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藥物所等在螢光分子探針研究中取得進展

2020-12-08 中國科學院

上海藥物所等在螢光分子探針研究中取得進展

2016-09-30 上海藥物研究所

【字體:

語音播報

  近期,英國皇家化學會(RSC)化學類綜合刊物《化學科學》(Chem. Sci. 2016, 7, 6325)報導了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在螢光分子探針構建與應用方面的研究進展,這是繼今年七月以來(Chem. Sci. 2016, 7, 4004)《化學科學》第二次以封面形式報導上海藥物所李佳課題組在分子探針與診斷方面的前沿交叉科研工作。

  發展可用於檢測生物大分子(如核酸、蛋白質)的小分子螢光探針一直是國際上的研究熱點,然而可用於檢測並協同調控生物大分子結構的分子探針較為少見。上海藥物所李佳課題組與華東理工大學副研究員賀曉鵬課題組合作,共同開發了一種可用於同時檢測並交聯蛋白質的新型半乳糖基摺疊型探針。由於芘的螢光發射光譜和萘醯亞胺的吸收光譜有很大的重疊,兩個基團在合理的空間結構下能發生分子內螢光共振能量轉移(FRET),使小分子探針在未與靶標結合情況下發生螢光自淬滅現象,而一旦與細胞膜表面的受體——脫唾液酸糖蛋白受體(ASGPr)或相應凝集素——花生凝集素(PNA)識別後,分子內的堆疊會被破壞,螢光會增強,進而可以實現靶向地標記肝癌細胞。為解析上述糖基摺疊體與生物標誌物的作用模式,研究人員進一步與國家蛋白質中心博士李娜合作,利用小角度散射(SAXS)技術證實了這一摺疊體可通過與PNA的相互作用解摺疊,進而通過芘的分子間堆疊作用形成探針/凝集素超分子交聯體。

  基於半乳糖-ASGPR的特異性相互作用,該小分子探針可實現對高表達ASGPR的肝癌細胞特異性靶向結合及靈敏的螢光成像,而幾乎不對一系列不表達此受體的對照細胞產生標記效應。研究人員進一步利用雷射掃描共聚焦技術探索了小分子探針與早期內涵體、晚期內涵體、循環內涵體及溶酶體的共定位情況,可視化揭示ASGPr的內吞過程,準確定位受體在早期內涵體、晚期內涵體、循環內涵體及溶酶體的轉位、更新等生命過程,從而實現一整套完整的細胞內探針的追蹤考察,為今後實驗中探究不同種類、不同構型糖探針的細胞內吞途徑的差異性打下基礎。

  此外,李佳課題組先前發表於《化學科學》的糖基石墨烯診斷(Chem. Sci. 2015, 6, 1996)與糖基金納米顆粒診療(Chem. Sci. 2016, 7, 4004)工作被刊物中的專欄「Global Challenges: Health & Food」亮點介紹,此專欄旨在介紹國際學術界應對全球健康與食品重大挑戰性問題的優秀工作。

  該研究工作是在研究員李佳、臧奕和副研究員賀曉鵬的指導下,由雙方課題組的學生厲凱彬、王歡等協作完成。該研究獲得了「97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的資助。

  文章連結 

   Global Challenges: Health & Food 專欄連結 

 

 

上海藥物所等在螢光分子探針研究中取得進展

  近期,英國皇家化學會(RSC)化學類綜合刊物《化學科學》(Chem. Sci. 2016, 7, 6325)報導了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在螢光分子探針構建與應用方面的研究進展,這是繼今年七月以來(Chem. Sci. 2016, 7, 4004)《化學科學》第二次以封面形式報導上海藥物所李佳課題組在分子探針與診斷方面的前沿交叉科研工作。
  發展可用於檢測生物大分子(如核酸、蛋白質)的小分子螢光探針一直是國際上的研究熱點,然而可用於檢測並協同調控生物大分子結構的分子探針較為少見。上海藥物所李佳課題組與華東理工大學副研究員賀曉鵬課題組合作,共同開發了一種可用於同時檢測並交聯蛋白質的新型半乳糖基摺疊型探針。由於芘的螢光發射光譜和萘醯亞胺的吸收光譜有很大的重疊,兩個基團在合理的空間結構下能發生分子內螢光共振能量轉移(FRET),使小分子探針在未與靶標結合情況下發生螢光自淬滅現象,而一旦與細胞膜表面的受體——脫唾液酸糖蛋白受體(ASGPr)或相應凝集素——花生凝集素(PNA)識別後,分子內的堆疊會被破壞,螢光會增強,進而可以實現靶向地標記肝癌細胞。為解析上述糖基摺疊體與生物標誌物的作用模式,研究人員進一步與國家蛋白質中心博士李娜合作,利用小角度散射(SAXS)技術證實了這一摺疊體可通過與PNA的相互作用解摺疊,進而通過芘的分子間堆疊作用形成探針/凝集素超分子交聯體。
  基於半乳糖-ASGPR的特異性相互作用,該小分子探針可實現對高表達ASGPR的肝癌細胞特異性靶向結合及靈敏的螢光成像,而幾乎不對一系列不表達此受體的對照細胞產生標記效應。研究人員進一步利用雷射掃描共聚焦技術探索了小分子探針與早期內涵體、晚期內涵體、循環內涵體及溶酶體的共定位情況,可視化揭示ASGPr的內吞過程,準確定位受體在早期內涵體、晚期內涵體、循環內涵體及溶酶體的轉位、更新等生命過程,從而實現一整套完整的細胞內探針的追蹤考察,為今後實驗中探究不同種類、不同構型糖探針的細胞內吞途徑的差異性打下基礎。
  此外,李佳課題組先前發表於《化學科學》的糖基石墨烯診斷(Chem. Sci. 2015, 6, 1996)與糖基金納米顆粒診療(Chem. Sci. 2016, 7, 4004)工作被刊物中的專欄「Global Challenges: Health & Food」亮點介紹,此專欄旨在介紹國際學術界應對全球健康與食品重大挑戰性問題的優秀工作。
  該研究工作是在研究員李佳、臧奕和副研究員賀曉鵬的指導下,由雙方課題組的學生厲凱彬、王歡等協作完成。該研究獲得了「97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的資助。
  文章連結 
  Global Challenges: Health & Food 專欄連結 
 
 
上海藥物所等在螢光分子探針研究中取得進展

列印 責任編輯:葉瑞優

相關焦點

  • 上海藥物所等在FTO抑制劑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4月15日,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楊財廣課題組與美國陳建軍課題組和錢志堅課題組合作研究,在化學幹預RNA甲基化(m6A)修飾方向上取得新進展。該研究以急性髓細胞白血病(AML)亞型中高表達的FTO為靶標,根據FTO識別m6A修飾底物的分子機制等特點,應用基於晶體結構的化合物設計、合成優化等手段,獲得FTO小分子抑制劑。
  • 上海藥物所等研發用於診斷肺纖維化的小分子螢光探針
    近日,國際期刊Analytical Chemistry 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李佳課題組和浙江大學李新課題組合作開展的利用小分子螢光探針進行肺纖維化診斷的研究成果。該研究首次開發出一種可用於無創、無放射性診斷肺纖維化的一氧化氮螢光探針PNO1,為肺纖維化的早期診斷以及藥物的篩選提供了快速高效的新方式。肺纖維化是由多種誘因引起的肺部炎症,肺泡持續性損傷,胞外基質反覆破壞、修復、重建並過度沉積,最終導致肺組織結構改變、功能喪失的一類疾病。絕大部分肺纖維化患者病因不明,被稱為特發性肺纖維化(IPF)。
  • 《美國化學會志》報導華理超級細菌診療型分子探針最新研究進展
    近期,我校費林加諾貝爾獎科學家聯合研究中心賀曉鵬教授研究團隊在超級細菌診療型螢光分子探針的構建方面取得進展,相關成果發表於《美國化學會志》。臨床上各類強致病菌已具有多重耐藥性,並易在醫療器械表面和宿主體內形成頑固、難以破壞的生物被膜,從而嚴重威脅住院病患的生命健康。
  • 活細胞螢光探針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美國化學會志》(JACS)發表北京大學化學學院陳鵬課題組在活細胞螢光探針研究方面取得的新進展 北京大學化學學院化學生物學系陳鵬課題組,巧妙地將一種特異的有機過氧化物識別蛋白(OhrR)與環化的黃色螢光蛋白(cpVenus)相對接,構建了一種特異性識別有機過氧化物的螢光探針,能夠有效地對有機過氧化自由基產生螢光響應,但不與過氧化氫、超氧陰離子、單線態氧、羥自由基等物質發生反應。
  • 【JACS】華東理工:超級細菌診療型分子探針最新研究進展
    近期,華東理工大學費林加諾貝爾獎科學家聯合研究中心賀曉鵬教授研究團隊在超級細菌診療型螢光分子探針的構建方面取得進展,相關成果發表於《美國化學會志》(JACS)。
  • 科學家研發出新型糖螢光分子探針
    上海藥物所等研發出靶向標記肝細胞硫化氫的糖螢光分子探針肝臟是產生硫化氫的主要組織,研究表明後者可能與肝損傷、肝炎、肝纖維化及肝硬化等病程發展直接相關。於是,發展可特異性檢測肝細胞內硫化氫的分子探針,無論是對細胞生物學研究還是疾病診斷均有重要意義。 基於螢光化學探針領域的前期工作基礎(Chem. Commun. 2014, 50:11735;ACS Appl. Mater.
  • 上海師大【綜述】關於FRET原理設計的小分子螢光探針
    該綜述總結分析了目前關於FRET原理設計的小分子螢光探針的最新研究進展,討論了能量多種供體-受體組合以及基於此的探針用於對陽離子、陰離子、中性分子、生物大分子、細胞微環境以及雙/多分析物的檢測與成像。尤其是對於利用FRET原理設計雙/多分析物同時檢測這一方向做了較深入的探討。
  • 上海藥物所等在二萜生物合成研究中取得進展
    上海藥物所等在二萜生物合成研究中取得進展 2020-11-25 上海藥物研究所 【字體:  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郭躍偉團隊與德國、法國、義大利、西班牙學者合作,在中國南海無脊椎動物化學、化學生態學以及生物活性/成藥性研究領域取得系列成果。
  • 大連化物所提出螢光探針分子結構半定量設計方法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複雜分子體系反應動力學研究組研究員韓克利團隊與生物分子功能研究組研究員樸海龍團隊合作,基於概念密度泛函理論中的局域親電性指數,提出了一種穀胱甘肽硫轉移酶(GST)檢測螢光探針的分子結構半定量設計方法。
  • 【 創新前沿】JACS報導我校光控螢光染料的超高分辨成像研究進展
    近期,我校費林加諾貝爾科學家聯合研究中心與中科院上海藥物所、國家蛋白質中心、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丁分校以及英國巴斯大學合作,在酶激活型光控螢光染料的超高分辨成像方面的研究工作取得重要進展,研究成果以「Photochromic Fluorescent Probe Strategy for the Super-resolution Imaging of Biologically Important Biomarkers
  • 中科院蘭州化物所設計合成螢光探針
    &nbsp&nbsp&nbsp&nbsp原標題:中科院蘭州化物所設計合成螢光探針&nbsp&nbsp&nbsp&nbsp成功應用於人體宮頸癌細胞中過氧化氫的檢測&nbsp&nbsp&nbsp&nbsp
  • 上海師大「綜述」關於FRET原理設計的小分子螢光探針
    該綜述總結分析了目前關於FRET原理設計的小分子螢光探針的最新研究進展,討論了能量多種供體-受體組合以及基於此的探針用於對陽離子、陰離子、中性分子、生物大分子、細胞微環境以及雙/多分析物的檢測與成像。尤其是對於利用FRET原理設計雙/多分析物同時檢測這一方向做了較深入的探討。
  • 上海師大「綜述」關於FRET原理設計的小分子螢光探針
    該綜述總結分析了目前關於FRET原理設計的小分子螢光探針的最新研究進展,討論了能量多種供體-受體組合以及基於此的探針用於對陽離子、陰離子、中性分子、生物大分子、細胞微環境以及雙/多分析物的檢測與成像。、藥物和藥理學在內的諸多領域,也是許多化學和生物學家的一個研究主題。
  • 光控螢光染料的超分辨成像研究獲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在酶激活型光控螢光染料的超分辨成像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研究成果以「光致變色螢光探針策略實現生物標誌物超分辨成像」為題發表於《美國化學會志》。 前期研究中,研究團隊通過構建螺吡喃—萘醯亞胺光控螢光染料體系,實現了肝癌細胞的靶向光控螢光成像,進而通過結合人血清白蛋白構建了光控探針/蛋白質複合物,提升了探針的雙螢光發射性能,實現了肝癌細胞的靶向雙螢光循環成像。
  • 上海藥物所c-Met抑制劑療效監控標誌物研究取得新進展
    其中,蛋白激酶抑制劑已經在腫瘤癌基因分子分型的指導下,在腫瘤的臨床治療中取得了巨大成功。然而,隨之而來的是廣泛頻發的激酶抑制劑耐藥問題,造成臨床響應率低、腫瘤易復發,已經嚴重製約了蛋白激酶抑制劑的臨床療效。據此,開發療效監控標誌物,及時評判藥物療效以甄別獲益人群,並實時監控耐藥發生已經成為當下的研究重點。
  • 上海藥物所苯環間位硝化反應研究取得進展
    C-H鍵廣泛存在於各類有機化合物及藥物分子中,通過直接對C-H鍵進行活化/官能團化能夠實現天然產物或者藥物分子的快速合成和修飾。C-H鍵活化反應也被譽為有機化學的「聖杯」,在最近十年一躍成為有機化學最前沿的研究領域之一。國內外許多課題組對導向基輔助的鄰位C-H鍵活化反應已經進行了廣泛深入的研究,但是對於位點選擇性實現間位活化報導較少。
  • 【 創新前沿】《美國化學會志》報導我校超級細菌診療型分子探針...
    近期,我校費林加諾貝爾獎科學家聯合研究中心賀曉鵬教授研究團隊在超級細菌診療型螢光分子探針的構建方面取得進展,相關成果發表於《美國化學會志》。臨床上各類強致病菌已具有多重耐藥性,並易在醫療器械表面和宿主體內形成頑固、難以破壞的生物被膜,從而嚴重威脅住院病患的生命健康。
  • 我校在納米藥物載體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哈工大報訊(肖克 文/圖)記者日前獲悉,城市水資源與水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戴志飛課題組在納米藥物載體方面進行了系統深入的原始創新性研究,又取得一系列重要研究進展。一年來,該課題組連續發表高水平論文,最高影響因子達12.73,其研究成果被作為亮點報導介紹,標誌著我校在此領域的研究水平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 工學院侯仰龍教授課題組在分子影像診療探針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該Fe5C2磁性納米顆粒具有獨特的物理化學性質和優異的生物相容性,在生物醫學中具有巨大的應用潛力。隨後,侯仰龍組建科研團隊進行深入研究。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團隊圍繞「分子影像診療探針」這一新興的醫工交叉領域,發展了一系列磁性納米探針,取得重要研究進展。
  • 科學網—成功研製金屬離子螢光探針
    成功研製金屬離子螢光探針   本報訊(記者黃辛)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與華東理工大學研究人員合作,首次開發成功可細胞選擇性標記細胞內重金屬離子的可視化螢光探針,這對於未來發展體內跟蹤技術具有重要意義。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者基於構建可用於細胞標記小分子螢光探針的前期研究基礎,利用高效的「點擊化學」策略將聚乙二醇鏈嫁接到羅丹明母核,通過一步反應定量構建了高選擇性、高水溶性的重金屬汞離子探針,並實現了對於被不同細胞內吞汞離子的靈敏螢光標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