螢光?血糖?FRET技術新進展了解一下

2021-01-21 中科院之聲

近幾十年,糖尿病的患病率逐年攀升,糖尿病在世界各地都正成為日益嚴重的公共健康問題。在我國,目前糖尿病患者已達1億,一場「甜蜜危機」正在向我們襲來。


而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定期監測血糖水平是非常重要的,也是糖尿病評估和管理的重要手段。

 

基於酶的血糖檢測儀,比較「嬌氣」


在過去的研究中,對於血糖檢測,大多數研究人員關注的焦點是基於酶的電化學傳感器。現在醫院裡使用的檢測試劑盒、市面上熱銷的家用血糖儀都是基於這個原理開發的。


但是,我們知道,酶這個傢伙是非常「嬌氣」的,稍微有點溫度變化都可能發生改變。其實我們在日常使用血糖儀的過程中也往往能夠感受到,比如說,昨日測量的試紙條拿到今天再次讀數,它顯示的血糖值便會出現很大的偏差。


此外,血液的成分很複雜,現有的檢測方法很容易就受到除血糖外其他成分的幹擾。比如,血氧含量、血液酸鹼值及服用藥物等多種因素的變化,都會影響到檢測的結果。


所以,近年來,科學家們把目光投向了「非酶」的血糖檢測方法。而其中一個方向,就是用螢光探針製備出新型血糖傳感器。

 

螢光也能測血糖


螢光?血糖檢測?這倆看起來八竿子打不著吧。莫非是科學家暈頭了?這還真不是,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螢光」。


圖片來自網絡

 

螢光,是指一種光致發光的冷發光現象。簡單來說,我們可以理解為將一束特定顏色的光照射到某種螢光物質上時,也將能量傳遞給了螢光分子,從而可以激發它發出另外一種顏色的光。


回想一下我們平時在使用螢光棒時,是不是都會先把螢光棒折彎、拍一拍、甩一甩呢?其實,這個過程就是把螢光棒中含有不同化學物質的玻璃細管弄破。然後,這裡面的化學物質混合發生反應後將能量傳遞給了螢光染料,再由染料發出美麗的螢光。


那麼,螢光是怎樣和血糖測量聯繫起來的呢?


這就要提到螢光共振能量轉移(FRET)效應了。FRET 效應是一種螢光基團間通過偶極-偶極的相互作用以非輻射方式發生能量轉移的現象,由德國物理化學家西奧多·福斯特(Theodor Förster,1910-1974)於1948年提出。


FRET 效應其實是螢光現象的一種延伸。它是利用了一種螢光物質發出的螢光,來激發另一種螢光物質,從而實現了螢光的「傳遞」。當然,這種效應的產生是需要一些特定條件的,其中之一便是要求兩種螢光物質在空間距離上足夠接近,通常認為在1-10nm範圍內。


因此,FRET 技術成為科研人員手中一把衡量分子間距離的「納米標尺」,進而可以間接實現對某些特定分子濃度的檢測。這就是螢光檢測血糖濃度的基本原理。


經過幾十年的研究發展,FRET 技術已經在免疫分析、核酸檢測、環境分析、藥物篩選等多個領域廣泛應用,是一種用於血液分子檢測的良好工具。

 

新型血糖傳感器,未來有望不用天天扎針測血糖


近日,中科院蘇州醫工所醫學檢驗室蛋白質組學中心尹煥才/殷建團隊就基於 FRET 效應,開發出螢光探針,從而製備出新型血糖傳感器,實現了對血糖的高穩定性高靈敏度檢測。


科研人員設計併合成了基於稀土元素 Eu 的穴狀配體螯合物作為螢光供體,並篩選與其相匹配的發色基團作為螢光受體。然後,構建了 ConA-Dex 探針,將FRET 技術中的螢光供體和螢光受體分別與之結合。


當檢測樣品中存在葡萄糖時,這個探針就會解除 FRET 效應,從而通過檢測供體螢光的升高幅度來反映葡萄糖濃度的高低。


科研人員還使用透明質酸水凝膠來包裹 FRET 螢光探針。是的,你沒看錯,這裡說的透明質酸就是美容護膚品中常用到的玻尿酸。它具有極強的天然保水性能,同時它本質上是由兩個雙糖單位組成的大型多糖類,在人體中分布廣泛,是一種天然具有較高生物相容性的材料,在藥物載體、支架材料等方面為許多研究使用。


基於 FRET 效應的新型血糖傳感器。葡萄糖螢光探針被包裹於透明質酸微球中,能夠實現對血糖的高靈敏檢測,同時具有極佳的抗幹擾性、穩定性和生物相容性。

 

科研人員把這個探針包裹在直徑約為70μm的透明質酸水凝膠微球中。這樣一來,就讓這個傳感器具有了無毒、高生物相容性的特性,解決了稀土元素 Eu 穴狀配體螯合物在應用中具有潛在生物安全性的問題。


(a)顯微鏡明場下拍攝的透明質酸微球,直徑約為60μm。(b)cy5.5螢光通道下拍攝的螢光微球。(c)掃描電子顯微鏡拍攝的乾燥後的透明質酸微球。

 

另一方面,也是利用了水凝膠材料交織的網狀結構,從而既能排除血液中大分子成分對檢測的幹擾,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證葡萄糖傳感器工作條件的穩定。在長時間連續檢測的驗證實驗中,該葡萄糖傳感器在進行檢測72小時後仍能夠保證檢測結果的一致性,表明其具有極佳的穩定性。


研究結果表明,這種新型葡萄糖傳感器實現了對血糖的高精度檢測,同時經過多重潛在幹擾物的驗證,其具有較高的抗幹擾性和穩定性,血液樣本無需特殊處理即可實現穩定精確檢測,在與目前臨床使用的檢測方法(己糖激酶法)對比後,結果顯示該新型傳感器能夠替代傳統方法。


在未來基於此類葡萄糖傳感器,通過體內埋設等方式有可能實現長時間連續血糖監測等功能,因此具有較高的應用潛能。其實也可以這麼理解,用這個方法的話未來就可以不用讓患者天天扎針測血糖了,這是值得期待的。


來源:中國科學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



相關焦點

  • 科學網—「螢光」也能測血糖
    「非酶」的新方向 中科院蘇州醫工所博士生葛明昊表示,現在醫院裡使用的檢測試劑盒、市面上熱銷的家用血糖儀大部分基於酶的電化學傳感器這個原理開發,「但是稍微一點溫度變化都會改變酶的性狀,同時血液的成分很複雜,現有的檢測方法很容易受到除血糖外其他成分的幹擾。比如,血氧含量、血液酸鹼值及服用藥物等多種因素的變化,都會影響到檢測的結果」。
  • 「X射線螢光光譜分析技術與應用新進展」網絡研討會通知
    為積極推動X射線螢光光譜的快速發展,展示X射線螢光光譜最新技術及應用,由儀器信息網與國家地質實驗測試中心聯合舉辦的"X射線螢光分析技術與應用新進展」網絡研討會將於8月7日舉行。此次網絡會議為參會者提供一個突破時間地域限制的免費學習、交流平臺,讓大家足不出戶便能聆聽到精彩報告。
  • 血糖高的人,吃南瓜是升血糖還是降血糖?糖友們不妨了解一下
    可能有的人認為高血糖的人吃南瓜有助於穩定血糖,但是也有的人認為南瓜比較甜,會是血糖升高。那麼血糖高的人吃南瓜到底是升血糖還是降血糖?一起來了解一下吧。血糖高的人,吃南瓜是升血糖還是降血糖?糖友們不妨了解一下南瓜當中含有大量的膳食纖維,果膠,南瓜多糖,這些物質能夠保護腸胃,抑制血糖上升。但是並不是說高血糖的人可以通過多吃南瓜來降血糖。
  • 生物物理所二聚體蛋白螢光標記應用單分子FRET研究獲進展
    生物物理所二聚體蛋白螢光標記應用單分子FRET研究獲進展 2017-07-21 生物物理研究所   單分子螢光共振能量轉移(smFRET)是研究生物大分子的構象及動力學機制的重要方法,尤其對於結構生物學手段不易解析的無序蛋白(intrinsically disordered protein),單分子FRET技術可通過測量標記的螢光供體與受體染料對之間的距離,分析無序蛋白的結構和構象信息。
  • 正常人的血糖是多少?醫生這樣回答,不妨了解一下
    導語:血糖指的是人體血液中葡萄糖含量,也是人體主要能量來源,是人體重要組成部分,如果血糖偏高會導致血糖高的反應,不利於身體健康,血糖低也會出現低血糖症狀,比如說出現飢餓,甚至是昏迷,對於正常人來說,穩定在一個血糖值內是最健康的。
  • ​不扎針也能測血糖,無創血糖監測技術逐漸普及
    血糖測定如果能夠像測量血壓一樣做到無痛、便捷,將大大提高糖尿病管理的效率。新技術使血糖監測無痛化、便捷化的理想變成了現實。瞬感血糖儀是由一個硬幣大小的傳感器和MP3大小的掃描儀組成的葡萄糖監測系統。無痛瞬感血糖儀除了通過掃描傳感器可以快速獲取當前的葡萄糖讀數外,還能夠進行連續、動態的葡萄糖檢測,提供葡萄糖變化的全面信息,了解血糖水平的變化趨勢。醫院版的瞬間血糖儀,還可以同時監測多人的動態血糖變化。
  • 活細胞螢光探針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美國化學會志》(JACS)發表北京大學化學學院陳鵬課題組在活細胞螢光探針研究方面取得的新進展 北京大學化學學院化學生物學系陳鵬課題組,巧妙地將一種特異的有機過氧化物識別蛋白(OhrR)與環化的黃色螢光蛋白(cpVenus)相對接,構建了一種特異性識別有機過氧化物的螢光探針,能夠有效地對有機過氧化自由基產生螢光響應,但不與過氧化氫、超氧陰離子、單線態氧、羥自由基等物質發生反應。
  • 量血糖時,測哪個手指比較好?測血糖的注意事項,不妨了解一下
    夏大媽也並沒有放在心上,認為自己的血糖恢復正常了,不過去醫院進行複查時,在醫生的測量下才發現,原來夏大媽的血糖指數並沒有回歸正常,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兒呢?經過了解後才發現,原來夏大媽在家測量血糖時,採用的測量方式是不準確的,因為他沒有注意到這些事情。一、量血糖時,測哪個手指比較好?
  • BONCAT螢光標記技術讓科學家更好地了解陸地微生物
    近日,研究人員宣布了通過微生物來實現化石燃料的綠色替代、讓作物更加抗旱、甚至對環境清理產生重大影響的新方法。這項被稱作 BONCAT 的技術,將使科學家能夠更好地研究我們腳下的生命奧秘,也就是土壤本身。
  • 上海師大【綜述】關於FRET原理設計的小分子螢光探針
    該綜述總結分析了目前關於FRET原理設計的小分子螢光探針的最新研究進展,討論了能量多種供體-受體組合以及基於此的探針用於對陽離子、陰離子、中性分子、生物大分子、細胞微環境以及雙/多分析物的檢測與成像。尤其是對於利用FRET原理設計雙/多分析物同時檢測這一方向做了較深入的探討。
  • 【高通量藥物篩選利器】TR-FRET技術分享
    它是在傳統篩選技術的基礎上,以分子水平和細胞水平的實驗方法為基礎,以微板形式作為實驗工具載體,以自動化作業系統執行實驗過程,以靈敏快速的檢測儀器採集實驗數據,以計算機對實驗獲得的數據進行分析處理,在同一時間內對數以千、萬計的樣品進行檢測,並以相應的資料庫支持整個技術體系的正常運轉。高通量藥物篩選檢測方法主要包括螢光分析法、放射性同位素法和化學發光法等。
  • 正常人的血糖是多少呢?醫生這樣回答,不妨了解一下
    比如現在我們十分常見的糖尿病患者,雖面臨的困境也是難以讓人接受的,每天都要進行血糖的測量,並且還要長期服用降糖藥,控制自己的飲食。其實誰都不想這樣,一旦患上就很難治療了,當然,疾病治療的過程也是十分痛苦的一個過程。糖尿病大多發生在老年人身上,其實與我們現在的生活條件離不開關係的,很多人都是由於營養過剩而導致患上了糖尿病,並且現在的疾病也越來越年輕化了。
  • 生命之梳:新螢光顯微技術如何造福人類?
    科學家開發了一種基於頻率梳的螢光壽命顯微鏡技術。該技術可用於觀察動態生物現象。 螢光顯微鏡廣泛應用於生物化學和生命科學領域,它使得科學家能夠直接觀察細胞內部和細胞周圍的部分化合物。螢光分子吸收特定波長範圍內的光,然後在較廣波長範圍內將其重新發射。
  • XRF螢光光譜儀器的進展及發展趨勢
    自1987年以來,國內相繼發表了幾篇有關X射線螢光光譜儀的綜述,可就目前常用商品X射線螢光光譜儀的進展、性能及發展趨勢作一簡要評述。 近年來,國外廠家紛紛推出新型X射線螢光光譜儀,這些儀器在性能和軟體方面有許多實質性的進展,其特點是體積小型化,操作自動化和智能化,分析結果準確度提高,測定元素範圍更廣等。X射線螢光光譜儀整體性能的提高取決於各部件性能的改進。
  • 中科院理化所量子點螢光檢測病變研究獲新進展
    「而將具有激發範圍寬,發射光譜窄,螢光量子產率高,可通過調節尺寸、組成或結構來調節發射峰位,實現多色發光等優異光學特性的量子點用於開發信息容量大、響應速度快、靈敏度高、操作簡便、成本低廉、便於攜帶的生物傳感器,成為光學生物傳感器研究的新熱點。」 該團隊成員之一、中科院理化所研究員任湘菱說。
  • 科學家研發新螢光顯微鏡
    新顯微鏡藝術圖 圖片來源:日本德島大學在最近發表在《科學進展》上的一項研究中,科學家開發了一種不需要機械掃描就能獲得螢光壽命圖像的新方法。螢光顯微鏡廣泛用於生物化學和生命科學,因為它允許科學家直接觀察細胞及其內部和周圍的某些化合物。
  • 活細胞螢光成像新技術問世
    相比於目前採用的螢光蛋白,新螢光分子可在活細胞中發射亮度高3倍的藍綠色光,大大提高了細胞成像技術的敏感性,從而可以幫助實現更高解析度的活體內生物過程成像。這一研究成果在線發布在3月20日的《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上。
  • 上海師大「綜述」關於FRET原理設計的小分子螢光探針
    該綜述總結分析了目前關於FRET原理設計的小分子螢光探針的最新研究進展,討論了能量多種供體-受體組合以及基於此的探針用於對陽離子、陰離子、中性分子、生物大分子、細胞微環境以及雙/多分析物的檢測與成像。尤其是對於利用FRET原理設計雙/多分析物同時檢測這一方向做了較深入的探討。
  • 上海師大「綜述」關於FRET原理設計的小分子螢光探針
    該綜述總結分析了目前關於FRET原理設計的小分子螢光探針的最新研究進展並對目前存在的問題和以後可能的基於FRET技術原理的前沿研究和潛在應用做了分析和展望。為以後基於此原理發展複雜環境中的智能識別和信號輸出提供了很多有益的思考。該綜述對於從事化學生物學、分析化學、光化學和超分子識別領域的科研人員和研究生具有一定的借鑑和參考價值。
  • 北京光譜年會召開 盤點光譜技術新進展
    本次年會的特點之一是,光譜分析專家們結合BCEIA展出的新產品、新技術,詳細盤點了光譜分析儀器及技術的最新進展。鋼鐵研究總院國家鋼鐵材料測試中心賈雲海研究員、北京化工大學袁洪福教授分別主持上、下午的報告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