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藥物所等研發用於診斷肺纖維化的小分子螢光探針

2020-12-05 中國生物技術網

近日,國際期刊Analytical Chemistry 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李佳課題組和浙江大學李新課題組合作開展的利用小分子螢光探針進行肺纖維化診斷的研究成果。該研究首次開發出一種可用於無創、無放射性診斷肺纖維化的一氧化氮螢光探針PNO1,為肺纖維化的早期診斷以及藥物的篩選提供了快速高效的新方式。

肺纖維化是由多種誘因引起的肺部炎症,肺泡持續性損傷,胞外基質反覆破壞、修復、重建並過度沉積,最終導致肺組織結構改變、功能喪失的一類疾病。絕大部分肺纖維化患者病因不明,被稱為特發性肺纖維化(IPF)。IPF具有極高的致死率及逐年遞增的發病率,目前極度缺乏有效的早期診斷和治療手段。許多患者由於非特異性症狀,直到晚期才被確診,而如今被批准可以用於治療肺纖維化的兩種藥物依然難以有效延長患者壽命。所以,開發出一種簡單可靠的IPF早期診斷方法極為迫切。

螢光分子成像具有無放射性的優點,可實現活體無創或微創成像。基於一氧化氮分子在肺纖維化病理組織細胞中上調的典型微環境特徵,研究團隊開發出了一種可用於無創、無放射性診斷肺纖維化的NO螢光探針PNO1。通過從小鼠尾靜脈注射PNO1探針並進行活體成像,博來黴素誘導的肺纖維化小鼠中的肺部螢光強度高於正常小鼠6倍之多,甚至在臨床病人樣本中也看到了非常顯著的螢光強度差異,實現了對肺纖維化高靈敏度的特異性診斷。同時利用PNO1的螢光成像可反映出上市藥物尼達尼布的治療藥效,基於此可發展探針PNO1用於快速高效地實現抗肺纖維化藥物的篩選。

該研究由上海藥物所研究員李佳課題組與浙江大學副教授李新課題組合作開展。第一作者為博士研究生董瑩、李曉榮以及上海市曙光醫院副主任醫師陳麒。此項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上海市科技發展基金、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重點新藥創製計劃」和上海市中醫臨床醫學重點實驗室的資助;同時得到上海藥物所研究員陳浩的支持和幫助。

(A)PNO1探針的研究示意圖。(B)PNO1在博來黴素(BLM)誘導的肺纖維化小鼠活體成像中的螢光強度顯著高於對照組,且尼達尼布治療組的螢光強度顯著降低。(C-E)特發性肺纖維化患者病理切片中PNO1螢光強度顯著增強。

中國生物技術網誠邀生物領域科學家在我們的平臺上,發表和介紹國內外原創的科研成果。

註:國內為原創研究成果或評論、綜述,國際為在線發表一個月內的最新成果或綜述,字數500字以上,並請提供至少一張圖片。投稿者,請將文章發送至weixin@im.ac.cn

歷史熱文

直接點擊文字即可瀏覽!

1、補牙或將成為歷史?

2、科學你慢慢學,中醫我先治病去了

3、科學告訴你應該多久洗一次澡

4、新證據:喝咖啡能延長壽命!

5、據說,這是生物醫學碩士博士生的真實的生活寫照6、一頓早餐到底有多重要?7、情商也是把雙刃劍!高情商或讓你更脆弱8、施一公: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是鼓勵科學家創業!9、「科學禁食法」真能降低重大疾病風險10、睡眠科學家揭示出8種睡好覺的秘訣

相關焦點

  • 上海藥物所等在螢光分子探針研究中取得進展
    上海藥物所等在螢光分子探針研究中取得進展 2016-09-30 上海藥物研究所 【字體: 2016, 7, 6325)報導了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在螢光分子探針構建與應用方面的研究進展,這是繼今年七月以來(Chem. Sci. 2016, 7, 4004)《化學科學》第二次以封面形式報導上海藥物所李佳課題組在分子探針與診斷方面的前沿交叉科研工作。
  • 上海師大【綜述】關於FRET原理設計的小分子螢光探針
    近期,上海師範大學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黃楚森副教授(洪堡學者)作為通訊作者的文章「Förster
  • 上海師大「綜述」關於FRET原理設計的小分子螢光探針
    近期,上海師範大學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黃楚森副教授(洪堡學者)作為通訊作者的文章「Frster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 (FRET)-based small-molecule sensors and imaging agents」刊發於英國皇家化學會綜述刊物
  • 上海師大「綜述」關於FRET原理設計的小分子螢光探針
    該綜述總結分析了目前關於FRET原理設計的小分子螢光探針的最新研究進展,討論了能量多種供體-受體組合以及基於此的探針用於對陽離子、陰離子、中性分子、生物大分子、細胞微環境以及雙/多分析物的檢測與成像。、藥物和藥理學在內的諸多領域,也是許多化學和生物學家的一個研究主題。
  • 皓元醫藥新專利助力囊性纖維化治療藥物研發
    據了解,Ivacaftor 用於治療囊性纖維化(cystic fibrosis, CF)。該發明提供了一種新類型的中間體並用以合成Ivacaftor,合成路線新穎,操作簡便,收率高,安全性好,環境友好,成本低,有利於工藝化生產。
  • 前沿 | 小分子探針與信號轉導
    同時,利用小分子探針標記和「垂釣」目標蛋白的各種化學方法也得到了發展,近紅外光激活和「化學脫籠」激活被外界稱為激活和研究目標蛋白的「誘人」技術;過去生物正交化學僅用於活細胞體系的化學成鍵反應,現在也用於化學鍵斷裂反應。發展的新的高分辨、多參數成像分析研究平臺提供了細胞信號轉導相關蛋白的信息,同時更準確有效地獲取和分析了細胞中單分子動態變化的信息。
  • 科學家研發出新型糖螢光分子探針
    上海藥物所等研發出靶向標記肝細胞硫化氫的糖螢光分子探針於是,發展可特異性檢測肝細胞內硫化氫的分子探針,無論是對細胞生物學研究還是疾病診斷均有重要意義。 基於螢光化學探針領域的前期工作基礎(Chem. Commun. 2014, 50:11735;ACS Appl. Mater.
  • 科學網—成功研製金屬離子螢光探針
    成功研製金屬離子螢光探針   本報訊(記者黃辛)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與華東理工大學研究人員合作,首次開發成功可細胞選擇性標記細胞內重金屬離子的可視化螢光探針,這對於未來發展體內跟蹤技術具有重要意義。 利用螢光小分子探針,動態標記特定組織及病理狀態下細胞對於特殊物質的內吞和表達,一直是化學生物學領域的重要命題。雖然近年來這一領域發展迅速,然而為實現「靶向性」示蹤並減少探針的毒副作用,發展可高特異性、高選擇性檢測待測物的螢光探針仍然是一個挑戰。
  • :基於F rster共振能量轉移的小分子螢光探針
    螢光探針已應用於包括生物、藥物和藥理學在內的諸多領域,也是許多化學和生物學家的一個研究主題。基於螢光探針的檢測方法展示出許多優勢,例如:簡單、低成本、高選擇性、易適應於自動分析、能用於時空分辨成像以及提供多信號輸出模式。
  • 中國首個原創幹細胞新藥IND獲批,用於治療肺纖維化
    據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官網公布消息,江西省仙荷醫學科技有限公司(簡稱仙荷醫學)旗下的REGEND001細胞自體回輸製劑,於2020年7月15日獲得藥監局頒發的《藥物臨床試驗批准通知書》(批件號:CXSL1900019),用於治療早、中期特發性肺纖維化。
  • 中科院蘭州化物所設計合成螢光探針
    &nbsp&nbsp&nbsp&nbsp原標題:中科院蘭州化物所設計合成螢光探針&nbsp&nbsp&nbsp&nbsp成功應用於人體宮頸癌細胞中過氧化氫的檢測&nbsp&nbsp&nbsp&nbsp
  • 中科院化學所研發用於活體成像的紅外光學探針
    近紅外二區(NIR-II, 1000-1700 nm)光學探針因成像質量較好而引起關注。與近紅外一區(NIR-I, 650-900 nm)相比,近紅外二區成像具有較低的自發背景螢光、較深的組織穿透性和較高的信背比;基於有機小分子的螢光體表現出較高的安全性,多年來用於臨床。
  • :自組裝的兩親性螢光探針用於腫瘤細胞和組織的pH檢測
    Sessler課題組合作設計了一種兩親性長鏈pH螢光探針(CS-1),用於區分正常細胞與癌細胞,同時定性監測癌細胞和非癌細胞的膜表面以及各種細胞器內的pH波動,該探針為腫瘤疾病的診斷和研究提供一定基礎。
  • 蘇州醫工所提出基於納米螢光調控的比率型miRNA傳感策略
    miRNA是一類非編碼小分子RNA,是基因表達的關鍵調節因子。越來越多的報導指出miRNA在調節細胞分化、增殖和凋亡中起到關鍵作用,其異常表達往往發生在病理細胞中。此外,由於miRNA與其他長鏈RNA相比非常穩定,因此它們被認為是診斷多種疾病的理想標誌物。
  • 大連化物所提出螢光探針分子結構半定量設計方法
    它的多種亞型同工酶在許多腫瘤細胞系尤其是抗癌藥耐藥性細胞系中過表達,因而高信噪比檢測GST對於癌症的早期診斷和治療具有重要意義。之前報導的GST螢光探針多採用2,4-二硝基苯磺醯基作為識別和反應基團,該基團雖能保證極高的靈敏度,但同時會帶來嚴重的背景噪音。這是由該基團對GSH可觀的非酶促化學反應活性導致的。為了得到高性能的實用型GST螢光探針,需要降低識別基團的背景反應噪音。
  • 直擊ILD論壇現場,專家聚焦特發性肺纖維化診治新進展
    8月22日,第三屆ILD創新引領發展論壇在北京 廣州 上海等全國8大城市隆重召開,我國呼吸學科領域專家學者線下齊聚一堂,線上積極互動,共議肺纖維化。 該論壇從2018年至今,已連續舉辦三屆。ILD創新引領發展論壇一直致力於促進我國呼吸學科疾病學術交流,給全國的呼吸學科同道分享ILD疾病的最新研究進展、最新的臨床診療方法。
  • 分子螢光探針實現活細胞內可視化檢測
    生物體內存在著各種內源性活性物質 (蛋白質,小分子和離子),它們在生命體內的種類和濃度不盡相同,所起的生理活性的功能各異。利用小分子螢光探針可視化監測各類活性物質已成為目前化學和生物學的熱點領域之一。 中科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陳令新研究員「環境微分析與監測」創新團隊針對硫化氫(H2S)、硫醇和鐵等活性物質,巧妙設計合成了幾種新穎的小分子螢光探針,成功實現了活細胞內可視化檢測。
  • 科普:幹細胞移植修復肺纖維化研究進展
    幹細胞因在特定條件下可誘導分化為肺細胞,具有「歸巢」、分化、分泌多種生物活性物質參與調節免疫反應等作用,是細胞代替治療肺纖維化最具有價值的間充質幹細胞,為肺纖維化的修復提供了新的選擇。傳統方法修復肺纖維化效果欠佳在我國,特發性肺纖維化發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增加,診斷後的平均生存期僅2.8年,死亡率高於大多數腫瘤,被稱為一種「類腫瘤疾病」。
  • 深圳先進院打造自帶「GPS」的光學探針,已用於納米機器人和食品...
    近日,中科院深圳先進院張鵬飛副研究員告訴記者,其團隊將高性能發光材料用於光學探針研發,打造出一種自帶「GPS」的探針,並將其用於智能傳感、功能成像、生物檢測、免疫治療等。 會發光的分子材料 光學探針,即以生物發光或螢光技術,對生物體進行標記,根據探針的發光強度為檢測信號,對生物細胞或基因表達等進行可視化成像,從而用於藥物研發、指導手術等。 張鵬飛說,自己與光學探針的淵源是一類會發光的分子材料開始的。
  • ...院打造自帶「GPS」的光學探針,已用於納米機器人和食品快速檢測
    近日,中科院深圳先進院張鵬飛副研究員告訴記者,其團隊將高性能發光材料用於光學探針研發,打造出一種自帶「GPS」的探針,並將其用於智能傳感、功能成像、生物檢測、免疫治療等。會發光的分子材料光學探針,即以生物發光或螢光技術,對生物體進行標記,根據探針的發光強度為檢測信號,對生物細胞或基因表達等進行可視化成像,從而用於藥物研發、指導手術等。張鵬飛說,自己與光學探針的淵源是一類會發光的分子材料開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