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透過物質形成光譜後的關係

2020-10-13 創想儀器

光與物質相接觸時,光作用的性質隨光的波長(或能量)及物質的性質而異。光可以透過物質,也可以被物質吸收、反射、散射或發生偏振等。另一方面,當物質受到電磁輻射或其他能量(如電能或熱能)作用被激發後,又往往會以光的形式將能量釋放出來。這些光學光譜與物質作用的相互關係,提供了建立光譜分析法的依據。

創想直讀光譜儀


一、透射與散射

當光通過透明介質時,它的速度在真空中較慢,說明光與該物質發生了某種作用。在透射過程中,光只是引起了微粒的價電子相對於原子核的振動,從而引起微粒的周期性極化。極化所需要的能量(光)只是瞬時地被微粒所保留,當物質回到原來的狀態時,又毫無保留地將能量(光)重新發射出來。在這個過程中沒有淨能量的變化,因此光的頻率不變,只是傳播速度減慢了。

如果介質的粒子很小(例如離子、原子和分子等),由於破壞性幹涉的結果,光束仍保持原來的傳播方向。但是,當介質的粒子較大(如聚合物分子、膠體微粒子等)時,則因破壞性幹涉不完全,將有一部分光沿其他方向傳播,形成散射現象。散射現象提供了建立散射濁度分析法、比濁度分析法及拉曼光譜分析法的依據。不過,拉曼光譜的拉曼散射不同於普通散射,它經過了量子化的頻率變化。

二、折射與色散

光從一種透明介質進入另一種透明介質時,光束的方向發生改變,這種現象稱為光的折射。由折射定律可知:折射光線位於入射面內,入射角和折射角正弦之比,對二種一定的介質來說,是一個和入射角無關的常數。

光的色散現象是1665年牛頓發現的。他令一束近乎平行的白光通過玻璃稜鏡,在稜鏡後的屏上得到一條彩色光帶。光的色散表明,不同顏色(波長)的光的折射率不同。即折射率是波長的函數:n=f(2)。是幾種介質的折射率n與波長關係的曲線。

波長增加時折射率n和色散率dn/dλ都減小,這樣的色散稱為正常色散。所有不帶顏色的透明介質,在可見光區域內,都表現止常色散,即紫光折射率比紅光折射率大些。所以用稜鏡產生的光譜,紫色一端要比紅色一端展開得大得多。還可看出,各種介質的色散曲線的形狀都不--樣,所以不同材料做成的稜鏡,光譜對應的譜線間隔不同。

光的透射,散射,折射和色散的研究促進了許多光譜儀器的研發,光譜儀器的出現使得很多東西變得便於檢測和分析,並且光的分析大多數都環保和快速,對方方面面的發展起到重大的作用。

相關焦點

  • 反物質原子光譜測量首次完成
    該成果標誌著人類向高精度測試物質與反物質行為是否不同邁進了重要一步。  當今宇宙為何看起來幾乎全由普通物質構成,這是物理學界的一個重大謎題。因為根據粒子物理學經典模型的預測,在大爆炸發生之後應存在等量的物質和反物質。光照射可以激發原子,當原子恢復至基態時會發光,光的頻率分布形成,可以借用其光譜精確地測量出原子屬性,這也是光譜學的基本原理。
  • 雷射拉曼光譜在生命物質、檢測方面的應用
    量子理論認為,光散射是在光量子與物質分子的碰撞過程中形成的。發生彈性碰撞時,光量子與分子間無能量交換,故散射光頻率等於入射光頻率,這就是瑞利散射;發生非彈性碰撞時,光量子與分子間有能量交換,故散射光頻率發生位移,形成拉曼散射。
  • 氫原子光譜
    2、光的色散:含有多種顏色的光經稜鏡或光柵被分解為單色光的現象叫做光的色散。3、光譜:含有多種顏色的光被分解後,各種單色光按波長大小依次排列的圖案。連續譜:連續分布的包含有從紅光到紫光各種色光的光譜叫做連續光譜。
  • 你所不知道的光譜:其實光譜和健康、和美都有關係!
    光譜是什麼?1666年,牛頓通過三稜鏡實驗,發現太陽光經三稜鏡折射後,呈現彩色光,稱為光的色散。我們也可以從這個實驗觀察到,白光是由不同顏色的光組成。光譜是電磁波頻譜的一部分。簡單而言,光譜是光的各種顏色分布,依照波長大小排列的圖案。從照明的角度來說,光譜顏色組成決定光源的顏色。可見光的波長範圍約在360 -400 nm~760 - 830nm,具有更長的波長為紅外線,具有更短的波長為紫外線。光譜和健康有什麼關係?
  • 乾貨丨紅外光譜操作步驟及常見的問題
    傅立葉變換紅外光譜(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簡寫為FTIR。傅立葉紅外光譜法是通過測量幹涉圖和對幹涉圖進行傅立葉變化的方法來測定紅外光譜。紅外光譜的強度h(δ)與形成該光的兩束相干光的光程差δ之間有傅立葉變換的函數關係。
  • 光譜分析
    光學成像可以看到物質世界的形狀、尺寸等外在信息;地球上所知的元素及其它們的化合物都有自己的特徵光譜線,光譜分析可以獲得物質成分信息,幫助我們看清事物的本質。   每種原子都有自己的特徵譜線,可以根據光譜來鑑別物質和確定它的化學組成,這種方法叫做光譜分析。光譜分析非常靈敏而且迅速,可以利用發射光譜,它模擬的自然光光譜圖案可以利用吸收光譜。
  • 光出現在物質演化進程中的哪個階段
    光是有形質量形成的最初最基本的形態。光速在四維空間與三維空間之間,作為一個常數保持不變,以協調時間與空間、質量與能量相互轉化時的平衡。各種動植物及人類,都有各自可接收感應的光譜頻段,在人及各種動物,則形成可見光的視覺。對於光形成視覺現象,除了光本身的頻率因素,還得有能與相應的頻率自適感應的生理機能。這些規則機制,自然造化用於產生生命。
  • 【必看秘籍】史上最全紅外光譜知識,吐血整理!
    一、啥是光譜呢?  1、什麼是光譜呢?  光譜分析是一種根據物質的光譜來鑑別物質及確定它的化學組成、結構或者相對含量的方法。紅外吸收光譜的基本原理是什麼?  分子運動有平動,轉動,振動和電子運動四種,其中後三種為量子運動。分子從較低的能級E1,吸收一個能量為hv的光子,可以躍遷到較高的能級E2,整個運動過程滿足能量守恆定律E2-E1=hv。能級之間相差越小,分子所吸收的光的頻率越低,波長越長。
  • 量子力學1:氫原子光譜之謎
    1900年開爾文老先生76歲,這是物理學界的泰鬥級人物,他就在一次演講中說咱們現在物理學有兩朵烏雲,這第一朵呢是這個物質如何穿過以太運動 第一個問題氫原子光譜的規律,這個物理學家也不是神啊,實際上很多物理規律的發現,都是和這個好奇心和偶然性有很大關係的,尤其是這個實驗,你想這最開始人們做實驗,無非就是拿個鏡子這兒看看那兒看看,然後讓這個光透過這個鏡子來看看是什麼樣的。那牛頓好奇心更強,光透過這個平面鏡沒啥好看的,如果這個光透過一個三稜鏡能是什麼樣?
  • 光譜
    稀薄氣體或金屬的蒸氣的發射光譜是明線光譜。明線光譜是由游離狀態的原子發射的,所以也叫原子的光譜。高溫物體發出的白光(其中包含連續分布的一切波長的光)通過物質時,某些波長的光被物質吸收後產生的光譜,叫做吸收光譜。各種原子的吸收光譜中的每一條暗線都跟該種原子的原子的發射光譜中的一條明線相對應。
  • 物理學家首次觀測到反物質光譜:和正物質相同
    根據理論預測,宇宙大爆炸產生了等量的物質和反物質。由於它們會相互湮滅,物理學家一直在試圖弄清為什麼宇宙只留下了相對較小數量的正常物質——演化出我們所知的星系、恆星、行星和最終生命——而反物質卻消失了。數十年來,歐洲核子研究組織(CERN)的研究人員一直在研究如何製造出最基本原子(氫)的反物質版本,並能俘獲它足夠長的時間來進行相關研究。
  • 紅外光譜分析,你了解多少?
    百分透過率的定義是輔射光透過樣品物質的百分率,即,T%=I/I0×100%,I是透過強度,I0為入射強度。橫坐標:上方的橫坐標是波長λ,單位μm;下方的橫坐標是波數(用官方網址--www.bzwz86.com表示,波數大,頻率也大),單位是cm-1。
  • 紅外光譜的基本理論
    紅外光譜基本理論  當一束紅外光照射在礦物上時,礦物就要吸收一部分能量,同時將吸收的能量轉變為分子振動能和分子轉動能。  分子振動光譜:分子振動能級比分子轉動能級大,當分子振動能級躍遷時伴隨有分子轉動能級躍遷。  分子轉動光譜:出現在遠紅外區,它能給出分子的轉動慣量、核間距離、分子的對稱性。
  • 近紅外光譜分析數據和模型(一)
    近紅外光譜靈敏度低,被測物質信號不強,共存的其他物質吸收也比較弱。因此,不會出現中紅外光譜分析中經常遇到的信號容易飽和的問題,可以無需制樣而直接進行光譜測量。同時,近紅外光譜具有多種測樣模式和測樣附件,可以滿足不同類型樣品的光譜採集。這一特點使得近紅外光譜分析方法不需使用化學試劑,不汙染環境,成為綠色的檢測方法。4)檢測準確度高、重現性好。
  • 神奇光譜分析,讓我們得知遙遠星球的運動信息,及其物質的組成
    神奇光譜分析,讓我們得知遙遠星球的運動信息,及其物質的組成氦元素最早是從太陽上發現的,太陽距離我們如此的遙遠,我們怎麼知道它的元素構成呢?這是因為各元素的原子都有特定的光譜,我們通過對太陽光譜進行分析,然後與各種原子的光譜對照,就可以鑑別和發現元素。可以用作光譜分析的原子光譜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明線光譜,它是稀薄氣體發光直接產生的;另外一種是吸收光譜,它是當白光通過物質時,某些波長的光被物質吸收後產生的。
  • 光譜技術的簡介、應用與發展
    例如電燈絲髮出的光、熾熱的鋼水發出的光都形成連續光譜。  只含有一些不連續的亮線的光譜叫做明線光譜。明線光譜中的亮線叫做譜線,各條譜線對應於不同波長的光。稀薄氣體或金屬的蒸氣的發射光譜是明線光譜。明線光譜是由游離狀態的原子發射的,所以也叫原子光譜。觀察氣體的原子光譜,可以使用光譜管,它是一支中間比較細的封閉的玻璃管,裡面裝有低壓氣體,管的兩端有兩個電極。
  • 近紅外寬光譜響應的光激勵稀土納米螢光標記研究獲進展
    據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消息,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功能納米結構與組裝重點實驗室陳學元團隊在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中科院創新國際團隊以及副研究員鄭偉主持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基金、中科院青促會和海西研究院春苗計劃等支持下,發展出一種獨特的高溫共沉澱法合成單分散、形貌粒徑均一的CaS:Eu2+, Sm3+光激勵納米晶(圖1)。
  • 「量子點光譜傳感器」亮相本屆科技周,辨析光波分析物質內在成分
    打開APP 「量子點光譜傳感器」亮相本屆科技周,辨析光波分析物質內在成分 工程師8 發表於 2018-05-30 07:46:00
  • 原子吸收光譜全解
    對原子吸收分析法基本理論的討論,主要是解決兩個方面的問題:①基態原子的產生以及它的濃度與試樣中該元素含量之間的定量關係;②基態原子吸收光譜的特性及基態原子的濃度與吸光度之間的關係。一束不同頻率強度為I0的平行光通過厚度為l的原子蒸氣,一部分光被吸收,透過光的強度Iv服從吸收定律              式中kv是基態原子對頻率為v的光的吸收係數。不同元素原子吸收不同頻率的光,透過光強度對吸收光頻率作圖。
  • 宇宙大爆炸後形成的原始黑洞,或許就是由暗物質構成
    看更多大美宇宙科學博科園原始黑洞(PBH)是在宇宙大爆炸後形成的天體,被許多研究人員認為是解釋暗物質本質的主要候選者之一,尤其是在2016年處女座和LIGO探測器直接觀測到引力波之後。現在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上這項研究的主要作者裡卡多·穆爾賈(Riccardo Murgia)說:我們已經測試了一種場景,其中暗物質由原始宇宙中形成的非恆星黑洞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