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37-生物分析法檢測HClO綜述

2021-02-15 魚子先生說

閱讀與筆記時間:50min

閱讀目的:了解HClO檢測的其他探針以及HClO檢測的未來發展方向。

收穫:

1、光聲成像

(1)技術了解

光聲成像是一種用於體內生物成像的新興技術。 該技術依賴於基於PA效應將光激發轉換為聲波。 作為一種替代技術,PA成像可提供更深的組織穿透力和更高的體內空間解析度。

光聲成像用於生物發光分析不需要外部光照射,使得體內HOCl檢測不受入射光穿透深度和毒性的影響。

(2)相關研究

通過將hROS響應IR染料IR775S塗覆到半導體聚合物納米顆粒(SPN)上,Pu等人製備了PA納米探針(RSPN,45 nm)。 用於HOCl的分析和成像。 通過添加HOCl,在820 nm的吸收減少,而在700 nm的SPN的吸收沒有變化。 以RSPN為探針,對HOCl進行比例PA檢測,並在急性水腫小鼠模型中對HOCl進行PA成像。

K. Pu, A.J. Shuhendler, J.V. Jokerst, J. Mei, S.S. Gambhir, Z. Bao, J. Rao, Semiconducting polymer nanoparticles as photoacoustic molecular imaging probes in living mice, Nat. Nano. 9 (2014) 233-239.

2、HClO檢測探針未來發展方向

1)為了提高傳感性能,新穎的傳感機制是探索HOCl檢測的螢光/發光技術的第一個方向; 

2)儘管很少有發光探針具有亞細胞水平的HOCl檢測功能,例如線粒體和溶酶體,但可靶向細胞器的螢光/發光探針的開發仍然是活樣品中的HOCl含量檢測和成像的重要研究方向; 

3)具有深層組織穿透的優勢,可通過近紅外(NIR)和兩光子或多光子(上轉換)激活的探針用於體內HOCl的檢測;

4)通過工程化和製備多信號響應探針,例如ECL,PL ,壽命和MRI的組合,可以在環境和生物樣品中實現更準確的HOCl檢測。 

5)為了長期監測體內HOCl,需要可靠且可逆的用於HOCl檢測的螢光/發光方法; 

6)利用體外HOC1探針進行體內感測和成像的擴展應用,這將促進所開發的用於臨床或臨床前應用的方法的轉化。

7)光聲探針,按照這篇綜述,截止2017年報導了兩種HClO檢測的光聲探針,開發用於HOCl體內成像的可激活光聲探針仍被需要。

啟發與思考:15min

1、光聲探針第一次了解,該方向是HClO生物分析檢測一個待開發的領域,該後續可以進一步了解。

2、可逆探針

在文獻中看到HClO檢測可逆探針,分別利用GSH和SCN-,利用GSH是利用它的還原性,利用SCN-是因為SCN-能夠與ClO-能夠發生氧化還原反應。

3、本綜述結合2017年及以前的研究,給出了HClO生物分析檢測的發展方向。

(1)HClO檢測的大部分傳感機制基於HClO與探針發生氧化反應,也有是通過與探針形成氫鍵作用,實際材料可能不是基於氧化機理;

(2)HClO檢測不要局限於細胞,嘗試活體檢測,亞細胞器檢測。進入細胞器就需要在探針上結合特定細胞器的靶向物;

(3)HClO嘗試多信號檢測,實際實驗中通過螢光信號,可以嘗試材料的紫外比色檢測等,多種信號檢測更有優勢。

相關焦點

  • 綜述《材料快訊》分子檢測和生物傳感的響應型水凝膠自下而上工程
    已經開發出了能夠檢測多種分析物的水凝膠,包括無機離子,碳水化合物,硫醇,氣體,生物分子(核酸和蛋白質),甚至是微生物,例如細菌和病毒。由於在分子水平和生物相容性方面具有自下而上設計的附加優勢,使用水凝膠傳感器進行分子檢測通常很容易執行,並且水凝膠可以與電子設備集成在一起以提高檢測靈敏度,或者與生物醫學設備集成用於體外和體內學習。新加坡材料研究與工程學院Jason Y. C.
  • 周景文教授綜述:高通量篩選技術在工業生物技術的應用
    原創 Cell Press CellPress細胞科學 來自專輯細胞出版社Trends綜述物質科學Physical science工業生物技術利用微生物來生產許多重要的產品,例如生物燃料、酶製劑、抗生素、生物材料和營養化學品等
  • 納米機器人及其生物醫學應用的研究綜述文章
    打開APP 納米機器人及其生物醫學應用的研究綜述文章 MEMS 發表於 2021-01-09 09:43:43 近日,IEEE
  • 張凡教授綜述:探索鑭系元素摻雜的核殼結構上轉換納米粒子
    劉璐;通訊作者:張凡DOI:10.1016/j.nantod.2019.02.009全文速覽近日,復旦大學張凡教授以 「Exploiting lanthanide-doped upconversion nanoparticles with core/shell structures」 為題在 Nano Today 期刊上發表綜述文章
  • 土壤檢測與採樣方法的研究
    土壤檢測與採樣方法的研究北極星環境監測網訊:摘要:綜述了近年來國內外常用的三大類土壤重金屬檢測方法,並對其中的各種檢測方法進行了分析、對比和討論,對今后土壤重金屬檢測的發展方向進行了討論。引言土壤是由礦物質、有機質、水、空氣和生物組成的,是地球生態系統重要的組成部分。重金屬原義是指比重大於 5 的金屬,包括金、銀、銅、鐵、鉛等。重金屬在人體中累積達到一定程度,會造成慢性中毒。對於什麼是重金屬,目前尚沒有嚴格的統一定義,在環境汙染方面所說的重金屬主要是指汞(水銀)、鎘、鉛、鉻以及類金屬砷等生物毒性顯著的重元素。
  • 綜述:生物大分子納米結構界面工程
    生物傳感器已經廣泛用於家庭監護和現場檢測,目前的穿戴式和床邊檢測(POCT)生物傳感研究可能對疾病監控模式產生深刻影響。然而,有別於均相反應體系,生物傳感器本質上是一個異相界面反應過程,其性能極大地依賴於生物分子與換能器件界面的狀態,即固液兩相間的電子遷移、能量交換和信號轉導。因此,生物識別界面的設計與結構調控在開發高性能生物傳感器中十分關鍵。
  • 瀋陽自動化所發表納米機器人及其生物醫學應用研究綜述文章
    瀋陽自動化所發表納米機器人及其生物醫學應用研究綜述文章 2021-01-06 瀋陽自動化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 湖南高校研發促進病原體高效檢測的石墨烯生物傳感器
    在控制病原體引發的流行病傳播過程中,能否在第一時間實現高效檢測和有效隔離是阻止疫情擴散的關鍵。因此,針對病原體(細菌、病毒等)發展有力的檢測技術顯得十分重要。隨著納米科學和納米技術的快速發展,利用納米材料輔助生物傳感器以提升檢測性能備受關注。納米石墨烯具有優良的光、電理化特性,在過去的十多年中,基於石墨烯的光學、電化學生物傳感器得到了大力發展。
  • 科研人員發表納米機器人及其生物醫學應用研究綜述文章
    近日,IEEE ransactions on Biomedical Engineering(2021, 68(1): 130-147)以封面文章形式發表了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微納米課題組關於納米機器人及其生物醫學應用的研究綜述文章Progress in nanorobotics for advancing biomedicine
  • 工信部公示200項行標含無損檢測、試驗箱等儀器及分析法
    1月11日,工信部公示29項行標和37項國標,涉多項電子類儀器;1月12日,工信部再1084行標和23項國標公示,含多項檢測儀、火焰原子吸收光譜法、滴定法等儀器分析法。 本標準規定了棒類或筒形類鍛件超聲波斜入射檢測用鋼參考試塊的製作和檢測程序。
  • 合肥研究院發表有關表面增強拉曼散射檢測方法的綜述文章
    合肥研究院發表有關表面增強拉曼散射檢測方法的綜述文章 2015-04-29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語音播報   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智能機械研究所劉錦淮課題組研究員楊良保等人應邀在化學領域綜述刊物
  • 腫瘤早期診斷(下)——腫瘤標誌物檢測
    因此 腫瘤標誌物廣泛應用於癌症的早期診斷,是一種反覆,無創,簡便,快捷的檢測手段 。如何準確可靠的檢測腫瘤標誌物是腫瘤篩查、診斷、預後評估、療效監測、復發預測的重要指標。目前腫瘤標誌物的檢測方法主要有放射免疫分析法、酶聯免疫分析法、螢光免疫分析法、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法、蛋白質免疫印跡法、核酸分子雜交技術、聚合酶鏈反應(PCR)、蛋白質晶片技術 等。
  • Nature丨精準醫療最新綜述,四類最有前景的生物標誌物
    7月8日,《Nature Reviews Cancer》發表綜述揭示了生物標誌物在精準醫療領域中的發展現狀,以肺癌為例概述了四種有前景的生物標誌物在本綜述中,作者以肺癌為例概述了四類最有前景的生物標誌物。傳統上根據組織學將肺癌分為小細胞肺癌和非小細胞鱗狀細胞癌或腺癌。1987年,研究人員在25%的非小細胞肺癌和50%的肺腺癌中確定了KRAS突變;2004年,研究人員在肺腺癌中發現了額外的突變——表皮生長受體(EGFR);2004年,利用二代測序技術,研究人員確定了與肺癌相關的15種基因變化,這些變化有望為肺癌的治療重新分類。
  • 綜述:木質素生物合成的調控
    近日,奈良理工大學Misato Ohtani和Taku Demura在Current Opinion in Biotechnology上發表綜述文章,系統的總結了木質素的調控網絡。NAC-MYB基因調控網絡由兩層構成。第一層中的主要轉錄因子是VNS蛋白亞家族,其作用是激活木質部細胞分化所需的基因,包括細胞骨架發育、細胞信號傳導和細胞程序性死亡的調節因子。
  • 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研究綜述
    來自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的研究人員發現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37(UCH37)在肝癌組織中呈高表達,並通過查閱大量文獻,對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家族(UCHs)在惡性腫瘤發生
  • 圖像檢測技術在靜態風電葉片檢測中的應用綜述
    摘要: 在簡述靜態風電葉片損傷的基礎上,本文主要針對圖像檢測技術在靜態風電葉片無損檢測中應用的研究方法及應用現狀進行綜述研究,重點闡述並橫向對比了目視法、紅外熱成像法、數字圖像相關技術、超聲檢測技術、機器視覺檢測技術及其他圖像檢測技術。
  • 德爾菲法與層次分析法的使用
    通過借鑑國內相關智庫評價指標體系, 以實驗性預選獲取教育智庫評價指標, 藉助德爾菲法和層次分析法確定各項指標權重, 初步構建出包含4項一級指標、10項二級指標和37項三級指標的中國教育智庫評價體系, 最終試圖以評促建, 推動教育智庫為教育強國提供智力支持。
  • 土壤微生物生物地理學最新綜述
    本綜述概述了土壤微生物生物地理學研究的最新進展,並著重強調了明確微生物物種的概念,預測全球變化背景下土壤微生物分布模式,以及採用分離培養法來確定微生物功能結構等幾方面研究的重要性。本綜述系統總結了土壤微生物生物地理學研究領域的主要研究進展與知識空缺。
  • 如何突破分子光譜分析法瓶頸 陳斌教授8條建議指明方向
    【導讀】分子光譜分析法作為光譜分析法的中最常見的一種,被廣泛引進在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分子螢光光譜法、紅外及拉曼光譜法及核磁共振波譜法等技術中。在剛剛結束的「第二十屆全國光譜儀器與分析監測學術研討會」上,江蘇大學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的陳斌教授題為「分子光譜分析技術在食品品質檢測中的應用」的報告中指出,分子光譜分析的未來發展趨勢主要有以下幾個方向:   1、幾種光譜聯用   2、中紅外定量分析方法的研究   定量方法的研究改變了紅外只能做定性分析的片面的理念,如:光譜重構
  • 稀土上轉換納米螢光探針研究綜述
    稀土摻雜上轉換納米螢光探針:電子結構、光學性能和生物檢測 稀土摻雜上轉換納米發光材料具有高光化學穩定性、幾乎無毒性、窄線寬、長螢光壽命、可調諧螢光發射波長等優勢,是目前普遍看好且有望成為替代傳統下轉換螢光探針的新一代螢光生物標記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