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24日訊 /生物谷BIOON /——一個來自荷蘭和中國的合作研究團隊對一種用於輔助乳腺癌病人手術過程中腫瘤組織切除的螢光探針進行了測試,相關研究成果於近日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圖片來源:Nat Commun
進行手術切除的乳腺癌病人常常會切除一些必需的正常乳腺組織,因為常規手術會切除腫瘤組織周圍一圈的正常組織,以此來防止隱藏的乳腺癌組織被殘留下。儘管如此,仍然還有20%的病人需要進行第二次手術來切除殘留的腫瘤組織。這是由於腫瘤細胞很難區分,外科醫生在手術中常常會依賴他們的手指去尋找小的腫瘤塊。
由於存在這樣的問題,醫學研究人員一直在試圖開發螢光染料以提高手術切除的準確性。就像它們的名字一樣,螢光探針是可以注射到體內使癌細胞發光的化合物,從而使癌細胞更容易被看到。在這項新研究中,研究人員注意到儘管相關的研究很多,但是並沒有人測試過使用這些螢光探針是否可以提高臨床手術效果。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他們設計了一個相關實驗。
研究人員首先使用一個叫做8000C的化合物設計了一個探針,這個探針可以通過現有的一種抗癌藥物貝伐單抗進行遞送。接下來研究人員招募了26名女性志願者及其手術團隊,這些團隊都已經進行了手術切除腫瘤組織的日程安排。隨後研究人員觀察了手術錄像,並將他們看到的手術操作與病理報告相比較。
研究人員發現手術後仍然有8個病人有殘留的腫瘤組織。隨後他們發現這種新的螢光探針可以準確找出其中7個病人體內殘留的微小腫瘤組織。然而不幸的是,這個螢光探針也在兩名後來確認沒有殘留腫瘤塊的病人體內發出了螢光。
儘管如此,研究人員認為使用這種螢光探針對手術進行指導可以顯著提高手術準確性,為病人帶來可觀的好處,總體而言,利大於弊。因此,這類螢光探針有望給用於臨床指導病人的腫瘤切除手術。(生物谷Bioon.com)
參考資料:
Marjory Koller et al. Implementation and benchmarking of a novel analytical framework to clinically evaluate tumor-specific fluorescent tracers,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8). DOI: 10.1038/s41467-018-05727-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