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m Soc Rev|基於Förster共振能量轉移(FRET)的小分子傳感器和顯像劑

2021-01-16 Fluorescence WORLD
在此篇綜述中,作者們介紹了Föster共振能量轉移(FRET)的螢光識別機制,基於此的小分子螢光探針的構建和應用的最新進展。作者提出,基於FRET的螢光探針的優點包括:大的斯託克斯位移,可用於比率傳感和可出現的對雙/多分析物進行響應的系統。在這篇文章中,作者討論了許多的能量供體-受體染料組合,並著重介紹了它們在陽離子,陰離子,中性小分子,生物大分子,細胞微環境和雙/多分析物響應系統的檢測或成像中的應用。作者首先介紹了FRET的歷史以及基於FRET機制的探針的識別原理:
FRET術語是以西奧多·福斯特(Theodor Foster)的名字命名,以紀念他在1948年提出的用來量化從能量供體到受體的電子激發轉移效率的一個方程。FRET是通過供體-受體對之間的長距離偶極-偶極相互作用進行非輻射能量轉移的過程。在光激發時,處於激發態的供體的電子激發能可以轉移至基態的受體上。當供體和受體都是螢光團時,FRET通常被稱為「螢光共振能量轉移」。一般的FRET分子應遵循以下規則:(1)供體-受體對距離不應太遠(通常為10-100Å)(2)供體的發射光譜應與受體的吸收光譜重疊。(3)供體發射矩,受體吸收矩及其分離向量必須處於良好的相互取向。

作者指出,目前FRET螢光探針用於識別的機制主要有以下4種思路(方案2):

(a)開啟FRET:受體化學結構改變,使從無螢光到出現螢光,而供體螢光消失最初,(比如:非螢光受體的吸收帶和供體的發射帶之間的重疊很少。在受體的非螢光形式與目標分析物相互作用之後,受體的吸收帶發生移動,以使其與供體的發射帶重疊,從而促進了FRET)。

(b)關閉FRET:受體化學結構改變,受體螢光消失,供體從無螢光到出現螢光。

(c)關閉FRET:用化學或酶促裂解打斷供體和受體之間的共價鍵,從而關閉FRET。

(d)關閉FRET:FRET供體和受體的分子間解離,從而關閉FRET。

之後,作者按陽離子(篇幅所限,每個方面這裡只截取原文中的一例),

作者最後總結到:Förster共振能量轉移(FRET)是一種光化學過程,它依賴於從供體到受體的能量轉移。該過程可以通過供體和受體之間的距離以及供體的發射和受體的吸收之間的重疊來調節。FRET的獨特功能使該方法廣泛應用於各種螢光探針的設計中,以檢測特定的分析物。特別是,許多基於FRET的小分子探針均具有使其成為生物學應用的理想選擇的特性,包括細胞快速攝取,非侵入性成像,原位成像等。作者認為,該領域未來一個值得注意的發展領域在設計可檢測多種分析物並提供易於區分的信號輸出的FRET探針。預計此類可遵循邏輯門規則,並且預期相關的複雜性將有助於許多領域的研究,包括旨在實現更快臨床診斷的細胞生物學和實驗室測試。另一個值得注意的發展領域是基於近紅外螢光FRET的探針。因其允許相對較深的組織穿透,能夠更為廣泛地應用於生物方面。那麼尋找具有高光穩定性和好的水溶性的近紅外螢光團就非常必要。

相關焦點

  • Chem.Soc.Rev.:基於F rster共振能量轉移的小分子螢光探針
    螢光探針已應用於包括生物、藥物和藥理學在內的諸多領域,也是許多化學和生物學家的一個研究主題。基於螢光探針的檢測方法展示出許多優勢,例如:簡單、低成本、高選擇性、易適應於自動分析、能用於時空分辨成像以及提供多信號輸出模式。
  • 2020上半年,中國學者在Chem Rev的表現竟然這麼強
    Rev., 2020, 10.1021/acs.chemrev. 0c001532.Rev., 2020, 10.1021/acs.chemrev. 0c000303.Rev., 2020, 10.1021/acs.chemrev. 9b007305.
  • 上海師大【綜述】關於FRET原理設計的小分子螢光探針
    該綜述總結分析了目前關於FRET原理設計的小分子螢光探針的最新研究進展,討論了能量多種供體-受體組合以及基於此的探針用於對陽離子、陰離子、中性分子、生物大分子、細胞微環境以及雙/多分析物的檢測與成像。尤其是對於利用FRET原理設計雙/多分析物同時檢測這一方向做了較深入的探討。
  • 上海師大「綜述」關於FRET原理設計的小分子螢光探針
    該綜述總結分析了目前關於FRET原理設計的小分子螢光探針的最新研究進展,討論了能量多種供體-受體組合以及基於此的探針用於對陽離子、陰離子、中性分子、生物大分子、細胞微環境以及雙/多分析物的檢測與成像。尤其是對於利用FRET原理設計雙/多分析物同時檢測這一方向做了較深入的探討。
  • 上海師大「綜述」關於FRET原理設計的小分子螢光探針
    ,討論了能量多種供體-受體組合以及基於此的探針用於對陽離子、陰離子、中性分子、生物大分子、細胞微環境以及雙/多分析物的檢測與成像。並對目前存在的問題和以後可能的基於FRET技術原理的前沿研究和潛在應用做了分析和展望。為以後基於此原理發展複雜環境中的智能識別和信號輸出提供了很多有益的思考。該綜述對於從事化學生物學、分析化學、光化學和超分子識別領域的科研人員和研究生具有一定的借鑑和參考價值。
  • 基於螢光共振能量轉移技術的活體細胞成像
    基於螢光共振能量轉移技術的活體細胞成像
  • 熊宇傑Chem. Rev.:多相單原子光催化劑
    原文連結:https://pubs.acs.org/doi/abs/10.1021/acs.chemrev.9b00840
  • CCS Chemistry | 簡單靈敏,一種基於MOFs的螢光放大檢測探針構築策略
    武漢大學汪成課題組將螢光共振能量轉移給受體引入到金屬有機框架(MOFs)中,通過對給受體比例的簡單調控,簡單高效的構築了對食品添加劑(特丁基對苯二酚)具有螢光放大檢測性能的MOFs,從而發展了一種構建基於MOFs的螢光放大檢測探針的簡單策略。
  • 科研實驗 | 螢光共振能量轉移
    螢光共振能量轉移技術,是採用物理方法去檢測分子間的相互作用的方法,適用於在細胞正常的生理條件下,驗證已知分子間是否存在相互作用
  • 螢光共振能量轉移技術的基本原理和應用
    一、FRET技術基本原理螢光共振能量轉移是指兩個螢光發色基團在足夠靠近時,當供體分子吸收一定頻率的光子後被激發到更高的電子能態,在該電子回到基態前,通過偶極子相互作用,實現了能量向鄰近的受體分子轉移(即發生能量共振轉移)。
  • 仰大勇課題組Chem. Rev.封面:DNA功能材料研究進展
    原文連結:https://pubs.acs.org/doi/abs/10.1021/acs.chemrev.0c00294
  • 基於肌節的集成生物傳感器在活心肌細胞顫動收縮水平實時檢測肌絲激活配體
    然而目前並沒有能實時研究活體心肌中基於細肌絲的激活動力學的實驗方法。JosephM. Metzger的研究團隊通過構建基於心肌肌鈣蛋白C (TnC)進行螢光共振能量轉移(FRET)檢測的生物傳感器,並將其通過化學計量的方式取代內源性TnC,首次提供了在心臟顫動過程中多種細肌絲激活配體的證據,包括與TnC連接的肌鈣蛋白I和循環肌球蛋白。
  • Chem:DNA包覆的銀納米片用於檢測細胞分裂周期內的內源性H2S
    生化傳感對於充分了解各種生理和病理事件來說是必不可少的。
  • [Chem Rev] Atomically Dispersed Metals on Well-Defined Supports
    Gates, Atomically Dispersed Metals on Well-Defined Supports including Zeolites and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Structure, Bonding, Reactivity, and Catalysis, Chemical Reviews, 2020, DOI:10.1021/acs.chemrev
  • 技術解析:基於石墨烯的光學生物傳感器的研究進展
    它具有非常大的理論比表面積、很高的楊氏模量、超高的光學透過率、優良的導熱性和導電性,並能夠通過電子轉移實現螢光猝滅。目前,人們已將基於石墨烯的材料廣泛應用於諸多領域,如吸附劑、催化劑、藥物載體等。石墨烯具有的奇特性質,使得其能夠滿足高靈敏性傳感器設計的需求,並已用於構建光學、電化學及場效應傳感器、細胞標記及實時監測等。
  • 徐強/鄒如強Chem. Rev.:MOFs如何構建單位點催化劑?
    由於其結構多樣性、功能可調性和高表面積,不同類型的MOFs基單金屬位點(SMSs)得到了很好的開發,包括金屬連接點和金屬連接點上的配位不飽和金屬位點,以及固定在MOFs上的活性金屬物種。此外,可控的熱轉變可以使MOFs升級為使用活性單原子催化劑(SACs)功能化的納米材料。
  • 《Chem. Soc. Rev.》貽貝水凝膠最新綜述
    首先,在以貽貝為靈感的構建基塊中,基於鄰苯二酚的動態鍵很容易斷裂,從而有效地耗散了能量,從而可以設計出具有出色韌性和可拉伸性的水凝膠。而且,動態鍵在損壞時可以可逆地構建,從而賦予水凝膠以快速的自愈能力。第二,與僅存在特定且單一相互作用的常規材料相反,貽貝啟發性構建基塊具有多種相互作用。這種獨特的功能為開發適應複雜外部環境的新型水凝膠提供了新的維度。
  • 基於轉錄因子和螢光珠的快速檢測小分子傳感器
    Dennis教授研究組設計了一種可用於TF/DNA/分析物系統的基於模塊化微珠的生物傳感器。DNA官能化的珠子可實現有效的混合和空間分離,而TF標記的半導體量子點可作為TF-DNA結合(在珠子上)和未結合狀態的螢光指示劑。通過目測檢測抗生素四環素衍生物可以達到納摩爾級別的靈敏度。傳感器通過簡單的修改就可實現傳感器響應調整,而無需更改生物分子親和力。
  • 單分子螢光共振能量轉移技術分析ISWI家族在核小體移位
    來自哈佛大學,霍德華休斯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表了題為「ISWI Remodelers Slide Nucleosomes with Coordinated Multi-Base-Pair Entry Steps and Single-Base-Pair Exit Steps」的文章,利用單分子螢光共振能量轉移技術,解析了一種重要的超家族酶如何協調重塑核小體,幫助完成核小體移位的
  • Chem. Soc. Rev. 夏永姚綜述:超級電容器的機理、 材料、系統、表徵及應用
    綜述導覽圖1  超級電容器背景介紹超級電容器相比於電池,能夠提供更高功率密度和快速的能量存儲,但其能量密度比電池低得多,而能量密度取決於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的比電容(F)和全電池電壓(V),因此圖1  綜述概覽圖2  超級電容器電荷存儲機理超級電容器的能量主要通過兩種方式進行儲存:基於電極表面靜電累積作用形成的雙電層電容和基於快速可逆表面氧化還原反應的贗電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