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良Chem.Soc.Rev.最新綜述:高性能螢光和生物發光RNA成像探針的...

2020-11-23 搜狐

原標題:王忠良Chem.Soc.Rev.最新綜述:高性能螢光和生物發光RNA成像探針的最新進展

【引言】

RNA在生物的生命活動中起著重要作用。信使RNA(mRNA)和微型核醣核酸(miRNA)的成像不僅能夠學習mRNA的形成和轉錄以及參與各種生命過程的miRNA的生物合成,而且有助於檢測癌症。高性能RNA成像探針大大擴展了人們對生命過程的看法,增強了癌症檢測的準確性。

近日,來自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的王忠良教授、中國科學院田捷研究員、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陳小元研究員(共同通訊)等人總結了最先進的高性能RNA成像探針,包括可以對具有特殊修飾的RNA序列成像的外源探針和可直接成像而無需特殊處理的內源性探針,並對每個探針都詳細地論述了其結構和成像原理。此外,還總結了mRNA和miRNA成像探針在研究生命過程以及檢測癌症中的應用。上述內容以「Recent advances in high-performance fluorescent and bioluminescent RNA imaging probes」為題發表在了2017年3月27號的Chemical Society Reviews上。

綜述總覽圖

1 簡介

RNA在基因表達和調控中起重要作用。對於基因表達,mRNA是模板,而tRNA和rRNA分別是胺基酸和催化劑的轉運蛋白。 對於基因調控,siRNA(小幹擾RNA),miRNA和shRNA(短髮夾RNA)可以以不同的方式調節基因表達。學習基因表達和調控不僅增加了對各種生命過程的了解,而且有助於疾病診斷和治療。

基因表達和調控的可視化可以通過各種成像RNA(主要是mRNAs4和miRNAs)來實現。mRNA在基因表達和調控中起著核心作用,因此學習轉錄、定位、轉運、翻譯可以獲得大量關於基因表達的信息。miRNA是控制mRNA基因表達的內源性調控RNA,因此miRNA的成像可以獲得相應mRNA的基因調控信息。

RNA成像探針可以分為兩種類型:探針成像外源RNA和成像內源RNA的探針。它們在結構和原理上有很大的不同,在前一種類型的RNA成像探針中,靶向RNA不是天然的內源性RNA,而是外部插入某些蛋白質結合序列的RNA。成像探針與插入的RNA序列(除了染色表達序列)特異性相互作用使得靶向RNA發光。目前,成像外源RNA的探針包括RBP-FP(RNA結合蛋白 - 螢光蛋白)系統,雙分子螢光互補(BiFC),RNA適配體/螢光團系統和報告基因系統。在後一類型的RNA成像探針中,內源性RNA是天然內源性RNA,並且在成像之前不需要額外的預處理。

圖1 各種外源和內源RNA成像探針結合靶向RNA的圖解說明

2 探針成像外源RNA

外源RNA是外部插入某種蛋白質結合序列,染料結合序列或染料表達序列的RNA。目前,成像外源RNA的探針可分為RBP-FP系統,雙分子螢光互補(BiFC)系統,RNA適配體/螢光團系統和報告基因系統四種。對於RBP-FP系統,成像探針與插入的蛋白質結合序列特異性相互作用,然後照射靶向RNA。對於BiFC,成像探針被分為兩個非螢光部分,並且與相同靶向RNA中的兩個不同的插入的蛋白質結合序列相互作用。只有當成像探頭的兩部分準確重合時,BiFC探針才會照亮靶向RNA,並且具有比RBP-FP系統低得多的背景信號。對於RNA適配體/螢光團系統,成像螢光團直接與插入的RNA適體(染料結合序列)相互作用並照射靶向RNA。該系統的成像速度比RBP-FP系統和BiFC系統快得多,因此可以用於實時成像。對於報告基因系統,插入的染料表達序列可以表達螢光團(如GFP)或螢光素酶。插入報告基因的3 UTR後,調節miRNA可以間接成像。由於所有這些探針必須與其相應的RNA合作進行適當的預處理,因此它們被分類為成像外源RNA的探針。

2.1 RNA結合蛋白 - 螢光蛋白系統(RBP-FP系統)

RBP是可以特異性結合MBS(MS2結合序列,RNA序列)的MS2外殼蛋白(MCP)。為了對目標mRNA進行成像,將mRNA在3'-UTR(非轉譯區)中進行預處理來包含 MBS 的6個單元,然後將MCP-GFP融合蛋白加入預處理的mRNA細胞中。MCP-GFP融合蛋白然後結合靶向mRNA並照射靶向mRNA。利用該系統,可以追蹤活體酵母中ASH1 mRNA 的定位和轉運。

圖2 RBP-FP系統的結構

2.2 雙分子螢光互補系統

為了減少來自RBP-FP系統的背景信號,將雙分子螢光互補(BiFC)併入RNA成像中。在BiFC中,FP分為兩個互補的非螢光部分:N端FP(N-FPs )和C端FP(C-FP)。 由於N-FP和C-FP都不是帶有螢光性的,所以游離蛋白質的背景信號變得可以忽略不計。

2.3 RNA適配體/螢光系統

將RNA適配體預插入目標RNA的3'-UTR中,與不存在靶向RNA時相比,螢光團的螢光在靶向RNA的存在下顯著增加。RNA適配體/螢光團系統利用的是適配體 - 螢光團的相互作用,而不是RBP-FP系統或BiFC系統中RNA-RBP的相互作用。適配體和小分子螢光團之間的結合是快速的,因此該系統實現了實時成像。在該系統中,照射RNA適體可以大大增強螢光團的螢光。目前研究最多的螢光團是二氟-4-羥基亞苄基咪唑啉酮(DFHBI),它是模仿eGFP結構的商業染料。

圖3 RNA適配體/螢光團系統的不同結構

2.4 報告基因系統

報告基因系統專門用於miRNA成像。 通常21-25個單鏈RNA的miRNA是作為控制各種基因調節的序列調節器。 因此,報告基因系統主要應用於成熟miRNA功能的成像,雖然還研究了pri-miRNA(初級miRNA)轉錄,pri-miRNA切割,ds-miRNA和不穩定mRNA或抑制靶向基因的miRNA功能的成像,但是本文主要討論了單一成像報告基因系統的miRNA功能。

圖4 報告基因系統的結構

3 探針成像內源性RNA

與成像外源RNA的探針不同,成像內源RNA的探針不需要將某些RNA序列引入靶向RNA或轉錄報告基因。它們含有識別序列,並通過鹼基配對互補形成內源RNA。在本文中,作者主要介紹了FISH探針,納米MB和無猝滅探針。FISH探針通常是用螢光團標記的ssDNA或ssRNA,並且由於存在大量探針而能夠以高解析度成像的靶向RNA。MB是具有莖環結構(或β-髮夾結構)的ssDNA或ssRNA,其中螢光團和猝滅劑位於莖部分,識別序列位於環區。 MB在莖環結構上不產生螢光,但在靶向RNA存在下會產生螢光,因此,MB探針也具有較低的背景信號。 MB不能自己進入細胞,因此對於活細胞成像,需要基因載體來遞送探針。無猝滅探針是含有特殊螢光團的ssDNA或ssRNA,其在ssDNA或ssRNA結構中是非螢光性的,但在DNA / RNA雙鏈體或dsRNA結構中具有螢光性。

3.1 FISH探針

FISH技術始於在20世紀80年代,最初是用於基因組成像。用於RNA成像的FISH探針是帶有相同螢光團標記的ssDNA,ssRNA或混合ssRNA / DNA序列組,其序列與靶向RNA的不同部分互補。由於FISH探針是在不存在靶向RNA的情況下具有螢光性的,所以如果游離的FISH探針未被去除,背景信號將會很高。 因此,FISH探針只能在處於預處理的固定細胞中成像RNA,並且可以除去游離的FISH探針。

3.2 分子信標(MBs)

分子信標是用於RNA成像研究最多的探針。它們具有莖環DNA結構,識別序列位於環區。在莖區域,螢光團和猝滅劑處於非常接近的位置,首先導致MBs失去螢光性能。然而,一旦MBs暴露於靶向RNA,識別序列將與靶向RNA形成穩定的雜交雙鏈體,並且莖-環結構將變成線性的,迫使猝滅劑遠離螢光團,從而恢復螢光性。

圖5 MBs的不同結構

3.3 納米MBs

納米MBs是指加載納米顆粒的MBS,用其作為猝滅劑和載體,並且不需要額外的基因載體來遞送探針。這裡的納米顆粒不僅僅是MBs的載體,而且還作為MBs上相鄰螢光團的猝滅劑。

圖6 不同納米MBs的結構

3.4 無猝滅探針

與MBs和納米MBs不同,無猝滅探針不需要猝滅劑來減少探針的初始背景螢光。 相反,這些無猝滅探針中的螢光團自身被淬滅。FIT探針和ECHO探針是典型的無猝滅探針。

4 RNA成像的應用

4.1 應用於追蹤RNA過程

mRNA過程通常包括轉錄,定位,轉運和翻譯,通過跟蹤新生RNA,顯示強表達的持家基因在RBP-FP系統開發期間改變了轉錄脈衝的大小。通過用RBP-FP系統跟蹤先前得mRNA,在活細胞中監測剪接體裝配的動力學過程。通過用兩組不同的FISH探針標記GFP前mRNA的外顯子和內含子,將162個剪接過程用單分子靈敏度就達到可視化。

圖7 成像應用於追蹤RNA過程

4.2 癌症診斷中的應用

對於檢測單個mRNA腫瘤標記物,MBs和納米MBs已經成功應用於檢測不同腫瘤細胞中的存活蛋白mRNA,MnSOD mRNA,c-raf-1 mRNA,TK1 mRNA,STAT5B mRNA126和K-ras mRNA170。多個mRNA腫瘤標記檢測可以提高癌症檢測的準確性,這可以很容易地被納米MBs完成。

圖8 在CLSM下的TK1 mRNA,存活蛋白mRNA,c-myc mRNA和GalNAc-T mRNA的細胞成像

【總結與展望】

RNA成像在以下兩個方面非常重要。 首先,RNA成像可以跟蹤RNA過程,如轉錄,定位,轉運和翻譯。其次,RNA成像可用於癌症診斷,因為某些mRNA或miRNA可以作為腫瘤標記物。 然而,RNA成像目前主要停留在細胞水平,體內成像非常罕見。本文總結了目前的高性能RNA成像探針,分析了其結構和成像原理,並將設計與其應用相關聯,這可為將來優化電流探針提供指導。

文獻連結:Recent advances in high-performance fluorescent and bioluminescent RNA imaging probes(Chem.Soc.Rev.,2017,DOI: 10.1039/C6CS00675B)

參與生物材料話題討論或了解生物材料小組招募詳情,請加入材料人生物材料交流群(124806506)。

材料牛網專注於跟蹤材料領域科技及行業進展,這裡匯集了各大高校碩博生、一線科研人員以及行業從業者,如果您對於跟蹤材料領域科技進展,解讀高水平文章或是評述行業有興趣,

歡迎大家到材料人宣傳科技成果並對文獻進行深入解讀,投稿郵箱tougao@cailiaoren.com。

材料人

合作聯繫

測試谷:材料人旗下一站式材料分析測試解決平臺改版上線了!

測試業務:XRD/TEM/SEM/DSC/AFM/力學測試/熱分析/PPMS/紅外/粒度分析

技術服務:論文潤色/論文繪圖/理論計算/EBSD數據分析/MS使用指導/TEM操作指導……

商務合作:15120014412

郵箱:kefu@cailiaoren.com

材料人在這裡等著你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相關焦點

  • 2020上半年,中國學者在Chem Rev的表現竟然這麼強
    為了更好地了解基於糖的生物材料和生物科學,AIE-gens已被廣泛用於檢測,跟蹤和成像。浙江大學王徵科&孫景志和香港科技大學唐本忠綜述了多糖,寡糖和單糖三部分在糖基生物材料中AIE分子的應用,主要側重於糖的檢測、刺激反應材料的製備、生物成像以及AIE機理的研究。
  • Chem.Soc.Rev.:基於F rster共振能量轉移的小分子螢光探針
    螢光探針已應用於包括生物、藥物和藥理學在內的諸多領域,也是許多化學和生物學家的一個研究主題。基於螢光探針的檢測方法展示出許多優勢,例如:簡單、低成本、高選擇性、易適應於自動分析、能用於時空分辨成像以及提供多信號輸出模式。
  • CCS Chemistry | CRISPR螢光探針用於細胞染色質高分辨成像
    這種對活細胞內雙鏈DNA的靶向性,在染色質實時成像的應用中也顯示出了巨大的潛力。在本工作中,研究者在體外轉錄的gRNA上標記多個高亮度的螢光染料分子。這些探針在活細胞內與失去內切酶活性的Cas9(dCas9)蛋白結合,即可實現對目標染色質位點的定位與成像。相對於以前的研究中用遺傳標記的螢光蛋白,這種採用螢光染料的策略可以兼顧螢光信號強度和多色成像,從而方便地實現多色螢光成像。
  • 稀土上轉換納米螢光探針研究綜述
    稀土摻雜上轉換納米螢光探針:電子結構、光學性能和生物檢測 稀土摻雜上轉換納米發光材料具有高光化學穩定性、幾乎無毒性、窄線寬、長螢光壽命、可調諧螢光發射波長等優勢,是目前普遍看好且有望成為替代傳統下轉換螢光探針的新一代螢光生物標記材料
  • Chem Soc Rev|基於Förster共振能量轉移(FRET)的小分子傳感器和顯像劑
    在此篇綜述中,作者們介紹了Föster共振能量轉移(FRET)的螢光識別機制,基於此的小分子螢光探針的構建和應用的最新進展。
  • 上海師大【綜述】關於FRET原理設計的小分子螢光探針
    該綜述總結分析了目前關於FRET原理設計的小分子螢光探針的最新研究進展,討論了能量多種供體-受體組合以及基於此的探針用於對陽離子、陰離子、中性分子、生物大分子、細胞微環境以及雙/多分析物的檢測與成像。尤其是對於利用FRET原理設計雙/多分析物同時檢測這一方向做了較深入的探討。
  • 上海師大「綜述」關於FRET原理設計的小分子螢光探針
    總結分析了目前關於FRET原理設計的小分子螢光探針的最新研究進展,討論了能量多種供體-受體組合以及基於此的探針用於對陽離子、陰離子、中性分子、生物大分子、細胞微環境以及雙/多分析物的檢測與成像。螢光探針已應用於包括生物
  • 上海師大「綜述」關於FRET原理設計的小分子螢光探針
    該綜述總結分析了目前關於FRET原理設計的小分子螢光探針的最新研究進展,討論了能量多種供體-受體組合以及基於此的探針用於對陽離子、陰離子、中性分子、生物大分子、細胞微環境以及雙/多分析物的檢測與成像。尤其是對於利用FRET原理設計雙/多分析物同時檢測這一方向做了較深入的探討。
  • Chem.Soc.Rev.以封面文章報導西北工業大學黃維院士、李林教授和...
    文章結合團隊在生物分子標誌物檢測及重大疾病診療方面的系列工作,系統綜述了有機Aza-BODIPY染料分子的設計合成,光學調控及生物應用研究。黃維院士、李林教授和胡文博教授為本文的共同通訊作者,博士一年級研究生石振雄同學為第一作者。
  • 【分析】選擇性檢測Co2+的新型鈷離子生物發光探針
    近日,山東大學的李敏勇和杜呂佩團隊通過將鈷離子識別基團引入生物發光體系,製備了一種高靈敏度和選擇性的生物發光探針。為了滿足鈷離子在動物體內成像的嚴格標準,該團隊利用生物發光成像(BLI)作為非侵入性策略來建立檢測平臺。
  • 發光學報 | 稀土發光材料在近紅外二區成像中的應用
    在眾多的近紅外二區螢光納米材料中,稀土發光納米材料因具有化學穩定性和光穩定性好、發射帶窄、發光顏色和壽命可調等優點受到研究人員的廣泛關注。近日,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張洪傑院士和王櫻蕙副研究員團隊在《發光學報》上發表了題為「稀土發光材料在近紅外二區成像中的應用」的綜述文章。
  • Chem.:專為ONOO-體內成像而定製的可激活雙光子近紅外螢光探針
    為此,湖北大學毛志強等人精心設計了一種可激活的雙光子近紅外螢光探針DHQ-RD-PN,用於腫瘤中過氧亞硝酸根的活體成像。 本文要點:1)此探針在體外對過氧亞硝酸根的響應增加了近紅外發射,從而確保該探針在細胞內和體內都能檢測到ONOO-。
  • 綜述:螢光壽命顯微成像——技術和應用
    若成像基於螢光發光團的螢光強度進行數據分析,則可稱之為螢光強度顯微技術。此類顯微技術通過顯微鏡的目鏡收集樣品各個位置的螢光強度,便可以得到生物組織的形貌,具有較髙成像空間解析度,但受螢光團濃度的影響,其測量精度和定量分析能力都不理想。
  • Chem:基因編碼的雙色發光RNA傳感器應用對MicroRNA的比率成像
    然而,如何在活細胞中對miRNAs進行高精度的成像仍然是一個巨大的研究挑戰。湖南大學汪鳳林副教授、董萬榮副教授和Zhan-Ming Ying報導了一種新型遺傳編碼的雙色發光RNA傳感器,並將其用於對miRNAs進行比率成像。
  • 螢光探針成像技術 幫助人們看清「神經」活動
    在人類文明的發展過程中,我們從未停止過與疾病和衰老的抗爭。相比於古人,我們現在的壽命其實已經延長了很多。不可否認的是,醫學事業的不斷進步在這一過程中發揮出了巨大作用。但也正是物理、化學以及生物等學科的共同促進,才促使著人們醫學事業不斷取得新突破。螢光探針成像技術,就是近年來在醫學領域中逐漸發展起來的一項新技術。
  • B-Chem.|基於磷取代羅丹明近紅外螢光探針對體內內源性次氯酸的深度成像
    一、摘要精心設計的螢光探針的螢光成像對先天免疫系統複雜活動的無創口分析具有重要意義,同樣也迫切需要具有深度組織穿透能力的螢光分子結構來進行生物體內的螢光成像
  • Day37-生物分析法檢測HClO綜述
    收穫:1、光聲成像(1)技術了解光聲成像是一種用於體內生物成像的新興技術。 該技術依賴於基於PA效應將光激發轉換為聲波。 作為一種替代技術,PA成像可提供更深的組織穿透力和更高的體內空間解析度。光聲成像用於生物發光分析不需要外部光照射,使得體內HOCl檢測不受入射光穿透深度和毒性的影響。
  • 技術乾貨 | 螢光成像與生物發光成像技術對比
    在上一期的專欄裡,我們對比了螢光成像和生物發光的基本原理。那針對自己的課題,生物發光和螢光成像哪個好?什麼情況下選擇生物發光,什麼情況下選擇螢光成像?今天為大家解答關鍵問題:螢光成像和生物發光成像的優缺點是什麼?
  • Chem. Soc. :一種特異性識別有機過氧化物的螢光探針的構建
    來自北京大學的研究人員巧妙地構建了一種特異性識別有機過氧化物的螢光探針,可以用於活細胞螢光觀察,解決了這一領域中一個備受關注的難題。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國際著名化學期刊《美國化學會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上。
  • 螢光探針-羅丹明 I 環境敏感型探針用於生物成像
    其通常具有非螢光的螺環狀態和具有螢光的兩性離子狀態兩種可逆轉換的形式。與兩性離子的形式相比,螺環形式的羅丹明染料具有較好的細胞滲透性和疏水性,因此,製備具有穩定螺環化形式的羅丹明染料一直是研究學者關注的熱點。研究進展:許多羅丹明探針與其生物靶結合後會導致染料從非螢光型螺環形式轉變為螢光型兩性離子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