍵步驟:

1、將受體頭部和供體身體冷卻,通過低溫減慢細胞死亡的速度;

2、剝離脖子周圍的組織,並用小管子連接主要血管,乾淨利落地切斷受體和供體各自的脊髓;

3、用聚乙二醇衝洗受體頭部和供體身體的融合區域,使二者的脊髓末端合為一體。並在之後的手術過程中不斷地注射這種化學物質;

4、縫合肌肉和血管,讓受體在三到四周內保持昏迷以避免運動。期間,用電極定期刺激脊髓,強化新建立的神經連接,幫助脊髓進行「康復訓練」。

卡納維洛表示,如果手術成功,病人可在一年之內恢復行走能力。


卡納維洛像

早在2015年的採訪中,任曉平教授就曾談到,?「換頭術」成功實施所面臨的最棘手也是最關鍵的障礙是中樞神經再生問題——即如何讓斷裂的脊髓重新聯通。

對此,卡納維洛在術中運用了聚乙二醇,也就是PEG,來解決這一難題。

其實聚乙二醇這種物質並不稀奇,它是許多化妝品中的必備成分。早有德國科學家利用它來有效防止疤痕組織的產生。

像卡納維洛慷慨激昂說明的那樣,如果將頭和身體切斷的脊髓比作義大利細麵條,那麼聚乙二醇就好比一種特殊的「膠水」。在術中,用聚乙二醇衝洗頭部和身體的融合區域,可以不斷地製造一種粘稠環境,促進脊髓重新融為一體,就像用熱水將幹義大利麵泡軟後,麵條粘在一起一樣。


卡納維洛用兩截香蕉與一撮義大利麵來演示他的想法。這臺「世界首例換頭術」中,聚乙二醇扮演關鍵角色。

醫學界早已有了聚乙二醇在動物中促進脊髓神經生長的例證,結合如今已然具備的肌肉及血管縫合技術,卡納維洛曾信心滿滿地表示:「如今各種有關頭部移植手術的技術都已經成熟。」

然而,有專家對這一說法持有懷疑態度,美國普渡大學麻痺研究中心主任理察·博根斯(Richard Borgens)表示,「沒有任何證據表明,在頭部移植手術以後,脊髓和大腦的連接會產生有效的感覺或運動功能。」

此次在遺體上進行的「換頭手術」也不具備說服力。

「換頭」真的可行嗎?

其實,有關換頭重生的奇思妙想早在神話傳說或科幻故事中就已出現。

中國古籍《搜神記》、《夷堅丙志》、《湖海新聞夷堅續志》、《聊齋志異》等中就有多個易頭續命的離奇橋段。

在西方,享有「世界上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科幻小說」美名的英國小說《弗蘭肯斯坦》描寫的正是一個有關人體拼湊的故事,後於1969年被美國拍成電影《致命科學怪人》,堪稱恐怖科幻電影之經典。


《知名科學怪人》海報廣告

而對於「換頭」的醫學探索,早在上世紀中期就打開了篇章。

自20世紀50年代開始,前蘇聯、美國、中國的醫學界在動物頭移植上都有過成功的先例。

1954年,前蘇聯外科醫生弗拉迪米爾·德米科霍夫?(Vladimir Demikhov)將一隻小狗的前半身「嫁接」到一隻大狗身上,術後的?「雙頭狗」奇蹟般的存活了下來。


1954年Vladimir Demikhov狗頭實驗

雖然多次試驗後所有的「雙頭狗」都沒有撐過6天,但動物體移植由此被推上歷史舞臺。

1956年,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的趙士傑教授挑戰前人的狗頭移植,「雙狗頭」存活5天零4小時,創造了國內的最好紀錄,開啟了中國器官移植的先河。

1970年,美國神經外科醫生羅伯特·懷特(Robert White)將實驗目標轉移到靈長類動物獼猴身上,完成了歷史上第一例成功的頭部移植手術。


左圖:蘇聯科學家Vladimir Demikhov的雙頭狗 。右圖:美國科學家Robert White與他的頭部移植猴子。

他把一個活的獼猴的頭部移植到另一隻無頭獼猴身上,但並未成功聯通兩者的脊髓。術後的「雙頭猴「存活9天之後死於排異反應。

在經歷長達40餘年的沉寂之後,2013年,頭顱移植重回大眾視野。任曉平教授率領團隊進行了首次小鼠換頭實驗,並取得了部分成功。儘管術後的小鼠最長只活了一天,但換頭後的老鼠能夠脫離呼吸機進行自主呼吸。


2013任曉平鼠頭實驗

2016年初,任曉平教授在猴子身上也進行了類似的操作,實驗中的粗針腳猴頭照片廣泛見諸於媒體報導。與之前的數次嘗試類似,這臺手術也只是接通了血管,沒有聯通脊髓和其他神經,所以雖然頭沒死但頂好也是高位截癱。出於道德考慮,數時後,這「兩隻」有名無實的猴被最終被「人道主義消滅」。

從起初的風靡熱議、到後來頹靡希聲、再到如今的卷「頭「重來,醫學上各類器官的移植技術已得到極大發展和完善,相比之下頭顱移植卻進展緩慢,實驗屢屢受挫。

其中一項重要原因是:神經損傷的修復在如今的醫學界仍是一個難題,這些年來類似於脊髓橫斷再連接的神經外科手術沒什麼進展,而頭顱移植最大的難點正在於此。


大腦和脊髓的連接會是手術的難點 | webmd.com

對於近日公布的 「換頭手術」相關情況,不少專家提出了質疑。

其中,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功能神經外科副主任胡永生教授就談到,「這次所謂的頭顱移植手術是在遺體上進行的,嚴格意義上不能稱之為手術。」

並指出「手術應該是指在活體上進行的操作,在遺體上進行的實際是解剖或解剖學研究。」因此,將在遺體上進行的解剖稱為「手術」,可能有誤導公眾之嫌。

11月21日,任曉平教授在新聞發布會上更正了媒體關於「人類第一列頭移植」、「換頭術」等的說法,認為這樣的說法並不妥當。「嚴格上說,這次團隊完成了第一列頭移植外科實驗模型,並沒有實行手術。」


任曉平新聞發布會直播 | 新京報

任曉平教授在接受採訪時說,本次實驗的主要意義在於為類似手術提供了手術原則、操作流程、解剖結構等方面的經驗。

而當被問及」遺體頭部移植實驗成功的標準「時,任曉平教授表示,完成實驗、在期刊上發表了文章即是成功的證明,「相比成功,我更願意用完成這個詞」。

關於頭顱移植手術成功率的情況,任曉平教授回顧到幾年之前的小鼠實驗,「大概做了1000隻小鼠的實驗,換頭後成活率也就是30%-50%。」對於運用於人類活體換頭手術的具體時間,任教授表示「無法確定」。

事實上,醫學界目前普遍認為,頭顱移植手術所涉及的關鍵技術仍極不成熟。

切割下的人頭和身體如何保存?術中腦部失血如何解決?脊髓神經和其他神經如何聯通?術後的排異反應如何化解?等等難題仍然亟待解決。

美國退伍軍人事務部神經學主任羅伯特·拉夫(Robert Ralph)對此並不看好,他認為換頭距離實現還有幾個世紀的時間,而不是幾年。

「換頭」的倫理道德考驗

在醫學技術的討論之外,「換頭手術」把多年來人類對精神、大腦和人體之間的關係的爭議重新推上風口浪尖。

從長遠考慮,假使換頭成功,「我」還是我麼?「我」是否單指寄居在大腦中的自己?人格是否取決於「我」的軀體?「我」的記憶是否存留或是有所交織?

諸如此類的疑問中,最難以回答的問題是,術後患者的自我認同感是怎樣的?畢竟,對人類感受這方面的研究,參與實驗的動物是幫不上什麼忙的。

和許多沒有先例的手術一樣,人們還會擔心「滑坡理論」在此重演——即該手術會否最終演變為一項「外貌消費」,導致人們為了美貌而交換身體?

風波之下,網友們腦洞大開:假如人類換頭真能成功,康熙大帝「還想再活500年」的願望將不再是夢,老了就買一年輕人的身子接上,實現長生不老

假如人類換頭真能成功,什麼身高啊殘疾啊癱瘓啊都不再是事兒,沒準霍金還能寫兩本《時間簡史》,身體硬體條件都能彌補。

假如人類換頭真能成功,變性手術也可以免了,把兩個都有變性需求的男女的腦袋互換一下就行了等等。

面對鋪天蓋地的冷思考和熱紛爭,任曉平教授心態樂觀。「作為醫生這是我的使命,倫理最基本的要素是生命、生存,沒有生命和生存無法談倫理。醫學倫理學是為了治病救人。一個新生事物出現,人們大可以去規範它,討論它,但是不能阻礙它,歷史證明沒有什麼力量可以阻礙。

關注公眾號「噠噠」,回復關鍵詞「文章」,查看更多精彩:

《一個只現身過三次的神秘組織,連你姓都能改》

《在中國,又一個孩子被捂死了》

《永別了,人類,我是白鰭豚》

《國外已叫停的運動,中國學生還在狂做》

參考文獻:

[1] 科學人.「換頭手術」今年做?人類真的準備好了嗎?.果殼網.

[2]趙思家.換頭術2017?[M].2015.

[3]李麗雲,喬蕤琳. 「換頭術」突破還是噱頭[N].北京日報.2015-09-30(017).

[4]張田勘.換頭術:挑戰大於創新[N].中國醫藥報.2015-04-21(006).

[5]日信.幼鼠腦移植實驗獲成功[N].醫藥經濟報. 2002-12-13 (008).

[6]唐旭,苟興春. 「換頭術」:是愚蠢?還是瘋狂?[J].?醫學與哲學(A).?2016(09):39-41.

[7]賴晨.古代夢幻中的換頭術[J].文史博覽.?2015(11):54-55.

[8]李志民.「換頭術」的痴迷者,請遵守基本倫理原則[J].博覽群書.?2016(08):124-126.

[9]江德斌.「換頭術」還需邁過法律關和倫理關.南方網, 2017年11月20日.

[10]央廣網.專家宣布世界首例「換頭術」在遺體上成功實施 引各方爭議.中央人民廣播電臺.
聚焦青年話題,搜索關注噠噠微信公眾號(dadatime),每天用最短的時間,看最酷的世界。

相關焦點

  • 世界首例『』換頭手術『』成功,換頭後這個人是誰?專家給出答案
    ,世界上的第一例換頭手術就是在中國完成的,而換頭也帶來了很多倫理問題和挑戰,換頭之後這個人究竟是誰呢?,即狗和狗換頭,貓和兔子換頭手術,在當時也是獲得了成功。緊接著在2017年11月我國便成功實施了世界上第一例人的換頭手術,當然,這個手術是在兩具屍體上進行的,畢竟其併發症以及後續的生存率問題都是無法保證的,所以這次也是一次嘗試。本次手術由中國哈爾濱醫科大學任曉平教授指導完成。而中國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例「換頭手術」,也給了醫學者們極大的信心,這也意味著醫學史上又有一歷程性的突破。
  • 遺體換頭手術成功,換頭手術離真正的成功還遠嗎?
    打開APP 遺體換頭手術成功,換頭手術離真正的成功還遠嗎? 兩年前,俄羅斯計算機專家、罕見病患者斯皮裡多諾夫站在換頭術輿論的風口浪尖上,因為他打算成為第一個換頭手術的志願者。斯皮裡多諾夫的大腦是正常的,但肌肉在不斷萎縮,這讓他痛苦不已,於是他就有了想要一個健康軀體的強烈需求。事實上,像斯皮裡多諾夫這樣的患者還有很多,所以換頭手術有存在的市場。 而在醫學領域裡,也總有醫生會跳出來,想挑戰這個手術。
  • 人類換頭手術的可行性是怎樣的?
    隨著時代的發展,科學的大門向人類敞開,將許多曾我們想都不敢想的事件釀成了真相,所以便有人提出了這個提議,若將人的腦袋換成別的1個能否存活下來?但當他向周圍人提出這個念頭時,卻遭到了各人的否認和吵醒,認為他這是在異想天開,因為這項手術的可能性太低了,光是連結所需要的血管和神經便有上佰條之多,再加上移植以後是不是順應,又該怎樣生活,諸云云類的問題多到不可勝數。
  • 換頭之後,你到底是誰?寫在世界首例人屍換頭手術結束之後
    世界首例人屍換頭手術在中國成功!義大利神經外科專家塞爾吉奧·卡納維羅11月18日宣布了一個驚人的消息世界首例人類頭部移植手術在一具遺體上成功完成而實施手術的地點正是在中國!!!據他介紹,手術總共持續了18個小時,成功連接了切斷的脊椎、神經、組織和血管。
  • 世界換頭手術的成功,為什麼不給霍金做換頭手術?原因其實很簡單
    接下來小編為大家解疑惑2017年11月17日海外媒體報導,義大利都靈高級神經調節小組的神經外科專家塞爾吉·卡納瓦羅(Sergio Canavero)宣布世界第一例人類頭部移植手術已經被他在一具遺體上成功實施,參與此次手術的專家小組表示,目前他們可能已經成功找到了頭顱移植手術中重新連接脊椎、神經、血管的方式,這次手術共花費了18小時時間。
  • 在華實施首例換頭手術? 當事教授:是沒有的事情
    「在華實施首例換頭手術」靠譜嗎?昨天,北京青年報記者從任曉平教授和哈爾濱醫科大學獲悉,目前關於換頭手術的具體時間和地點等事宜還沒法確定,所謂2017年將在中國實施「換頭」手術「是沒有的事情」。任曉平說,目前只是科研合作,是臨床前的合作,並沒有進行到談「手術要怎麼做」的階段。  昨天下午,北青報記者致電任曉平醫生所在的哈爾濱醫科大學,大學宣傳部工作人員承認,任曉平是在研究「換頭」手術的事情,但「換頭」手術現在還在研究階段,科學研究畢竟需要一個過程,這個過程是無法確定一個準確時間的,因此2017年要進行手術的說法是不準確的,也從沒有首例「換頭」手術要在中國進行的說法。
  • 世界上首個想做換頭手術的人,他現在怎麼樣呢?
    2016年,一名叫斯皮裡·多諾夫的俄羅斯工程師表示想接受換頭手術,成為世界上首個想做換頭手術的人,之所以他會產生這樣的想法,主要有兩個願意。第一是他天生患有脊髓性肌肉萎縮症,肌肉停止發展,令他自小全身傷殘,骨骼畸形。第二個原因是義大利神經學家卡納韋羅聲稱找到了一種技術,可以將病人的頭部移植到健康的身體上,使其重獲新生。
  • 首例換頭手術在中國進行 手術細節曝光 難點在哪
    俄羅斯籍的斯皮裡多諾夫患有罕見的遺傳性疾病,他的肌肉停止發育,尋求頭部移植手術重拾生機(臺灣中時電子報)2015義大利神經外科專家賽吉爾·卡納維羅宣布2內將完成世界首例人類頭顱移植手術,引發外界關注。媒體援引英國《每日郵報》的報導稱,手術計劃與大陸醫生任曉平率領的醫療團隊合作,「換頭」手術計於2017年12月在哈爾濱醫科大學的附屬醫院進行。不過,消息一出,引發醫學界爭議,有醫生更認為手術結果有可能比死更難受。
  • 2016年,國內首例換頭手術「成功」後,猴子怎麼樣了?
    「換頭」這這件事最早出現在神話傳說故事中,比如我國的一部鬼狐奇書聊齋志異就出現過換頭的場景,讓人毛骨悚然。但是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很多以前不可能的事情,在今天都成為了可能,比如千裡眼,順風耳,上九天攬月和下五洋捉鱉,所以只要人類想做的,最終一定也會做成。於是「換頭」的技術也成為了無數科學家研究的方向。
  • 那個自願接受「換頭」手術並的俄羅斯傢伙怎麼了
    人類有一個美好的願望,那就是健康長壽,近年來,保健行業出現了反常現象火爆,因為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越來越關注自身健康,很多人因高強度工作壓力猝死,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我想給大家介紹的是改變我聽說志願者主動投身於延長生命的故事中的想法,我不知道最後的結果是什麼,現在讓我們按照小編的步驟來探索奧秘
  • 做完換頭手術,花費7000萬的猴子,現在怎麼樣了?
    第一個做「換頭手術」,花費國家7000萬的猴子,現在怎樣了? 整個社會在各個方面現在都在全面的進步,都比原來要發達很多,不僅在網絡方面醫療方面也有了很大的進步,醫療保障的進步也讓大家的壽命越來越長,原來能活過100歲的老人非常少,但是現在有很多村莊的一個村子的老人都能長壽,現在社會人的整體壽命都在提高,這也和醫療手段的發展有很大的關係,原來像癌症這樣的病症都不能治癒,要是身體上的某個器官壞了的話,整個人的生命就會處於很危險的狀態
  • 俄羅斯男子甘願當世界首例活人「換頭」手術的志願者,之後呢?
    人都渴望永生,但是人總有生老病死的時候,我們根本沒有辦法控制我們壽命。不過如今醫療條件越來越好,所以人類平均壽命也提高了許多。但有一些疾病就是無法治癒,於是有人提出「換頭」手術,俄羅斯有一個志願者願意做首例活人「換頭」手術。結果如何?
  • 世界首例換頭手術時間敲定150人參與需要36個小時
    原標題:換頭手術時間敲定 人類期待再次突破醫學極限   換頭手術!他宣布,已經準備好在2017年底為自幼患有脊髓性肌肉萎縮症的俄羅斯人瓦來裡·斯皮裡多諾夫進行「換頭術」。拋開倫理上的爭議,這樣的手術靠譜嗎?這究竟是一次醫學技術的突破,還是博取公眾眼球的噱頭?   這不是卡納韋羅第一次拋出「換頭術」的設想。
  • 多年前,中國「換頭手術」震動世界,可之後人體換頭為何沒公布?
    曾幾何時,器官移植手術是多麼的讓人匪夷所思,但是不得不承認,曾經讓人感到恐懼的,甚至是有悖人倫的器官移植手術,確實讓很多人有了生的機會。
  • 多年前,中國「換頭手術」震動世界,可之後人體換頭為何沒公布?
    曾幾何時,器官移植手術是多麼的讓人匪夷所思,但是不得不承認,曾經讓人感到恐懼的,甚至是有悖人倫的器官移植手術,確實讓很多人有了生的機會不過,如果這個時候有人跟你提出換頭手術,讓人從頭到尾有新的體驗,你又會有怎樣的感想呢?
  • 首例「猴子換頭」手術在中國完成,共耗資7000萬,猴子後來怎樣了
    而什麼事一旦讓人提起了興致,那自然就有被實現的可能。接下來筆者要給大家介紹的內容,就跟國內首例「猴子換頭」手術有關。而且有資料顯示,這個手術後來還獲得了成功。那麼,耗資7000萬給猴子做的換頭手術「成功」後,猴子後來怎麼樣了呢?不看真想不到!一、換頭手術研究的意義。有人覺得,搞什麼換頭手術簡直就是喪心病狂之舉。然而實際上,這種手術是有很重要的意義存在。
  • 中國人將接受全球首例換頭手術:"比死還難受"
    參考消息網5月16日報導 臺媒稱,2017年將出現有史以來第一個「換頭」的人類,近年來持續籌劃「換頭手術」的義大利神經外科名醫卡納維羅表示,全球第一個接受手術的病患將是中國大陸人,預計2017年底在中國進行,也將由中國醫療團隊操刀。據說病患在手術過程「比死還要痛苦」。
  • [圖解]給猴子換頭手術成功 換頭技術竟靠這小小的神秘真渦蟲
    據英國《每日郵報》1月20日報導,義大利神經外科專家塞爾吉奧・ 卡納維羅聲稱,中國研究員成功為一隻猴子「換頭《新科學家》雜誌也稱看過手術的圖片和影片,其中一幅圖是一隻頭部看似與身體縫合的猴子。圖為早於1970年曾有醫生破天荒為猴子試做換頭手術。   ,在之前冷凍大腦的事件以及換頭手術過去之後,研究人員發現一種早已掌握換頭技術的生物,它就是――真渦蟲。  真渦蟲,是一種黃色的小蠕蟲,這種看似毫不起眼的生物,卻擁有著令人震驚的大腦再生能力。
  • 曾經非常火的「換頭手術」,俄羅斯小夥自願報名參加,他後來怎樣
    手術換肝、換腎等醫療手術我們見怪不怪,我們知道以如今的醫療技術,這些手術的成功率是很高的。但是「換頭」相必很多人都不相信它的真實性和可靠性。那麼當年報名參加「換頭手術」的俄羅斯小夥瓦雷裡·多諾夫現在怎麼樣了?
  • 中國首例「猴子換頭」手術順利完成,花費7000萬,結果不盡人意!
    ,幸運的是憑藉人類的堅持成功,實施了第一例換頭手術,全球首個換頭手術在我國實行,總共花費了7000萬元,這項手術成功了嗎?換頭手術的實施一切還要從人類對醫學的了解說起,換頭術是所有人期待的一種手術,對於人類而言,如果真的能夠實施換頭術,這將會是不可思議的事情,特別在科學界內,換頭術他們只聽說過,但是從來沒有成功實施過,要知道開顱手術最開始並不被眾人看好,終究還是成功了,那麼換頭術是否會和開顱手術一樣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