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 Am. Chem. Soc.|多色可激活拉曼探針同時檢測多種酶的活性

2021-01-11 DrugAI

大家好,今天給大家推薦一篇發表在JACS上的文章,Multicolor Activatable Raman Probes for Simultaneous Detection of Plural Enzyme Activities。文中作者開發了一系列可以被糖苷酶、氨肽酶激活的拉曼探針,用於細胞內酶活性鑑定與成像。文章的通訊作者是來自東京大學的Yasuyuki Ozeki教授和Mako Kamiya教授。Ozeki教授主要從事生物光子學等方面的研究,Kamiya教授主要從事用於生物和醫學研究的新型小分子光學工具開發。

拉曼顯微鏡可以通過檢測化學鍵的振動來表徵分子種類,已成為一種不需要標記就能表徵細胞生化成分的重要成像方式。近年來電子預共振受激拉曼光譜由於其高信噪比、窄譜線寬度等優勢,被廣泛應用於生物成像之中。其空間解析度可與典型的共聚焦螢光顯微鏡相媲美,適用於觀察細胞中的低豐度分子。但是,現有的拉曼探針大多顯示恆定的拉曼信號強度,因此其應用僅限於標記標籤。雖然有一些報導稱,拉曼探針顯示可以通過外部添加試劑改變拉曼信號, 研究者們普遍認為拉曼信號不能被開啟或關閉。因此,能夠與內源性生物靶標反應並在生理條件下顯示增加拉曼信號的可激活型拉曼探針尚未開發出來。

由於泵浦光源的波長通常在800-900nm,作者認為當拉曼探針分子的電子躍遷頻率從可見光區域移動至近紅外區時,其信號將會有一個明顯的增強,作者認為可以通過改變探針的電子躍遷頻率來實現拉曼信號的激活。由於氰基位於9號位的氧雜蒽衍生物在細胞靜默區(1800-2800cm-1)有很明顯的拉曼吸收,作者設計了一系列基於氧雜蒽的骨架並從中篩選到了適合應用於上述激活設計的探針。探針連接有對應酶的底物短肽或糖基時,由於分子吸收光譜的改變,導致它拉曼信號很低。當探針被對應的酶作用後,連接的底物被切割,從而釋放出具有高拉曼活性的骨架,在特定波長產生較強的拉曼信號。從而實現了利用拉曼探針對酶活性的檢測。在氰基上使用同位素改變拉曼信號的波長並更換不同的底物即可實現利用此探針對多種酶進行同時成像。隨後作者將該探針應用到了活細胞中,實現了在細胞內對四種酶的同時成像。

綜上,作者發展了一系列能夠對酶活進行檢測的電子預共振受激拉曼探針,實現了在活細胞中同時檢測多種酶的活性。

本文作者:Guo ZH責任編輯:LYP原文連接:https://pubs.acs.org/doi/abs/10.1021/jacs.0c09200文章引用:DOI:10.1021/jacs.0c09200

相關焦點

  • 【分析】基於表面增強拉曼散射的單細胞多色成像技術
    武漢大學的胡繼明教授和沈愛國副教授等利用表面增強拉曼散射(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 SERS)無水幹擾、高靈敏且具備分子指紋識別能力等優勢,在活細胞生理過程研究中將SERS無標記與標記檢測有機結合(對於拉曼信號區分度差,
  • CCS Chemistry | 西南大學鄭鵠志:你不知道的ATP——雙酶活性催化...
    細胞內H2O2的過量積累會引起細胞損傷,西南大學鄭鵠志課題組通過研究證實了ATP具有pH依賴的過氧化物酶和過氧化氫酶雙酶活性,可發揮催化作用消除過量H2O2,協助維持細胞穩態。
  • 【分析】基於多孔木頭膜放大比色檢測Hg2+
    因此人們迫切需要建立一種簡單、快速、靈敏的方法來檢測生態系統中的Hg2+。近年來,基於顏色的明顯變化,一些貴金屬納米酶的比色傳感器用於檢測Hg2+離子的方法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然而,貴重金屬檢測汞離子時的成本問題限制了其在實際中的應用。
  • Chem.:專為ONOO-體內成像而定製的可激活雙光子近紅外螢光探針
    為此,湖北大學毛志強等人精心設計了一種可激活的雙光子近紅外螢光探針DHQ-RD-PN,用於腫瘤中過氧亞硝酸根的活體成像。 本文要點:1)此探針在體外對過氧亞硝酸根的響應增加了近紅外發射,從而確保該探針在細胞內和體內都能檢測到ONOO-。
  • 單細胞拉曼分選儀(RACS):探索微觀世界的利器
    例如,Forrester和Deng等分別利用拉曼光譜成功地對多株芽孢桿菌屬細菌的生化特性進行了鑑定,發現根據拉曼光譜信息可實現菌株水平的鑑定,並分析了各菌株之間可能的遺傳進化關係9,10。在細胞功能識別方面,Samek和Singh等分別通過檢測拉曼圖譜分析了不同微藻的油脂產量,並建立了通過分析特定峰位比值來估測脂類不飽和度的方法11,12。
  • J. Am. Chem. Soc. | 基於FRET原理的蛋白酶探針實現對中性粒細胞胞外殺菌網絡的靶向結合
    . | 基於FRET原理的蛋白酶探針實現對中性粒細胞胞外殺菌網絡的靶向結合大家好,今天給大家推薦的文章是11月發表在JACS上的論文,通訊作者是德國海德堡大學的Carsten Schultz教授。中性粒細胞是免疫第一線:它們在引發宿主防禦反應的同時抗擊入侵的病原體。
  • J. Am. Chem. Soc. :一種特異性識別有機過氧化物的螢光探針的構建
    來自北京大學的研究人員巧妙地構建了一種特異性識別有機過氧化物的螢光探針,可以用於活細胞螢光觀察,解決了這一領域中一個備受關注的難題。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國際著名化學期刊《美國化學會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上。
  • CCS Chemistry | CRISPR螢光探針用於細胞染色質高分辨成像
    在CCS Chemistry 2019年第3期中,上海交通大學樊春海課題組發展了一種基於螢光染料標記的CRISPR探針,實現了活細胞染色質的實時高分辨成像。該系統依賴一段可設計的嚮導RNA(gRNA)引導內切酶(例如Cas9)識別並結合DNA雙鏈上與gRNA匹配的目標位點。這種對活細胞內雙鏈DNA的靶向性,在染色質實時成像的應用中也顯示出了巨大的潛力。在本工作中,研究者在體外轉錄的gRNA上標記多個高亮度的螢光染料分子。這些探針在活細胞內與失去內切酶活性的Cas9(dCas9)蛋白結合,即可實現對目標染色質位點的定位與成像。
  • 主動式、智能表面增強拉曼檢測(SERS)探針可實現可控靶向目標物質|哈工大馬星課題組新進展
    (SERS)探針可實現可控靶向目標物質,同時具有自清潔功能,克服了傳統SERS探針汙染後無法多次使用的問題。同時, SERS探針通過輔助增強細胞內吞作用進入細胞內部,利用自旋轉運動加大了SERS探針與細胞質中多種物質分子的接觸,獲得的更加豐富的細胞內生物信號。文章以「Magnetic Nanomotor-Based Maneuverable SERS Probe」為題發表在Research上(Research, 2020, 7962024, DOI: 10.34133/2020/7962024)。
  • J. Am. Chem. Soc. | 分析外泌體上糖信號的新方法:QLA
    外泌體具有調節多種生理過程的功能,並且可能和一些疾病相關,但是目前對外泌體的研究僅停留在其糖基化的整體狀態上,而對於單獨蛋白上外泌體的糖特徵的研究還沒有合適的工具。       因此作者開發了一種叫做定量局部分析(QLA)的方法來對外泌體上的蛋白質特意糖信號進行研究,這個方法的構建首先是分離了MCF-7細胞的外泌體,並對其進行表面構架:向其中加入靶向上皮細胞表達的擴膜蛋白EpCAM的適配體A,並且將適配體用6-巰基-1-己醇進行修飾,從而通過6-巰基-1-己醇將外泌體固定在金電極上,之後向其中加入靶向MUC1的適配體B,並且適配體B同時與失活的半乳糖氧化酶連接
  • J. Med. Chem.文獻速遞:20200424-20200501
    這種基於選擇性機制的第一代抑制劑(MBI)將成為檢測CYP4Z1的生化作用及其與乳腺癌相關性的有效分子工具。文獻連結: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jmedchem.0c001013.
  • 越來越「精細」的表面增強拉曼研究——第二十屆全國光散射學術...
    老師們不僅以應用為目的構建了特異性的拉曼探針,而且在製備的過程中還對分子進行精準的結構調控,甚至有老師開玩笑說是在「玩弄」分子。不僅如此,很多老師的研究工作還深入剖析了SERS的相關機理。而在穩定的表面增強拉曼基底上修飾特異性反應層,可構建針對性的拉曼探針,有利於提高方法選擇性。楊海峰教授課題組對金或銀納米粒子表面進行基於表面反應體系的功能化,製備了多種高選擇性的拉曼探針,並開展了一系列的應用研究,如檢測蔬菜農殘福美雙、唾液毒品標誌物、肺癌標誌物、人血液多巴胺、H7N9病毒等,表現出良好的傳感應用前景。
  • 【分析】選擇性檢測Co2+的新型鈷離子生物發光探針
    鈷還是維生素B12的活性中心,在神經系統正常功能的維持、紅細胞的生成和DNA合成等方面發揮著各種各樣的作用。有沒有可能實現活體水平鈷離子的動態可視化檢測呢?近日,山東大學的李敏勇和杜呂佩團隊通過將鈷離子識別基團引入生物發光體系,製備了一種高靈敏度和選擇性的生物發光探針。為了滿足鈷離子在動物體內成像的嚴格標準,該團隊利用生物發光成像(BLI)作為非侵入性策略來建立檢測平臺。
  • CCS Chemistry | 簡單靈敏,一種基於MOFs的螢光放大檢測探針構築策略
    超低濃度目標分析物的高效檢測在實驗室具有廣泛的研究興趣,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急切需求。螢光放大檢測是構築超靈敏探針的一種具有重要應用的策略,可將簡單的分子響應轉化為強烈的螢光信號。MOFs所具有的獨特性之一是其可根據框架化學在同一框架中引入多種不同的金屬位點或有機連接單元。因此,MOFs原則上為螢光放大檢測體系的構築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
  • 用於腫瘤靶向治療的酶促級聯反應新策略
    在疾病靶向治療中對蛋白質活性的選擇性控制是蛋白質療法的一個重要難題。特別是,能夠選擇性地控制蛋白質活性,使其在被外源性刺激或惡性細胞微環境(內源性因素)「激活」之前保持「惰性」,這種技術非常有限。因此,研究設計功能蛋白質的可控激活新策略勢在必行。近來,基於化學修飾和脫籠化學反應的策略在蛋白質外源性幹預和功能激活方面得到了廣泛應用。
  • .| diSUMO光親和探針——高效識別多聚SUMO鏈特異性結合蛋白
    小泛素樣修飾(SUMOylation)作為類泛素修飾的一種,可調控多種細胞過程,例如核轉運、穩定蛋白質和修復損傷DNA等。SUMO具有三種亞型:SUMO-1,-2和-3,通常這些中只有一個在單個位置上附著於底物蛋白(monoSUMOylation)。
  • J. Am. Chem. Soc. | DNA編碼文庫合成的丙二烯環加成反應
    與N-取代吡咯的反應能容忍硝基、苯胺、苯酚、醛、酯等多種官能團的存在,提供大量的氮雜橋環結構;與烯烴的反應中,丙烯醯胺和芳基乙烯類化合物表現出了非常高的轉化率。總體而言,理想的底物空阻不宜過大,否則難以發生加成;親電性也不宜過高,否則易發生DNA烷基化。
  • 微生物細胞體內實現多色螢光信號的同時成像
    螢光蛋白的發現革新了生命科學的研究,應用螢光蛋白可以觀測到細胞內部的活動,例如螢光蛋白可以標記特定的蛋白,也可以作為報告探針用於檢測特定基因的活性。螢光蛋白的開發和進化使其光譜得到了全面的擴展,也使得多個螢光蛋白的同時使用成為可能。 目前,多色成像較多局限於兩個螢光蛋白的同時使用。
  • J. Am. Chem. Soc. | ​使用囊泡包裹遞送的TLR激動劑
    本篇文章的主要內容是,作者將針對免疫細胞的Toll樣受體激動劑咪唑並喹啉(IMDQ)與聚乙二醇連接起來,從而組裝成囊泡遞送至免疫細胞內,經過此方法得到的囊泡藥物相比於單獨的分子而言,具有低擴散性,高利用率以及更為持久的免疫系統激活的優點。
  • 雷射拉曼光譜在生命物質、檢測方面的應用
    線性拉曼光譜在雷射出現前就已經觀測到,但非線性拉曼光譜只開始於雷射出現以後,屬於強光激發的拉曼光譜。3.1線性拉曼光譜 共振拉曼光譜是分子的振動躍遷和電子躍遷的迭加,因生色團中價電子的躍遷所需激發能量一般較低,故在振動躍遷的同時可發生電子躍遷而形成共振拉曼光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