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丁·查爾菲:綠色螢光蛋白照亮生命

2020-12-03 手機鳳凰網

http://www.yunnan.cn 發布時間 2012-06-25 20:49:08 星期一 來源:雲南網 大中小

雲南網訊(記者 王海龍)25日,雲南科學大講壇迎來第36場講座(2012年第3講),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馬丁·查爾菲博士作為題為《綠色螢光蛋白:照亮生命》的演講。查爾菲博士講到,綠色螢光蛋白因其發光特性,被生物學家用來標記生物分子或細胞,把原本透明的細胞從黑暗的顯微鏡視場中「糾出來」。

馬丁·查爾菲博士是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生物學教授,發現和研究綠色螢光蛋白作為生物標記的作用,為科學家研究人類疾病是如何發生的等提供了重大的幫助。2008年與日本科學家下村修和美籍華裔科學家錢永健共享諾貝爾化學獎。

在生物學研究中,科學家們常常利用自己發光的螢光分子作為生物體的標記。將這種螢光分子通過化學方法掛在其他不可見的分子上,原來不可見的部分就變得可見了。有了這些螢光蛋白,科學家們就好像在細胞內裝上了「攝像頭」,得以研究神經如何產生、腫瘤發病機制等問題,並實時監測各種病毒「為非作歹」的過程。

查爾菲博士講到,綠色螢光蛋白作為生物標記有很多優點。首先,綠色螢光蛋白DNA可以遺傳;其次,綠色螢光蛋白不損害機體;再次,綠色螢光蛋白體積小,可滲透到整個細胞;最後,通過綠色螢光蛋白的發光特性,研究人員可觀察活細胞和生物。諸多優點使其在現代細胞生物學和分子生物學研究領域的應用具有廣泛前景。

在講座中,查爾菲博士還與聽眾分享了他在科學研究中的一些啟示,鼓勵科學愛好者堅持不懈、勇於嘗試,將所有的生物變成研究對象,尤其是在生物多樣性極其豐富的雲南,這樣的研究更具實際意義。

 【新聞助讀】

綠色螢光蛋白,簡稱GFP,這種蛋白質最早是由下村修等人在1962年在一種水母中發現。其基因所產生的蛋白質,在藍色波長範圍的光線激發下,會發出綠色螢光。由於具有自發螢光等特性,在分子生物學和細胞生物學領域得到廣泛應用。綠色螢光蛋白在檢測蛋白表達、蛋白和細胞螢光示蹤、研究蛋白質之間相互作用和構象變化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責任編輯: 餘霞

相關焦點

  • 專訪諾貝爾獲獎者馬丁·查爾菲:綠色螢光蛋白的發現是「偶然和意外」
    本報記者 倪雨晴 香港報導  導讀  馬丁·查爾菲回顧了GFP的研發故事,他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在內的媒體感慨道:「新的發現來自於偶然和意外,並且你永遠不會知道它們什麼時候會發生。」  在電影《綠巨人》的片頭中有幾個鏡頭,描述了科學家從水母中提取出綠色發光液體,並在報告中標註「綠色生物螢光」。
  • 綠色螢光蛋白的故事
    (圖片來源:www.nobelprize.org)綠色螢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GFP)是一種示蹤物,基於GFP的光學成像技術讓我們可以直接觀察到從微觀到宏觀各個層次上豐富多彩的生命現象。
  • 綠色螢光蛋白之父下村修去世,曾與錢永健分享諾貝爾獎
    ▲下村修、馬丁·查爾菲和錢永健分享諾貝爾化學獎。「綠色螢光蛋白是當代科學和醫學領域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它從顯微水平上照亮了生命。」在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之前,下村修只是一個默默無聞的科學家。52歲還只是個博士後,不但沒有什麼地位和知名度,似乎也沒有什麼特別的天分更不必說多麼深遠的眼光,尤其不懂包裝和推銷自己。
  • 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主要成果:發現綠色螢光蛋白
    中國網10月8日訊 據諾貝爾官方網站,瑞典皇家科學院諾貝爾獎委員會於當地時間10月8日11時45分左右(北京時間10月8日17時45分左右)宣布,將2008年度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美國科學家下村修、美國科學家馬丁·查爾菲,美國華裔化學家錢永健,他們是因為發現和研究綠色螢光蛋白(GFP)的貢獻而獲獎的。
  • 「綠色螢光蛋白」讓未知世界顯影
    3位美國科學家——美國伍茲·霍爾海洋生物學研究所日裔科學家下村修、哥倫比亞大學神經生物學教授馬丁·查爾菲、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華裔生物學家錢永健,因為發現了在生物化學領域極為重要的「綠色螢光蛋白」而獲此殊榮,3人將平分1000萬瑞典克朗(約140萬美元)的獎金。日本《讀賣新聞》10月12日對該獎項進行了解讀。
  • 簡述螢光蛋白
    早在螢光蛋白發現之前,免疫偶聯螢光標記、化學螢光染料直接標記等技術已廣泛應用於生物分子的研究中。而螢光蛋白的發現及後續改造,為生命科學基礎研究提供了更為完善和系統的標記工具,為探索活細胞中微觀生命的活動規律創造了機會,推動了人們對生命進一步的認識。
  • 神奇的綠色螢光蛋白:讓老鼠和豬也能發光(圖)
    據美國《連線》雜誌報導,憑藉在綠色螢光蛋白質(GFP)研究領域取得的重要成就,3名科學家上周最終問鼎諾貝爾化學獎,他們分別是馬丁·查爾菲(Martin Chalfie)、錢永健(Roger Y. Tsien)和下村修(Osamu Shimomura)。綠色螢光蛋白質可以幫助科學家了解細胞機制如何工作。
  • 顯微鏡下的「花花世界」——螢光蛋白的發現
    這些水母在受到外界的驚擾時會發出綠色的螢光。經過諸多的實驗,他終於搞清楚了這種水母的特殊發光原理。原來,在這種水母的體內有一種叫水母素的物質,在與鈣離子結合時會發出藍光,而這道藍光未經人所見就已被一種蛋白質吸收,改發綠色的螢光。這種捕獲藍光並發出綠光的蛋白質,就是綠色螢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簡稱GFP),這名科學家就是下村修。
  • 螢光蛋白為他們三個贏得諾貝爾獎,也為人類帶來希望之光
    綠色螢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GFP)作為生物化學示蹤劑,在當今生命科學和醫學研究中相當於現代的電腦和網際網路,你無法想像科學家沒有了這個GFP,就像你無法想像現在的世界沒了電腦和網際網路一樣。
  • 神奇的螢光蛋白:讓老鼠和豬也發光
    北京時間10月13日消息,據美國《連線》雜誌報導,憑藉在綠色螢光蛋白質(GFP)研究領域取得的重要成就,3名科學家上周最終問鼎諾貝爾化學獎,他們分別是馬丁·查爾菲(Martin Chalfie)、錢永健(Roger Y.
  • 螢光蛋白:帶你進入不一樣的視界
    要:螢光蛋白的發現為生命科學研究提供了極為有效的方法,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本文就螢光蛋白的發現、分類、理化性質和基本應用進行歸納總結。染色和標記是細胞生物學研究常用方法。早在螢光蛋白發現之前,免疫偶聯螢光標記、化學螢光染料直接標記等技術已廣泛應用於生物分子的研究中。而螢光蛋白的發現及後續改造,為生命科學基礎研究提供了更為完善和系統的標記工具,為探索活細胞中微觀生命的活動規律創造了機會,推動了人們對生命進一步的認識。
  • 揭秘神奇螢光蛋白:讓老鼠和豬也"發光"
    東北網雙鴨山10月14日電  據美國《連線》雜誌報導,憑藉在綠色螢光蛋白質(GFP)研究領域取得的重要成就,3名科學家上周最終問鼎諾貝爾化學獎,他們分別是馬丁·查爾菲(Martin Chalfie)、錢永健(Roger Y. Tsien)和下村修(Osamu Shimomura)。
  • 神奇的螢光蛋白 諾貝爾化學獎成果展示
    螢光蛋白-生物化學領域的北鬥星  1962年,綠色螢光蛋白首先在水母體內發現。從那時開始,這種神奇的蛋白質成為了當代生物化學研究的最為重要的工具之一。 利用綠色螢光蛋白,研究人員研究出了多種技術來跟蹤器官內不可見的一些生理現象。 比如說利用這一技術來跟蹤腦細胞的活動,或者是跟蹤癌細胞的活動。
  • 神經科學家利用螢光蛋白「照亮」果蠅的大腦 觀察嗅覺對突觸的影響
    日前美國西北大學的神經學家利用從水母身上提取的螢光蛋白,成功「照亮」了果蠅的大腦結構,來觀察嗅覺對突觸的影響。研究人員使用分子生物學方法,將綠色、黃色及藍色三種不同顏色的螢光蛋白分子分成兩個部分,將一部分應用在一側的神經元上,另一部分則連接到神經元突觸間隙上。當信號通過突觸時,這些分子聚合在一起並且發光,發光持續時間長達1-3小時。
  • 運用綠色螢光蛋白標記技術 鯖鱂魚和斑馬魚胚胎遇毒發光
    日前,在2019中國化妝品國際高峰論壇上,記者獲悉,運用綠色螢光蛋白標記技術,通過鯖鱂魚和斑馬魚,可以快速檢測出上千種毒素,魚胚胎遇到有毒物質之後,身體會發出綠色的螢光。據悉,這種可視化魚胚胎生物檢測技術正準備運用到越來越多的功效檢測中,如空氣品質、化妝品美白、抗衰老等功效。
  • 綠色螢光蛋白轉基因克隆豬通過鑑定
    綠色螢光蛋白轉基因克隆豬通過鑑定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6月01日 17:59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哈爾濱6月1日電(記者李建平)由東北農業大學培育成功的我國首例體細胞核移植綠色螢光蛋白轉基因克隆豬日前通過鑑定。
  • 科學史梳理:綠色螢光蛋白|下村修|2008年諾貝爾化學獎
    下村教授和哥倫比亞大學的馬丁·沙爾菲、加州大學霍華休斯醫學研究中心的教授錢永健因「發現並發展了綠色螢光蛋白(GFP)」而一起榮獲該獎項。綠色螢光蛋白是什麼?為什麼發現它就可以獲得諾貝爾獎?下村教授他們是怎樣發現了這個大家都不熟悉的物質,並對其進行開發利用的呢?
  • 綠色螢光蛋白負責水母的生物發光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綠色螢光蛋白負責水母的生物發光&nbsp&nbsp&nbsp&nbsp庫瑪爾團隊使用水母體內的綠色螢光蛋白(主要負責生物發光)進行了實驗,嘗試讓綠色螢光蛋白桶狀結構內的螢光分子生成的光子發生糾纏。通過一系列此類實驗,他們成功展示了光子對之間的偏振(偏振是光波的振動方向,光波能垂直、水平或者以任意角度發生偏振)糾纏,這意味著,光波的振動方向彼此關聯。
  • 綠色螢光蛋白來到上海世外中學~
    上海有機所的周佳海研究員帶著課題組成員蔡毓娟和陳金鳳同學,來到上海市世界外國語中學,向同學們展示了綠色螢光蛋白的前世今生。同時,這兩位同學,而是酷炫化學科普小分隊中的志願者。在課程的前半部分,周佳海研究員從螢火蟲和水母的生物發光現象引入,娓娓道來綠色螢光蛋白的發現故事以及2008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對綠色螢光蛋白有貢獻的三人的故事。
  • 中國首例綠色螢光蛋白轉基因克隆豬降生
    中國首例綠色螢光蛋白轉基因克隆豬降生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1月19日 14:04 來源:中國新聞網   近日,東北農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成功培育出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