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肥研究院生物體內自發性活性氧簇的檢測研究獲進展
合肥研究院生物體內自發性活性氧簇的檢測研究獲進展 2016-03-30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智能機械研究所研究員張忠平領導的研究團隊在細胞及生物體內自發性活性氧簇(Reactive Oxygen Species,以下簡稱ROS)的檢測方面取得新進展,並首次觀測到了新鮮傷口處釋放的羥基自由基。
-
合肥研究院高性能紫外光探測器研究取得進展
合肥研究院高性能紫外光探測器研究取得進展 2017-09-07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字體:>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李廣海課題組在高性能紫外光探測薄膜器件研究方面取得進展,相關結果發表在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上,並申請國家發明專利2件。
-
合肥研究院在金屬團簇研究中取得進展
合肥研究院在金屬團簇研究中取得進展 2016-09-14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字體:然而,金屬納米糰簇的研究也存在很多困難和挑戰(如精準合成、結構解析等)。應對這些問題和挑戰,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伍志鯤課題組進行了不懈努力。繼揭示金納米糰簇中存在像有機分子一樣的「同分異構」現象(Nature Commun.
-
合肥研究院在銀納米線透明導電薄膜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合肥研究院在銀納米線透明導電薄膜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2017-03-23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微納技術與器件研究室研究員葉長輝團隊在高品質銀納米線透明導電薄膜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相關結果分別發表在ACS Appl.
-
合肥研究院等在雷射誘導擊穿光譜技術光束整形方面取得進展
合肥研究院等在雷射誘導擊穿光譜技術光束整形方面取得進展 2020-03-13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 近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安徽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張志榮課題組在雷射誘導擊穿光譜技術(LIBS)的光束整形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以《雷射光束形狀對雷射誘導擊穿光譜法測定鋼鐵中錳、鉻元素的影響》為題,發表在Spectrochimica Acta Part B: Atomic Spectroscopy 期刊上。
-
合肥研究院在低溫等離子體水處理技術研究中取得進展
低溫等離子體技術是一種高級氧化技術,可有效去除環境汙染物,利用該技術進行汙水處理成為當前研究熱點之一。
-
合肥研究院在二氧化釩紅外調控研究中取得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納米室研究人員在熱致相變二氧化釩納米材料的紅外調控研究中取得新進展。通過將二氧化釩與透明導電材料複合,實現了對紅外光透過率的主動和動態調控。為解決二氧化釩相變溫度過高的問題提供了一種新的研究思路,將透明導電材料引入熱致變色研究領域,拓展了透明導電材料的應用範圍。 二氧化釩是一種具有熱致相變特性的過渡金屬氧化物,低於相變溫度具有半導體性質和高的紅外光透過率,而高於相變溫度則具有金屬特性和高的紅外光反射率。
-
高絲氨酸內脂抗腫瘤機制研究取得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技術生物與農業工程研究所趙國平、許安課題組在高絲氨酸內脂誘導活體細胞的凋亡及其抗腫瘤機制方面取得進展。研究發現高絲氨酸內酯(C12)在活體水平時,通過誘導線粒體依賴的氧化應激,以及激活DNA損傷和p38/JNK MAPK信號,發揮促凋亡和抗腫瘤作用。
-
合肥研究院在銅銻合金熱電性能研究中取得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秦曉英課題組在Cu3SbSe4熱電性能研究中取得新進展。通過協同調控功率因子和導熱性,提高銅銻合金的熱電性能,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Materials Today Energy上。
-
合肥研究院在基於金納米球二聚體動力學調控的等離激元耦合傳感...
合肥研究院在基於金納米球二聚體動力學調控的等離激元耦合傳感特性研究中取得進展 2018-03-15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 近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微納技術與器件研究室李越課題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鄧兆祥、李良彬,與濟南大學教授李村成合作,在金納米球二聚體的組裝及其等離激元耦合動力學調控的比色傳感新方法方面取得進展。
-
合肥研究院在大氣黑碳氣溶膠光化學老化的光吸收增強研究中取得進展
合肥研究院在大氣黑碳氣溶膠光化學老化的光吸收增強研究中取得進展 2018-12-24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近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安徽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研究員張為俊課題組在大氣黑碳氣溶膠光化學老化的光吸收增強
-
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在金屬負膨脹材料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
合肥研究院等在高壓下氨-氦化合物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合肥研究院等在高壓下氨-氦化合物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2020-07-03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計算物理團隊研究員王賢龍與江蘇師範大學教授李印威合作,採用第一性原理方法、基於粒子群優化算法的全局結構搜索方法和分子動力學方法研究了高壓下氨-氦化合物的物性,預測了系列穩定的氨-氦高壓化合物,指出氦並不像人們普遍認為的只能夠存在於天王星和海王星的大氣中,也可能大量存在於其上地幔中。
-
合肥研究院在有機半導體自旋傳輸研究中取得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科學中心研究人員在聚合物半導體的自旋流探測及其薄膜結構-自旋傳輸性能關係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在美國化學會(ACS)旗下期刊《ACS應用材料和界面》(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上在線發表。
-
合肥研究院在超高儲能密度超級電容器研製方面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王振洋團隊實現了宏觀厚度石墨烯晶體膜大面積製備,在超高儲能密度超級電容器研製方面取得進展。研究人員採用雷射誘導加工法,將聚醯亞胺前驅體直接原位轉化為石墨烯晶體膜;針對其直接用作儲能電極時所面臨的體積效應技術瓶頸,通過優化前驅體的分子構型和熱敏感性,大幅增加了雷射與聚合物薄膜的作用深度,進而實現了多孔石墨烯晶體膜的宏觀厚度製備;以此作為電極構築的超級電容器,在儲能密度和循環穩定性方面得到顯著提升。
-
重慶研究院在脫氮微生物研究中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環境微生物與生態研究中心在高效脫氮微生物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含有高濃度氨氮的廢水是廢水處理領域的一大難題,高濃度的氨氮會嚴重抑制汙水處理中多種功能微生物的活性,使得經濟有效的生物處理方法難以有效發揮作用。研究團隊於垃圾滲濾液中,分離篩選出具有對氨氮、亞硝酸鹽和硝酸鹽都有很強降解功能的菌株,將其命名為DN-7菌株。
-
合肥研究院在團簇結構調控和性能研究中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伍志鯤帶領的課題組,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楊金龍帶領的課題組合作,在金屬納米糰簇的結構調控與性能研究方面取得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Kernel Tuning and Nonuniform Influence on Optical and Electrochemical Gaps of Bimetal Nanoclusters
-
合肥研究院在檢測針刺效應物質多巴胺方面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醫學物理與技術中心生物電子技術研究室研究員楊良保課題組利用四氧化三鐵以及貴金屬的複合物作為SERS活性基底,實現了血清及組織液中多巴胺的快速靈敏檢測。多巴胺散射截面小,拉曼活性低,且在生物體內含量低,幹擾成分多,很難直接實現其高靈敏選擇性檢測。
-
合肥研究院線粒體蛋白跨膜轉運研究獲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中心王俊峰、周數研究團隊在線粒體蛋白跨膜轉運研究中取得進展,利用液體核磁共振技術,在國際上首次解析出酵母線粒體內膜Tim23通道蛋白與其底物肽段的複合物三維空間結構。
-
合肥研究院在碳包覆過渡金屬碳化物納米顆粒合成方面取得進展
合肥研究院在碳包覆過渡金屬碳化物納米顆粒合成方面取得進展 2016-06-15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 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梁長浩課題組最近在碳包覆過渡金屬碳化物(TMC/C)納米顆粒合成方面取得進展,相關結果以全文的形式發表在Carbon 雜誌上(Carbon,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