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形核酸探針讓腫瘤細胞「發光」

2020-11-28 中安在線網站

  記者4月13日從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獲悉,近期,該院智能所智能微納器件研究室張忠平特聘研究員團隊在腫瘤細胞檢測及精準手術導航方面取得突破。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表在國際著名化學期刊上,並已申請國家發明專利。

  癌症是一種高發病率和高致死率的疾病,其共性是細胞不受控制生長和永生化。由於腫瘤細胞不受控制生長和永生化需要高活性端粒酶的催化,研究人員就以金納米顆粒為載體,設計出表面負載大量特異性雙鏈DNA的球形核酸探針。在端粒酶的催化下,該探針能夠釋放螢光染料進入細胞質中,使腫瘤細胞發出紅色螢光,從而達到腫瘤細胞的可視化檢測。通過螢光信號的變化,實現了十幾種代表性腫瘤細胞與正常細胞的精確區分、腫瘤細胞惡性程度的鑑別,以及小鼠腫瘤的活體成像、裸眼可視化和組織切片鑑定等。

  研究結果表明,這種球形核酸探針還是一種理想的腫瘤精準手術導航造影劑。目前的腫瘤手術主要基於醫生的經驗和主觀判斷,缺乏區分腫瘤組織和正常組織的有效手段。該研究通過球形核酸造影劑讓腫瘤細胞「發光」,可憑藉自身定位的準確性、超高的靈敏度幫助醫生從細胞水平上判斷腫瘤位置及邊界,從而對病灶進行精準切除,在降低手術風險的同時,大大降低腫瘤術後的復發率和死亡率。

  目前,該團隊正在開展腫瘤精準手術切除的動物以及臨床試驗,最終開發用於臨床腫瘤精準手術的造影劑,並推動產業化應用。

相關焦點

  • 福建物構所基於稀土納米螢光探針實現唾液腫瘤標誌物即時檢測
    早期準確、靈敏地檢測腫瘤標誌物對於降低其死亡率十分重要。人體唾液中含有幾十種生物標誌物,包括蛋白質、核酸、電解質和激素等,可提供有關口腔和全身健康狀況的重要信息,因此唾液檢測在癌症早期診斷中具有較大的應用潛力。
  • 具有創紀錄長近紅外開啟波長的分子化學發光探針合成成功
    具有創紀錄長近紅外開啟波長的分子化學發光探針合成成功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31 22:01:56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化學與生物醫學工程學院蒲侃義團隊經過不懈努力,合成了一種具有創紀錄長近紅外開啟波長的分子化學發光探針
  • 「螢光探針」點亮細胞世界
    「螢光探針」點亮細胞世界——記山東師範大學「細胞穩態調控活性分子的螢光成像研究」項目科研團隊光明日報記者 趙秋麗 馮帆 光明日報通訊員 姚昌  走進山東師範大學化學化工與材料科學學院實驗室,在雷射顯微鏡下
  • :自組裝的兩親性螢光探針用於腫瘤細胞和組織的pH檢測
    ,在厭氧條件下也能生長,這使得腫瘤微環境變得不均勻,對腫瘤的治療和診斷產生障礙。癌細胞中的厭氧糖酵解將葡萄糖代謝為乳酸,導致癌細胞環境變成酸性,進而形成酸中毒(沃堡效應),這使得免疫系統錯誤地識別癌變的組織和細胞。此外,酸中毒提供了有利於腫瘤血管生成的環境。因此,檢測細胞器水平的pH差異和波動不失為識別癌症的有效方式。
  • 球形核酸納米粒 基因調控中顯身手
    球形核酸(SNAs)是一種納米結構,由高度定向、高密度的寡核苷酸層組成,呈球形三維幾何結構。由於其獨特的性質和功能,球形核酸佔據了一個不同於「DNA納米技術」和DNA摺紙的材料空間。在過去20年裡,球形核酸已經徹底改變了基因調控、藥物傳遞、基因治療和分子診斷學,並且在反義和RNA幹擾治療方面顯示出了希望。美國託馬斯傑斐遜大學的約尼·烏伊託等研究人員重點介紹了球形核酸在基因和藥物傳遞、診斷和免疫調節方面的合成應用進展,以及納米耀斑作為細胞內信使RNA檢測系統的應用。
  • 腫瘤早期診斷(下)——腫瘤標誌物檢測
    血液和其他體液中的腫瘤標誌物濃度受到不同因素的影響,主要包括:  (1)產生腫瘤標誌物的腫瘤細胞的總量、腫瘤的質量、腫瘤的擴散以及腫瘤的分級;(2)腫瘤標誌物的合成速度;(3)腫瘤細胞或細胞表面的腫瘤標誌物釋放速度;(4)個別腫瘤不攜帶或不表達腫瘤標誌物,非分泌型腫瘤雖然表達腫瘤標誌物但不釋放人體液中;
  • 天津大學仰大勇課題組:生物合成蛋白質分子影像探針用於腫瘤靶向...
    該研究利用生物合成的策略,開發了一種腫瘤特異性雙模態分子影像探針,該探針生物相容性好,在小鼠腦膠質瘤模型中,顯示出優異的腫瘤靶向和螢光/磁共振成像效果,為分子影像探針的設計和開發提供了生物合成新思路。相關成果已申請中國發明專利。天津大學化工學院講師趙懷鑫博士和碩士研究生趙慧婷為共同第一作者。
  • 精誠所至——第四屆中國核酸適配體學術研討會驚喜連連
    其通過離子摻雜合成了系列尺寸和發光可調控的鎵鍺酸鋅長餘輝納米顆粒,並且在該納米顆粒表面修飾核酸適體構建了長餘輝納米探針,該探針能特異性識別腫瘤組織,實現了無背景腫瘤靶向成像。通過控制合成反應條件,實現了鍺酸鋅長餘輝納米棒的尺寸和光學性質的調控[3],並且構建了核酸適體修飾的長餘輝納米探針,實現了癌症病人血清中溶菌酶的檢測。
  • 球形核酸-藥物載體治療皮膚色素沉著
    球形核酸-藥物載體治療皮膚色素沉著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15 16:36:52 美國東北大學Ke Zhang課題組近日提出使用連接藥物的球形核酸-藥物載體以治療皮膚色素沉著。
  • JACS:核酸適配體研究取得新進展
    核酸適配體(又稱Aptamer)是一類經過人工進化篩選出的單鏈寡核苷酸片段,可特異性、高親和力識別靶分子。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核酸適配體的發現讓人們意識到,核酸不僅可以編碼生命的遺傳信息,而且也可以作為新的特異性識別元件和功能材料。現在人們已篩選出各式各樣靶分子的核酸適配體,包括從小分子的環境毒物到極其複雜的病原細菌和癌細胞。
  • 王忠良Chem.Soc.Rev.最新綜述:高性能螢光和生物發光RNA成像探針的...
    RNA成像探針可以分為兩種類型:探針成像外源RNA和成像內源RNA的探針。它們在結構和原理上有很大的不同,在前一種類型的RNA成像探針中,靶向RNA不是天然的內源性RNA,而是外部插入某些蛋白質結合序列的RNA。成像探針與插入的RNA序列(除了染色表達序列)特異性相互作用使得靶向RNA發光。
  • 雙重發射過渡金屬配合物與比率發光探針
    雙重發射過渡金屬配合物可以同時具有兩個最大發射波長, 它兼具雙重發射與過渡金屬配合物發光材料的雙重優勢, 在待測物的分析檢測與成像領域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與應用前景。相較於單重發射金屬配合物, 基於雙重發射金屬配合物的比率發光探針, 可以有效減少環境的幹擾並顯著提高分析檢測的靈敏度和準確性。
  • 核酸納米材料近期頂刊發文匯總
    Mirkin課題組近年來發展了所謂「掃描探針嵌段共聚物蝕刻」技術,通過納米反應器介導和三秒探針蝕刻可以實現2.5-60nm粒徑的多元素納米顆粒的合成。近期,該課題組在「掃描探針嵌段共聚物蝕刻」技術的基礎上發展了一種粒徑小於2納米的納米顆粒的製備方法。研究人員設計了一種新型卟啉封端的PEO聚合物材料。
  • 西安交大科研人員在腫瘤細胞DNA編程計算分析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進行DNA計算生成多位的二進位編碼,實現了活細胞中多種非編碼調控RNA與端粒酶等腫瘤標誌物的智能化分析。5月21日記者獲悉,西安交大科研人員在腫瘤細胞DNA編程計算分析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科研成果登上國際化學領域權威期刊。腫瘤的發生、發展等進程是涉及多水平的複雜分子事件,與多種RNA、蛋白的異常表達密切相關。 同時,獲取多元組分的準確信息,並探究其潛在關聯對理解細胞功能、解析致病機制具有重要意義。
  • 蘇大發現紅光介導探針錨定於細胞質RNA分子誘發腫瘤凋亡新途徑
    增加腫瘤藥物或探針在腫瘤組織的積聚和延長其滯留是提高藥物診療效果的有效途徑。近年來,為了提高藥物在腫瘤細胞內的攝取量與滯留時間,科學家們發展了許多先進的策略使藥物或探針分子特異性靶向並滯留於腫瘤部位以達到提高腫瘤診療效果的目的。臨床上一般通過使用大劑量或者多次給藥的方式來提高診療療效,這往往會給機體帶來較大的毒副作用。
  • 【收藏】核酸適配體會議精彩回放出爐
    報告六、基於核酸適配體的生物醫學信息獲取  羊小海(湖南大學)  回放連結介紹了基於核酸適配體的生物醫學信息獲取,從納米材料、信號轉換、靶標識別構建生物功能化納米探針,開展細胞與活體層面信息獲取的系列研究工作。
  • 前沿 | 小分子探針與信號轉導
    細胞中的各種信號轉導過程決定了細胞的命運,也直接關係到正常的生理過程和疾病的病理過程,針對「細胞是如何進行信號轉導的」這一重大科學問題,化學生物學研究有著巨大的空間,並由此確定了以化學小分子探針為工具,通過對信號轉導通路的探測、監控,以達到解析這一複雜生命網絡的內部結構和功能的目的。
  • 核酸「七爪魚」直擊腫瘤「命根子」
    新型核酸納米複合物「七爪魚」結構示意圖 課題組供圖■本報記者 甘曉7條核酸鏈連在一個環形分子上,形如一隻「七爪魚」。兩隻「七爪魚」「攜手」進入腫瘤細胞中,逃過專門降解核酸的溶酶體的「追擊」,精準命中腫瘤的「命根子」。
  • 福建物構所新型近紅外二區發光量子點生物標記獲新進展
    中科院功能納米結構設計與組裝/福建省納米材料重點實驗室陳學元團隊在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和科技部國家重點研發專項等項目支持下,近期成功開發出CuInSe2(CISe)基新型高效近紅外二區發光量子點生物探針,並首次將其應用於循環腫瘤細胞(CTC)檢測和腫瘤靶向實時成像(圖1)。
  • 腫瘤基因突變檢測不需要測定核酸濃度,直接PCR!
    比利時Biocartis公司的Idylla System(中文商標「弈景」)使用石蠟包埋組織樣本(FFPET)檢測腫瘤基因突變,可以直接上樣FFPET,儀器全自動運行。期間提純好核酸後,不需要額外測定核酸濃度,直接擴增檢測。這麼神奇,腫瘤基因突變檢測不需要測定核酸濃度,直接PCR。這時,我們不得不介紹一下功能強大的PlexPCR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