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ILD論壇現場,專家聚焦特發性肺纖維化診治新進展

2020-12-05 騰訊網

導語

第三屆ILD創新引領發展論壇圍繞著IPF的臨床診療方法、最新研究進展以及維加特(尼達尼布)的臨床研究數據等內容進行深入探討與互動。

特發性肺纖維化(IPF)是臨床上最常見的一種特發性間質性肺炎,是一種病因不明的慢性肺部疾病,其特點是出現進展的、不可逆的肺實質纖維化,導致肺功能進行性下降。組織學和高解析度CT(HRCT)表現為普通型間質性肺炎(UIP)。患者因肺部組織呈蜂巢狀,被形象地稱為「蜂窩肺」。

IPF好發於中老年男性,患者早期典型表現為勞力性呼吸困難以及乾咳,晚期患者合併右心功能衰竭以及肺動脈高壓,預後極差,據文獻報導,中位生存期僅2-3年,5年生存率低於30%,是一種嚴重的致命性肺部疾病,被稱為「不是癌症的癌症」。

8月22日,第三屆ILD創新引領發展論壇在北京 廣州 上海等全國8大城市隆重召開,我國呼吸學科領域專家學者線下齊聚一堂,線上積極互動,共議肺纖維化。

該論壇從2018年至今,已連續舉辦三屆。ILD創新引領發展論壇一直致力於促進我國呼吸學科疾病學術交流,給全國的呼吸學科同道分享ILD疾病的最新研究進展、最新的臨床診療方法。第三屆ILD創新引領發展論壇圍繞著IPF的臨床診療方法、最新研究進展以及尼達尼布的臨床研究數據等內容進行深入探討與互動。

HRCT、肺功能篩查助力間質性肺疾病(ILD)診斷

IPF是一種進行性的、不可逆的肺部疾病,預後極差。與癌症一樣,越到終末期,治療效果越差,所以一直倡導「早診斷早治療」。那麼,如何在影像學上精確診斷IPF/ILD顯得尤為重要。陳起航教授在《辨析ILD:HRCT影像特徵與鑑別》主題分享中,認為目前ILD的影像學檢查手段主要有四種——X線胸片、常規CT、HRCT和MRI。但由於X線胸片其敏感性和特異性較低、常規CT常只用於初步判斷、MRI應用於ILD評價仍處於探索階段未得到學科公認,陳起航教授認為:「HRCT目前為止是診斷IPF/ILD最主要的檢查方法,是無可替代的,是最準確的無創性檢查方法。」

陳起航教授認為,以下這些HRCT徵象可提示肺間質性病變的可能:小葉間隔增厚、網狀影、蜂窩影、牽拉性支氣管擴張、磨玻璃影、實變影和肺容積縮小等。其中,蜂窩影、牽拉性支氣管擴張、網狀影、胸膜下不規則異常影和肺容積縮小等是肺纖維化的5個主要HRCT徵象,臨床醫生需要特別注意。

除了影像學上的HRCT,ILD診斷的另一個重要診斷手段是肺功能檢查。

目前的臨床上關於ILD的研究,大多數以FVC作為臨床終點[1]。

圖1:FVC是絕大多數研究採用的臨床指標,SSc-ILD:系統性硬化病相關間質性肺疾病

由於ILD患者的肺功能(FVC)會持續下降,而且FVC的變化能夠對ILD疾病的進展以及預後有很好的預測功能,FVC下降越明顯,生活質量惡化程度越大,生存預後越差,所以專家共識推薦FVC改變作為評估ILD疾病進展的指標。FVC更適合作為臨床研究的終點,自2000年,FVC的使用已經超過一氧化碳彌散功能(DLco)[2],被廣泛接受並被作為ILD臨床試驗的主要終點,並且也獲得了藥物審評監管部門的認可。

圖2:在1980s和1990s,DLco%預計值是相對重要的主要終點;直至2000s被FVC%預計值超過(佔總研究的70.4%)[2]

羅群教授認為:「對於有症狀的患者,肺功能檢查可作為早期輔助診斷的工具。」對於ILD疾病的診斷與監測,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指南共識,都一直強調肺功能檢查的重要性[3,4],所以羅群教授建議:「出現呼吸道症狀的患者首診即應開始肺功能篩查,並在隨後每3-6個月進行隨訪。」

IPF患者儘早抗纖維化治療,延緩肺纖維化進程

抗纖維化治療在IPF中非常重要,儘管目前醫療水平尚不能逆轉肺纖維化,但儘早抗纖維化治療已經證實可以延緩疾病進展。

圖3:我國與歐洲國家輕中重度IPF患者接受治療情況比較,我國大多數的IPF患者未接受抗纖維化治療[5,6]

在這一方面,我們與西方國家存在一定差距。我國目前輕中度IPF患者抗纖維化藥物的使用率遠遠低於歐洲國家[5,6]。葉俏教授認為:「早期抗纖維化治療能夠延緩肺纖維化的進展,未來我們應致力於使早期輕症IPF患者更早用上藥物。」

義大利一項多中心、前瞻性隊列研究對義大利新確診IPF患者進行了為期12個月的觀察,發現47.4%的患者FVC%預計值保持穩定或改善[7],可能與診斷後儘早抗纖維化藥物治療有關。

圖4:12個月內接受抗纖維化治療患者比例以及FVC情況[7]

尼達尼布是一種酪氨酸激酶抑制劑(TKIs),通過抑制細胞膜PDGFR、FGFR、VEGFR胞內段的酪氨酸激酶,阻斷上述生長因子相關的信號通路,抑制成纖維細胞的增殖、遷移和分化,進而抑制膠原纖維的沉積,延緩肺纖維化進程。尼達尼布也可通過抑制TGF-β1信號通路,抑制TβR-Ⅱ、Smad3、P38MAPK磷酸化,延緩肺纖維化[8]。另外,尼達尼布還具有抗炎、改善血管重塑的作用[9]。

多項國際多中心臨床研究,無論是在TOMORROW還是INPULSIS研究中,都取得了一致性的陽性結果:尼達尼布可顯著減緩IPF患者FVC的年下降率[9,10]。

圖5:1.TOMORROW研究是一項為期12個月的臨床II期研究,納入432例IPF患者隨機分組,分別接受不同劑量的尼達尼布或安慰劑治療, 主要終點為患者的FVC年下降率

INPULSIS研究是兩項重複的隨機、雙盲、為期52周的臨床III期研究,共納入1066例IPF患者,按3:2分組分別接受尼達尼布或安慰劑 治療,主要終點為患者的FVC年下降率[10,11]

另外,在INPULSIS亞組分析中,對於IPF的不同表型,不論是確定的UIP型、可能的UIP型、是否合併肺氣腫、不同基線肺功能狀態或者是否合併用藥,尼達尼布都能一致性減緩IPF患者FVC年下降率約50%,適用人群廣泛[12-17]。

圖6:針對不同類型IPF患者,尼達尼布治療後FVC年下降率與安慰劑相對降低比例[12-17]

而且,在一項臨床薈萃分析中,分析了12項隨機臨床試驗,其中包括3項尼達尼布研究。結果發現在3種藥物中,只有尼達尼布能顯著降低IPF患者急性加重及死亡風險[17]。

圖7:尼達尼布 ,吡非尼酮,N-乙醯半胱氨酸(NAC)對患者全因死亡率和呼吸系統相關死亡率的影響[18]

基於尼達尼布藥物作用機制以及多個臨床研究結果,葉俏教授認為:「尼達尼布能夠有效地延緩IPF和SSc-ILD患者肺功能下降、降低急性加重風險、延長生存時間,且長期應用安全性好。」

總結

對於IPF,建議早診斷早治療。在懷疑ILD後,即應及時做HRCT檢查,陳起航教授呼籲:「應該儘量避免病變發展到晚期,HRCT已出現典型蜂窩影才做出診斷與治療。」

近些年來, IPF發病率與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與之相反的是醫生與患者對此病的總體認知率相對較低,很多患者就診晚、漏診率、誤診率較高。如果患者能早期診斷,早期應用抗纖維化藥物治療,對於改善患者預後有很大的幫助。

參考文獻(可上下滑動瀏覽)

[1] https://clinicaltrials.gov/

[2] Caron M, et al. Eur Respir Rev. 2018 May 15;27(148).

[3] 中國醫師協會風溼免疫科醫師分會風溼病相關肺血管/間質病學組,等.中華內科雜誌.2018;57(8):558-565.

[4] Hoffmann-Vold AM et al. Lancet Rheumatol 2020;2:PE71–E83 doi: 10.1016/S2665-9913(19)30144-4.

[5] Maher TM,et al. BMC Pulm Med. 2017 Sep 15;17(1):124 (pts N=1783)

[6] Ofev tracking study report 2019. Data Source: main questionnaire, All respondents ( Physician N=154)

[7] V. Poletti, et al. 2019 ERS. PA4708.

[8] Fukihara J,et al. Expert Rev Respir Med. 2016 Dec;10(12):1247-1254.

[9] Wollin L, et al. Eur Respir J. 2019 Jul 8. pii: 1900161.

[10] Richeldi L, et al. N Engl J Med 2011;365:1079–1087.

[11] Richeldi L, et al. N Engl J Med 2014;370:2071-2082.

[12] Raghu G, et al. American journal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2017;195(1):78-85.

[13] Cottin V, et al. 於2014年11月20日-24日在 ICLAF上展示,加拿大蒙特朗布.

[14] Kolb M, et al. Thoraxz. 2016; 72(4): 340-346.

[15] Wells A, et al. European Respiratory Journal 2016;48:OA4959

[16] Ganesh Raghu, et al. European Respiratory Journal. 2015;46:OA4502.

[17] Cottin V, et al. ERS國際大會,荷蘭阿姆斯特丹,2015年9月.

[18] Paola Rogliani, et al. Pulm Pharmacol Ther. 2016 Oct; 40:95-103.

本文完

相關焦點

  • INMARK試驗結果表明,尼達尼布可有效減緩特發性肺纖維化疾病進展...
    4由於IPF的不可預測性以及肺功能喪失的不可逆性,專家認為患者應獲得及時有效的治療。1,5 INMARK®評估了患者從入組到12周後生物標記物 -- 降解C反應蛋白的變化率。降解C反應蛋白是一種生物標記物,之前被證實可預測特發性肺纖維化(IPF)患者的死亡率。
  • 得了特發性肺纖維化平均只能活2至3年?聽聽權威專家解讀
    它不是一種疾病,而是一組疾病,包括200多種急性和慢性肺部疾病,是胸部影像學表現為雙肺多發陰影的病變的統稱,又稱為瀰漫性實質性肺疾病。由於病因複雜,發病隱匿,往往症狀嚴重時已經錯過了最佳治療時間,其中特發性肺纖維化被普遍認為只能「活2至3年」。近年來,隨著醫學的發展,特別是中西結合的運用,這個病到底能不能治?生存期能否延長?
  • 海思科特發性肺纖維化創新藥獲批臨床試驗
    原標題:海思科特發性肺纖維化創新藥獲批臨床試驗   12月2日,海思科
  • 科普:幹細胞移植修復肺纖維化研究進展
    幹細胞因在特定條件下可誘導分化為肺細胞,具有「歸巢」、分化、分泌多種生物活性物質參與調節免疫反應等作用,是細胞代替治療肺纖維化最具有價值的間充質幹細胞,為肺纖維化的修復提供了新的選擇。傳統方法修復肺纖維化效果欠佳在我國,特發性肺纖維化發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增加,診斷後的平均生存期僅2.8年,死亡率高於大多數腫瘤,被稱為一種「類腫瘤疾病」。
  • 別把間質肺(ILD)當絕症!
    第二類:間質性肺炎中有一種特發性肺纖維化(IPF),其預後極差,發病率3~5/10萬,佔所有間質性肺病的65%左右。又稱之為特發性間質性肺炎IIP,包括7種類型:非特異性間質性肺炎NSIP、呼吸性細支氣管炎伴間質性肺炎RB-ILD、淋巴細胞間質性肺炎LIP、脫屑性間質性肺炎DIP、急性間質性肺炎AIP、隱源性機化性肺炎COP、特發性肺纖維化IPF以及一些少見的類型,如圖所示:
  • 新冠肺炎最大受累臟器是肺,肺纖維化可能是後遺症之一,應加強隨訪...
    且新冠病毒感染引起的症狀與SARS有很多共同點,如造成嚴重的肺部損傷、胸腔積液,重症可並發嚴重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又進一步造成肺損傷,形成惡性循環,即使患者痊癒,也會留下嚴重的後遺症,如肺纖維化。既往數據顯示,SARS患者中分別有36%和30%在感染後3、6個月發展為肺纖維化。由此推斷,肺纖維化將可能成為新冠肺炎愈後的後遺症之一。
  • 冬蟲夏草菌絲體提取物有效改善肺纖維化,治療...
    肺纖維化是以成纖維細胞增殖及大量細胞外基質聚集並伴炎症損傷、組織結構破壞為特徵的一大類肺疾病的終末期改變,也就是正常的肺泡組織被損壞後經過異常修復導致結構異常(疤痕形成)。絕大部分肺纖維化病人病因不明(特發性),這組疾病稱為特發性間質性肺炎(IIP),是間質性肺病中一大類。
  • 特發性肺纖維化影像識別,一文搞定!│以影識病
    特發性肺纖維化(IPF)被定義為一種病因不明的慢性進行性纖維化間質性肺炎的特定表現,主要發生於老年人,僅限於肺部,並與普通型間質性肺炎(UIP)的組織病理學和/或放射學表現有關。IPF特點是呼吸困難和肺功能逐漸惡化,預後不良。大多數患者死於呼吸衰竭。平均生存期約為4年。
  • 特發性肺間質纖維化(IPF)的西醫治療
    1.糖皮質激素糖皮質激素有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其通過抑制炎症細胞浸潤及成纖維細胞增殖,減輕肺泡炎,從而延緩IPF的進展。3.抗纖維化治療吡非尼酮(甲苯吡啶酮,Pirfenidone,PFD)是一種新型的、口服的、生物可利用的人工合成小分子和光譜多效性的抗纖維化藥物,具有抗炎、抗纖維化和抗氧化作用,其作用機制是:抑制TGF-β過表達、抑制脂質過氧化和清除活性氧(ROS),減少TGF-β的合成,減輕肺纖維化程度。
  • Science子刊:白介素-11是特發性肺纖維化的治療靶點
    2019年10月22日訊 /生物谷BIOON /--特發性肺纖維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 IPF)是一種進行性肺纖維化疾病,侵襲性肺肌纖維母細胞分泌膠原蛋白,破壞肺的完整性。
  • 關於特發性肺纖維化的影像學,這5個問題你掌握了嗎?│臨床必備
    特發性肺纖維化(IPF)是病因不明的、慢性、進行性、纖維化間質性肺炎的一種特殊類型,全世界約有300萬人受其影響。IPF的特徵是呼吸困難和肺功能逐漸惡化。預後差,平均生存期約為4年。新的藥物治療可能會減慢疾病進展,早期診斷和開始治療很重要。你對IPF的影像學有多少了解?通過以下5個問題快速檢測吧!
  • 義大利醫學博士談幹細胞在肺纖維化的前沿應用
    5月26日,一項新的研究由《幹細胞轉化醫學》發表,義大利布雷西亞尤金尼亞·門尼研究中心(CREM)的研究人員領導的一個小組首次展示了從人羊膜收集的幹細胞如何能夠減緩肺纖維化中疤痕的進展。這項臨床研究可以為肺部致命疾病找到新的治療方法。
  • 新冠肺炎是否需要抗纖維化治療?2位專家「槓」上了
    新冠病毒肺炎的治療一直以來都是國內外專家學者研究的重點,影像和病理結果顯示部分新冠病毒肺炎患者會出現肺間質纖維化的表現,那麼新冠肺炎患者是否需要抗纖維化治療呢?對此,國內外的許多專家學者持有不同的觀點和建議。
  • 肺纖維化與間質性肺炎到底有什麼關係呢?
    「肺纖維化」是「瀰漫性間質性肺疾病」即「間質性肺疾病」的簡稱。肺纖維化是一大組瀰漫性肺實質疾病群,病理特徵是肺泡壁(包括呼吸性細支氣管)瀰漫性慢性炎症和間質纖維化,特發性肺纖維化(IPF)是其常見類型,佔所有肺纖維化的65%。
  • 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患者機械通氣相關肺纖維化機制及治療新進展
    因此,本文就ARDS患者機械通氣相關肺纖維化的發生機制、防治策略等方面的研究新進展予以綜述。 1.曾有研究提出在25例行機械通氣的ARDS患者中,肺高度纖維化的患者病死率為57%,沒有肺纖維化證據的患者病死率為0;同時研究也表明,無論患者ARDS的病因是什麼,肺纖維化的進展是機械通氣導致患者高病死率的決定性因素。 2.
  • 患上肺纖維化和生活中哪些原因有關
    肺部纖維化是很多肺部疾病發展到末期的表現。其主要特徵為成纖維細胞增殖、大量的細胞外基質聚集,並且伴有炎症、組織結構損傷等,簡單來說,就是正常的肺泡組織受損後異常修復導致的結構異常的現象。很多找不到具體病因的肺纖維化稱為特發性間質性肺炎,是最常見的間質性肺病。那麼有常見原因的肺部纖維化與生活中哪些因素有關呢?
  • 中國首個原創幹細胞新藥IND獲批,用於治療肺纖維化
    據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官網公布消息,江西省仙荷醫學科技有限公司(簡稱仙荷醫學)旗下的REGEND001細胞自體回輸製劑,於2020年7月15日獲得藥監局頒發的《藥物臨床試驗批准通知書》(批件號:CXSL1900019),用於治療早、中期特發性肺纖維化。
  • 上海藥物所等研發用於診斷肺纖維化的小分子螢光探針
    該研究首次開發出一種可用於無創、無放射性診斷肺纖維化的一氧化氮螢光探針PNO1,為肺纖維化的早期診斷以及藥物的篩選提供了快速高效的新方式。肺纖維化是由多種誘因引起的肺部炎症,肺泡持續性損傷,胞外基質反覆破壞、修復、重建並過度沉積,最終導致肺組織結構改變、功能喪失的一類疾病。絕大部分肺纖維化患者病因不明,被稱為特發性肺纖維化(IPF)。
  • 打破硬皮病無藥可醫僵局,全球首個SSc-ILD抗纖維化藥物「維尼」而來
    01代華平教授:及早治療可延緩進展,降低急性加重風險慢阻肺、哮喘等常見呼吸道疾病的主要特徵是以氣流受限為主,患者主訴感到呼吸氣流不通暢。而SSc-ILD、特發性肺纖維化(IPF)等ILD是由諸多原因導致的肺損傷,會引起肺部瘢痕,也就是肺纖維化,代華平教授打了個比方,「就像皮膚破損以後的瘢痕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