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在金屬負膨脹材料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2020-12-04 科學網
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在金屬負膨脹材料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童鵬課題組在金屬負熱膨脹(Negative thermal expansion, NTE)材料研究方面取得了系列進展,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Comp. Sci. Tech.、Scripta Mater.、Appl. Phys. Lett.等國際期刊上,申請中國發明專利兩項。

 

航空航天、微電子、精密儀器、光學器件和低溫工程等領域對構件尺寸的熱穩定性有著苛刻的要求。然而大多數材料在溫度變化時會表現出「熱脹冷縮」。溫度變化時,不同構件的非協調熱膨脹會導致系統功能性變差甚至失效,最終導致構件喪失原本設計的精度。而如何有效控制材料的熱膨脹係數是解決上述問題的關鍵。

 

具有「熱縮冷脹」特性的負熱膨脹材料可以補償一般材料的正膨脹(positivethermal expansion, PTE),調控材料的膨脹係數,甚至實現近零膨脹(zero thermal expansion,ZTE),在上述諸多領域中材料膨脹係數的調控方面有著巨大的潛在應用價值。與陶瓷類型NTE材料相比,金屬NTE材料具有良好的可加工性、導熱性能(抗熱衝擊能力強)和力學性能,具有更廣闊的應用前景。童鵬課題組近年來一直致力於新型金屬NTE材料探索及相關近零膨脹複合材料研究。

 

反鈣鈦礦結構化合物ANMn3(A=Ag、Ga、Zn等)在反鐵磁-順磁相變時產生晶格體積的陡然收縮,即磁容積效應(Magnetovolume effect, MVE)。前人的研究表明,利用Ge、Sn等非磁性元素部分地替代A位,可將MVE的溫度窗口展寬,獲得負膨脹。然而該方法在展寬NTE溫區的同時也使之向高溫移動,難以有效地調控NTE溫度窗口,特別是無法獲得面向低溫領域的NTE材料。該課題組博士林建超、博士生郭新格等從ANMn3中反鐵磁序的阻挫特性出發,選擇具有不同MVE溫度的母體化合物,利用Mn元素部分地替代A位元素,引入與反鐵磁相競爭的鐵磁序,擾動並且延緩反鐵磁序的有序化進程,展寬了MVE溫度窗口,獲得了多個面向不同溫區的NTE新材料。該研究對於精確調控反鈣鈦礦結構NTE材料的工作溫區、探索基於磁容積效應的新型NTE材料具有指導意義。相關研究結果發表於Scripta Mater. 128, 74-77 (2017)、Appl. Phys. Lett. 106, 082405 (2015)和Appl. Phys. Lett. 107, 202406 (2015)。

 

從製備NTE/PTE複合材料的實際來看,NTE材料的顆粒細化有利於混合均勻,提高複合材料結構和性能的穩定性。林建超研究發現減小MVE化合物(如GaNMn3、MnCoGe)的顆粒尺寸可以有效地展寬其MVE溫窗,獲得了寬溫區、大NTE係數粉體材料。例如,平均顆粒大小約為3.5µm(1 µm)的GaNMn3粉體在室溫附近53K(103K)溫度窗口內,各向同性的線膨脹係數達-76ppm/K(-30ppm/K)。進一步研究表明MVE溫窗的展寬可歸因於顆粒細化過程中引入的微觀晶格應變和原子無序。該研究為調控PTE材料的熱膨脹行為提供了材料基礎,為探索粉體NTE材料提供了參考依據。相關研究結果發表於Appl. Phys. Lett. 109, 241903 (2016)和Appl. Phys. Lett. 107, 131902 (2015)。

 

最近,該課題組林建超以前期研製的細顆粒GaNMn3粉體為填充劑,製備出均勻性好、孔隙率低的GaNMn3/環氧樹脂複合材料。此類複合材料的膨脹係數可調,介電性能和熱導率較環氧樹脂有顯著提升。作為一種熱固性材料,環氧樹脂具有較低的固化溫度且易於加工成型,被廣泛應用於電子、航天、汽車以及休閒等領域。然而環氧樹脂具有大的熱膨脹係數(室溫下αL=40-80 ppm/K),遠大於常見金屬和陶瓷材料(αL通常小於20 ppm/K)。此外,環氧樹脂導熱性能差、抗熱震能力弱。這些熱學特性嚴重地制約了環氧樹脂的實際應用。GaNMn3/環氧樹脂複合材料較純環氧樹脂具有更廣闊的應用空間,特別是在下一代的嵌入式電容器領域有著重要應用前景。相關研究結果發表於複合材料刊物Comp. Sci. Tech. 146, 177-182 (2017)。

 

以上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中科院前沿重點研究計劃項目資助。(來源: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圖1. Mn摻雜對反鈣鈦礦結構GaNMn3基化合物磁容積效應溫度窗口的展寬和移動。

 

 

圖2. GaNMn3(a)和MnCoGe(b)微米顆粒中顆粒大小對負膨脹的調控。

 

 

圖3. GaNMn3/環氧樹脂複合材料的熱膨脹、熱循環性和熱導率及其與純環氧樹脂的對比。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合肥研究院在新型金屬負熱膨脹材料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功能材料研究室研究員童鵬課題組在金屬負熱膨脹(Negative thermalexpansion, NTE)材料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功能材料研究室研究員童鵬課題組在金屬負熱膨脹(Negative thermal expansion, NTE)材料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 合肥研究院在銀納米線透明導電薄膜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合肥研究院在銀納米線透明導電薄膜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2017-03-23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小】 語音播報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微納技術與器件研究室研究員葉長輝團隊在高品質銀納米線透明導電薄膜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 合肥研究院等在雷射誘導擊穿光譜技術光束整形方面取得進展
    合肥研究院等在雷射誘導擊穿光譜技術光束整形方面取得進展 2020-03-13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LIBS)的光束整形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以《雷射光束形狀對雷射誘導擊穿光譜法測定鋼鐵中錳、鉻元素的影響》為題,發表在Spectrochimica Acta Part B: Atomic Spectroscopy 期刊上。
  • 合肥研究院在金屬團簇研究中取得進展
    合肥研究院在金屬團簇研究中取得進展 2016-09-14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字體:然而,金屬納米糰簇的研究也存在很多困難和挑戰(如精準合成、結構解析等)。應對這些問題和挑戰,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伍志鯤課題組進行了不懈努力。繼揭示金納米糰簇中存在像有機分子一樣的「同分異構」現象(Nature Commun.
  • 合肥研究院在碳包覆過渡金屬碳化物納米顆粒合成方面取得進展
    合肥研究院在碳包覆過渡金屬碳化物納米顆粒合成方面取得進展 2016-06-15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 小】 語音播報   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梁長浩課題組最近在碳包覆過渡金屬碳化物
  • 合肥研究院在二氧化釩紅外調控研究中取得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納米室研究人員在熱致相變二氧化釩納米材料的紅外調控研究中取得新進展。通過將二氧化釩與透明導電材料複合,實現了對紅外光透過率的主動和動態調控。為解決二氧化釩相變溫度過高的問題提供了一種新的研究思路,將透明導電材料引入熱致變色研究領域,拓展了透明導電材料的應用範圍。  二氧化釩是一種具有熱致相變特性的過渡金屬氧化物,低於相變溫度具有半導體性質和高的紅外光透過率,而高於相變溫度則具有金屬特性和高的紅外光反射率。
  • 合肥研究院在透明導電氧化物薄膜研究中取得系列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功能材料研究室在透明導電氧化物(transparent conducting oxide, TCO)薄膜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相關成果相繼在在n型TCO方面,近來有相關報導表明,寬帶隙鈣鈦礦BaSnO3
  • 合肥研究院高性能紫外光探測器研究取得進展
    合肥研究院高性能紫外光探測器研究取得進展 2017-09-07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字體: 小】 語音播報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李廣海課題組在高性能紫外光探測薄膜器件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 中科院合肥研究院響應性聚合物柔性能量轉換器研究獲系列進展
    中科院合肥研究院響應性聚合物柔性能量轉換器研究獲系列進展   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安徽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雷射技術中心研究員方曉東課題組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教授馬明明課題組合作,利用響應性聚合物,設計了溼度驅動並且磁場控制運動方向的柔性「牽引機」,相關研究工作以Magnetically directed soft actuators driven by moisture為題發表在Journal of
  • 合肥研究院在常溫常壓下電催化氮氣還原方面取得進展
    合肥研究院在常溫常壓下電催化氮氣還原方面取得進展 2019-03-21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環境與能源納米材料中心在常溫常壓下電催化氮氣還原方面取得新進展
  • 合肥研究院在利用彈性常數高效計算材料熱導率方法方面取得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物質計算科學研究室研究員張永勝在利用彈性常數計算材料熱導率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結果以Lattice thermal conductivity evaluated using elastic properties為題發表在《物理評論B》上 (Physical Review B 95, 155206 (2017
  • 合肥研究院等在高壓下氨-氦化合物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合肥研究院等在高壓下氨-氦化合物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2020-07-03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中 小】 語音播報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計算物理團隊研究員王賢龍與江蘇師範大學教授李印威合作
  • 拓撲半金屬材料研究取得新進展—論文—科學網
    最近,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科學中心研究員田明亮課題組在拓撲半金屬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 硼酸鹽零膨脹材料研究取得進展
    然而也有少數材料並不遵循這一基本物理規則,存在著反常的熱膨脹性質,即其體積隨著溫度的升高反常縮小(或不變)。其中,有一類材料的體積在一定溫區內保持不變,稱為零膨脹材料,在很多重要的科學工程領域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目前已有的絕大多數零膨脹材料是通過將具有負熱膨脹性質的材料加入到其它不同材料中,通過化學修飾的手段控制其膨脹率,形成零膨脹狀態。
  • 在極性材料光催化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目前這類材料主要應用於非線性光學、鐵電、功能性陶瓷與薄膜等。 中國科學院新疆理化技術研究所環境科學與技術研究室的科研人員在具有內建電場的硼氧結構基元的極性光催化材料的製備及應用方面取得系列進展。研究人員分析了該類材料對氯酚類汙染物的去除能力,結合開爾文探針力顯微實驗證實了內建電場的存在(Chemistry of Materials, 2014, 26, 3169);藉助密度泛函理論(DFT)手段確證了極性材料電子結構及光生電荷轉移過程(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2015, 3, 12179);考察了在不同金屬離子半徑作用下導致的不同極化場對有機汙染物降解性能的影響
  • 我國學者發現發現較大的線性負熱膨脹效應
    我國學者發現發現較大的線性負熱膨脹效應 來源:科技日報 • 2020-07-13 17:07:02 記者12日從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獲悉
  • 合肥研究院發現新的三重簡併拓撲半金屬
    近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科學中心研究員田明亮課題組在拓撲半金屬材料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拓撲半金屬材料具備奇異的磁輸運性質(如手性負磁阻、巨磁電阻)以及極高的載流子遷移率等特點,在未來低能耗電子學器件應用上具有重要價值,因而成為國際凝聚態物理研究的前沿和熱點研究方向之一。
  • 合肥研究院在團簇結構調控和性能研究中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伍志鯤帶領的課題組,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楊金龍帶領的課題組合作,在金屬納米糰簇的結構調控與性能研究方面取得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Kernel Tuning and Nonuniform Influence on Optical and Electrochemical Gaps of Bimetal Nanoclusters
  • 聚變堆材料中氫、氦及嬗變原子微觀行為模擬研究取得進展
  • 合肥研究院在水中抗生素的快速降解方面取得新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智能機械研究所納米材料與環境檢測研究室研究員孔令濤團隊設計出一種新穎的還原型雜多藍催化劑用於異相類Fenton氧化體系,實現了在寬pH範圍內對高濃度抗生素的快速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