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成功研發出新型近紅外二區螢光成像系統及手術導航技術

2020-11-24 電子發燒友

中國成功研發出新型近紅外二區螢光成像系統及手術導航技術

發表於 2020-06-01 16:11:34

5月19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獲悉,設在該所的中科院分子影像重點實驗室歷經近3年的醫-工交叉深入探索,成功研發出新型近紅外二區螢光成像系統及手術導航技術,並在國際上首次開展臨床應用轉化研究。

當前腫瘤治療的主要手段依然是手術切除,精準、有效的腫瘤切除成為提高患者生存率的關鍵,而新興的光學分子影像技術為圖像引導手術治療提供新方法和新思路。

諾貝爾獎獲得者錢永健等學者進行眾多研究,試圖在活體上用螢光成像方法「點亮」腫瘤,解決腫瘤標識問題,開啟光學分子影像技術在手術導航領域應用的先河。同時,科學家們持續探索如何將螢光成像技術用於解決臨床問題,但一直面臨諸多挑戰。

據麥姆斯諮詢報導,中科院分子影像重點實驗室在成功研發出新型近紅外二區螢光成像系統及手術導航技術基礎上,進一步利用螢光探針吲哚菁綠(ICG),開展近紅外二區螢光成像在人體肝癌成像上的應用,解決了近紅外二區螢光成像臨床轉化的問題。

臨床應用研究發現,該技術可以在術中發現其他影像模態難以發現的肝癌微小病灶和轉移灶,顯著提高手術切除的準確性。

中國科學家完成的這項重要醫工交叉領域研究成果論文,近期已在生物醫學工程技術領域權威學術期刊《自然-生物醫學工程》(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發表,論文第一作者為中科院分子影像重點實驗室胡振華研究員,通訊作者為田捷研究員。

國際同行對該成果論文給予高度評價,近紅外二區成像技術經歷10年的基礎研究,終於在國際上首次成功用於臨床,這為它在醫學上的廣泛應用開啟了大門,最終將造福患者。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中國新聞網】中國成功研發新型近紅外二區螢光成像系統
    【中國新聞網】中國成功研發新型近紅外二區螢光成像系統 2020-05-20 中國新聞網 孫自法 ,設在該所的中科院分子影像重點實驗室歷經近3年的醫-工交叉深入探索,成功研發出新型近紅外二區螢光成像系統及手術導航技術,並在國際上首次開展臨床應用轉化研究。
  • 近紅外二區螢光成像的臨床轉化研究中獲進展
    而當前腫瘤治療的主要手段依然是手術切除。精準、有效的腫瘤切除成為提高患者五年生存率的關鍵。 新興的光學分子影像技術為圖像引導手術治療提供了新方法和新思路。諾貝爾獎獲得者錢永健等學者進行了眾多研究,試圖在活體上用螢光成像方法「點亮」腫瘤,解決腫瘤標識的問題,開啟了光學分子影像技術在手術導航領域應用的先河。
  • 科學網—近紅外螢光成像實現精準手術導航
    本報訊(記者黃辛) 復旦大學化學系教授張凡課題組與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教授徐叢劍團隊合作,利用近紅外探針實現近紅外二區螢光成像導航卵巢癌實體瘤和轉移灶的精準切除
  • 近紅外螢光成像技術為腫瘤手術「導航」—新聞—科學網
    2013年,美國哈佛醫學院教授John V Frangioni提出,近紅外螢光成像技術可以為臨床醫生提供有效幫助,未來十年將在腫瘤術中極具應用前景。
  • 深圳先進院成功研製首臺近紅外二區螢光介觀成像系統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鄭煒研究員團隊與南京大學吳培亨院士、張蠟寶教授團隊合作,成功研製出首臺近紅外二區螢光介觀成像系統,成果論文"Depth-resolved NIR-II fluorescence mesoscope"發表在Biomedical Optics Express期刊上。
  • 復旦在近紅外螢光成像導航手術研究領域取得進展—新聞—科學網
    相比於術前影像學檢查及手術中視覺檢查及觸診,活體螢光成像技術由於其即時性、高解析度、高特異性等檢測優勢,為精準手術導航技術領域提供了較好的應用前景。傳統的可見光區(400 - 750 nm)和近紅外一區(NIR-I, 750 - 900 nm)螢光,由於其組織穿透深度較淺和嚴重的自體螢光幹擾,極大地限制了螢光成像技術在腹腔以及淋巴結轉移病灶在手術導航中的應用。
  • 科學家開發新型近紅外二區螢光/生物發光雙模式光學成像技術—新聞...
  • 紅外螢光成像在經開區破題
    7月22日,記者從區內企業北京數字精準醫療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數字精準」)了解到,基於剛剛獲得中國專利優秀獎的「雙相機多光譜成像系統和方法」專利,團隊研發的螢光分子影像導航系統在手術中能精準定位腫瘤病灶,實時顯影腫瘤邊界、特別是微小的轉移癌以及脈管結構等。此項技術將極大地促進近紅外螢光成像技術在肝膽外科、胃腸外科、婦科等領域中的發展和應用。
  • 近紅外手術「導航」的應用
    近紅外雷射器產生的激發光比白光具有更深的組織穿透性,即使更深層、更小的目標也能夠檢測到,而且細胞和組織的自發螢光在近紅外波段最小,因此在檢測複雜生物系統時,近紅外染料能提供更高的特異性和靈敏度。
  • 科研人員發表近紅外II區螢光影像技術及其生物醫學應用展望文章
    螢光影像技術在生物醫學基礎研究和臨床診斷檢測中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近紅外II區螢光(1000-1700nm, NIR-II)成像技術克服了傳統螢光 (400-900nm) 面臨的強組織吸收、散射及自發螢光幹擾,在活體成像中可實現更高的組織穿透深度和時間、空間解析度,被視為最具潛力的下一代活體螢光影像技術。
  • 發光學報 | 稀土發光材料在近紅外二區成像中的應用
    原創 長光所Light中心 中國光學 收錄於話題#發光學報9個招募撰稿人/主筆近紅外二區螢光成像技術可以實現高靈敏度、高解析度和高信噪比的成像,在腫瘤診斷、小分子體內檢測、生物傳感和免疫分析等領域展示出了廣泛的應用前景。
  • 廣州醫科大學2020年時間分辨成像模塊 、近紅外二區螢光成像系統...
    一、項目編號(或招標編號、政府採購計劃編號、採購計劃備案文號等,如有):   440100-202005-100718-0058   二、項目名稱:廣州醫科大學2020年時間分辨成像模塊 、近紅外二區螢光成像系統設備購置項目   三、中標(成交)信息   1:供應商名稱 鍩海生物科學儀器(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 科研人員發表近紅外II區螢光影像技術及其生物醫學應用展望文章
    近紅外II區螢光(1000-1700nm, NIR-II)成像技術克服了傳統螢光 (400-900nm) 面臨的強組織吸收、散射及自發螢光幹擾,在活體成像中可實現更高的組織穿透深度和時間、空間解析度,被視為最具潛力的下一代活體螢光影像技術。
  • 睿光科技發布NirVivo系列 近紅外二區活體螢光成像系統新品
    評價小動物活體螢光成像系統的關鍵要素——所選用相機的性能水平。NirVivo系列採用深度製冷科學相機產品,CCD製冷溫度(-90℃)和InGaAs製冷溫度(-80℃),基於這樣的硬體配置,系統具備了高靈敏度的生物發光及螢光成像性能,同時能夠滿足微區成像和血管動態成像。
  • 腦腫瘤近紅外二區聚集誘導發光探針研究獲進展
    (AIE)分子,通過納米共沉澱技術製備了RGD多肽靶向的AIE探針,實現了腦膠質瘤的近紅外二區螢光/近紅外一區光聲雙模態分子成像。研究成果Bright Aggregation‐Induced‐Emission Dots for Targeted Synergetic NIR‐II Fluorescence and NIR‐I Photoacoustic Imaging of Orthotopic Brain Tumors(《明亮的聚焦誘導發光點用於原位腦腫瘤的近紅外二區螢光/近紅外一區光聲協同靶向分子成像》)在線發表在《先進材料
  • 南科大在近紅外二區成像材料設計及其生物醫學應用取得系列進展
    研究團隊通過理論計算驗證其設計理念和策略,得到了多種具有近紅外二區光學活性的高性能光聲及螢光成像材料,並將其成功應用於血管成像、腫瘤檢測等研究領域。該體系隨著烷氧基苯基、烷基噻吩基、酯基等取代基吸電子能力的增強,分子的最低非佔有軌道能級逐漸降低,從而實現了吸收波段從近紅外一區(NIR-I)至近紅外二區(NIR-II)的紅移。其中,酯取代的半導體聚合物分子(BDT-TQE)具有較強的扭曲分子內電荷轉移(TICT)效應,在激發狀態下顯示出極具減弱的螢光以及增強的光聲信號。
  • 科學網—合成可激活型近紅外二區納米螢光探針
    本報訊(記者黃辛)華東理工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教授趙春常課題組與中科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樊春海團隊合作,在近紅外二區螢光成像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 AM:多通道近紅外二區(NIR-II)探針用於腫瘤侵入性淋巴結的檢測和...
    更重要的是,對轉移灶的精準檢測可使手術節省更多的淋巴結,同時提高診斷治療效率。因此,在淋巴結手術導航期間同時顯示前哨淋巴結中的腫瘤轉移具有重要的臨床應用價值。目前臨床的螢光成像集中在可見光和近紅外一區(NIR-I,700至900納米)。這種較窄的近紅外窗口限制了多通道探針設計,因為在窄窗口內的多個探針會具有明顯的發射波重疊,這會降低雙色成像的靈敏度。
  • 南方科技大學近紅外二區小動物螢光成像系統採購項目中標公告
    一、項目編號:0832-SFCX20FSA150(招標文件編號:0832-SFCX20FSA150)   二、項目名稱:南方科技大學近紅外二區小動物螢光成像系統採購項目   三、中標(成交)信息   供應商名稱:廣東省中科進出口有限公司   供應商地址: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先烈中路100號大院9號樓1
  • 新型內窺鏡可同時提供三維可見光和近紅外螢光圖像
    「現有的螢光3D內窺鏡要求外科醫生在手術過程中轉換工作模式,以看到螢光圖像,」施說。因為我們的三維內窺鏡可以同時獲取可見和螢光的3D圖像,它不僅提供了更多的視覺信息,而且大大縮短了手術時間,降低了手術風險。輔助機器人手術儘管它可以用於任何內窺鏡手術,研究人員設計了用於機器人手術系統的新型多模內窺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