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師大【綜述】關於FRET原理設計的小分子螢光探針

2021-01-21 新材料資訊

近期,上海師範大學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黃楚森副教授(洪堡學者)作為通訊作者的文章「Förster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 (FRET)-based small-molecule sensors and imaging agents」刊發於英國皇家化學會綜述刊物Chemical Society Reviews《化學學會評論》(影響因子42.846),並被選為當期的正封面文章。

該綜述總結分析了目前關於FRET原理設計的小分子螢光探針的最新研究進展,討論了能量多種供體-受體組合以及基於此的探針用於對陽離子、陰離子、中性分子、生物大分子、細胞微環境以及雙/多分析物的檢測與成像。尤其是對於利用FRET原理設計雙/多分析物同時檢測這一方向做了較深入的探討。並對目前存在的問題和以後可能的基於FRET技術原理的前沿研究和潛在應用做了分析和展望。為以後基於此原理發展複雜環境中的智能識別和信號輸出提供了很多有益的思考。該綜述對於從事化學生物學、分析化學、光化學和超分子識別領域的科研人員和研究生具有一定的借鑑和參考價值。

螢光探針已應用於包括生物、藥物和藥理學在內的諸多領域,也是許多化學和生物學家的一個研究主題。基於螢光探針的檢測方法展示出許多優勢,例如:簡單、低成本、高選擇性、易適應於自動分析、能用於時空分辨成像以及提供多信號輸出模式。

 Förster 共振能量轉移(Förster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 FRET)是根據理論物理學家Theodor Förster命名,其在1948年提出了關於從能量供體到受體的電子激發轉移效率的方程式。FRET是通過供體-受體之間長程偶極-偶極作用的一種非輻射能量轉移過程。在光激發下,電子激發態的供體能量能被轉移到基態的受體。當供體和受體都是螢光團時,FRET經常被稱作「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即螢光共振能量轉移。

黃楚森教授介紹,項目思路起源於其與英國巴斯大學Tony James教授的國際合作研究過程,由我院培養的碩士畢業研究生吳廬陵同學恰於James教授課題組攻讀博士學位。討論相關課題時,大家談到目前FRET綜述的文獻已難跟上最新進展,有必要對近幾年國際上相關最新研究進行總結。為此,在James教授指導下,基於課題組在FRET探針方面的良好前期研究積累,與華東理工大學,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韓國梨花女子大學等國內外高校合作共同撰寫完成了該綜述。考慮到有機小分子螢光探針領域近幾年的研究發表的論文基數很大,綜述僅挑選了最具代表性的研究成果作為具體實例進行設計原理和應用的闡述。

該綜述的第一作者為吳廬陵,論文在成稿過程中得到洪堡基金會、國家基金委、上海市科委和學院賈能勤教授的大力支持。

來源:上海師範大學

論文連結地址:

https://pubs.rsc.org/en/content/articlelanding/2020/CS/C9CS00318E#!divAbstract

相關焦點

  • 上海師大「綜述」關於FRET原理設計的小分子螢光探針
    該綜述總結分析了目前關於FRET原理設計的小分子螢光探針的最新研究進展,討論了能量多種供體-受體組合以及基於此的探針用於對陽離子、陰離子、中性分子、生物大分子、細胞微環境以及雙/多分析物的檢測與成像。尤其是對於利用FRET原理設計雙/多分析物同時檢測這一方向做了較深入的探討。
  • 上海師大「綜述」關於FRET原理設計的小分子螢光探針
    總結分析了目前關於FRET原理設計的小分子螢光探針的最新研究進展,討論了能量多種供體-受體組合以及基於此的探針用於對陽離子、陰離子、中性分子、生物大分子、細胞微環境以及雙/多分析物的檢測與成像。尤其是對於利用FRET原理設計雙/多分析物同時檢測這一方向做了較深入的探討。並對目前存在的問題和以後可能的基於FRET技術原理的前沿研究和潛在應用做了分析和展望。為以後基於此原理發展複雜環境中的智能識別和信號輸出提供了很多有益的思考。該綜述對於從事化學生物學、分析化學、光化學和超分子識別領域的科研人員和研究生具有一定的借鑑和參考價值。
  • :基於F rster共振能量轉移的小分子螢光探針
    螢光探針已應用於包括生物、藥物和藥理學在內的諸多領域,也是許多化學和生物學家的一個研究主題。基於螢光探針的檢測方法展示出許多優勢,例如:簡單、低成本、高選擇性、易適應於自動分析、能用於時空分辨成像以及提供多信號輸出模式。
  • 上海藥物所等研發用於診斷肺纖維化的小分子螢光探針
    近日,國際期刊Analytical Chemistry 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李佳課題組和浙江大學李新課題組合作開展的利用小分子螢光探針進行肺纖維化診斷的研究成果。螢光分子成像具有無放射性的優點,可實現活體無創或微創成像。基於一氧化氮分子在肺纖維化病理組織細胞中上調的典型微環境特徵,研究團隊開發出了一種可用於無創、無放射性診斷肺纖維化的NO螢光探針PNO1。
  • Chem Soc Rev|基於Förster共振能量轉移(FRET)的小分子傳感器和顯像劑
    在此篇綜述中,作者們介紹了Föster共振能量轉移(FRET)的螢光識別機制,基於此的小分子螢光探針的構建和應用的最新進展。
  • 稀土上轉換納米螢光探針研究綜述
    稀土摻雜上轉換納米螢光探針:電子結構、光學性能和生物檢測 稀土摻雜上轉換納米發光材料具有高光化學穩定性、幾乎無毒性、窄線寬、長螢光壽命、可調諧螢光發射波長等優勢,是目前普遍看好且有望成為替代傳統下轉換螢光探針的新一代螢光生物標記材料
  • 上海藥物所等在螢光分子探針研究中取得進展
    2016, 7, 6325)報導了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在螢光分子探針構建與應用方面的研究進展,這是繼今年七月以來(Chem. Sci. 2016, 7, 4004)《化學科學》第二次以封面形式報導上海藥物所李佳課題組在分子探針與診斷方面的前沿交叉科研工作。
  • 量子化學計算揭示PeT螢光探針的發光原理
    PeT螢光探針中,螢光團與受體之間存在著光誘導電子轉移,對螢光有非常強的淬滅作用,因此在未結合客體之前,探針分子不發射螢光,或螢光很弱,一旦受體與客體相結合,光誘導電子轉移作用受到抑制,甚至被完全阻斷,螢光團就會發射出強烈螢光(見圖1)。圖1.
  • 王忠良Chem.Soc.Rev.最新綜述:高性能螢光和生物發光RNA成像探針的...
    原標題:王忠良Chem.Soc.Rev.最新綜述:高性能螢光和生物發光RNA成像探針的最新進展 【引言】 RNA在生物的生命活動中起著重要作用mRNA在基因表達和調控中起著核心作用,因此學習轉錄、定位、轉運、翻譯可以獲得大量關於基因表達的信息。miRNA是控制mRNA基因表達的內源性調控RNA,因此miRNA的成像可以獲得相應mRNA的基因調控信息。 RNA成像探針可以分為兩種類型:探針成像外源RNA和成像內源RNA的探針。
  • 前沿 | 小分子探針與信號轉導
    >重大研究計劃「基於化學小分子探針的信號轉導過程研究」(2007~2016 年)的主要研究成果。「基於化學小分子探針的信號轉導過程研究」從立項到實施,從遴選項目到總結成果,採取了基於廣泛調研的頂層設計,這樣既可以集思廣益,又能組織攻關。指導專家組、管理專家組及秘書組在項目組織和實施過程中做出了重要貢獻。
  • 科學網—成功研製金屬離子螢光探針
    成功研製金屬離子螢光探針   本報訊(記者黃辛)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與華東理工大學研究人員合作,首次開發成功可細胞選擇性標記細胞內重金屬離子的可視化螢光探針,這對於未來發展體內跟蹤技術具有重要意義。 利用螢光小分子探針,動態標記特定組織及病理狀態下細胞對於特殊物質的內吞和表達,一直是化學生物學領域的重要命題。雖然近年來這一領域發展迅速,然而為實現「靶向性」示蹤並減少探針的毒副作用,發展可高特異性、高選擇性檢測待測物的螢光探針仍然是一個挑戰。
  • 分子螢光探針實現活細胞內可視化檢測
    圖2:一類含硒功能團的近紅外螢光探針利用小分子螢光探針可視化監測各類活性物質已成為目前化學和生物學的熱點領域之一。 中科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陳令新研究員「環境微分析與監測」創新團隊針對硫化氫(H2S)、硫醇和鐵等活性物質,巧妙設計合成了幾種新穎的小分子螢光探針,成功實現了活細胞內可視化檢測。
  • :β-內醯胺酶螢光探針/抑制劑綜述
    近期,西北工業大學柔性電子前沿科學中心(西安柔性電子研究院)首席科學家黃維院士團隊在β-內醯胺酶螢光探針/抑制劑方向以」Recent Progress of Fluorogenic Probes/Inhibitors of β-Lactamase and their Applications in Drug-Resistant Bacteria」為題,在國際頂級期刊Angewandte Chemie
  • 新型冠狀病毒螢光PCR引物探針設計之我見
    筆者認為,引物探針設計是決定試劑靈敏度的關鍵,設計上存在的問題是內在缺陷,很難通過優化試劑盒組分和調整實驗條件來得到顯著改善。 早期診斷的靈敏度事關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防控的成敗,同時今後將有一大批企業申報該產品的註冊批文,最終推向檢測市場,對人民健康產生深遠的影響。疫情爆發後,世界衛生組織(WHO)發表了多個國家設計的新型冠狀病毒螢光PCR引物探針序列。
  • 「螢光探針」點亮細胞世界
    「螢光探針」點亮細胞世界——記山東師範大學「細胞穩態調控活性分子的螢光成像研究」項目科研團隊光明日報記者 趙秋麗 馮帆 光明日報通訊員 姚昌  走進山東師範大學化學化工與材料科學學院實驗室,在雷射顯微鏡下
  • 中科院蘭州化物所設計合成螢光探針
    &nbsp&nbsp&nbsp&nbsp原標題:中科院蘭州化物所設計合成螢光探針&nbsp&nbsp&nbsp&nbsp成功應用於人體宮頸癌細胞中過氧化氫的檢測&nbsp&nbsp&nbsp&nbsp
  • 科學家設計新型雙光子螢光探針 —新聞—科學網
    日前,中國科學院院士黃維與南京工業大學教授李林團隊與新加坡國立大學教授Yao ShaoQ合作,設計合成了一種新的雙光子螢光探針,這將有助於未來臨床上對人源膠質瘤的標誌物
  • 螢光引導手術來襲 靶向螢光分子探針或將改變腫瘤診療現狀
    但由於ICG本身並不具有腫瘤靶向性,自此,具有靶向性的螢光分子探針開始進入人們的視野。術中螢光分子探針成像原理上圖:靶向螢光分子探針的潛在應用示意圖。下圖:在開放和腹腔鏡手術中實施螢光引導。經靜脈注射後的示蹤劑(手術前1小時以內,視示蹤劑而定)、腫瘤或其他目標組織使用專業的近紅外攝像機,從而指導外科醫生實時切除。
  • 新加坡中央醫院楊長通博士的最新綜述: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標記物和核磁共振成像造影劑雙醫學影像連用分子探針的發展與挑戰
    但是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與之相適應的PET-MR雙影像連用的分子探針用於臨床,只有少數的雙影像分子探針用於動物試驗階段。因此,發展能用於臨床的雙醫學影像連用分子探針已是亟待解決的問題。近日,新加坡中央醫院楊長通博士在生物醫學1區雜誌《Theranostics》(IF: 8.537)上發表綜述,系統地闡述PET-MR雙影像連用的分子探針的發展概況,分析雙影像分子探針未能用於臨床的原因,對發展雙影像分子探針提出了自己的觀點。
  • 螢光?血糖?FRET技術新進展了解一下
    現在醫院裡使用的檢測試劑盒、市面上熱銷的家用血糖儀都是基於這個原理開發的。但是,我們知道,酶這個傢伙是非常「嬌氣」的,稍微有點溫度變化都可能發生改變。其實我們在日常使用血糖儀的過程中也往往能夠感受到,比如說,昨日測量的試紙條拿到今天再次讀數,它顯示的血糖值便會出現很大的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