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大學Anal. Chem:基因編碼的雙色發光RNA傳感器應用對MicroRNA的比率成像

2021-03-06 奇物論

生物材料學術QQ群:1067866501

MicroRNAs (miRNAs)在調控基因表達和細胞命運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然而,如何在活細胞中對miRNAs進行高精度的成像仍然是一個巨大的研究挑戰。湖南大學汪鳳林副教授、董萬榮副教授和Zhan-Ming Ying報導了一種新型遺傳編碼的雙色發光RNA傳感器,並將其用於對miRNAs進行比率成像。

 

本文要點:

(1)該基因編碼傳感器的設計策略可以實現內參和傳感部件這兩個模塊在單個啟動子條件下的同步表達,而產生的幹擾則可以忽略不計。活細胞成像研究表明,該基因編碼的比率型RNA傳感器對mir-224具有特異性響應。

(2)研究結果表明,sensor-to-Mango的螢光比值與mir-224的濃度呈線性相關,證明了其對活細胞mir-224的濃度具有很好的測定能力。實驗也利用這一基因編碼的發光RNA傳感器在不同的細胞系中實現了對mir-224的比率成像。綜上所述,這一研究為實現對細胞內RNA的比率成像提供了一種通用的新方法,也為研究活細胞中RNA的功能和豐度提供了強大的工具。

參考文獻:

Cai-Xia Dou. et al. Genetically Encoded Dual-Color Light-Up RNA Sensor Enabled Ratiometric Imaging of MicroRNA. Analytical Chemistry. 2021

DOI: 10.1021/acs.analchem.0c04588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analchem.0c04588

生物醫學與工程微信群

加微信群方式:添加編輯微信 18965840059,備註:姓名-單位-研究方向(無備註請恕不通過),由編輯審核後邀請入群。

相關焦點

  • Anal. Chem:DNA包覆的銀納米片用於檢測細胞分裂周期內的內源性H2S
    有鑑於此,湖南大學符婷博士和合工大劉洪林教授合作報告了一種在細胞分裂的不同階段檢測H2S的簡便策略。這一研究為利用納米傳感技術以對細胞分裂周期的不同階段進行生物成像和傳感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實驗開發了一種由雙鏈DNA (dsDNA)穩定的銀納米片(AgNF@dsDNA)螢光納米傳感器,其傳感原理是利用H2S對AgNF@dsDNA進行選擇性刻蝕以生成Ag2S。要點2.
  • 湖北大學毛志強Anal. Chem.:專為ONOO-體內成像而定製的可激活雙光子近紅外螢光探針
    為此,湖北大學毛志強等人精心設計了一種可激活的雙光子近紅外螢光探針DHQ-RD-PN,用於腫瘤中過氧亞硝酸根的活體成像。 3)此外,斑馬魚體內成像顯示,探針在胰腺中積聚,並因添加ONOO-而變亮。值得注意的是,此探針可以利用單光子和雙光子活體螢光成像技術對異種移植4T1腫瘤小鼠的ONOO-產生情況進行成像。
  • 【分析】基於表面增強拉曼散射的單細胞多色成像技術
    武漢大學的胡繼明教授和沈愛國副教授等利用表面增強拉曼散射(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 SERS)無水幹擾、高靈敏且具備分子指紋識別能力等優勢,在活細胞生理過程研究中將SERS無標記與標記檢測有機結合(對於拉曼信號區分度差,
  • 南京大學李根喜Anal. Chem.:基於電極表面控制捕獲和釋放的全血中CTCs的直接分析
    在此,南京大學李根喜,沙烏地阿拉伯納吉蘭大學Farid A. Harraz等人提出一種無酶電化學方法,用於CTCs的特異性捕獲、靈敏定量和高效釋放。 因此,IP會引發雜交反應產生一個雙鏈,進而觸發雜交鏈反應(HCR)過程,形成CTCs和雙鏈DNA聚合物的複合產物。因此,可以獲得顯著放大的信號讀出。
  • 第十三屆全國化學傳感器學術會議會議指南(大會日程安排)
    P33海膽狀氧化酶活性鈷酸鎳微球的製備及其比色檢測對苯二酚的應用宋亞文趙明崗,陳守剛中國海洋大學P62基於金/銀合金的比率型SERS納米探針用於細胞內一氧化氮的成像分析司豔美李繼山湖南大學P84基於炔基的比率型SERS納米傳感器用於活細胞和組織中Caspase-3的檢測呂夢李繼山湖南大學
  • non-coding RNA databases匯總
    自從1950s後期,rRNA和tRNA的發現以來,各種RNA也相繼被發現鑑定,RNA世界逐漸變得豐富多彩,同時非編碼世界的研究之門也逐漸在打開(見表1 ncRNA分類)。21世紀初期,通過對人類和小鼠基因組分析發現,98%的序列被劃分到「junk「 DNA之列,除被注釋的mRNA之外,大多收轉錄本似乎是不能encode蛋白質的,而這些轉錄本便是ncRNA, ncRNA因此也正式進入科學家的視野。
  • 【分析】Dox-ABEI電致化學發光指示劑和自組裝樹枝狀DNA四面體納米載體用於脂多糖超靈敏檢測
    新穎的固載體系用於構建電致化學發光(ECL)適體傳感器用於脂多糖(LPS)的超靈敏檢測。袁若教授實驗組將經典的DNA雙鏈嵌插劑多柔比星(Dox)和電致化學發光試劑N-(4-氨基丁基)-N-乙基異魯米諾(ABEI)通過交聯作用連接在同一分子內,形成新型的電致化學發光指示劑(Dox- ABEI)。該分子即保持了ABEI的高的發光效率,又能夠以非共價鍵的形式通過嵌插作用負載於DNA雙鏈上。
  •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活細胞中鉀離子比例螢光成像的雙螢光傳感器
    Chang教授團隊報告比例鉀離子傳感器1(RPS-1)的設計,合成和生物學評估,該傳感器是一種雙螢光團傳感器,能夠對活細胞內鉀離子進行比例螢光成像。這項工作為研究細胞內鉀動力學提供了獨特的化學工具,並且是基於不依賴FRET或相關能量轉移設計的雙螢光團方法設計其他比例螢光傳感器的起點。【圖文解析】1. 比率鉀傳感器-1(RPS-1)的設計,一種用於比率鉀檢測的雙螢光探針為了開發一種適合細胞內使用的鉀比例計量傳感平臺。
  • 新型NanoLuc螢光素酶底物助力動物體內雙色生物發光成像
    新型NanoLuc螢光素酶底物助力動物體內雙色生物發光成像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7/16 16:00:48 2020年7月13日,史丹福大學Michael Z.
  • 王忠良Chem.Soc.Rev.最新綜述:高性能螢光和生物發光RNA成像探針的...
    近日,來自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的王忠良教授、中國科學院田捷研究員、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陳小元研究員(共同通訊)等人總結了最先進的高性能RNA成像探針,包括可以對具有特殊修飾的RNA序列成像的外源探針和可直接成像而無需特殊處理的內源性探針,並對每個探針都詳細地論述了其結構和成像原理。此外,還總結了mRNA和miRNA成像探針在研究生命過程以及檢測癌症中的應用。
  • Anal. Chem.|無需離心的DNA萃取與分子信標環介導的等溫擴增相結合用於單核苷酸多態性的檢測
    近期,愛荷華州立大學的Jared L.Detection of 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Using Molecular Beacon 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with Centrifuge-Free DNA Extraction》,該文章就單核苷酸多態性的可視化檢測提出了一種行之有效的方式,通過分子信標-環介導的等溫擴增法(MB-LAMP),利用雙螢光素
  • 生物發光成像技術 或改變基因調控研究
    《免疫學趨勢》2020.11幾千年來,生物發光的奇妙過程一直吸引著人類。最近催化螢光素酶的廣泛應用,加上編碼不同螢光素基質的基因和通路的發現,意味著生物發光成像(BLI)將徹底改變生物醫學中基因控制的縱向和動態研究,包括免疫反應的調節。英國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的安德魯·戴蒙德等研究人員綜述了生物螢光成像方法的最新進展,有望啟發我們對體內基因和免疫系統內表觀遺傳控制的理解。
  • 雙重發射過渡金屬配合物與比率發光探針
    雙重發射過渡金屬配合物可以同時具有兩個最大發射波長, 它兼具雙重發射與過渡金屬配合物發光材料的雙重優勢, 在待測物的分析檢測與成像領域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與應用前景。相較於單重發射金屬配合物, 基於雙重發射金屬配合物的比率發光探針, 可以有效減少環境的幹擾並顯著提高分析檢測的靈敏度和準確性。
  • 發光學報 | 稀土發光材料在近紅外二區成像中的應用
    在眾多的近紅外二區螢光納米材料中,稀土發光納米材料因具有化學穩定性和光穩定性好、發射帶窄、發光顏色和壽命可調等優點受到研究人員的廣泛關注。近日,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張洪傑院士和王櫻蕙副研究員團隊在《發光學報》上發表了題為「稀土發光材料在近紅外二區成像中的應用」的綜述文章。
  • 浙江師大本科生:基於ZIF-8構建超靈敏無標籤電致化學發光傳感器
    電致化學發光(ECL)分析技術因其全黑背景、無光漂白和二維空間分布和時間可調製性等技術優勢,目前已成為體外檢測技術的主流。傳統有機發光材料如金屬卟啉,由於ECL信號弱,難以勝任體外精準檢測的需求。 本文通過水熱法合成吡啶基金屬有機框架材料(ZIF-8),通過氨基功能化來固載鋅卟啉IX(ZnP),獲得新型增強型ECL發光試劑。
  • 南京大學鞠熀先教授提出細胞膜蛋白成像的電致化學發光方法
    電致化學發光(ECL)集成化學發光高靈敏度和電化學電位可控性的優點,在分析化學與臨床醫學中得到廣泛的應用。其中,基於釕聯吡啶衍生物的ECL免疫分析方法是疾病標誌物檢測的主要手段之一。Chem. 2018, 90, 7708)高通量可視化成像檢測方法。由於對高濃度共反應劑的需求及其中間體短壽命的限制和對細胞的損傷,ECL技術難以在細胞與活體檢測中得到應用。開發高發光效率、低細胞毒性和無外加共反應劑的ECL發光體系自然成為該領域的迫切需求。
  • 【分析】選擇性檢測Co2+的新型鈷離子生物發光探針
    近日,山東大學的李敏勇和杜呂佩團隊通過將鈷離子識別基團引入生物發光體系,製備了一種高靈敏度和選擇性的生物發光探針。為了滿足鈷離子在動物體內成像的嚴格標準,該團隊利用生物發光成像(BLI)作為非侵入性策略來建立檢測平臺。
  • 【分析】基於多孔木頭膜放大比色檢測Hg2+
    近年來,基於顏色的明顯變化,一些貴金屬納米酶的比色傳感器用於檢測Hg2+離子的方法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然而,貴重金屬檢測汞離子時的成本問題限制了其在實際中的應用。為了降低貴重金屬在檢測中的用量,同時進一步放大檢測的信號,近日,蘭州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的汪寶堆教授團隊將金納米粒子封裝在多孔天然木材中,達到對水溶液中Hg2+的高性能比色檢測。該體系的檢測機理是基於Hg2+觸發的亞甲基藍還原輔助信號放大。
  • 技術乾貨 | 螢光成像與生物發光成像技術對比
    標記的藥物進行觀察相比生物發光成像,螢光成像技術的優勢主要表現在:1螢光蛋白及螢光染料標記能力更強螢光標記分子種類繁多,包括螢光蛋白、螢光染料、量子點標記等,可以對基因、蛋白、抗體、化合藥物等進行標記。
  • 【分析】基於「肽編碼」的金納米棒形態演變精確調控其LSPR特性
    針對這一難題,東北大學的於永亮教授和王建華教授提出了基於「肽編碼」的金納米棒形態演變精確調控其LSPR特性用於可視化檢測酶活性。同時,其他參數,如pH值、溫度和Ag+濃度也可以用來調節「肽編碼」的金納米棒的形態。更為重要的是,多肽上可設計特定的酶活性位點,從而實現基於LSPR峰的紅移用於超靈敏、可視化檢測與癌症相關的蛋白酶活性(如:胰蛋白酶),並且在無需任何標記過程或儀器輔助下即可進行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