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突破分子光譜分析法瓶頸 陳斌教授8條建議指明方向

2020-12-08 中國教育裝備採購網

  【導讀】分子光譜分析法作為光譜分析法的中最常見的一種,被廣泛引進在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分子螢光光譜法、紅外及拉曼光譜法及核磁共振波譜法等技術中。在剛剛結束的「第二十屆全國光譜儀器與分析監測學術研討會」上,江蘇大學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的陳斌教授題為「分子光譜分析技術在食品品質檢測中的應用」的報告中指出,分子光譜分析的未來發展趨勢主要有以下幾個方向:

  1、幾種光譜聯用

  2、中紅外定量分析方法的研究

  定量方法的研究改變了紅外只能做定性分析的片面的理念,如:光譜重構、適當添加內標物、半峰面積法等。

  3、新的檢測方法與附件的開發

  ATR在紅外中的應用大大方便了檢測過程,變溫附件可以檢測動態光譜,流動池的採用實現在線等。

  4、螢光光譜分析重新啟動

  無機化合物中,能直接產生螢光並應用於測定的為數不多,但與有機化合物生成發螢光的有機配合物後,進行螢光分析的元素達70多種,其中較常採用螢光法測定的元素有:Be、Al、B、Ga、Se、Mg、Zn、Cd及某些稀土元素。在有機化合物分析中,脂肪族有機化合物的分子結構較為簡單,本身能發螢光的很少,一般需要與某些試劑反應後才能進行螢光分析;芳香族化合物因具有共軛的不飽和體系,多數能發螢光,可直接用螢光法測定;對於具有致癌活性的多環芳烴——螢光分析法是最主要的測定方法。

  同步螢光、三維螢光、偏振螢光等技術走向實用化,國產儀器也突破國外的壟斷。

  5、多光譜、高光譜、超光譜技術

  光譜從一維走向二維(圖像)會大大增加光譜分析的應用領域,是一個必然的發展方向,現只能說是剛剛起步,可做的事非常多,主要問題是兩種信息的提取和融合技術有待開墾。包括:可見(螢光)、近紅外、中紅外、拉曼等都存在同樣的問題。

  6、各種光譜增強技術

  最常見的表面增強拉曼光譜、共聚焦技術等。

  7、顯微光譜成像技術

  各種分子光譜幾乎都已經有了顯微成像的能力,但能實用化的方法和軟體還有待發展。

  8、物理與化學兩種方法的聯合

  如:採用外界物理方法的幹擾(二維相關分析技術)。動態光譜的時序分析(如變溫、變壓等)。

光譜從一維走向二維(資料圖)

  而對於分子光譜信息提取方法,陳斌教授指出:

  1、不要追求「先進」而採用「先進」的算法

  2、預處理方法比建模算法更重要

  3、要根據各自的光譜信息特點選擇算法

  4、要學會誤差分析、分解和控制

  5、實事求是,尊重原始數據

  6、在方法、精度、速度、成本諸多方面學會平衡,適可而止

  欲了解更多詳情,請點擊相關光譜儀專題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教育裝備採購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中國教育裝備採購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國教育裝備採購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② 本網凡註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稿件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③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兩周內與本網聯繫,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相關焦點

  • 陳斌談分子光譜分析的發展趨勢
    會上,江蘇大學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陳斌作題為「分子光譜分析技術在食品品質檢測中的應用」的報告。在報告中,陳斌指出,分子光譜分析的發展趨勢主要有以下幾個方向:   1、幾種光譜聯用   2、中紅外定量分析方法的研究   定量方法的研究改變了紅外只能做定性分析的片面的理念,如:光譜重構、適當添加內標物、半峰面積法等。
  • 國產近紅外光譜儀器與應用發展「診斷」——訪江蘇大學陳斌教授
    江蘇大學陳斌教授團隊自從1996年以來一直從事近紅外光譜分析技術在食品和農產品品質快速檢測中的應用研究。日前,儀器信息網編輯採訪了陳斌教授,探討了國產近紅外光譜儀器發展的現狀,陳斌教授直言了國產儀器與進口之間的差距、國產儀器發展存在的「瓶頸」,乃至未來發展方向等問題。
  • 我國光譜最新研究成果競相爭豔——第十九屆全國分子光譜會暨2016...
    、鄭州大學常俊標教授、中國農業大學韓東海教授、國家納米科學中心孫佳姝研究員、廈門大學任斌教授、蘇州大學楊永剛教授等做大會報告,介紹光譜新技術、新應用。2015年7月1日中央深改會議「生態環境監測立體化」為環境監測提供了新機遇,即發展痕量、區域、立體監測方法、技術與設備,突破制約我國先進環境監測技術創新的瓶頸。
  • 中國近紅外光譜分會蘇滬工作站共同舉辦近紅外光譜技術論壇
    本次論壇在中國近紅外光譜分會蘇滬工作站副主任、上海市化學化工學會分子光譜協作組組長杜一平教授團隊和倪力軍教授團隊的精心組織下,由中國近紅外光譜分會蘇滬工作站、上海市化學化工學會分子光譜協作組、華東理工大學分析測試中心和上海市功能性材料化學重點實驗室共同舉辦。
  • 與時間賽跑 和光譜同行——BCEIA 2019超快分子光譜高峰論壇在京...
    超快分子光譜方法具有極高的時間解析度,所涉及的工作波段包括紅外,太赫茲,可見,紫外等;利用多束飛秒雷射脈衝,能實現多種光譜形式測量,如泵浦-探測瞬態光譜,二維紅外光譜,二維可見光譜等;對於物質激發態原處過程、材料中載流子過程、分子超快結構與能量傳遞動力學過程都具有非常高的靈敏性。  清華大學教授孫素琴主持了本次會議。
  • 原子光譜與生物技術 「百家爭鳴」—2020分子光譜會議分會場一
    儀器信息網訊 2020年10月31日,第21屆全國分子光譜學學術會議暨 2020年光譜年會在成都召開,本次會議由中國光學學會和中國化學會主辦,四川大學分析測試中心承辦。本次會議共收到論文摘要近320篇。
  • 中國光譜40年 第二十屆全國分子光譜學會議開幕
    40年來,中國光譜事業凝聚著以陸婉珍院士、黃本立院士、張存浩院士、方肇倫院士、朱清時院士等為代表的老一輩科學家的堅持和奉獻,也有以李燦院士、田中群院士、孫世剛院士等為代表的中青年一代科學家的積極進取和努力。正是這些科學家對我國光譜事業的卓越貢獻,使我國在相關領域處於國際上的領跑地位。本次會議的參會代表人數超過了600人,收到的稿件數量接近400篇,突破歷史之最。
  • 光譜分析(3)基本理論
    首先看一下三種光分析測量示意圖1.原子發射光譜分析法以火焰、電弧、等離子炬等作為光源,使氣態原子的外層電子受激發射出特徵光譜進行定量分析的方法。3.原子螢光分析法氣態原子吸收特徵波長的輻射後,外層電子從基態或低能態躍遷到高能態,在10-8s後躍回基態或低能態時,發射出與吸收波長相同或不同的螢光輻射,在與光源成90度的方向上
  • 挑戰化學成像極限:中國科大實現單分子拉曼光譜成像
    這項研究結果突破了光學成像手段中衍射極限的瓶頸,將具有化學識別能力的空間成像解析度提高到一個納米以下,對了解微觀世界,特別是微觀催化反應機制、分子納米器件的微觀構造,以及包括DNA測序在內的高分辨生物分子成像,具有極其重要的科學意義和實用價值,也為研究單分子非線性光學和光化學過程開闢了新的途徑。該成果於北京時間6月6日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雜誌上在線發表。
  • 食品快檢技術大集萃:GC—IMS、拉曼光譜、時域核磁共振...
    此外,2015年由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發布的《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徵求意見稿)》中有5條提到了快速檢測方法的需求。>炙手可熱的Android平臺色度檢測、GC—IMS和時間分辨螢光技術  陳斌從基於Android平臺的試紙色度檢測研究、基於光譜檢測中的快速檢測技術研究和基於揮發性有機組分的快速檢測技術研究等方面對食品安全快速檢測方法進行了闡述。
  • 分子螢光和分子磷光
    某些物質的分子吸收一定能量後,電子從基態躍遷到激發態,以光輻射的形式從激發態回到基態,這種現象稱為分子發光,在此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分析方法為分子發光分析法。根據分子受激時所吸收能源及輻射光的機理不同分為:光致發光:以光來激發而發光有分子螢光分析法和分總磷光分析法。
  • Science重磅:突破瓶頸!中國科學家首次實現單個超冷分子的相干合成
    Phillips教授首次成功地以鐳射捕捉和冷卻中性原子(即超冷原子),此技術為原子物理學開啟了一個新的紀元。這項成就加上法國科學家Claude Cohen-Tannoudji 教授所作的理論研究,於1997年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 我國近紅外光譜發展多方有驚喜——參加全國第八屆近紅外光譜學術...
    南開大學化學學院 安宏樂 段潮舒 孫巖 (導師:邵學廣)  2020年11月6-8日,為期三天的全國第八屆近紅外光譜學術會議在線上召開,共計2000餘人報名參會。
  • 國產儀器如何走向世界 拉曼光譜儀備受關注
    打開APP 國產儀器如何走向世界 拉曼光譜儀備受關注 發表於 2018-02-01 10:37:01 國產儀器始終都在努力前行,領先的技術如何帶動儀器的領先。 2015年8月,國家質檢總局發布了拉曼光譜儀校準規範(JJF1544-2015),2015版中國藥典也將拉曼正式以檢測方法列入藥典附錄。拉曼技術,成為了當下先進檢測技術的代名詞。拉曼光譜儀器也越來越成為科學儀器行業關注的焦點,同時也讓這個分子光譜領域最為活躍的儀器之一的市場競爭進入白熱化。
  • CSCO 2020|周鵬輝教授:腫瘤免疫治療的發展方向和新突破
    腫瘤免疫治療由於其卓越的療效和創新性,在2013年被《科學》雜誌評為年度最重要的科學突破。免疫治療:疏通抗腫瘤免疫循環周鵬輝教授首先介紹腫瘤免疫如何逃逸免疫殺傷,他以最新的研究熱點——CD47分子為例。CD47分子是表達在腫瘤細胞表面的一種抑制性分子,可向外界散發一種「別吃了我」的信號,從而抑制了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同時也可通過抑制樹突狀細胞從而抑制適應性免疫應答。
  • 新突破!首次將二維光譜應用於分離分子系統
    博科園-科學科普|求贊 求關注由弗萊堡大學物理研究所的Frank Stienkemeier教授和Lukas Bruder博士領導的研究小組首次將二維光譜應用於分離分子系統,從而在分子水平上更精確地追蹤相互作用過程。
  • 光透過物質形成光譜後的關係
    這些光學光譜與物質作用的相互關係,提供了建立光譜分析法的依據。如果介質的粒子很小(例如離子、原子和分子等),由於破壞性幹涉的結果,光束仍保持原來的傳播方向。但是,當介質的粒子較大(如聚合物分子、膠體微粒子等)時,則因破壞性幹涉不完全,將有一部分光沿其他方向傳播,形成散射現象。
  • 當分子自組裝遇上非線性光學!UCSD熊偉團隊:和頻振動光譜顯微鏡方向取得重大進展
    分子自組裝是指分子在不受人為幹預的情況下,自發組成有序結構的過程。非線性光學,聽起來與化學幾乎毫無關聯。那麼,這兩個看似毫不相關的領域是如何擦出火花的呢?自組裝體系存在於生活和科技的方方面面,它們通常表現出與周圍環境不同的化學結構和性質,並且有可能表現出空間各異性(spatial heterogeneity)。
  • 從拉曼技術到拉曼光譜儀 領先的技術如何帶動儀器的領先
    2015年8月,國家質檢總局發布了拉曼光譜儀校準規範(JJF1544-2015),2015版中國藥典也將拉曼正式以檢測方法列入藥典附錄。拉曼技術,成為了當下先進檢測技術的代名詞。
  • 前沿光譜技術分享——2020分子光譜會議首日下午乾貨不斷
    儀器信息網訊 2020年10月30日,由中國光學學會和中國化學會主辦,四川大學分析測試中心承辦的「第21屆全國分子光譜學學術會議暨 2020年光譜年會」在成都盛大召開,來自國內外的500餘名光譜工作者參加了會議,會議將持續到11月2日,儀器信息網將持續跟蹤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