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活細胞中鉀離子比例螢光成像的雙螢光傳感器

2021-01-10 Macromolecule

【科學背景】

鉀離子(K+)是人體中最豐富的細胞內金屬,在調節細胞內液量,營養運輸以及通過神經和肌肉收縮的細胞間通訊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K+動態平衡的異常改變導致多種疾病,涉及心血管和神經系統疾病,糖尿病,腎臟疾病和癌症。由於細胞內和細胞外K+濃度之間的巨大差異([K+]內= 150 mM,[K+]額外= 3-5 mM),對K+生理學和病理學的研究尚未得到滿足。相對缺乏可靠地測量生物樣本中細胞內K+動態變化的方法,這些方法滿足了對K+的低親和力和高選擇性的雙重挑戰,尤其是對鈉離子(Na+)而言,目前可用的螢光K+傳感器在很大程度上通過高親和力受體進行了優化。更適合細胞外K+檢測。

【科研摘要】

最近,加州大學伯利克分校Christopher J. Chang教授團隊報告比例鉀離子傳感器1(RPS-1)的設計,合成和生物學評估,該傳感器是一種雙螢光團傳感器,能夠對活細胞內鉀離子進行比例螢光成像。相關論文A dual-fluorophore sensor approach for ratiometric fluorescence imaging of potassium in living cells發表在《Chemical Science》上。RPS-1通過鉀鍵將對鉀離子具有低親和力,高選擇性冠醚受體的鉀敏感螢光傳感器片段(PS525)與鉀不敏感的參比螢光團(香豆素343,Coumarin 343)通過酯鍵相連。在細胞內遞送後,酯酶定向的裂解將這兩種染料分裂成單獨的片段,從而可以按比例檢測K+。RPS-1對水性緩衝液中的K+有反應,對競爭性金屬離子具有高選擇性,並且在穩態細胞內水平對鉀離子敏感,並且可以對從該基礎設定點開始的減少或增加做出反應。此外,RPS-1被用於比較篩選一組不同癌細胞系中的K+庫,揭示了轉移性乳腺癌細胞系相對於正常乳腺癌細胞的基礎細胞內K+升高。這項工作為研究細胞內鉀動力學提供了獨特的化學工具,並且是基於不依賴FRET或相關能量轉移設計的雙螢光團方法設計其他比例螢光傳感器的起點。

【圖文解析】

1. 比率鉀傳感器-1(RPS-1)的設計,一種用於比率鉀檢測的雙螢光探針

為了開發一種適合細胞內使用的鉀比例計量傳感平臺。原則上,鉀敏感部分應具有低親和力受體,以更好地匹配150 mM範圍內的高水平靜息細胞內K+池並通過基於強度的開啟響應做出響應,而鉀不敏感染料則應鉀傳感器顯示出獨特的光譜激發和發射,用於內部校準。由於缺乏對K+的螢光響應,作者選擇香豆素343作為內標螢光團,並針對傳感器的其他部分設計和合成了新的鉀敏感染料鉀傳感器525(PS525)(示意圖1a)。香豆素343通過兩個基於酯的接頭與PS525偶聯,得到RPS-1(示意圖1b)。RPS-1傳遞到細胞後,細胞酯酶將裂解酯鍵,以1:1的比例提供兩個單獨的螢光團PS525(對K+敏感)和香豆素343(對K+不敏感)(示意圖1c)。切割後,兩個螢光團由於其帶負電荷的羧酸根基團可被細胞捕獲。這樣,PS525和香豆素343的各自發射曲線的比率可以確定細胞內K+濃度的讀數。

示意圖1比例鉀傳感器1(RPS-1)的設計和作用。

2.K+響應型開啟探針鉀傳感器525(PS525)的合成與表徵

由於RPS-1設計由與內部染料標準品相連的K+響應螢光部分組成,用於比例式校準,因此作者試圖製備一種新的開啟螢光傳感器,該傳感器在高細胞內[K+]範圍內對K+有選擇性地響應 150 mM。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選擇了套索狀醚修飾的氮雜-冠狀醚受體作為K+響應部分,因為與cryptand和G-quadruplex部分相比,它對K+保留的Na+選擇性高,但對K+的結合親和力較弱(圖 1b和2a)。

圖2 PS525的開啟響應和鉀選擇性。

示意圖2中顯示了K+反應性部分鉀離子傳感器525(PS525)的合成。套索醚改性的氮雜-冠醚1是使用已公開的方法合成的,然後在N,N-二甲基甲醯胺中使用磷醯氯,通過Vilsmeier-Haack反應,通過Vilsmeier-Haack反應轉化為氧雜蒽2,然後以三氟乙酸為溶劑進行間苯二酚縮合。Rhodol 3的合成方法是將2上的羥基轉化為三氟甲磺酸酯基,然後進行Buchwald-Hartwig胺化反應,添加叔丁氧羰基(Boc)保護的哌嗪基,並用痕量三氟乙酸處理。最後,通過使3與2-溴乙酸甲酯反應,然後在四氫呋喃和水的混合物中處理氫氧化鋰,獲得PS525。

示意圖2 PS525的合成。

作者評估了PS525在緩衝至生理pH(50 mM HEPES,pH 7.4)的水溶液中的光學性質。PS525顯示了在525 nm處的最大吸收峰,在存在K+的情況下,在0和200 mM的K+下,計算出的吸收係數分別為ε= 61 100 M-1 cm-1和ε= 65 000 M-1 cm-1(圖5)。當暴露於K+時,PS525的螢光發射集中在552 nm處開啟7倍(圖2b),量子產率從不存在K+時的0.03增加到存在K+時的0.15(圖2b)。根據Benesi–Hildebrand圖K+滴定反應,探針的Kd值計算為137 mM,與150 mM範圍內的細胞內[K+]匹配。

接下來,作者與一組生物學相關的鹼金屬,鹼土金屬和過渡金屬相比,測試了PS525對K+的金屬選擇性(圖2c)。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對K+的親和力很低,PS525在相關的細胞內水平上對Na+的選擇性也比對Na+高出五倍,這預示它對下遊生物學應用具有足夠的敏感性和選擇性。然後,作者測試了PS525和香豆素343對細胞內K +濃度(140 mM)附近K+的比率響應的敏感性(圖2d)。在80 mM至120 mM的範圍內,進行線性回歸分析以計算5.8 mM的檢出限。另外,PS525和香豆素343的pH敏感性測試證明了它們在生理pH下的可用性。

3.由PS525和香豆素343染料合成鉀比例傳感器1(RPS-1)的方法以及活細胞中K+水平的比例螢光成像

在確定PS525是選擇性和敏感的螢光K+敏感染料單元後,作者將2-(3H-[1,2,3]triazolo[4,5-b]pyridine-3-yl)-1,1,3,3-tetramethyluronium tetrafluoroborate (TATU) 作為碳酸鹽激活劑,通過將PS525與先前報導的香豆素synthon63酯化來合成RPS-1。作者測試了RPS-1的螢光響應和酯酶催化的水解。然後,將RPS-1用於通過共聚焦顯微鏡對細胞內K+池進行比例螢光成像,並考慮到PS525傳感單元能夠選擇性地對體外水性緩衝液中生物學相關濃度的K+水平做出反應。注意到,對K+不敏感的香豆素343的量子產率為0.02,與PS525部分相當,但在單獨的458 nm波長處被激發。在成像之前,首先將HeLa細胞與10μMRPS-1孵育,以確保探針攝取和酯酶裂解。使用Coumarin 343單元的458 nm激發(藍色通道)和PS525單元的514 nm(綠色通道)激發,獲得了雙色共焦顯微鏡圖像。然後使用這兩個通道(綠色通道/藍色通道,圖3b)獲得比率圖像。為了評估RPS-1是否可以通過其PS525單元響應細胞內K+的變化,然後用5μM纈黴素對HeLa細胞進行處理,這種化合物已知可以通過膜螯合和轉運鉀,並耗盡K+的細胞內池。在添加纈氨黴素後的0、5、15、30、45、60分鐘拍攝了來自兩個通道的共焦圖像,並與媒介物對照進行了比較。與媒介物對照組相比,作者觀察到了由纈氨黴素刺激的HeLa細胞中綠色/藍色比率強度的明顯降低(圖3c)。

圖3(a)RPS-1的合成和使用RPS-1的細胞內K+庫的比例成像。(b)使用RPS-1的基於時間的比例螢光成像可以監測用5μM纈氨黴素處理1 h的活HeLa細胞中細胞內K+庫的消耗。綠色通道顯示在514 nm激發下來自PS525發色團的發射,藍色通道顯示在458 nm激發下來自香豆素 343發色團的發射。來自兩個通道的螢光比圖像由ImageJ構建。(c)通過ImageJ測量和分析繪製的多個生物學重複樣本的平均螢光強度比。

參考文獻:

doi.org/10.1039/D0SC03844J

版權聲明:「高分子材料科學」是由專業博士(後)創辦的非贏利性學術公眾號,旨在分享學習交流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學的研究進展。上述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且作者水平有限,如有科學不妥之處,請予以下方留言更正。如有侵權或引文不當請聯繫作者修正。商業轉載請聯繫編輯或頂端註明出處。感謝各位關注!

相關焦點

  • 因發現和開發綠色螢光蛋白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他是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化學和生物化學教授,因發現和開發綠色螢光蛋白而獲得2008年諾貝爾化學獎,與有機化學家和神經生物學家合作錢學森也是鈣離子的先驅。錢1952年出生於紐約。他在新澤西州的利文斯頓長大,在那裡上了利文斯頓高中。他的漢族家庭來自中國杭州。他的父親許楚賢是一名機械工程師,在學業上取得了優異的成績,並在大學班上獲得了最高分。
  • CCS Chemistry | CRISPR螢光探針用於細胞染色質高分辨成像
    常規的染色質成像方法,如螢光原位雜交技術(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即FISH),需要對染色質DNA進行固定與變性處理,不能實現對活細胞的實時成像。因此,發展高時空分辨的染色質可視化工具引起了研究者的關注。
  • 簡單高效,將綠色螢光蛋白傳感器轉化為紅色螢光傳感器
    基於螢光蛋白的生物傳感器是必不可少的研究工具。儘管近些年科學家陸續進化出個別基於紅色螢光蛋白的生物傳感器,但大多數現有螢光蛋白生物傳感器的發射波長都落在綠色或黃色光譜區域中。它們的光譜重疊會阻礙,很難實現雙通道螢光監測。此外,紅色螢光蛋白生物傳感器有望減少光毒性和自發螢光,並增加光子滲透和成像深度。
  •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獎學金介紹
    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簡稱UC Berkeley、Berkeley或Cal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伯克利加州大學)是美國頂尖公立研究型大學,也是世界上最富盛名且最頂尖的公立大學。
  • 超分辨螢光輔助衍射層析成像揭露細胞器相互作用全景
    ,發展了超分辨螢光輔助衍射層析(SR-FACT)雙模態顯微成像技術,實現了對細胞內細胞器相互作用過程的高速三維全景成像。其中,光學衍射層析成像模態首次實現了活細胞內線粒體、脂滴、核膜、染色體、內質網及溶酶體等多種亞細胞結構的同時高速三維成像。在雙模態系統對活細胞的觀察中,他們發現了一種新的亞細胞結構,命名為「黑色液泡小體」,並對其在細胞代謝過程中的作用進行了研究。這一雙模態成像方法在細胞生物學研究及生物醫學成像領域有著廣泛應用前景。
  • 基於螢光共振能量轉移技術的活體細胞成像
    基於螢光共振能量轉移技術的活體細胞成像
  • 艾輝旺團隊發明將綠色螢光蛋白傳感器轉化為紅色螢光傳感器新技術
    儘管近些年科學家陸續進化出個別基於紅色螢光蛋白的生物傳感器,但大多數現有螢光蛋白生物傳感器的發射波長都落在綠色或黃色光譜區域中。它們的光譜重疊會阻礙,很難實現雙通道螢光監測。此外,紅色螢光蛋白生物傳感器有望減少光毒性和自發螢光,並增加光子滲透和成像深度。但是,現有的紅色螢光蛋白生物傳感器通常動態範圍小,在細胞內易聚集,以及存在光轉化等問題。
  • 稿件速遞|超分辨螢光偏振成像
    張昊博士,南方科技大學研究助理教授。2017年獲得北京大學-美國喬治亞理工-埃默裡大學三校聯合博士學位,導師為席鵬教授。螢光偏振顯微成像能夠以秒或毫秒為單位對動態樣本中的分子方向進行成像,因此它可以作為測量亞細胞生物結構的一種補充方法。近幾十年來,各種不同的螢光偏振成像技術被廣泛用於細胞膜,細胞骨架,DNA鏈,以及其它生物大分子的研究中。螢光偏振成像技術也在不斷發展進化中,早期研究者們需要通過手動或機械方式來調製激發光偏振方向或者切換偏振檢測通道。
  • 螢光探針成像技術 幫助人們看清「神經」活動
    在人類文明的發展過程中,我們從未停止過與疾病和衰老的抗爭。相比於古人,我們現在的壽命其實已經延長了很多。不可否認的是,醫學事業的不斷進步在這一過程中發揮出了巨大作用。但也正是物理、化學以及生物等學科的共同促進,才促使著人們醫學事業不斷取得新突破。螢光探針成像技術,就是近年來在醫學領域中逐漸發展起來的一項新技術。
  •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楊祖佑|導師|華裔|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
    然而他卻用自己的硬核實力,在種族隔離嚴重,華人地位遠低於現在的年代,改寫了華裔在美國高校的地位,成為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122年歷史上,也是美國有史以來的首位華裔及亞裔大學校長。美聯社稱他是「一個臉上總是掛著微笑的小個子」。前總統柯林頓稱他「是一名當之無愧的領袖與導師」,他就是田長霖,改寫美國華人歷史新頁的翹楚。
  • 熱點應用丨MOF作為次氯酸鹽和抗壞血酸的比例螢光傳感器
    Cao等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用於檢測ClO-的新方法:利用新穎的金屬有機骨架通過螢光光譜法進行監測。作者使用的愛丁堡儀器FS5螢光光譜儀表徵和優化ClO-傳感器的響應,然後,他們也使用該傳感器檢測抗壞血酸。金屬有機骨架(MOF)是包含金屬離子和有機配體的化合物,它們以規則的配位網絡排列,其多孔結構可以吸收特定尺寸的分析物。
  • 美國加州伯克利大學分校校區介紹
    我們平時所說的加州大學其實是一個由10所公立大學組成的大學系統。下面就和選校帝了解一下美國加州伯克利大學分校校區介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加州系統(UC系)是美國加州的一個公立大學系統,包括加州大學十所分校,被譽為「公立高等教育的典範」。
  • 「擇校解讀」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UCB)院校指南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擁有從政治團體到俱樂部等1000多個學生組織,同時還有幾十個兄弟會和姐妹會的分會。通常,學校有95%或以上的新生選擇住在校園中。
  •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什麼專業比較強勢?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研究教學中心之一,其物理、化學、計算機、工程學、經濟學等諸多領域均位列世界前十,與舊金山南灣的史丹福大學共同構成美國西部的學術中心。長期以來,該校的研究生院在全美高校中保持最大規模,其研究生與博士後人數佔全校學生總數的1/3。
  • 光控螢光染料的超分辨成像研究獲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近日,華東理工大學費林加諾貝爾獎科學家聯合研究中心與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國家蛋白質中心、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丁分校以及英國巴斯大學合作
  •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專業設置情況
    談到美國,很多人都會想到它是一個擁有豐富教育資源和嚴謹的教育體系國家,受到了很多留學者的追捧,那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專業設置有哪些?今天智課選校帝就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專業設置:專業名稱專業英文名化學生物學Chemical Biology遺傳學、基因組學和發展Genetics, Genomics & Development化學工程Chemical Engineering地理Geography
  • 湖南大學Anal. Chem:基因編碼的雙色發光RNA傳感器應用對MicroRNA的比率成像
    生物材料學術QQ群:1067866501MicroRNAs (miRNAs)在調控基因表達和細胞命運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然而,如何在活細胞中對miRNAs進行高精度的成像仍然是一個巨大的研究挑戰。湖南大學汪鳳林副教授、董萬榮副教授和Zhan-Ming Ying報導了一種新型遺傳編碼的雙色發光RNA傳感器,並將其用於對miRNAs進行比率成像。
  • 新一代螢光顯微鏡可輕鬆實現超分辨成像
    近年來,隨著活細胞體系單分子螢光成像技術的發展,膜蛋白單分子研究,特別是受體動力學的研究,已成為目前單分子研究領域中最活躍的研究方向之一。近幾年發展起來的超分辨成像技術因其能夠突破光學衍射極限,而比傳統光學顯微鏡具有更高的解析度和更高的定位精度。
  •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Dr. Richard Carl Dehmel教授來訪
    【研究領域】:計算機結構與工程,科學計算,數值分析線性代數計算機結構與工程研究主要解決計算機體系結構中的下一代問題,以應對並行計算機的巨大挑戰,引入其他領域的技術(例如用於高影響優化的機器學習),基於新穎基板、電源預算問題、微建築電路級問題以及傳感器網絡開發中的體系結構問題的構建想法。
  •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對本周兩次諾貝爾獎獲獎的反應
    在短短兩天內,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就獲得了兩項諾貝爾獎。近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美國科學家詹妮弗·杜德納(Jennifer.Doudna)因與法國科學家埃馬紐埃爾卡·彭蒂耶「開發了一種基因組編輯方法」而獲得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