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李青大夫 腎病科普 收錄於話題#我的文章372#糖尿病38
不扎針也能測血糖,無創血糖監測技術逐漸普及
天津大學泰達醫院 李青
高血壓和糖尿病是最常見的兩大慢性病,都需要長期管理,終身控制,而血壓、血糖的監測是管理和控制的最主要內容之一。
血壓的監測無創、便捷、隨時隨地,而且還可以動態觀察,但血糖的監測卻困難許多。傳統的血糖監測方法是糖尿病管理的一個「痛點」。
2型糖尿病規律的監測建議一天5次:空腹,三餐後2小時及睡前,而1型糖尿病需要更頻繁的監測。即使如此,還可能漏掉血糖高峰和低谷。
靜脈血糖要到醫院或者醫療機構去採血,然後送檢,既麻煩效率又低,社區糖尿病或者很難做到。即使住院患者,頻繁的採血也很痛苦。
末梢血糖方便的許多,不用頻繁跑醫院,但反覆扎指尖測血糖也太痛苦了。
目前血糖監測的重要指標之一糖化血紅蛋白也需要到醫院去測定,關鍵是,糖化血紅蛋白反映的是患者三個月的平均水平,對期間血糖的波動情況無法及時客觀評估。
血糖監測方法不理想是糖尿病管理較差的重要原因之一。
血糖測定如果能夠像測量血壓一樣做到無痛、便捷,將大大提高糖尿病管理的效率。
新技術使血糖監測無痛化、便捷化的理想變成了現實。
瞬感血糖儀是由一個硬幣大小的傳感器和MP3大小的掃描儀組成的葡萄糖監測系統。
首先將一根細小的柔性探頭植入皮下,針頭細小到植入時幾乎無感、無痛,然後用粘貼片固定在上臂背側部位,這就組成了瞬感傳感器。瞬感傳感器通過測量組織液中葡萄糖的濃度來計算血糖濃度,用組織間液糖含量代替血糖水平,無需採血,無創、無痛而且準確。
每次測量血糖時,無需採血針及試紙,只需使用掃描檢測儀輕輕一掃傳感器,就可以顯示最近8小時的葡萄糖數據和一個葡萄糖變化趨勢箭頭,以顯示葡萄糖水平升高、下降或者正在緩慢變化。
傳感器為一次性,2周更換一次。而且傳感器採用了防水設計,可以在洗澡、遊泳和運動時佩戴,即使隔著衣服,掃描儀也能在1秒內掃描獲取葡萄糖信息,非常方便。
無痛瞬感血糖儀除了通過掃描傳感器可以快速獲取當前的葡萄糖讀數外,還能夠進行連續、動態的葡萄糖檢測,提供葡萄糖變化的全面信息,了解血糖水平的變化趨勢。
醫院版的瞬間血糖儀,還可以同時監測多人的動態血糖變化。
除了無痛、便捷之外,瞬感動態血糖監測還有如下優勢:
1、顯示全天24小時每個時間點的血糖,能發現血糖的高峰和低谷,揭示患者完整客觀的血糖狀態。比如說能夠發現傳統血糖監測方法根本無法發現的夜間低血糖。
2、吃飯、運動和用藥等日常行為後,血糖的反饋非常迅速直觀,能更好的指導患者生活。有了動態監測後,每餐飯後看看血糖上升的速度和程度,就知道今天吃的合適不合適了。
3、如果發現血糖快速下降的趨勢,及時進食,避免嚴重的低血糖事件,同理,如果發現血糖快速上升趨勢,及時加藥,避免酮症酸中毒甚至高滲性昏迷等急性併發症。
4、長期來看,使用動態血糖監測有助於減少糖尿病的慢性併發症,減低死亡率。
2020年11月27日,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發布了《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新指南將「葡萄糖目標範圍內時間(TIR)」作為糖尿病患者的一個控制目標。
TIR因此一夜爆紅,而TIR就是通過無痛動態血糖監測技術來獲得。
TIR指的是24小時內葡萄糖在目標範圍內(通常為3.9-10.0mmol/L,或為3.9-7.8mmol/L)的時間(通常用min表示),或者其所佔的百分比。
2019年發布的TIR國際共識推薦1型及2型糖尿病患者的TIR控制目標為>70%,但應高度個體化,同時關注低血糖以及血糖波動。
新指南也採用了這個標準。
一般認為,TIR為70%,相當於糖化血紅蛋白6.7%。TIR與糖化血紅蛋白呈負相關,TIR越低,糖化血紅蛋白越高。
TIR能夠更好的反映相同糖化血紅蛋白時低血糖的發生狀況和血糖變異程度,而動態血糖監測技術彌補了傳統血糖監測的不足。
此外,TIR還可以作為糖尿病慢性併發症的評估指標。DCCT研究數據分析顯示,TIR每下降10%,微量白蛋白尿的發生風險增加40%,視網膜病變發生或進展的風險增加64%[1]。
除了上述微血管病變外,TIR也與大血管病變顯著相關。一項對2215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資料進行橫斷面分析,用持續葡萄糖監測測定3.9-10.0mmol/L的TIR。結果顯示,TIR每增加10%,頸動脈內-中膜厚度異常(CIMT)風險降低6.4%[2]。
TIR還可進一步預測死亡風險。一項納入9028例糖尿病或非糖尿病的危重症患者的回顧性研究表明,TIR越低,糖尿病患者死亡風險越大[3]。
此外,TIR還可以作為臨床試驗和新藥研究的評估標準,較糖化血紅蛋白可以提供更全面的信息[4]。
將TIR納入到血糖控制目標,這意味著把「血糖控制達標」上升到把「血糖平穩控制達標」的量化管理新高度。
持續葡萄糖監測技術適用人群包括:
1、1 型糖尿病;
2、需要胰島素強化治療的2型糖尿病患者;
3、在自我血糖監測的指導下使用降糖藥物治療的2型糖尿病患者,仍出現下列情況之一:
①無法解釋的嚴重低血糖或反覆低血糖、無症狀性低血糖、夜間低血糖;
②無法解釋的高血糖,特別是空腹高血糖;
③血糖波動大;
④出於對低血糖的恐懼,刻意保持高血糖狀態的患者。
4、妊娠期糖尿病或糖尿病合併妊娠患者。
5、圍手術期胰島素治療的患者。
6、患者教育:需要通過了解飲食、運動、飲酒、應激、睡眠、降糖藥物等導致的血糖變化,以及改變生活方式的患者。
7、其他特殊情況,如合併胃輕癱的糖尿病患者、特殊類型糖尿病、伴有血糖變化的內分泌疾病等。
8、其他專科醫師認為需要使用的情況。
9、臨床研究。
新技術使無創、無痛葡萄糖連續監測成為可能。
參考文獻:
1. Beck RW, et al. Diabetes Care. 2019;42(3):400-405.
2. Lu J et al . Diabetes Technol Ther . 2020 Feb : 22(2) : 72-78.
3. Lanspa MJ , et al . Chest , 2019 Nov : 156(5) : 878-886.
4. Bergenstal RM, et al. Diabetes Care.2017;40(4):554-560.
原標題:《不扎針也能測血糖,無創血糖監測技術逐漸普及》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