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脈通編譯整理,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特發性肺纖維化(IPF)被定義為一種病因不明的慢性進行性纖維化間質性肺炎的特定表現,主要發生於老年人,僅限於肺部,並與普通型間質性肺炎(UIP)的組織病理學和/或放射學表現有關。IPF特點是呼吸困難和肺功能逐漸惡化,預後不良。大多數患者死於呼吸衰竭。平均生存期約為4年。
根據美國胸科協會(ATS),歐洲呼吸學會(ERS),日本呼吸學會(JRS)和拉丁美洲胸科學會(ALAT)發布的IPF診斷和管理循證指南,診斷標準如下:
➢排除所有已知間質性肺病(ILD)病因,包括其他特發性間質性肺炎和與環境暴露,藥物或全身性疾病相關的ILD。
➢未接受外科肺活檢的患者,高解析度計算機斷層掃描(HRCT)為UIP表現形式。
➢接受外科肺活檢的患者,HRCT和手術肺活檢符合特定的類型。
下圖為肺纖維化的影像學表現。
圖1 晚期肺纖維化HRCT表現,網狀不透明伴蜂窩,胸膜下佔優勢
肺活檢證實此診斷,但組織學不同區域的表現變化顯著(即該組織學特徵是疾病時間和空間分布的異質性)。正常肺區域與肺泡壁嚴重增厚的區域相鄰並不罕見。支氣管鏡或經皮肺活檢難以解釋。首選的方法是開胸肺活檢和電視輔助胸腔鏡肺活檢。
IPF通常影響50-70歲的患者。報告病例中男性佔多數,男女比例為2:1。臨床特徵包括進行性勞力性呼吸困難;如胸部X片所示,存在間質浸潤;以及在肺功能測試中氣體交換受限和受損的生理證據。
通常用皮質類固醇,其他免疫抑制劑或兩者同時治療患者。
首選檢查
IPF是根據患者的病史,臨床表現,肺部生理學和影像學結果做出的診斷。診斷是排除之一。由於有重要的治療影響,必須首先排除非特發性病因。排除非特發性病因後,對IPF患者的進一步檢查會發現影像學異常和肺功能受限。
胸部平片通常是對疑似間質性肺疾病患者的首次檢查。然而,常規射線檢查發現具有高度非特異性。
高解析度計算機斷層掃描(HRCT)掃描比普通X線更能表現肺實質潛在的異常。 研究表明,對於一些患者,使用HRCT可避免外科肺活檢。Raghu等將聯合HRCT與臨床評估診斷的準確性與外科肺活檢組織學的準確性進行了比較。聯合HRCT的臨床評估對IPF敏感度為60%,特異性為97%。但是,儘管HRCT可以避免60%的患者進行組織診斷,但仍有40%的患者需要進行外科肺活檢。 開放肺活檢仍是標準。在具有免疫力的患者中,皮質類固醇治療通常在活檢後進行,因此獲益相對較低。在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中,組織學確認後治療方法會發生很大變化,但死亡率很高。因此,僅在診斷可能改變治療的患者及預後合理的患者,才應進行開放肺活檢。
放射性同位素~(67)鎵掃描可能顯示出間質纖維化,並可顯示早期的變化。具有治療益處,但為非特異性,不會消除對肺活檢的需要。
放射影像檢查
X線表現隨疾病的不同階段而不同。在疾病早期,最常見的影像學改變是小的(1-2mm)不規則不透明的間質陰影,大約在75%的患者中可見。小的、圓狀陰影較少見,在20%的患者中可見。該發現常被稱為網狀陰影。偶爾觀察到間隔線。(見圖2)
圖2 雙肺下葉不透明,肺體積可能輕度降低
外周增強也是常見特徵,但與普通胸部X線片相比,在CT掃描中更容易鑑別。另一個常見的表現是模糊,磨玻璃影,呈瀰漫性或斑片狀。多達60%的患者可見體積減少和隔膜升高。可能伴有基底段盤狀肺不張。
胸膜疾病不是IPF的典型表現。此症狀也可能是其他疾病的表現,例如石棉肺,類風溼性肺病或系統性狼瘡。已有少數患者報告有氣胸,縱隔氣腫或兩者兼有。這些情況與肺實質大皰有關。
隨著肺泡炎發展為纖維化,細紋變得粗大,並出現小(2 mm)的囊腫。這些小囊腫聚集,直徑增加至5-7mm。它們表現為蜂窩肺內的環狀不透明影。隨著纖維化加重,蜂窩狀囊腫更大,蜂窩變粗,體積進一步損失。在晚期,影像學證據顯示肺動脈高壓。
可信度
放射影像學與疾病的階段,組織學,呼吸系統症狀,呼吸功能檢查或預後無關。
在大多數IPF患者中,胸部X線表現異常。早期甚至在症狀發展之前,X線片常表現出網狀影。胸部X線檢查一般是IPF患者的首項檢查。隨後進行生理檢測和HRCT掃描。
對於彌散功能異常的有症狀患者,胸部X線檢查結果可能正常。對於其他患者,在出現臨床症狀之前,影像學表現通常異常。大多數IPF患者的HRCT掃描結果均異常。
CT檢查
對於IPF患者,HRCT掃描結果可預測結局並指導治療。與胸部X線相比,HRCT可顯提高IPF的診斷準確性。訓練有素的觀察者進行HRCT時,據報導診斷的準確性約為90%。使用HRCT,所有IPF病例中1/3出現漏診; 在大約2/3的病例中可對IPF做出可靠的診斷。在HRCT上,晚期肺部疾病的特徵是蜂窩,典型分布中無磨玻璃影。HRCT這些表現,可幫助自信地做出診斷。從而避免患者接受侵入性診斷(如肺活檢)。在疾病進展期,掃描顯示磨玻璃影。與終末期不可逆的疾病不同,疾病活動期以活動性肺泡炎為特徵,可能是可逆的,並可能可以接受治療。
圖3 高解析度CT(HRCT)顯示肺衰減增加,肺結構扭曲變形
圖4 高解析度CT(HRCT)顯示肺間質增厚和某些區域磨玻璃影,導致肺結構扭曲變形。無明顯蜂窩
在HRCT上,IPF常見特徵是周邊斑片狀,胸膜下和雙側基底網狀影。主要分布在後部。通常與牽引性支氣管擴張和胸膜下蜂窩有關。
已有證據表明,在IPF中,肺泡塌陷可能先於肺纖維化,可能有助於早期診斷。磨玻璃影相對罕見。通常會發展為更常見的網狀影和蜂窩。據報導,HRCT掃描顯示90%的IPF患者呈蜂窩狀。在沒有蜂窩的情況下,網狀和磨玻璃密度程度可對IPF做預測診斷。60歲以上患者IPF的可能性超過80%,其中三分之一具有網狀密度。
對於疑似IPF病例中,胸部HRCT超過30%的磨玻璃影,應考慮其他診斷。替代診斷包括脫屑性間質性肺炎,特發性閉塞性細支氣管炎伴機化性肺炎,呼吸性細支氣管炎相關的間質性肺病,超敏性肺炎和非特異性間質性肺炎。
已有研究證明,HRCT測量肺動脈大小可作為IPF預後指標。在一項針對98名IPF患者的研究中,通過胸部HRCT測量肺動脈和升主動脈直徑,並計算了肺動脈:升主動脈直徑(PA:A)。與PA:A>1的患者相比,PA:A≤1的患者有更高的死亡或移植風險(P<0.001)。在未經調整和調整後的結果分析中,PA:A>1也是預測結局的獨立因子(HR 3.99,P <0.001,和HR 3.35,P = 0.002)。
醫脈通編譯整理自: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 Imaginghttps://emedicine.medscape.com/article/363273-overview#showall
(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為「醫脈通」,版權均歸醫脈通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醫脈通」。本網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轉載僅作觀點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