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綠色螢光蛋白:讓老鼠和豬也能發光(圖)

2020-12-06 中國發展門戶網

    據美國《連線》雜誌報導,憑藉在綠色螢光蛋白質(GFP)研究領域取得的重要成就,3名科學家上周最終問鼎諾貝爾化學獎,他們分別是馬丁·查爾菲(Martin Chalfie)、錢永健(Roger Y. Tsien)和下村修(Osamu Shimomura)。綠色螢光蛋白質可以幫助科學家了解細胞機制如何工作。利用轉基因技術,所有細胞和動物都可以產生螢光蛋白質。

    康乃狄克學院化學家、《發光基因》作者馬克·齊默(Mark Zimmer)將綠色螢光蛋白質稱之為「21世紀的顯微鏡」。通過讓基因攜帶綠色螢光蛋白質——與瘤轉移或大腦功能有關的基因——科學家只需通過尋找螢光便可知道基因何時以及為什麼「開啟」。齊默在其網頁上寫道:「由於綠色螢光蛋白質能夠發出螢光,科學家可以照亮細胞並等待與綠色螢光蛋白質有關的綠色螢光出現。」

    從下面的8張圖片,我們將看到綠色螢光蛋白質在科學研究和藝術領域發揮作用的美麗而令人驚訝的例子。

    1.水晶水母

 

 

水晶水母

 

    3位諾貝爾獎得主第一次分離出的螢光基因,就是從上面照片中的這種水晶水母體內獲得的。

    2.會發光的老鼠

 

 

會發光的老鼠

 

    圖片中的小老鼠是1997年7月在大阪大學降生的,它們是第一種能夠在夜裡發光的哺乳動物。研究人員可利用螢光老鼠研究胎兒發育。

相關焦點

  • 神奇的螢光蛋白:讓老鼠和豬也發光
    Tsien)和下村修(Osamu Shimomura)。綠色螢光蛋白質可以幫助科學家了解細胞機制如何工作。利用轉基因技術,所有細胞和動物都可以產生螢光蛋白質。 康乃狄克學院化學家、《發光基因》作者馬克·齊默(Mark Zimmer)將綠色螢光蛋白質稱之為「21世紀的顯微鏡」。
  • 揭秘神奇螢光蛋白:讓老鼠和豬也"發光"
    綠色螢光蛋白質可以幫助科學家了解細胞機制如何工作。利用轉基因技術,所有細胞和動物都可以產生螢光蛋白質。    康乃狄克學院化學家、《發光基因》作者馬克·齊默(Mark Zimmer)將綠色螢光蛋白質稱之為「21世紀的顯微鏡」。通過讓基因攜帶綠色螢光蛋白質——與瘤轉移或大腦功能有關的基因——科學家只需通過尋找螢光便可知道基因何時以及為什麼「開啟」。
  • 「綠色螢光蛋白」讓未知世界顯影
    1962年下村修與美國科學家弗蘭克·詹森在美國細胞生物學權威期刊《細胞和比較生理學》上發表了相關論文,這是對蛋白質發光進行系統分析的最早論文。經過十幾年的艱苦研究,1974年他們終於提取出了這種蛋白,這就是後來的「綠色螢光蛋白」。
  • 神奇的螢光蛋白 諾貝爾化學獎成果展示
    【搜狐科學消息】 據每日科學網報導,瑞典皇家科學院把今年的諾貝爾化學獎授予了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生物化學及化學系教授、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錢學森堂侄錢永健,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生物學教授馬丁·沙爾菲,日本有機化學家兼海洋生物學家下村修,以表彰三人作為綠色螢光蛋白的發現者和推廣者,所取得的科學成就。
  • 綠色螢光蛋白轉基因克隆豬通過鑑定
    綠色螢光蛋白轉基因克隆豬通過鑑定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6月01日 17:59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哈爾濱6月1日電(記者李建平)由東北農業大學培育成功的我國首例體細胞核移植綠色螢光蛋白轉基因克隆豬日前通過鑑定。
  • 國產「綠猴」:當獼猴遇上綠色螢光蛋白
    (上圖)。季維智說,有科學家用老鼠建立過帕金森症候群、老年痴呆症等疾病的動物模型,但由於老鼠與人類的生物學差距太大,這些模型的腦內並未再現相關神經的損傷和缺失。而猴子與人類在生物學、遺傳學、行為學等方面高度相似,能很好表達人類疾病的致病基因。 轉基因非人靈長類動物的培育方法並不複雜,與轉基因老鼠、轉基因兔子等基本一樣。
  • 綠色螢光蛋白負責水母的生物發光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綠色螢光蛋白負責水母的生物發光由美國能源部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資助、電子工程學和計算機科學教授普瑞姆·庫瑪爾領導的團隊進行的最新研究表明,薛丁格問題的答案或許是肯定的。相關研究發表在5日出版的《自然·通信》雜誌上。
  • 中國首例綠色螢光蛋白轉基因克隆豬降生
    中國首例綠色螢光蛋白轉基因克隆豬降生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1月19日 14:04 來源:中國新聞網   近日,東北農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成功培育出具有
  • 科學史梳理:綠色螢光蛋白|下村修|2008年諾貝爾化學獎
    下村教授和哥倫比亞大學的馬丁·沙爾菲、加州大學霍華休斯醫學研究中心的教授錢永健因「發現並發展了綠色螢光蛋白(GFP)」而一起榮獲該獎項。綠色螢光蛋白是什麼?為什麼發現它就可以獲得諾貝爾獎?下村教授他們是怎樣發現了這個大家都不熟悉的物質,並對其進行開發利用的呢?
  • 馬丁·查爾菲:綠色螢光蛋白照亮生命
    http://www.yunnan.cn 發布時間 2012-06-25 20:49:08 星期一 來源:雲南網 大中小雲南網訊(記者 王海龍)25日,雲南科學大講壇迎來第36場講座(2012年第3講),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馬丁·查爾菲博士作為題為《綠色螢光蛋白:照亮生命》的演講。
  • 「皮卡丘」老鼠:在實驗室發光發熱的轉基因小鼠
    是的,通過一種轉基因實驗小鼠就可以實現,它們體內可以表達一種基於螢光蛋白的「生物傳感器」。早在1997年7月,「發光小鼠」就在日本大阪大學誕生了。大阪大學微生物研究所的岡部勝和伊川正等人,將發光海蜇的發光遺傳基因「GFP」注入到老鼠的受精卵中,從而培育出這種在黑暗中能發光的小鼠。
  • 「皮卡丘」老鼠:在實驗室發光發熱的轉基因小鼠
    是的,通過一種轉基因實驗小鼠就可以實現,它們體內可以表達一種基於螢光蛋白的「生物傳感器」。早在1997年7月,「發光小鼠」就在日本大阪大學誕生了。大阪大學微生物研究所的岡部勝和伊川正等人,將發光海蜇的發光遺傳基因「GFP」注入到老鼠的受精卵中,從而培育出這種在黑暗中能發光的小鼠。
  • 綠色螢光蛋白的故事
    (圖片來源:www.nobelprize.org)綠色螢光蛋白2008年,因在綠色螢光蛋白的發現和研究方面作出了傑出貢獻,下村修(Osamu Shimomura)、馬丁·查爾菲(Martin Charfie)和錢永健(Roger Tsien)3人共同分享了當年的諾貝爾化學獎。然而,在這個偉大發現的背後,還有一個人作出了傑出工作,但他就沒有上面3人這麼幸運了,他的經歷令人唏噓不已。
  • JACS|分子動力學揭示綠色螢光蛋白mEos4b的發光機制
    文章概要光轉化螢光蛋白 (PCFPs) 能隨激發光波長地改變發出不同顏色的螢光,這類螢光蛋白極大地促進了活細胞超高分辨顯微成像技術(PALM)的發展及應用。光轉化螢光蛋白(PCFPs)的光轉化機理一直是許多實驗和理論研究的熱點,對於PCFPs的光致變色和紅光閃爍都得到了廣泛的研究,但其綠光物理行為卻很少受到關注。然而,在顯微鏡成像中,發現綠色PCFPs中的暗態會變得非常密集,並且會間接地影響到紅色通道中記錄的數據質量。此外,PCFPs中的綠態光開關可直接用PALM,已被設計成高效可逆的光開關螢光蛋白 (RSFPs)。
  • JACS | 分子動力學揭示綠色螢光蛋白mEos4b的發光機制
    ,這類螢光蛋白極大地促進了活細胞超高分辨顯微成像技術(PALM)的發展及應用。光轉化螢光蛋白(PCFPs)的光轉化機理一直是許多實驗和理論研究的熱點,對於PCFPs的光致變色和紅光閃爍都得到了廣泛的研究,但其綠光物理行為卻很少受到關注。然而,在顯微鏡成像中,發現綠色PCFPs中的暗態會變得非常密集,並且會間接地影響到紅色通道中記錄的數據質量。此外,PCFPs中的綠態光開關可直接用PALM,已被設計成高效可逆的光開關螢光蛋白 (RSFPs)。
  • 綠色螢光蛋白來到上海世外中學~
    上海有機所的周佳海研究員帶著課題組成員蔡毓娟和陳金鳳同學,來到上海市世界外國語中學,向同學們展示了綠色螢光蛋白的前世今生。同時,這兩位同學,而是酷炫化學科普小分隊中的志願者。在課程的前半部分,周佳海研究員從螢火蟲和水母的生物發光現象引入,娓娓道來綠色螢光蛋白的發現故事以及2008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對綠色螢光蛋白有貢獻的三人的故事。
  • 大連現螢光海灘奇景 盤點10種會發光的神奇生物
    原標題:大連現螢光海灘奇景 盤點10種會發光的神奇生物    近日,大連大黑石浴場附近出現螢光海灘奇景,吸引了不少市民前去觀看,專家表示,「螢光海」的成因可能是海水中聚集了發光微生物,持續發光。
  • Chemistry-A European Journal:分子間氫鍵誘導形成堅固的超分子H-型式聚集開啟綠色螢光蛋白發光團之螢光
    開啟綠色螢光蛋白發光團之螢光一直是個挑戰,本工作是首次將綠色螢光蛋白發光團串接在超分子凝膠上,並發現能成功開啟此放光團之螢光達單分子螢光100
  • 三位螢光蛋白研究先驅獲諾貝爾化學獎
    他獲獎的主要貢獻在於向人們展示了綠色螢光蛋白作為發光的遺傳標籤的作用,這一技術被廣泛運用於生理學和醫學等領域。幫助他們獲獎的是綠色螢光蛋白。這種蛋白為生物與醫學實驗帶來革命,它發出的螢光像一盞明燈,幫助研究人員照亮生命體在分子層面和細胞層面的諸多反應。  科研人員的引路明燈  這3位科學家對綠色螢光蛋白能享有今日的「尊榮」都功不可沒。首先發現綠色螢光蛋白的是生於1928年的下村。
  • 運用綠色螢光蛋白標記技術 鯖鱂魚和斑馬魚胚胎遇毒發光
    大洋網訊 在古裝劇中常能看到一根銀針探入酒茶飯食中,針變黑,大家驚呼「有毒」的場景,而現實中要分析毒素需要經過精密的化學檢測,是否有一種直觀而簡單的檢測方式能查驗有毒物質?日前,在2019中國化妝品國際高峰論壇上,記者獲悉,運用綠色螢光蛋白標記技術,通過鯖鱂魚和斑馬魚,可以快速檢測出上千種毒素,魚胚胎遇到有毒物質之後,身體會發出綠色的螢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