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鄭煒研究員團隊與南京大學吳培亨院士、張蠟寶教授團隊合作,成功研製出首臺近紅外二區螢光介觀成像系統,成果論文"Depth-resolved NIR-II fluorescence mesoscope"發表在Biomedical Optics Express期刊上。該期刊是由美國光學學會主辦的生物醫學光學領域旗艦期刊,當前影響因子3.91,在全球95本光學類SCI期刊裡排名第15位,生物光學領域排名第1位。
近紅外二區(NIR-II,1000-1700 nm)螢光成像是近年來迅速發展的新型成像技術,具有高穿透深度、高信噪比等優點。以往的近紅外二區螢光成像研究多集中在螢光染料的開發上,光學成像系統的研究相對較少。
在本項研究中,文章第一作者廖九零博士藉助南京大學自主研製的高性能超導納米線單光子探測器(superconducting nanowire single-photon detector,SNSPD),採用特殊的三維掃描和小孔濾光技術,實現了近紅外二區的介觀成像,成像視場可達7.5×7.5 mm2,可以覆蓋整個小鼠大腦,成像解析度達到6.3 μm,可以分清單根毛細血管,並且該系統還具備大深度的三維成像能力。利用該系統,研究人員可以在活體、非開顱的條件下,對小鼠整個大腦的血管進行三維高分辨成像,可以觀測單根毛細血管的形態、走向以及血液流動情況,為腦血管研究提供新的工具。
該研究得到了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國自然重大科研儀器研製項目和國自然重大研究計劃等項目支持。
論文連結
圖1 NIR-II介觀成像結果。(A)正常小鼠大腦經顱三維成像結果;(B)腦缺血小鼠大腦經顱三維成像最大強度投影圖。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註明"來源:儀器信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儀器信息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儀器信息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② 本網凡註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稿件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③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兩周內與本網聯繫,否則視為默認儀器信息網有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