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 Am. Chem. Soc. :一種特異性識別有機過氧化物的螢光探針的構建

2021-01-11 生物谷

來自北京大學的研究人員巧妙地構建了一種特異性識別有機過氧化物的螢光探針,可以用於活細胞螢光觀察,解決了這一領域中一個備受關注的難題。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國際著名化學期刊《美國化學會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上。

領導這一研究的是北京大學化學學院陳鵬博士,陳鵬博士研究興趣主要集中在化學與生物學的前沿交叉領域,包括臨床感染性病菌與人體免疫系統相互作用的機理研究;基於蛋白質的金屬離子及有機小分子生物傳感器的開發與應用等。他希望通過化學家的知識與手段,為生命科學的探索提供一系列嶄新的工具和研究方式。

活性氧化合物(ROS)是一系列化學性質高度活潑的含氧原子化合物和自由基的總稱,這些化合物與癌症、衰老性疾病、機體炎症、DNA損傷和細胞信號傳導都有直接的關係, 是近年來在基礎醫學和生命科學領域內的研究熱點。由於生物體內活性氧的壽命非常短暫,且各類活性氧的性質極其相似,如何實時地、高特異性地識別一類特定的活性氧,以便進行活細胞體內成像,是該領域備受關注的難題和研究前沿之一。

在這篇文章中,研究人員巧妙地將一種特異的有機過氧化物識別蛋白(OhrR)與環化的黃色螢光蛋白(cpVenus) 相對接,構建了一種特異性識別有機過氧化物的螢光探針,能夠有效地對有機過氧化自由基產生螢光響應,但不與過氧化氫、超氧陰離子、單線態氧、羥自由基等物質發生反應。

利用這一技術,他們在世界上首次實現了高選擇性地對活細胞體內的有機過氧化自由基進行實時、動態螢光觀察。通常情況下,有機過氧化自由基被認為對人體細胞的損害性遠遠大於過氧化氫,但由於缺乏特異識別的探針,這種自由基在生理和病理條件下的行為和作用機制還尚不清楚。這一新發展的螢光探針,將會對在活細胞體內研究有機過氧化自由基的致病機制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生物谷Bioon.com)

生物谷推薦原文出處:

J. Am. Chem. Soc.   DOI: 10.1021/ja1071114

A Highly Selective Fluorescent Probe for Visualization of Organic Hydroperoxides in Living Cells

Boxuan Simen Zhao, Yujie Liang, Yanqun Song, Chunhong Zheng§, Ziyang Hao, and Peng R. Chen*

Department of Chemical Biology,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Molecular Engineering, Beijing National Laboratory for Molecular Sciences, and Department of Advanced Materials and Nanotechnology, College of Engineering,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 China

The transcriptional regulatory protein OhrR is converted into a fluorescent bioprobe capable of detecting organic hydroperoxides in living cells with high sensitivity and selectivity.

相關焦點

  • 活細胞螢光探針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美國化學會志》(JACS)發表北京大學化學學院陳鵬課題組在活細胞螢光探針研究方面取得的新進展 北京大學化學學院化學生物學系陳鵬課題組,巧妙地將一種特異的有機過氧化物識別蛋白(OhrR)與環化的黃色螢光蛋白(cpVenus)相對接,構建了一種特異性識別有機過氧化物的螢光探針,能夠有效地對有機過氧化自由基產生螢光響應,但不與過氧化氫、超氧陰離子、單線態氧、羥自由基等物質發生反應。
  • CCS Chemistry | 簡單靈敏,一種基於MOFs的螢光放大檢測探針構築策略
    武漢大學汪成課題組將螢光共振能量轉移給受體引入到金屬有機框架(MOFs)中,通過對給受體比例的簡單調控,簡單高效的構築了對食品添加劑(特丁基對苯二酚)具有螢光放大檢測性能的MOFs,從而發展了一種構建基於MOFs的螢光放大檢測探針的簡單策略。
  • J. Am. Chem. Soc. | 色氨酸殘基特異性標記技術
    Taylor助理教授,他們課題組主要研究方向是生物分子標記技術和有機合成化學方面的研究。本文中,作者開發了一個基於仿生電子轉移的化學反應,實現了針對蛋白上的色氨酸殘基特異性標記。       蛋白質的選擇性化學標記對化學生物學與蛋白質組學的研究極為重要。
  • 一種檢測二氧化硫及亞硫酸氫根的可逆螢光探針
    該工作建立了快速靈敏可逆的二氧化硫及亞硫酸氫根高選擇性識別方法,設計合成了亞硫酸氫根比率可逆螢光探針。該探針不僅可以用於檢測大氣中的二氧化硫,還能對細胞內的亞硫酸氫根進行成像研究。相關研究成果已發表在美國化學會期刊《Analytical Chemistry》上。二氧化硫以及亞硫酸氫根不僅造成酸雨等危害,還嚴重影響人體呼吸系統和身體健康。
  • CCS Chemistry | CRISPR螢光探針用於細胞染色質高分辨成像
    在CCS Chemistry 2019年第3期中,上海交通大學樊春海課題組發展了一種基於螢光染料標記的CRISPR探針,實現了活細胞染色質的實時高分辨成像。該系統依賴一段可設計的嚮導RNA(gRNA)引導內切酶(例如Cas9)識別並結合DNA雙鏈上與gRNA匹配的目標位點。這種對活細胞內雙鏈DNA的靶向性,在染色質實時成像的應用中也顯示出了巨大的潛力。在本工作中,研究者在體外轉錄的gRNA上標記多個高亮度的螢光染料分子。這些探針在活細胞內與失去內切酶活性的Cas9(dCas9)蛋白結合,即可實現對目標染色質位點的定位與成像。
  • 王忠良Chem.Soc.Rev.最新綜述:高性能螢光和生物發光RNA成像探針的...
    RNA成像探針可以分為兩種類型:探針成像外源RNA和成像內源RNA的探針。它們在結構和原理上有很大的不同,在前一種類型的RNA成像探針中,靶向RNA不是天然的內源性RNA,而是外部插入某些蛋白質結合序列的RNA。成像探針與插入的RNA序列(除了染色表達序列)特異性相互作用使得靶向RNA發光。
  • ...只對甲醇有感覺」-基於雙組分結晶機制構建選擇響應型室溫磷光...
    華東理工大學馬驤課題組將半乳糖基團與含有聯苯骨架的磷光團組合製備了一種具有扭曲結構多元化合物BHB,並基於雙組分結晶 (溶劑化物)機製成功構建了甲醇選擇性「開/關」的室溫磷光體系,為開發溶劑識別室溫磷光(RTP)材料及新型智能RTP材料的構建開闢了新途徑。
  • ChemNanoMat:「Off-On」型可雙光子激發的螢光納米探針
    但其在生理環境中溶解性差、螢光量子效率低,且極易發生光漂白,因此很少用於細胞內1O2的螢光檢測。圖1基於FRET構建Off-on型可雙光子激發的螢光納米探針用於細胞內1O2的靈敏檢測為了克服DPBF的固有缺陷,中央民族大學理學院彭洪尚教授課題組提出了一種基於螢光共振能量傳遞(Fluorescence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FRET)來構建「Off-On」型可雙光子激發的螢光納米探針
  • J. Am. Chem. Soc. | 基於FRET原理的蛋白酶探針實現對中性粒細胞胞外殺菌網絡的靶向結合
    (b) A-NE/A-CG探針的化學結構和H-NE、H-CG探針與 DNA作用的方式。(c) 在加入NE (1 nM)後15min內H-NE (2 μM)的螢光信號增加。A:受體; D:給體; H:赫斯特33258染料; P:肽; NE:中性粒細胞彈性蛋白酶。(d,e) H-NE (d)和H-CG (e) (2 μM)與不同蛋白酶共孵育30分鐘。
  • .| diSUMO光親和探針——高效識別多聚SUMO鏈特異性結合蛋白
    小類泛素修飾劑(small ubiquitin-like modifier,SUMO)是一種可以通過異肽鍵修飾其它蛋白質的小分子多肽,是在動物中發現的類似於泛素的蛋白質修飾方式,從酵母到人等各種真核細胞都發現其修飾的底物蛋白。小泛素樣修飾(SUMOylation)作為類泛素修飾的一種,可調控多種細胞過程,例如核轉運、穩定蛋白質和修復損傷DNA等。
  • 【分析】用於實時監測線粒體溫度的可固定螢光探針
    近年來,螢光成像技術作為一種可視化、實時、動態的展示技術被廣泛應用於生物研究中。基於螢光成像技術的微型溫度計被大量開發並應用於細胞內溫度檢測。目前,線粒體螢光溫度計採用具有陽離子鹽結構的螢光染料富集在線粒體內膜實現對其溫度的檢測。然而,這些結構是通過線粒體的內膜負電位實現對線粒體的富集,當電勢出現變化或喪失時,其性能必將受到影響。
  • 三峽大學在有機螢光材料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三峽大學精細化工團隊鄭開波副教授、張諾諾副教授和劉湘博士合作在有機螢光材料領域取得重要進展,創新成果以「用於檢測羰基(包括甲醛、一氧化碳和光氣)的螢光探針的研究進展(Recent progress in
  • AIE內質網螢光探針:水脂雙親,告別高背景、假陽性
    然而傳統AIE螢光探針在生物體內的成像特異性不佳。這是因為,生物細胞中同時存在水溶性和脂溶性環境,而傳統AIE螢光染料通常僅在單一環境中溶解良好,但在另一種環境下極易聚集並發光,產生背景噪音或假陽性信號。
  • J. Am. Chem. Soc.|多色可激活拉曼探針同時檢測多種酶的活性
    文中作者開發了一系列可以被糖苷酶、氨肽酶激活的拉曼探針,用於細胞內酶活性鑑定與成像。文章的通訊作者是來自東京大學的Yasuyuki Ozeki教授和Mako Kamiya教授。Ozeki教授主要從事生物光子學等方面的研究,Kamiya教授主要從事用於生物和醫學研究的新型小分子光學工具開發。
  • AIE內質網螢光探針:水脂雙親,告別高背景、假陽性|NSR
    然而傳統AIE螢光探針在生物體內的成像特異性不佳。這是因為,生物細胞中同時存在水溶性和脂溶性環境,而傳統AIE螢光染料通常僅在單一環境中溶解良好,但在另一種環境下極易聚集並發光,產生背景噪音或假陽性信號。
  • 上海藥物所等在螢光分子探針研究中取得進展
    基於半乳糖-ASGPR的特異性相互作用,該小分子探針可實現對高表達ASGPR的肝癌細胞特異性靶向結合及靈敏的螢光成像,而幾乎不對一系列不表達此受體的對照細胞產生標記效應。Sci. 2016, 7, 6325)報導了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在螢光分子探針構建與應用方面的研究進展,這是繼今年七月以來(Chem. Sci. 2016, 7, 4004)《化學科學》第二次以封面形式報導上海藥物所李佳課題組在分子探針與診斷方面的前沿交叉科研工作。
  • 「螢光探針」點亮細胞世界
    ,「螢光探針」使細胞呈現出色彩斑斕的效果,形態各異的圖案仿佛將人帶入鮮花與極光交融的海洋。然而,你能想像這不起眼的「螢光探針」通過成像監測,便能實現儘早地發現和預防重大疾病嗎?  自然科學獎評審的核心指標就是原創性,而這正是「細胞穩態調控活性分子的螢光成像研究」項目的「撒手鐧」。該項目在國際上率先構建成多種新型發光材料,解決了材料量子產率低與波長不可調的關鍵問題,為研製具有高靈敏度與光譜空間可分辨探針的篩選、設計、構建奠定了重要的理論基礎。
  • 科學家研發出新型糖螢光分子探針
    上海藥物所等研發出靶向標記肝細胞硫化氫的糖螢光分子探針於是,發展可特異性檢測肝細胞內硫化氫的分子探針,無論是對細胞生物學研究還是疾病診斷均有重要意義。 基於螢光化學探針領域的前期工作基礎(Chem. Commun. 2014, 50:11735;ACS Appl. Mater.
  • 【創新前沿】《國家科學評論》報導我校AIE內質網螢光探針研究新進展
    聚集誘導發光材料(AIEgens)只在聚集狀態下發光,已被廣泛應用於生物成像和疾病檢測,然而傳統AIE螢光探針在生物體內的成像特異性不佳。這是因為生物細胞中同時存在水溶性和脂溶性環境,而傳統AIE螢光染料通常僅在單一環境中溶解良好,但在另一種環境下極易聚集並發光,產生背景噪音或假陽性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