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合肥研究院響應性聚合物柔性能量轉換器研究獲系列進展

2021-01-14 科學網
中科院合肥研究院響應性聚合物柔性能量轉換器研究獲系列進展

 

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安徽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雷射技術中心研究員方曉東課題組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教授馬明明課題組合作,利用響應性聚合物,設計了溼度驅動並且磁場控制運動方向的柔性「牽引機」,相關研究工作以Magnetically directed soft actuators driven by moisture為題發表在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C 上(J.Mater.Chem.C,2017,5,4129-4133)。該論文第一作者為合肥研究院安光所2014級博士生高鳳仙。

 

利用多元醇摻雜的聚吡咯薄膜對溼度具有靈敏的響應性,在溼度的驅動下能夠作出連續的翻轉運動。研究人員利用聚吡咯薄膜的這一響應特性,通過在薄膜中摻入磁性納米粒子,設計了溼度驅動的柔性「牽引機」,外界磁場能夠有效控制薄膜的運動方向。這種柔性的驅動器可以有效地把環境中的能量轉換為動能,並可運輸貨物至目的地。

 

此外,基於對溫度具有響應性的聚合物-聚偏氟乙烯,研究人員設計了水汽驅動的熱釋電納米發電機,它利用水蒸氣的冷凝放熱和蒸發吸熱實現熱釋電材料的溫度快速波動,不需要額外耗電設備。供電性能好,可獲得高達145伏的輸出電壓,並可以持續驅動低功耗的電子器件,如電子表等。作為一種柔性能源轉換器件,可有效收集環境中的廢熱,轉化為電能用於發電,該工作發表在Nano Energy (2016) 22 ,19-26。

 

以上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

 

 

 

圖1  負載磁性納米粒子的薄膜結構示意圖和圖片

 

 

圖2  負載磁性納米粒子的薄膜對磁場和溼度的響應性 

 

 

圖3 水汽驅動的熱釋電納米發電機示意圖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在金屬負膨脹材料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 合肥研究院等研製出硫摻雜石墨烯基柔性全固態超級電容器
    合肥研究院等研製出硫摻雜石墨烯基柔性全固態超級電容器 2017-03-16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在高性能雜原子摻雜石墨烯基納米結構的規模化製備及其在柔性全固態超級電容器應用方面取得新進展。
  • 合肥研究院在銀納米線透明導電薄膜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合肥研究院在銀納米線透明導電薄膜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2017-03-23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小】 語音播報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微納技術與器件研究室研究員葉長輝團隊在高品質銀納米線透明導電薄膜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 合肥研究院生物體內自發性活性氧簇的檢測研究獲進展
    合肥研究院生物體內自發性活性氧簇的檢測研究獲進展 2016-03-30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中 小】 語音播報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智能機械研究所研究員張忠平領導的研究團隊在細胞及生物體內自發性活性氧簇
  • 中科院合肥研究院方曉東研究員和中國科大馬明明教授在柔性導電高分子材料研究方面獲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安徽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雷射技術中心研究員方曉東課題組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馬明明課題組合作,研發出具有高的強度、韌性和導電性的仿生多元醇-聚吡咯複合材料。
  • 合肥研究院線粒體蛋白跨膜轉運研究獲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中心王俊峰、周數研究團隊在線粒體蛋白跨膜轉運研究中取得進展,利用液體核磁共振技術,在國際上首次解析出酵母線粒體內膜Tim23通道蛋白與其底物肽段的複合物三維空間結構。
  • 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在基於有機溶劑合成石墨烯量子點領域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科學中心研究員王輝與林文楚合作,在基於有機溶劑合成石墨烯量子點(GQDs)領域取得新進展:研究發展具有特定結構的有機溶劑(雙鍵、苯環或多極性基團)可直接碳化並形成GQDs,相關結果以Direct carbonization of organic solvent
  • 中科院化學研究所在全聚合物太陽能電池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聚合物太陽能電池一般由氧化銦錫(ITO)透明正極、金屬負極和夾在兩電極之間由共軛聚合物給體和富勒烯衍生物受體組成的共混活性層所構成,具有結構和製備過程簡單、成本低、重量輕、可製備成柔性器件等突出優點,成為近年來國內外研究熱點。
  • 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實現高導熱聚醯亞胺絕緣膜構築
    近期,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固體所高分子與複合材料研究部田興友研究員和張獻副研究員課題組在高導熱聚醯亞胺絕緣複合膜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通過熱亞胺化誘導納米氮化碳面內取向,實現了高導熱聚醯亞胺絕緣膜的構築目前,在微電子封裝領域,聚醯亞胺(PI)薄膜被認為是柔性基板的理想材料。然而,由於受制於低的導熱率,聚醯亞胺通常需要與高導熱無機填料結合,通過構築連續的微觀導熱通路、降低界面熱阻來提高聚醯亞胺薄膜的導熱性能。
  • 化學所在非富勒烯型聚合物太陽能電池研究中取得系列進展
    化學所在非富勒烯型聚合物太陽能電池研究中取得系列進展 2016-07-01 化學研究所 【字體、價格低廉、可通過印刷的方式製備大面積柔性器件等優勢,得到了學術界和工業界的廣泛關注,是重要的前沿研究領域。
  • 合肥研究院在提升有序Double Half-Heusler熱電性能研究中獲進展
    合肥研究院在提升有序Double Half-Heusler熱電性能研究中獲進展 2020-11-26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 小】 語音播報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張永勝課題組在提升有序
  • 合肥研究院等在超高壓下氫氘混合物新相變行為研究中獲進展
    合肥研究院等在超高壓下氫氘混合物新相變行為研究中獲進展 2020-06-03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該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科院創新基金、挑戰計劃、合肥研究院
  • 中科院最新科研進展、科技動態 2020.10.27 星期二
    科研進展1、國家納米中心基因沉默研究獲進展2、合肥研究院磁斯格明子研究取得進展3、遺傳發育所ABA受體調控研究獲進展6、海洋所在方輝橄欖巖巖石成因研究中獲進展8、南京土壤所在水稻土秸稈降解微生物研究中獲進展
  • 合肥研究院在星上定標光譜儀在軌絕對輻射定標應用研究中獲進展
    合肥研究院在星上定標光譜儀在軌絕對輻射定標應用研究中獲進展 2020-12-30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字體:大 中 小】
  • 合肥研究院在超高儲能密度超級電容器研製方面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王振洋團隊實現了宏觀厚度石墨烯晶體膜大面積製備,在超高儲能密度超級電容器研製方面取得進展。研究人員採用雷射誘導加工法,將聚醯亞胺前驅體直接原位轉化為石墨烯晶體膜;針對其直接用作儲能電極時所面臨的體積效應技術瓶頸,通過優化前驅體的分子構型和熱敏感性,大幅增加了雷射與聚合物薄膜的作用深度,進而實現了多孔石墨烯晶體膜的宏觀厚度製備;以此作為電極構築的超級電容器,在儲能密度和循環穩定性方面得到顯著提升。
  • 共軛聚合物設計與生物醫藥研究獲進展
    近幾年來共軛聚合物在細胞與動物水平的螢光成像以及生物醫學領域的應用也獲得了高度關注。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以及科技部的資助下,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有機固體重點實驗室的科研人員在共軛聚合物設計與生物醫藥應用領域取得系列新進展。 癌症相關基因啟動子上甲基化的變化是癌症早期診斷的一種有潛力的生物標記。
  • 合肥研究院地球熱層大氣NO紅外輻射通量變化規律研究獲進展
    合肥研究院地球熱層大氣NO紅外輻射通量變化規律研究獲進展 2018-03-29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字體:大 中 小】
  • 合肥研究院等在雷射誘導擊穿光譜技術光束整形方面取得進展
    合肥研究院等在雷射誘導擊穿光譜技術光束整形方面取得進展 2020-03-13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課題組研究人員付洪波和賈軍偉與清華大學合作開展了雷射光束形狀對LIBS測定不同基體鋼樣中錳和鉻元素的影響研究,利用聚焦透鏡光學模塊組將雷射器出射光束的高斯雷射束整形為能量均勻分布的平頂雷射光束。由於雷射能量分布均勻、燒蝕穩定、不需加熱等原因,平頂光束燒蝕後的凹坑比高斯光束更平坦、光滑和均勻。
  • 中科院最新科研進展、科技動態 2020.10.13 星期二
    2、寧波材料所在無機鈣鈦礦電池研究中獲進展>過程工程所等在微球型白血病精準治療性疫苗研究中獲進展9、錳摻雜Cs4PbCl6零維鈣鈦礦納米晶激發態動力學研究取得進展10、合肥研究院在二維Au@Ag納米顆粒陣列對H2S的光學傳感性能研究方面取得進展科技動態1、「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思考及啟示」國際研討會舉行
  • 福建物構所光固化4D列印研究獲進展
    最近,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中科院功能納米結構設計與組裝重點實驗室吳立新團隊在科技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和海西研究院HPASi的柔性鏈結構顯著提高了該研究採用林文雄團隊研發的設備,成果已在海西研究院參股公司國銳中科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