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患者機械通氣相關肺纖維化機制及治療新進展

2020-12-04 醫脈通

作者:蘇北人民醫院麻醉科(陳夢媛、高巨)

 

機械通氣生命支持在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者救治過程中發揮著主要作用,然而機械通氣可能引發肺炎及產生纖維化反應,進而導致機械通氣相關肺纖維化的發生。研究表明,肺纖維化的嚴重程度與ARDS患者的病死率、預後及長期生活質量密切相關。如何有效降低ARDS患者病死率並積極預防ARDS患者肺纖維化的發生、發展,以及改善ARDS患者的預後,提高其生活質量,一直以來是國內外學者關注的焦點。目前,ARDS患者發生病理性肺纖維化的細胞機制及相關信號通路尚未明確,臨床預防及治療效果並不理想。因此,本文就ARDS患者機械通氣相關肺纖維化的發生機制、防治策略等方面的研究新進展予以綜述。

 

1.ARDS患者早期肺纖維化的臨床證據

 

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ARDS患者早期即存在肺纖維化,甚至有研究發現47%的患者,在首診為ARDS的第1天,CT即可證實存在肺纖維化。ARDS患者支氣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中轉化生長因子中(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書,TGF-β)及III型前膠原肽(procollagen type IIIPCIII的濃度水平,可反映成纖維細胞的激活以及PCIII的分泌,是評估早期肺纖維化程度的敏感指標,如果ARDS患者BALF中TGF-β、PCIII水平明顯增高,其病死率也隨之增高。進一步研究發現,早期即行機械通氣治療的ARDS患者,BALF中TGF-β及PCIII水平明顯高於正常人。Papaziam等隨後的研究也表明,行機械通氣治療的ARDS患者中,治療時間不少於5d的患者,肺活檢纖維化檢出率為53%,治療時間平均為12d的患者其檢出率高達64%,且病死率高達57%。曾有研究提出在25例行機械通氣的ARDS患者中,肺高度纖維化的患者病死率為57%,沒有肺纖維化證據的患者病死率為0;同時研究也表明,無論患者ARDS的病因是什麼,肺纖維化的進展是機械通氣導致患者高病死率的決定性因素。

 

2.機械通氣相關肺纖維化的細胞機制

 

目前,機械通氣相關肺纖維化的確切細胞來源仍存在爭議,可能包括肺泡上皮細胞、肺固有成纖維細胞、循環成纖維細胞以及免疫細胞。

 

2.1上皮細胞

 

肺上皮細胞表面活性物質消失,轉化成具有間葉細胞表型的成纖維細胞和肌成纖維細胞,這個生物學過程即為上皮間質轉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最近的研究表明,無論是周期性牽拉小鼠初代n型肺泡上皮細胞,抑或是對ARDS小鼠過度機械通氣,均可使輕脯氨酸含量增加,且在基因水平和蛋白水平上,TGF-β、β連環蛋白及間質蛋白(α-平滑肌肌動蛋白和波形蛋白)表達增高,上皮細胞標誌物(角蛋白-8、E鈣黏蛋白)表達降低,這些證據表明過度的機械通氣可通過啟動肺泡上皮細胞發生EMT,從而參與肺纖維化。

 

2.2成纖維細胞

 

肺成纖維細胞是肺纖維化的關鍵因素,炎症介質通過調節肺成纖維細胞的活性,調節膠原合成。2型輔助T細胞的細胞因子(T helper cell 2,Th2),包括IL4IL-5IL-10IL-13可激活肺固有成纖維細胞,趨化循環成纖維細胞,促進成纖維細胞合成膠原,最終導致細胞外基質蛋白沉積和纖維化。

 

Quesnel等臨床研究表明,行機械通氣治療的ARDS患者,其BALF中成纖維細胞檢出率高達98%,甚至提出BALF中肺成纖維細胞所佔比例大於6%,可作為評估行機械通氣治療的ARDS患者病死率的獨立指標。

 

2.3免疫細胞

 

在ARDS急性炎症期,中性粒細胞在肺實質內廣泛浸潤,釋放大量細胞毒性介質,包括活性氧和蛋白酶(彈性蛋白酶和細胞外基質金屬蛋白酶),可造成肺泡上皮細胞、基膜和血管內皮屏障受到損害,有利於炎細胞的進一步浸潤、肺成纖維細胞遷徙、透明膜形成以及膠原沉積,促進肺纖維化的發展。Quesnel等研究表明,行機械通氣的ARDS患者BALF中,除了含大量成纖維細胞外,肺泡巨噬細胞也佔有較高比例,進一步研究發現,使用TH2細胞因子IL4及IL-10刺激正常人類肺泡巨噬細胞,可使肺泡巨噬細胞轉化為與肺纖維化發生機制相關的M2表型,肺泡巨噬細胞可釋放炎性介質及蛋白酶,參與肺纖維化反應。

 

3.可能參與ARDS患者機械通氣相關肺纖維化的信號通路

 

目前認為,ARDS早期(24h內),纖維增生過程就已開始,構成炎症反應和修復過程同時存在的不均一性特徵。ARDS纖維化的發生是膠原蛋白等細胞外基質(extracellular matrix,ECM)合成與降解不平衡的結果,而TGF-β是最強的ECM沉積促進劑,促進ECM合成增加、降解減少。現有研究表明,機械通氣可激活多種ECM蛋白,如膠原蛋白、彈性蛋白、纖維蛋白、層黏連蛋白、基膜聚糖、蛋白多糖等,且ECM的表達隨著肺纖維化的發展進程而有所改變,比如在ARDS患者肺損傷早期,以PCHI纖維為主,而後期則以PCI纖維更為常見。ECM與TGF-β及間葉組織生長因子互相作用共同調節肺纖維化過程。

 

短鏈透明質酸(short fragment hyaluronan,sHA)是ECM的一種組成成分。機械牽張可導致ECM中sHA的積累,與肺成纖維細胞和肺上皮細胞產生的IL-8增加有關。Mascarenhas等在研究中觀察到,在採用高潮氣量通氣的野生型小鼠中,炎症反應較強、肺泡間隔中性粒細胞浸潤及細胞因子產生更多、肺水腫也更為嚴重,而在剔除透明質酸合成酶3基因的小鼠中,上述反應均減弱。Hebe等進一步研究發現,在成纖維細胞缺如下,對小鼠初代II型肺泡上皮細胞進行周期性機械牽拉4h,可致sHA表達增高,機械牽拉產生的sHA又可上調Wnt/p-蛋白通路的Wnt信號蛋白1的表達,而Wnt/P-蛋白通路在EMT過程中起到了重要的調節作用。Villar等的研究認為,即使對沒有肺損傷的動物行高潮氣量機械通氣,同樣可激活Wnt/β-蛋白通路。因此,證實了機械牽拉過程中產生和釋放的sHA可導致II型肺泡上皮細胞發生EMT,也為sHA作為目標靶向治療機械通氣相關性肺纖維化的新靶點提供了理論基礎。

 

機械通氣還可激活酪氨酸蛋白激酶2proline rich tyrosinekinase2,Pyk2信號通路。Sonomura等研究發現,機械牽拉小鼠腎小管上皮細胞致細胞水腫,可致活性氧上調,激活Pyk2通路;而對剔除Pyk2基因的腎小管上皮細胞進行機械牽拉,因機械牽拉誘導產生的TGF-β1、結締組織生長因子顯著降低。由此可見,Pyk2通路很可能是機械通氣相關肺纖維化的始動因素。雖然目前還沒有研究證明人類肺泡上皮細胞表達Pyk2通路,但我們可以推測,Pyk2信號通路的啟動,可能在機械牽張導致纖維化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

 

細胞生長因子(midkine,MK)已被證實可在人類肺微血管內皮細胞增強血管緊張素轉化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表達,促進血管緊張素(angiotensin,Ang)I轉化為Angll,而Angll是導致肺纖維化的關鍵因子。Zhang等的研究表明,ARDS患者血漿MK濃度顯著高於健康患者;且MK-Notch2-ACE信號通路可調節機械牽張導致的EMT在野生型ARDS小鼠模型中,膠原沉積以及羥脯氨酸水平增高、肺組織順應性減低,而在MK基因敲除的ARDS小鼠,膠原沉積和羥脯氨酸水平有很大程度的降低。可見,MK在機械牽張導致的EMT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MK通路可能是治療機械通氣相關肺纖維化的另一治療靶點。

 

4.可能作為早期識別ARDS患者機械通氣相關肺纖維化的方法

 

目前,臨床上還沒有早期識別ARDS患者機械通氣相關肺纖維化的明確方法,且對於評估初診ARDS患者早期肺纖維增生的最佳時間點,同樣也是不確定的。雖然我們可以通過檢測BALF來預測ARDS患者肺纖維化的情況,但支氣管鏡檢的安全性和患者接受度仍限制其在臨床上的廣泛應用,並且僅憑測定BALF濃度,很難較為準確地預測ARDS患者的預後。目前已知一些血液中生物標誌物可反映特發性肺纖維化的活動、預後及治療效果,且有研究表明,其中一些標誌物與ARDS患者肺異常纖維化的預後可能也有相關性,包括肺表面活性物質相關蛋白D和巨噬細胞趨化蛋白1,但仍待大樣本研究證實這些血液中的標誌物的確可反映ARDS患者肺病理性纖維增生程度。此外,藉助高解析度CT也可評估肺纖維化,預測ARDS患者呼吸機依賴、病死率及多器官功能障礙,但由於高解析度CT輻射劑量問題,臨床上也同樣面臨著評估早期纖維增生的最佳時間點該如何選擇?

 

5.治療ARDS患者病理性纖維化的策略

 

目前,在治療機械通氣相關肺纖維化方面,還沒有任何藥物被大規模試驗證實其治療的有效性。現有資料表明,甲潑尼龍可降低ARDS患者血漿及肺泡灌洗液中PCI、PC III濃度,改善短期預後,但後期發展為肺纖維化的風險增高。對嚴重的ARDS患者早期(72h)使用糖皮質激素治療可縮短其機械通氣時間。總體來講,糖皮質激素無法改善ARDS患者的生存率,但可降低機械通氣的需求,目前對於ARDS患者使用糖皮質激素是否獲益仍具有爭議。

 

研究表明,間充質基質細胞(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MSCs)可分泌多種旁分泌因子保護上皮細胞免受損傷,減少炎症反應,抑制細菌生長。Islam等研究發現,骨髄源性MSC可將自身線粒體轉導到肺上皮細胞內,使其三磷酸腺苷濃度增加,Islam推測線粒體的轉移可增強肺泡上皮細胞的生物功能,改善肺功能。另有報導稱,氣管內或靜脈內注入MSCs均可增強呼吸機相關性肺損傷後的肺修復。然而,對於將MSCs應用於人類仍須謹慎,因為MSCs多來源於老鼠骨髄或人類臍帶血,有研究稱其可產生可溶性因子,調節肺成纖維細胞增長。目前,有關MSCs治療ARDS患者的作用機制、療效和安全性尚未明確,仍有待進一步研究。

 

其他治療ARDS肺纖維化的藥物包括酪氨酸激酶抑制劑、針對ECM以及細胞受體的多肽類。目前有關TGF書信號通路在急性肺損傷纖維化中作用的研究日益增多,包括經典的(依賴Sarnds蛋白)和非經典的(磷脂醯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38絲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通路),對TGF屮及其信號蛋白的調控也可作為分子治療新耙點,但是通過調控信號通路以減弱機械通氣相關肺纖維化的確切效果目前仍不清楚。

 

6.小結

 

最近的研究表明,機械通氣很可能是ARDS患者肺纖維化的促發因素之一。無論是對急性肺損傷動物行機械通氣,抑或是對離體肺上皮細胞機械牽拉,均可通過纖維增生和EMT促進肺纖維化的發展。將來的研究需要提高對這些機制的探究,為研發ARDS患者機械通氣相關肺纖維化的防治新藥物及療法提供理論基礎。

 

來源:國際麻醉學與復甦雜誌2016年9月第37卷第9期


(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為「醫脈通」,版權均歸醫脈通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醫脈通」。本網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轉載僅作觀點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

相關焦點

  • 首份新冠肺炎病理報告證實,患者的死亡原因為急性呼吸窘迫綜合症...
    右肺有明顯的肺細胞脫落和肺透明膜形成,表明患者患有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左肺組織顯示肺水腫和肺透明膜的形成,表明患有早期ARDS。兩個肺中均可見到間質單核炎性細胞浸潤,以淋巴細胞為主。病理檢查結果表明1、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研究團隊認為,患者患有ARDS,其病理特徵與SARS和中東呼吸症候群(MERS)患者出現的病理特徵非常類似。2、嚴重的免疫損傷:以Th17的增加和CD8 T細胞的高細胞毒性為表現的T細胞過度激活,能夠部分解釋該患者為什麼產生了嚴重的免疫損傷。
  •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的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表型異質性與臨床管理...
    鑑於病因的不同,所致ARDS具有不同的臨床和生物學特徵、臨床結局和治療反應。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或簡稱「新冠肺炎」)相關的ARDS是新型冠狀病毒肺部感染導致的嚴重呼吸功能衰竭,由於目前沒有針對病因治療的明確有效方法,此類ARDS仍以機械通氣治療為主。
  • 地塞米松用於治療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 一項多中心隨機對照試驗
    背景 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是肺應對肺部或全身損傷刺激時引起的強烈的炎症反應過程。臨床上,這種異質症候群的特徵是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胸部x線影像學表現為雙側肺浸潤。
  • ...減少中度至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患者的機械通氣時間和總死亡率
    2020年2月12日訊/生物谷BIOON/---對於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患者,目前尚無經過臨床驗證的特異性藥物治療方法。皮質類固醇在ARDS中的療效仍存在爭議。
  • ...病理|新冠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細胞|sars-cov-2
    點擊播放 GIF 0.0MPathological findings of COVID-19 associated with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COVID-19的病理學改變與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相關
  • 研究調查了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機械通氣的最佳做法
    美國醫療服務機構和生元國際了解到,全國各地的醫院都在成千上萬次地做出這樣的決定:是時候讓一個呼吸困難的病人用呼吸機呼吸了嗎?在COVID-19大流行期間,呼吸機受到的所有關注,決定什麼時候把病人放在呼吸機上,什麼時候讓他們離開是複雜的。密西根醫學研究人員多年來一直在研究機械通氣的最佳實踐,但從未知道他們的工作將如何適用。
  • 跨肺壓指導的肺保護機械通氣策略在VV-ECMO治療的重度ARDS中的應用...
    【摘要】  目的:既往研究發現,根據跨肺壓水平調節機械通氣參數能夠有效的減少呼吸機相關性肺損傷,目前還沒有研究證實跨肺壓指導的機械通氣策略在靜脈靜脈體外膜肺氧合(VV-ECMO)治療的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中的作用。本研究旨在評估跨肺壓指導的肺休息肺保護機械通氣策略是否能夠提高VV-ECMO治療重度ARDS的成功撤機率(撤離ECMO)。
  • 新生兒呼吸窘迫症候群,發病率低,致亡性高,診治手段需了解
    (一)什麼是呼吸窘迫症候群呼吸窘迫症候群,主要會在新生兒當中出現,屬於一種滲出性病變,主要會有呼吸困難、青紫和呼吸衰竭的情況發生,一般是肺臟發育不成熟和肺表面大量缺乏活性物質而導致,一旦發生可以說是十分嚴重,甚至會留下後遺症。
  • 瑞金新技術(七)| 胸部電阻抗層析成像技術指導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
    該技術尤為適用於急性呼吸衰竭的患者,在優化呼吸支持方式及呼吸機參數設置方面是非常寶貴的工具。然而,目前EIT在臨床上的應用及科研熱點仍局限於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患者(ARDS),而基於其床旁、無創、實時、連續的優勢,是否可將其擴展應用至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患者並結合傳統血氣分析、呼吸力學等指標指導臨床呼吸支持策略的綜合選擇,目前少有探索。
  • 新冠重症患者如何進行呼吸治療?
    部分重症或危重型的新冠患者進展為中、重度的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因此這部分患者單用用無創通氣無法很好地改善呼吸頻率快的症狀; 第二、這部分病人的呼吸頻率快,可能很大程度上並不僅僅是因呼吸肌疲勞,或這可能只是其中一個方面的因素,最關鍵的因素依然還是缺氧。
  • .| 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的新冠患者SARS-CoV-2特異性T細胞表型及...
    公衛·速遞 | 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的新冠患者SARS-CoV-2特異性T細胞表型及動力學研究 2020-07-03 17: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間充質幹細胞|clinicaltrials.gov|急性呼吸...
    2020年11月18日是世界慢阻肺日,今年的主題是「改善慢阻肺患者生活,無論何人與何地」。這種疾病目前涉及到我國差不多1億人口。2019年鍾南山院士在CCTV-9《不老人生》欄目中表示,慢性阻塞性肺部是他現在比較重點的一個研究方向。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就是人們常常說的慢性支氣管炎和肺氣腫,最大的困擾是呼吸困難,特別活動以後接不上氣,最後坐在那兒喘氣。
  • FDA批准幹細胞治療新冠肺炎臨床試驗 烏安素Emcll告訴你兩大秘密
    新冠病毒還在肆虐全球,形勢嚴峻,美國當局也在從幹細胞上尋找新的治療出路,最近美國FDA就相繼批准了兩款幹細胞藥物啟動臨床試驗,均用於治療新冠肺炎導致的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今天我要向你分享的,可不僅僅只是這麼簡單哦。接著往下看,我還將會向你分享兩個重要的信息,幫助你更好理解幹細胞如何治療新冠肺炎。
  • 吳嶽嵩教授細數新冠肺炎治療策略,為臨床診治開闢新思路
    吳嶽嵩教授目前,重型新冠肺炎中的危重型患者即使用上有創機械通氣和體外膜氧合治療均告無效的情況下,探求一種新的治療方法來挽救生命。吳嶽嵩教授從支氣管肺泡灌洗術的起源、發展和最新進展作一系統的文獻回顧,結合重型新冠肺炎的發病特點、病理變化來探討支氣管肺泡灌洗術的關鍵作用,為當前和今後類似病症找尋治療新途徑。
  • ...臨床研究|新冠肺炎|細胞|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clinicaltrials.gov
    好消息是,對於 COVID-19 的致死因素——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我們有一個研究多年的武器:幹細胞。來源:dailyexcelsior.com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是臨床急危重症,病死率高達 35 - 46%,目前仍主要依靠機械通氣呼吸支持治療,亟需開發新的治療方法。
  • 新冠肺炎最大受累臟器是肺,肺纖維化可能是後遺症之一,應加強隨訪...
    且新冠病毒感染引起的症狀與SARS有很多共同點,如造成嚴重的肺部損傷、胸腔積液,重症可並發嚴重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又進一步造成肺損傷,形成惡性循環,即使患者痊癒,也會留下嚴重的後遺症,如肺纖維化。既往數據顯示,SARS患者中分別有36%和30%在感染後3、6個月發展為肺纖維化。由此推斷,肺纖維化將可能成為新冠肺炎愈後的後遺症之一。
  • 科普:幹細胞移植修復肺纖維化研究進展
    傳統方法幹預終期肺纖維化效果欠佳。1、藥物治療:在我國目前已被國家藥監局批准的用於特發性肺纖維化治療的藥物僅有一個,即艾思瑞(化學名:吡非尼酮)。目前對吡非尼酮的認識還有限,且無論在歐洲還是亞洲使用此藥價格都較高。目前此藥已在臨床上使用,但沒有報導示其能明顯改善患者的症狀或生活質量。2、非藥物治療:①氧療;②機械通氣;③肺康復;④ 肺移植。
  • 新冠肺炎是否需要抗纖維化治療?2位專家「槓」上了
    正方觀點(張惠蘭教授):新冠肺炎應該進行抗纖維化治療在回答「新冠肺炎是否需要抗纖維化治療」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看看什麼樣的疾病應該抗纖維化治療。眾所周知,特發性肺纖維化(IPF)是不可逆的纖維化間質性肺疾病,其患者通常在診斷後的3-5年內出現呼吸衰竭以及死亡,治療效果極差,因此IPF患者應該抗纖維化。
  • 專家:新冠病毒會在人體全身引起血液凝塊,造成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
    醫生觀察到,一些患有嚴重新冠肺炎的患者會在肺和其他主要器官會出現血塊。紐約市Mount Sinai Beth Israel醫院肺部和重症監護醫生胡曼·普爾(Hooman Poor)說,醫生懷疑這些小血塊是導致新冠肺炎患者呼吸困難的原因之一。普爾說:「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肺部出現血栓的可能性。」
  • 直擊ILD論壇現場,專家聚焦特發性肺纖維化診治新進展
    特發性肺纖維化(IPF)是臨床上最常見的一種特發性間質性肺炎,是一種病因不明的慢性肺部疾病,其特點是出現進展的、不可逆的肺實質纖維化,導致肺功能進行性下降。組織學和高解析度CT(HRCT)表現為普通型間質性肺炎(UIP)。患者因肺部組織呈蜂巢狀,被形象地稱為「蜂窩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