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永健是美籍華裔生物化學家。他是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化學和生物化學教授,因發現和開發綠色螢光蛋白而獲得2008年諾貝爾化學獎,與有機化學家和神經生物學家合作錢學森也是鈣離子的先驅。錢1952年出生於紐約。他在新澤西州的利文斯頓長大,在那裡上了利文斯頓高中。他的漢族家庭來自中國杭州。他的父親許楚賢是一名機械工程師,在學業上取得了優異的成績,並在大學班上獲得了最高分。
作為一個孩子,錢患有哮喘,因此,他經常在室內。他在地下室的實驗室裡花了好幾個小時做化學實驗。16歲時,他通過一個研究金屬如何與硫氰酸鹽結合的項目獲得了全國西屋人才搜索的一等獎。錢以國家獎學金進入哈佛大學,在那裡他被選為貝塔·卡帕的大三學生。1972年,他以優異的成績畢業,獲得化學和物理理學學士學位。據他大一的室友、經濟學家和愛荷華州政治家赫爾曼·昆姆巴赫說,「說他在哈佛大學學習,也許並不誇張。我見過最聰明的人…我遇到了很多才華橫溢的人。
在完成學士學位後,他在馬歇爾獎學金的幫助下加入了英國劍橋大學的生理學實驗室,並居住在劍橋大學邱吉爾學院。他於1977年獲得生理學博士學位,研究細胞生理學中有機化學工具的設計和使用。在生理學系正式監督,在化學系由安迪·霍姆斯,格裡·史密斯和傑裡米·桑德斯協助。在取得博士學位後,他於1977年至1981年在劍橋的岡維爾和凱爾斯學院任研究員。
1982年至1989年,他被任命為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教授。1989年開始,他在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工作,擔任藥理學教授和化學與生物化學教授。作為霍華德休斯醫學院的一名調查員。錢在細胞生物學和神經生物學領域做出了貢獻,他發現了基因可編程的螢光標記,從而使科學家能夠實時觀察活細胞中分子的行為。
他還開發了鈣離子和其他在生物過程中很重要的離子的螢光指示劑。顯示整個結構和放大到螢光發色團的綠色螢光電影。埃裡克A羅德裡格斯與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奇美拉從PDB:1EMA為紀念羅傑Y齊恩為樺樹水族館。2004年,他因在設計和生物應用新型螢光和光不穩定分子以分析和幹擾細胞信號轉導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而獲得了醫學獎。
2008年,錢永健因「綠色螢光蛋白:發現、表達和發展」與石村大阪和查爾菲分享了諾貝爾化學獎。科學家們利用在錢的實驗室中開發的多色螢光蛋白來追蹤某些基因在細胞或整個生物體中的表達位置和時間。通常,編碼感興趣蛋白的基因與螢光蛋白的基因融合,螢光蛋白使感興趣蛋白在細胞受到紫外線照射時在細胞內發光,並允許顯微鏡實時跟蹤其位置。這是一種非常流行的技術,它為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和生物化學領域增添了一個新的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