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例綠色螢光蛋白轉基因克隆豬降生

2020-12-05 央視網

中國首例綠色螢光蛋白轉基因克隆豬降生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1月19日 14:04 來源:中國新聞網

  近日,東北農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成功培育出具有「綠色螢光蛋白轉基因」的克隆豬順利降生。
              
  此次產下的3頭轉基因豬是世界上繼美國、韓國、日本之後的第四例成功通過體細胞核移植方式生產出的綠色螢光蛋白轉基因豬。

  這三頭豬的順利降生,表明中國通過體細胞核移植生產的轉基因豬技術已經發展成熟,可以將該技術應用於家豬的轉基因育種、人類疾病醫療模型豬的建立以及生產為人類器官移植提供器官的特殊家豬。

責編:張鑫

相關焦點

  • 國內首例綠色螢光小豬降生
    在紫外線照射下的轉基因克隆豬顯示出明顯的綠色螢光蛋白的特徵。(ChinaFotoPress)    新華網哈爾濱12月27日電(記者呼濤)3頭口、蹄及舌頭呈現出綠色螢光的轉基因克隆小豬日前在東北農業大學順利降生。
  • 綠色螢光蛋白轉基因克隆豬通過鑑定
    綠色螢光蛋白轉基因克隆豬通過鑑定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6月01日 17:59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哈爾濱6月1日電(記者李建平)由東北農業大學培育成功的我國首例體細胞核移植綠色螢光蛋白轉基因克隆豬日前通過鑑定。
  • 可同時表達4種螢光蛋白克隆豬問世
    、黃、綠、青4種螢光,這是國際上首次獲得能夠同時表達4種螢光蛋白的轉基因克隆豬。 據研究人員介紹,該項成果的運用,將極大地促進含多種優良性狀的轉基因克隆豬的研究與產業化,為今後加速我國對豬的遺傳性狀進行轉基因改良,提高其生產性能,製作用於人類疾病的動物模型以及作為人類器官移植供體的轉基因豬研究奠定基礎。 該研究是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研究員賴良學團隊,與南方醫科大學教授顧為望及華南農業大學教授吳珍芳合作完成的。
  • 世界最新型藥物蛋白轉基因克隆奶牛降生
    新華網石家莊6月22日電(記者張洪河)一頭毛色光亮的黑白花克隆犢牛19日在河北蘆臺經濟技術開發區新花奶牛場降生。從外表看,這頭犢牛與普通奶牛並無什麼差別,但其體內卻導入了世界最新型的藥物蛋白轉基因。它的成功降生,標誌著我國轉基因克隆技術向前邁出了一大步。
  • 中國首例異體克隆動物「北山羊」在新疆降生(圖)
    中新網1月23日電 據都市消費晨報報導,中國首例異體克隆動物——克隆北山羊1月21日在新疆烏魯木齊縣六十戶鄉降生。  在異體克隆研究領域,目前國際上僅有印度野牛和歐洲盤羊取得成功。  完成這一世界領先水平科研課題的是一家民營公司——新疆金牛生物股份有限公司。他的合作者是中科院動物研究所和新疆畜科院郭志勤研究員。
  • 神奇的螢光蛋白:讓老鼠和豬也發光
    綠色螢光蛋白質可以幫助科學家了解細胞機制如何工作。利用轉基因技術,所有細胞和動物都可以產生螢光蛋白質。 康乃狄克學院化學家、《發光基因》作者馬克·齊默(Mark Zimmer)將綠色螢光蛋白質稱之為「21世紀的顯微鏡」。通過讓基因攜帶綠色螢光蛋白質——與瘤轉移或大腦功能有關的基因——科學家只需通過尋找螢光便可知道基因何時以及為什麼「開啟」。
  • 揭秘神奇螢光蛋白:讓老鼠和豬也"發光"
    綠色螢光蛋白質可以幫助科學家了解細胞機制如何工作。利用轉基因技術,所有細胞和動物都可以產生螢光蛋白質。    康乃狄克學院化學家、《發光基因》作者馬克·齊默(Mark Zimmer)將綠色螢光蛋白質稱之為「21世紀的顯微鏡」。通過讓基因攜帶綠色螢光蛋白質——與瘤轉移或大腦功能有關的基因——科學家只需通過尋找螢光便可知道基因何時以及為什麼「開啟」。
  • 中國首次克隆出「哥廷根小型豬」 用於器官移植
    2007年5月24日,通過克隆技術,它們降生在天津寶坻祖代種豬場。這是我國科學家首次成功克隆出「哥廷根小型豬」。  「克隆」的概念我們並不陌生。動物克隆,是指通過無性繁殖由一個細胞產生一個和親代遺傳性狀一致,形態非常相像的動物。如用未分化的胚胎細胞進行核移植稱為胚胎細胞克隆;用胎兒或出生以後動物的細胞進行核移植稱為體細胞克隆。
  • 神奇的綠色螢光蛋白:讓老鼠和豬也能發光(圖)
    據美國《連線》雜誌報導,憑藉在綠色螢光蛋白質(GFP)研究領域取得的重要成就,3名科學家上周最終問鼎諾貝爾化學獎,他們分別是馬丁·查爾菲(Martin Chalfie)、錢永健(Roger Y. Tsien)和下村修(Osamu Shimomura)。綠色螢光蛋白質可以幫助科學家了解細胞機制如何工作。
  • 「綠色螢光蛋白」讓未知世界顯影
    經過十幾年的艱苦研究,1974年他們終於提取出了這種蛋白,這就是後來的「綠色螢光蛋白」。而華裔科學家錢永健的主要貢獻是,從分子生物學的角度解釋了GFP的發光機理,並對GFP進行了定向改造,使其能發出除綠色之外其他顏色的光,目前世界上使用的螢光蛋白大多是錢永健實驗室改造後的變種。
  • 體細胞克隆醫用小豬誕生 器官移植有望突破(圖)
    我國首批體細胞克隆醫用小型豬5月24日在位於本市寶坻區的天津寶迪祖代種豬場出生,其中兩頭歐洲哥廷根小型豬健康存活。  一窩產下6頭仔豬  5月24日,我國首批體細胞克隆醫用小型豬在天津寶迪祖代種豬場降生。
  • 國產「綠猴」:當獼猴遇上綠色螢光蛋白
    中美科學家所用猴子都是獼猴,所轉基因都是綠色螢光蛋白。昆明的兩隻轉基因獼猴尚未到生育年齡,綠色螢光蛋白能否被後代複製仍然未知,但季維智不能再坐等,「國際上轉基因動物研究競爭激烈」。於是,10月12日的《美國科學院院報》上,論文《以猴免疫缺損病毒為媒介將基因植入早期分裂階段胚胎造出轉基因獼猴》見報。
  • 世界首例賴氨酸轉基因克隆奶牛在吉林大學農學部培育成功
    由吉林大學農學部畜牧獸醫學院動物胚胎工程吉林省重點實驗室主任、吉林省動物生物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李子義教授主持,內蒙古大學於海泉研究員、吉林省農業科學院張國梁研究員等單位負責人參加的課題組成員,在國家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重大專項和吉林大學基本科研業務費資助下,經過兩年協作攻關,於8月6日晚7點48分,在農學部奶牛繁育基地獲得一頭攜帶轉入賴氨酸基因克隆牛犢
  • 東北農大繼成功研發「螢光豬」後 又添三種轉基因「豬表弟」
    然而生物技術發展到今天,僅為「天」擇似乎已經不夠準確,因為人類已能通過轉基因的方式根據需要來改良物種。2008年,在哈爾濱誕生的兩頭具有綠色螢光遺傳特徵的小豬便是一例。這兩隻曾引起轟動的可愛小豬,是東北農業大學劉忠華教授主持的綠色螢光蛋白轉基因豬課題的研究成果,它們的順利出生證明我國通過體細胞核移植生產轉基因豬技術已經發展成熟。
  • 綠色螢光蛋白的故事
    (圖片來源:www.nobelprize.org)綠色螢光蛋白2008年,因在綠色螢光蛋白的發現和研究方面作出了傑出貢獻,下村修(Osamu Shimomura)、馬丁·查爾菲(Martin Charfie)和錢永健(Roger Tsien)3人共同分享了當年的諾貝爾化學獎。然而,在這個偉大發現的背後,還有一個人作出了傑出工作,但他就沒有上面3人這麼幸運了,他的經歷令人唏噓不已。
  • 世界首例轉人防禦素基因克隆奶牛在陝誕生
    科研人員在對受體牛實施剖腹產後產下克隆奶牛。支勇平/攝    11月25日,由我國著名動物胚胎工程專家、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授張湧歷時10年主持培育的世界首例轉人防禦素基因克隆奶牛,在陝西楊凌科元奶牛場通過剖腹產降生。這頭克隆奶牛體重達40.1公斤,體質健壯,毛色光亮。
  • 【中國吉林網】世界首例賴氨酸轉基因克隆奶牛在吉大農學部培育成功
    【中國吉林網】8月6日晚7點48分,吉林大學農學部奶牛繁育基地成功獲得一頭攜帶轉入賴氨酸基因克隆牛犢。這頭克隆牛毛色黑白相間,出生時體重為31.5公斤,健康活潑。作為人類利用分子生物學技術和體細胞核移植技術獲得的世界首例賴氨酸轉基因克隆牛,其誕生標誌著國際克隆技術的又一重大突破。
  • 中國動物疾病模型重大進展:首例亨廷頓舞蹈病基因敲入豬誕生
    北京時間3月30日,生物學頂級學術期刊《細胞》(Cell)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家的一項重大成果:首次利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和體細胞核移植技術(SCNT),成功培育出世界首例亨廷頓舞蹈病基因敲入豬,精準地模擬出人類神經退行性疾病。2個月以前,中國科學家獲得全球首個體細胞克隆猴的成果也發表在該期刊。
  • 綠色螢光蛋白來到上海世外中學~
    上海有機所的周佳海研究員帶著課題組成員蔡毓娟和陳金鳳同學,來到上海市世界外國語中學,向同學們展示了綠色螢光蛋白的前世今生。同時,這兩位同學,而是酷炫化學科普小分隊中的志願者。在課程的前半部分,周佳海研究員從螢火蟲和水母的生物發光現象引入,娓娓道來綠色螢光蛋白的發現故事以及2008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對綠色螢光蛋白有貢獻的三人的故事。
  • 世界首例克隆山羊誕生在中國,健康生活16年,這位院士功不可沒
    因此,陽陽也成為了世界上首例活下來的體細胞克隆山羊,而克隆他的科學家就是來自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被稱作"中國克隆羊之父"的張湧院士。長期從事動物胚胎生物工程的理論和技術研究,先後主持國家轉基因重大專項課題、863重點課題、國家自然基金重點項目、國家支撐項目以及多項省部級重點項目。國家級"有突出貢獻專家""做出突出貢獻的中國博士學位獲得者",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獸醫學科組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