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於電子順磁共振方法的跨膜轉運蛋白三維結構解析研究獲進展
基於電子順磁共振方法的跨膜轉運蛋白三維結構解析研究獲進展 2016-02-23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YgaP蛋白跨膜轉運酶催化產物硫氰根離子(SCN-)的分子機制。
-
王俊峰課題組在線粒體蛋白跨膜轉運研究領域中取得突破性進展
近期,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強磁場中心王俊峰、周數研究團隊在線粒體蛋白跨膜轉運研究領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利用液體核磁共振技術在國際上首次解析出酵母線粒體內膜Tim23通道蛋白與其底物肽段的複合物三維空間結構。
-
中科院最新科研進展、科技動態 2020.12.24 星期四
2、合肥研究院線粒體蛋白跨膜轉運研究獲進展3、長春應化所吲哚類天然產物全合成研究獲進展4、深圳先進院等在低劑量光聲成像研究中取得進展6、南京土壤所在土壤生物體型影響群落構建研究中獲進展7、新疆天文臺在基於Kepler數據的A型星耀發研究中獲進展
-
線粒體自噬研究獲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健康與醫學技術研究所基礎醫學研究中心戴海明團隊在線粒體自噬研究領域取得進展,揭示線粒體自噬受體Bcl-rambo與LC3/GABARAP家族蛋白的選擇性結合機制。
-
解析肉鹼膜轉運蛋白晶體結構
膜轉運蛋白CaiT與底物複合物的結構示意圖(1-12表示12段跨膜螺旋)。
-
「中國科學報」闡明一種離子通道蛋白結構
安徽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教授沈兵團隊與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中心王俊峰、周數研究團隊合作,在細胞離子通道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他們解析了Tim23-pCoxIV複合物結構,並提出了Tim23通道蛋白跨膜轉運細胞質前體蛋白的分子機制模型。該成果日前發表於《細胞研究》。
-
科學家闡明一種離子通道蛋白結構—新聞—科學網
安徽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沈兵教授團隊與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中心王俊峰、周數研究團隊合作,在細胞離子通道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他們解析了Tim23
-
Science:重大進展!揭示內質網P5A-ATPase是一種跨膜螺旋脫位酶
在線粒體外膜,ATP依賴性的馬達蛋白Msp1/ATAD1可以去除一些錯誤定位的跨膜蛋白。相比之下,雖然針對內質網的蛋白靶向研究得很好,但是對清除內質網膜上的錯誤靶向的跨膜蛋白的機制還未完全了解。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作為一種研究膜蛋白定位的模型,來自美國哈佛醫學院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員著重關注尾錨定蛋白(tail–anchored protein),尾錨定蛋白含有的單個C端跨膜區對細胞器定位是必要的,並且在很大程度上是充分的。他們推斷,介導線粒體尾錨定蛋白定位的因子會直接與新生蛋白相互作用。
-
科學家揭示葉酸ECF轉運蛋白結構和轉運機制
4月14日,《自然》雜誌在線發表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的最新研究進展,報導了來源於乳酸桿菌的能量耦合因子型(Energy Coupling Factor,ECF)葉酸轉運蛋白面向內(inward-facing)的晶體結構(見示意圖a),揭示了ECF轉運蛋白跨膜轉運葉酸的分子機制。葉酸參與細胞內眾多重要生化過程,包括DNA和胺基酸的合成。
-
合肥研究院生物體內自發性活性氧簇的檢測研究獲進展
合肥研究院生物體內自發性活性氧簇的檢測研究獲進展 2016-03-30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中 小】 語音播報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智能機械研究所研究員張忠平領導的研究團隊在細胞及生物體內自發性活性氧簇
-
研究揭示糖轉運蛋白結構與機理
,報導了人的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1-4在大腸桿菌中的同源蛋白XylE的晶體結構,並且運用生化手段對其工作機理進行了研究。這類葡萄糖轉運蛋白家族包含多個成員,其中科學家對GLUT1、GLUT2、GLUT3、GLUT4這四個蛋白研究最為深入,且證實與多種人類疾病的發生密切相關,如嬰兒癲癇發作、Fanconi-Bickel綜合症、糖尿病、肥胖等。但是目前對於這一類重要蛋白的結構信息知之甚少。 顏寧教授領導的研究組一直將人體葡萄糖轉運蛋白及其在各物種中同源蛋白的結構與功能研究作為主要方向。
-
Science|內質網P5A-ATPase是一種跨膜螺旋脫位酶
文章通過結構解析和體外實驗證明了P5A-ATPase是內質網上跨膜區的脫位酶。 真核細胞中超過1/3的蛋白是膜蛋白和分泌蛋白,這些蛋白擁有特定的疏水序列用來定位到細胞器中從而發揮功能。擁有C-端跨膜片段(TM)和尾部錨定(TA)序列的蛋白依賴不同的分揀機制定位到內質網、線粒體和過氧化物酶體。
-
在世界上首次揭示人源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1的晶體結構
清華大學顏寧研究組取得生命科學基礎研究重大突破 在世界上首次揭示人源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1的晶體結構 清華新聞網6月6日電(記者 顧淑霞)清華大學醫學院顏寧教授研究組在世界上首次解析了人源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1
-
西湖大學再獲重要突破,首次實現跨膜孔蛋白的精確從頭設計
該研究在世界上首次實現了跨膜孔蛋白的精確從頭設計。通道蛋白,是膜蛋白的一種,相當於這間屋子其中一扇窗戶,作為物質跨膜轉運的通道,它在神經信號傳遞、細胞程序性死亡等複雜的生理活動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是很多重大人類疾病的藥物作用靶點,也作為蛋白質工具被廣泛應用於生物技術與研究。本次研究所設計的跨膜孔蛋白,就隸屬於通道蛋白。
-
Chemical Science:合肥研究院等在光遺傳學工具開發方面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科學中心研究員王俊峰課題組與美國德克薩斯大學教授黃韻、周育斌課題組合作內質網是真核細胞內重要的細胞器,是由雙層膜組成的腔體結構。它與細胞內其它各種不同的膜組分(質膜、線粒體膜等)有著動態的相互作用和信息交流,形成了一個巨大的細胞內膜網絡。內質網與質膜之間,通過內質網上的膜蛋白識別質膜內側特異性分布的磷脂肌醇,形成距離為10-40納米的膜接觸位點(membrane contact site)。
-
福建醫學基礎知識材料:藥物跨膜轉運
福建醫學基礎知識材料:藥物跨膜轉運 【導讀】福建衛生人才網:提供2020福建醫療衛生閱讀資料,2020福建醫療衛生招聘醫學基礎知識複習資料,包括福建醫學類公共基礎知識考什麼,醫學基礎知識重點、答題技巧等。
-
JACS:膜蛋白化學全合成及單分子通道檢測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科學中心副研究員鄭基深在清華大學教授劉磊和強磁場科學中心研究員田長麟共同指導下發展了膜蛋白化學全合成新方法,合成了全長流感病毒通道蛋白M2及內向整流鉀離子通道蛋白Kir5.1膜嵌入結構域,並和強磁場中心的博士生餘木合作,應用單分子通道檢測方法實現了化學全合成的跨膜通道蛋白的功能檢測。
-
如何預測蛋白的跨膜螺旋?
而α-螺旋在細胞中通常具有信號傳導或轉運通道功能,細胞中的跨膜蛋白以此類型為主,在人類中,27%的蛋白質被預測為α-螺旋型跨膜蛋白。 那麼,如何預測一個蛋白是否具有跨膜螺旋(TMH)呢? 今天推薦大家一款比較好用的在線工具-TMHMM 2.0。
-
醫療衛生醫學基礎知識重要考點:細胞膜的跨膜物質轉運功能-生理學
醫療衛生1.單純擴散:是一種簡單的物理擴散,即脂溶性高和分子量小的物質由膜的高濃度一側向低濃度一側的跨膜運動。擴散的方向和速度取決於物質在膜兩側的濃度差和膜對該物質的通透性。擴散的最終結果是該物質在膜兩側的濃度差消失。例題:人體內O2、CO2、N2、水和甘油等進出細胞膜是通過A.單純擴散B.易化擴散C.主動轉運D.入胞E.出胞正確答案:A2.經載體和通道膜蛋白介導的跨膜轉運:帶電離子和水溶性分子的跨膜轉運需要由膜蛋白的介導來完成。
-
科普來了 | 科學家實現跨膜孔蛋白的精確從頭設計
前段時間,Nature雜誌在線發表西湖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盧培龍研究員課題組與華盛頓大學David Baker等課題組合作的人工設計跨膜蛋白質的最新研究:《跨膜孔蛋白的計算機輔助設計》(Computational Design of Transmembrane Pores)。該研究在世界上首次實現了跨膜孔蛋白的精確從頭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