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式、智能表面增強拉曼檢測(SERS)探針可實現可控靶向目標物質|哈工大馬星課題組新進展

2020-07-30 科技導報
主動式、智能表面增強拉曼檢測(SERS)探針可實現可控靶向目標物質|哈工大馬星課題組新進展


主動式、智能表面增強拉曼檢測(SERS)探針可實現可控靶向目標物質|哈工大馬星課題組新進展


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馬星教授課題組報導了一種主動式、智能表面增強拉曼檢測(SERS)探針可實現可控靶向目標物質,同時具有自清潔功能,克服了傳統SERS探針汙染後無法多次使用的問題。同時, SERS探針通過輔助增強細胞內吞作用進入細胞內部,利用自旋轉運動加大了SERS探針與細胞質中多種物質分子的接觸,獲得的更加豐富的細胞內生物信號。文章以「Magnetic Nanomotor-Based Maneuverable SERS Probe」為題發表在Research上(Research, 2020, 7962024, DOI: 10.34133/2020/7962024)。


1、研究背景


表面增強拉曼光譜(SERS)是一種能夠對極低濃度樣品進行指紋峰識別的檢測技術。通過分析特徵拉曼位移可以獲取檢測樣本的化學鍵信息,同時SERS具有快速、無損檢測的特點,被廣泛應用到生物傳感領域。然而傳統的SERS探針通常為貴金屬(例如:金、銀等),通過貴金屬顆粒表面的納米結構來產生表面等離子體共振,實現拉曼信號的增強。對於生物檢測領域,通常將待檢樣品加入到SERS晶片上或者在待檢樣品中加入過量的SERS探針(例如:金或銀納米顆粒)。通過被動的擴散作用,SERS探針與待檢樣品相互接觸,該方式缺乏可控性和檢測準確性。因此,製備具有自驅動能力和小尺度下可操控的SERS探針成為一個重要的研究課題。


2、研究現狀


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馬星教授課題組通過水熱法合成Fe3O4顆粒,並通過磁場誘導自組裝的方法製備出表面包覆二氧化矽的磁性棒狀微納米馬達。緊接著通過銀鏡反應,在二氧化矽表面生長出銀納米顆粒,作為表面增強拉曼檢測的納米熱點(圖1)。


主動式、智能表面增強拉曼檢測(SERS)探針可實現可控靶向目標物質|哈工大馬星課題組新進展

圖1 基於棒狀磁性微納米馬達SERS探針製備與表徵


該SERS探針以磁場驅動微納米馬達作為運動精準可控的操作平臺。通過外部施加梯度磁場,可以實現該SERS探針的定向運動,在微納米尺度下可以精準地到達檢測位置。當外部磁場由梯度磁場轉變為旋轉磁場,SERS探針也會由定向運動轉換為旋轉運動,可以實現在微小尺度下SERS探針與周圍物質的快速交換。傳統的SERS探針通常有容易被「汙染」的問題並且無法實現多次重發使用。基於微納米馬達的SERS探針(MNM-SP)具有良好的運動特性,設計了如圖2所示晶片,MNM-SP可以在對樣品1完成檢測後,回到清洗池中進行自清洗,除去表面的檢測樣品後,再自驅運動到樣品2進行檢測。


主動式、智能表面增強拉曼檢測(SERS)探針可實現可控靶向目標物質|哈工大馬星課題組新進展

圖2 靶向SERS傳感檢測與SERS-SP自清洗


隨後,我們進一步驗證了MNM-SP對細胞的拉曼檢測。在梯度磁場的作用下,MNM-SP可以精確靶向目標細胞。在磁場力的輔助作用在,MNM-SP可以通過細胞內吞作用快速進入細胞內部。對比在不加和施加旋轉磁場的兩種情況下的實驗結果發現,採集到的拉曼信號有顯著的區別。MNM-SP在細胞內通過旋轉作用可以快速與內含體隔離的細胞質中不同物質分子接觸,因此可以獲得更加豐富的細胞質中分子信號(圖3)。

主動式、智能表面增強拉曼檢測(SERS)探針可實現可控靶向目標物質|哈工大馬星課題組新進展

圖3 基於磁驅動微納米馬達表面增強拉曼光譜細胞內生物信號檢測


3、未來展望


基於微納米馬達的表面增強拉曼檢測探針,能夠充分發揮微納米馬達在微小尺度下的精準運動控制和表面增強拉曼光譜的超靈敏檢測能力。作者驗證了MNM-SP的自清潔能力,能夠克服傳統SERS探針容易被「汙染」問題,同時驗證了通過MNM-SP自身的旋轉作用,能夠在細胞內獲得更加豐富的拉曼信號。該MNM-SP有望為未來主動式、智能化SERS探針的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在生物傳感檢測領域具有巨大的應用前景。


4、作者簡介

主動式、智能表面增強拉曼檢測(SERS)探針可實現可控靶向目標物質|哈工大馬星課題組新進展


馬星,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2013年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獲得材料科學與工程博士學位,研究方向為多功能納米材料的生物應用。隨後,在德國馬克斯-普朗克智能系統研究所從事自驅動微納米顆粒主動藥物傳輸載體的研究工作,並獲得德國洪堡博士後基金資助。2016年7月,獲得德國馬普智能所2016年度傑出青年科學家獎(Günter Petzow Prize)。目前主要從事生物醫用微納米機器及其智能傳感檢測的研究工作。

《Research》是中國科協與美國科學促進會於2018年共同創辦的定位為國際化、高影響力、世界一流水平、綜合性、大型OA科技期刊,是美國《Science》自1880年創刊以來第一本合作期刊。主要發表生命科學、新材料、新能源、人工智慧、微納米科學、環境科學、機械科學、機器人與先進位造8個具有巨大發展潛力的熱點交叉領域突破性研究成果。目前已建立了93人的國內外各佔50%、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編委會,主編(中國)為西北工業大學常務副校長、中科院院士黃維,主編(國際)為美國明尼蘇達大學麥克凱特傑出教授崔天宏。已被CAS、CNKI、CSCD、DOAJ、EI、ESCI、INSPEC、PMC、Scopus資料庫收錄。


歡迎相關領域的科學家們踴躍投稿,關注和使用期刊的出版內容。

網址:https://spj.sciencemag.org/research/

相關焦點

  • 哈工大(深圳)本科生在頂級期刊上發表SCI論文
    &nbsp&nbsp&nbsp&nbsp深圳特區報2019年7月10日訊 近日,哈工大(深圳)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2016級本科生孫銘澤、段文迪在生物智能材料實驗室課題組馬星教授的指導下,分別於《材料科學技術》(《Journal of Mater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綜述:MOF用於功能性表面增強拉曼散射
    而表面增強拉曼散射(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SERS)光譜神似一燈大師的一陽指:快穩準狠,具有高靈敏性、高選擇性等優點,被應用到生物、食品、環境等領域,為結構表徵、物質相互作用和化學反應機理的解釋提供了不可或缺的信息。
  • 智能所在多功能表面增強拉曼散射基底研究中取得系列進展
    近期,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智能所仿生功能材料研究中心納米材料和環境監測實驗室的劉錦淮研究員、楊良保副研究員等,在可循環多功能的表面增強拉曼散射(Surface Enhance Raman Scattering-SERS)基底的製備和檢測方面取得了系列研究進展。
  • 合肥研究院在檢測針刺效應物質多巴胺方面取得新進展
    近年來,表面增強拉曼光譜(SERS)因具備高靈敏度、檢測條件溫和、可實現原位現場檢測等優點,已被廣泛應用於包括分析化學和生命科學的各個領域。多巴胺散射截面小,拉曼活性低,且在生物體內含量低,幹擾成分多,很難直接實現其高靈敏選擇性檢測。
  • 智能所利用熱敏性聚合物構築動態表面增強拉曼散射熱點
    近期,中科院合肥智能機械研究所納米材料和環境檢測實驗室劉錦淮研究員和楊良保副研究員等提出了利用熱敏性聚合物構築動態表面增強拉曼散射熱點(Surface Enhance Raman Scattering,SERS)的概念,並取得了研究進展。表面增強拉曼散射效應是一種與納米結構相關的光學現象,它的強弱不但取決於金屬本身,還和納米結構的尺寸、形狀和間距有關。
  • 越來越「精細」的表面增強拉曼研究——第二十屆全國光散射學術...
    而在穩定的表面增強拉曼基底上修飾特異性反應層,可構建針對性的拉曼探針,有利於提高方法選擇性。楊海峰教授課題組對金或銀納米粒子表面進行基於表面反應體系的功能化,製備了多種高選擇性的拉曼探針,並開展了一系列的應用研究,如檢測蔬菜農殘福美雙、唾液毒品標誌物、肺癌標誌物、人血液多巴胺、H7N9病毒等,表現出良好的傳感應用前景。
  • 合肥研究院發表有關表面增強拉曼散射檢測方法的綜述文章
    合肥研究院發表有關表面增強拉曼散射檢測方法的綜述文章 2015-04-29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智能機械研究所劉錦淮課題組研究員楊良保等人應邀在化學領域綜述刊物《化學會評論》(Chemical Society Reviews)上發表學術論文:A dynamic surface 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
  • 微課堂表面增強拉曼散射(SERS)
    表面增強拉曼散射( SERS) 效應是指採用特殊製備的金屬良導體作為襯底,吸附在襯底上的分子由於表面等離子體共振引起的局域電磁場增強導致吸附分子的拉曼散射信號比普通拉曼散射信號大大增強的現象,最常用的金屬襯底是金和銀。SERS襯底常由研究人員自行製備,但是也有商品化的成品可用於常規分析。
  • 工學院侯仰龍教授課題組在分子影像診療探針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研究反應條件、表面結構、界面能等因素對材料成核與生長的影響規律,探索其界面結構、電子結構及微磁學結構與材料表觀性能之間的構效關係,進而在維度、尺寸、形貌、結晶性和異質界面等多個方面實現協同調控。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團隊圍繞「分子影像診療探針」這一新興的醫工交叉領域,發展了一系列磁性納米探針,取得重要研究進展。
  • SERS液滴生化傳感器研究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集成電路先導工藝研發中心研究員陳大鵬課題組與中北大學教授熊繼軍課題組合作,在表面增強拉曼(SERS)生化檢測研究中取得階段性進展。陳大鵬課題組提出一種開放式SERS液滴傳感器,解決了傳統基底型SERS器件所需的複雜製備工藝問題,利用燭灰納米鏈結構的多孔易斷性,以滾動方式在基底形成具有豐富三維「熱點」的SERS活性液滴,從而增強液滴的拉曼檢測性能。
  • 合肥研究院利用表面增強拉曼散射技術監測化學反應獲系列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合肥智能機械研究所劉錦淮研究員課題組楊良保研究員等人在利用表面增強拉曼散射技術(SERS)監測化學反應的研究上取得系列進展。   利用具有較高時空解析度的表面增強拉曼散射技術去探索原位催化反應動力學是SERS拓展應用領域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其中,用單顆粒表面增強拉曼散射來研究表面催化反應動力學仍是一項具有挑戰性的難題。
  • 用於細胞檢測的表面增強拉曼技術
    引言:  表面增強拉曼光譜(Surface-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 SERS)是指當一些分子被吸附到某些粗糙的金屬表面上時,由於樣品表面或近表面的電磁場的增強導致吸附分子的拉曼散射信號比普通拉曼散射(NRS) 信號大大增強的現象,現已被證明是一種快捷的光譜學檢測方法。
  • 環境汙染物快速分析的表面增強拉曼光譜技術
    表面增強拉曼光譜(Surface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SERS)作為一種強有力的原位分析技術,不僅可以像拉曼光譜一樣能夠提供分子結構的特徵光譜,而且還可以極大地增強被測分子的拉曼信號,通常可以增強6個數量級以上,有時甚至可以達到14個數量級,從而達到單分子檢測。文獻研究表明表面增強拉曼光譜完全可以實現對特定環境汙染物的高靈敏度定性和定量檢測。
  • 任斌:定量是表面增強拉曼光譜的絕對挑戰——訪廈門大學任斌教授
    80年代初,中國就開始了表面增強拉曼(SERS)的相關研究工作。近幾年越來越多的課題組踏入這個領域,幾乎呈指數增長。據悉,僅就「表面增強」一個關鍵詞搜索,每年發表的相關學術論文已經達到2000多篇。
  • 上海藥物所等在螢光分子探針研究中取得進展
    發展可用於檢測生物大分子(如核酸、蛋白質)的小分子螢光探針一直是國際上的研究熱點,然而可用於檢測並協同調控生物大分子結構的分子探針較為少見。上海藥物所李佳課題組與華東理工大學副研究員賀曉鵬課題組合作,共同開發了一種可用於同時檢測並交聯蛋白質的新型半乳糖基摺疊型探針。
  • 中科院微電子所等在SERS液滴生化傳感器研究中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集成電路先導工藝研發中心研究員陳大鵬課題組與中北大學教授熊繼軍課題組合作,在表面增強拉曼(SERS)生化檢測研究中取得階段性進展。陳大鵬課題組提出一種開放式SERS液滴傳感器,解決了傳統基底型SERS器件所需的複雜製備工藝問題,利用燭灰納米鏈結構的多孔易斷性,以滾動方式在基底形成具有豐富三維「熱點」的SERS活性液滴,從而增強液滴的拉曼檢測性能。液滴提供的液相環境能夠保持生物分子的活性,提高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質、DNA)等與「熱點」有效結合。
  • 陳偉:體外等溫核酸擴增輔助表面增強拉曼光譜用於超靈敏檢測副溶血性弧菌
    合肥工業大學陳偉教授團隊採用副溶血性弧菌(Vp)作為模型分析物,開發了基於「抗體-Vp-適配體」異三聚體的表面增強拉曼散射(SERS)方法,結合體外等溫擴增技術對副溶血性弧菌進行超靈敏檢測。接著加入RCA反應所需物質(環形模板、T4連接酶、phi29DNA聚合酶),經過等溫RCA後加入Au@Ag標記的探針與RCA產物雜交結合,由於Au@Ag表面有R6G可輸出拉曼檢測信號,採用LabRAMHR Evolution進行SERS測量。
  • 合肥研究院在高穩定性SERS活體內檢測技術研究中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醫學物理與技術中心生物電子技術研究室研究員楊良保等利用聚焦離子束在針灸銀針上構築了微米槽陣列,實現了高穩定性SERS活體內檢測。  近年來,表面增強拉曼光譜(SERS)因其獨特的分子指紋信息以及超靈敏檢測優勢,被廣泛應用於各個領域。然而,SERS應用於生物活體的內部檢測仍然面臨著諸多難題,例如:體內取樣對機體的損傷,SERS基底在體內檢測的穩定性等。  針對活體檢測的難題,楊良保等基於傳統針灸銀針構築了一種可以用於活體檢測的新型SERS活體傳感器。
  • 科學家實現血清中三磷酸腺苷的靈敏檢測
    近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醫學物理與技術中心生物電子技術研究室研究員楊良保課題組利用Raman探針及貴金屬納米單元修飾的針灸針實現了血清中三磷酸腺苷的靈敏檢測
  • 北京大學工學院侯仰龍教授課題組在分子影像診療探針領域取得重要...
    北京大學工學院侯仰龍教授課題組長期致力於低維磁性納米材料的設計合成,研究反應條件、表面結構、界面能等因素對材料成核與生長的影響規律,探索其界面結構、電子結構及微磁學結構與材料表觀性能之間的構效關係,進而在維度、尺寸、形貌、結晶性和異質界面等多個方面實現協同調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