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重大進展!揭示內質網P5A-ATPase是一種跨膜螺旋脫位酶

2021-01-14 生物谷

2020年9月27日訊/

生物谷

BIOON/---真核細胞含有膜包圍的具有不同身份和功能的細胞器,這些細胞器的身份和功能取決於蛋白組成。因此,蛋白的正確定位是細胞器功能和細胞穩態的關鍵。內質網(ER)和線粒體外膜是新合成的具有疏水跨膜區的蛋白的主要目的地。膜蛋白定位不僅需要高保真的蛋白靶向,還需要選擇性地去除錯誤定位的蛋白的質量控制機制。在線粒體外膜,ATP依賴性的馬達蛋白Msp1/ATAD1可以去除一些錯誤定位的跨膜蛋白。相比之下,雖然針對內質網的蛋白靶向研究得很好,但是對清除內質網膜上的錯誤靶向的跨膜蛋白的機制還未完全了解。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作為一種研究膜蛋白定位的模型,來自美國哈佛醫學院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員著重關注尾錨定蛋白(tail–anchored protein),尾錨定蛋白含有的單個C端跨膜區對細胞器定位是必要的,並且在很大程度上是充分的。他們推斷,介導線粒體尾錨定蛋白定位的因子會直接與新生蛋白相互作用。

這些作者使用了一種無偏見的、位點特異性的交聯和質譜方法來鑑定這樣的蛋白跨膜區。這種方法揭示了內質網駐留的孤兒P型泵P5A-ATP酶(

酵母

中的Spf1;人類中的ATP13A1)直接與線粒體尾錨定蛋白相互作用。

由於

遺傳

學研究已經將P5A-ATP酶(P5A-ATPase)與線粒體尾錨定蛋白錯位聯繫起來,這些作者結合生化和結構方法來確定P5A-ATP酶的功能和機制。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020年9月25日的Scienc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The endoplasmic reticulum P5A-ATPase is a transmembrane helix dislocase」。

P5A-ATPase將錯誤定位的跨膜螺旋從內質網中移出,圖片來自Science, 2020, doi:10.1126/science.abc5809。

P型ATP酶形成了一大類活躍的轉運蛋白,存在於所有生命界,主要通過跨細胞膜運輸離子或脂質。P5A-ATP酶屬於真核生物特異性的P型ATP酶亞家族,它們的底物特異性是未知的。

這些作者在無細胞系統中重建了膜蛋白插入細胞器過程,並利用位點特異性交聯揭示了P5A-ATP酶直接與線粒體尾錨定蛋白的跨膜區相互作用。缺乏ATP13A1的人細胞表現出線粒體尾錨定蛋白錯誤定位到內質網和分泌途徑。在體外試驗中,新合成的線粒體尾錨定蛋白異常地積累在缺乏P5A-ATP酶活性的內質網囊泡中。這種積累是由於從缺乏ATP13A1的內質網膜中移除錯誤插入的線粒體蛋白受損所致。

釀酒

酵母

Spf1在3.3~3.7埃解析度下的不同構象的低溫電鏡結構顯示,與其他已知結構的P型ATP酶相比,P5A-ATP酶具有一個非典型的大的底物結合口袋。該口袋交替地向內質網腔和細胞質打開,同時通過一個側向開口保持對脂質雙層的接觸。捕獲假定底物進行結構測定,發現在這個側向開口處有額外的類似於α螺旋跨膜區的跨膜密度。結合野生型細胞和P5A-ATP酶敲除細胞的

蛋白質組

學數據,這些研究結果表明,P5A-ATP酶可以將錯誤插入到內質網中的具有短親水腔結構域的中度疏水性跨膜區移出。

綜上所述,這些作者將P5A-ATP酶的功能確定為內質網膜上跨膜區的脫位酶(dislocase)。這種功能分配表明P型ATP酶除了轉運離子和脂質之外,還轉運底物。P5A-ATP酶積極地將錯誤插入的蛋白從內質網中移出,也代表了一種以前未知的細胞保障和質量控制機制,有助於維持內質網和線粒體穩態,這也可能解釋了與P5A-ATP酶功能障礙相關的多效表型。(生物谷 Bioon.com)

參考資料:Michael J. McKenna et al. The endoplasmic reticulum P5A-ATPase is a transmembrane helix dislocase. Science, 2020, doi:10.1126/science.abc5809.

相關焦點

  • Science|內質網P5A-ATPase是一種跨膜螺旋脫位酶
    文章通過結構解析和體外實驗證明了P5A-ATPase是內質網上跨膜區的脫位酶。    真核細胞中超過1/3的蛋白是膜蛋白和分泌蛋白,這些蛋白擁有特定的疏水序列用來定位到細胞器中從而發揮功能。擁有C-端跨膜片段(TM)和尾部錨定(TA)序列的蛋白依賴不同的分揀機制定位到內質網、線粒體和過氧化物酶體。
  • 內質網P5A-ATP酶是跨膜螺旋脫位酶
    美國哈佛醫學院Eunyong Park、Sichen Shao等研究人員合作發現,內質網P5A-ATP酶是跨膜螺旋脫位酶。2020年9月25日出版的《科學》雜誌發表了這一研究成果。   研究人員發現孤兒P5A-腺苷三磷酸酶(ATP酶)轉運蛋白ATP13A1(酵母中的Spf1)與線粒體尾部錨定蛋白的跨膜片段(TM)直接相互作用。
  • 內質網糖基轉移酶ALG6的結構與機制
    內質網糖基轉移酶ALG6的結構與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2/27 16:01:20 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Kaspar P.
  • Science:重大進展!揭示內質網通過接觸調節無膜細胞器的生物發生和...
    2020年2月6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內質網與細胞中的至少兩個無膜區室(membraneless compartment)接觸並影響它們的影響。
  • 研究揭示內質網P5A ATPase/CATP-8通過清除異位蛋白維持內質網...
    膜蛋白被正確地定位到相應的細胞器上對於維持細胞器特異「身份」和生理功能較為重要。膜蛋白的正確定位依賴於精確的蛋白分選通路,並需要細胞器上相應的機制清除錯誤定位的蛋白。如在線粒體外膜的AAA-ATPase Msp1可以把錯誤定位到線粒體外膜的蛋白清除。
  • 科學網—揭示植物內質網氧化還原酶作用機制
    中科院遺傳發育所等   本報訊(記者高長安 通訊員譚莉梅)中科院遺傳發育所農業資源研究中心呂東平研究組與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王志珍研究團隊通過合作研究,在植物蛋白質氧化摺疊研究中取得進展。在動物和酵母中,內質網氧化還原酶是二硫鍵的主要供體。但是,植物內質網氧化還原酶在蛋白質二硫鍵形成過程中的作用機制還不清楚。 研究人員發現擬南芥內質網氧化還原酶的兩個同源蛋白參與了蛋白質氧化摺疊,首先內質網氧化還原酶將二硫鍵從其內部活性中心傳遞到外部活性中心,然後通過蛋白質二硫鍵異構酶把二硫鍵提供給底物。
  • Nature、Science和Cell三大期刊低溫電鏡解析蛋白結構重大研究
    他計劃解析一種細小的膜蛋白TRPV1。TRPV1是檢測辣椒中引起灼燒感的物質的受體,並與其它痛感蛋白緊密相關。加利福利亞大學病理學家David Julius等人之前嘗試結晶TRPV1,結果失敗。用低溫電子顯微鏡解析TRPV1項目,一開始進展緩慢。但2013年底,技術進步使得這一項目有了重大突破,他們獲得了解析度為0.34納米的TRPV1蛋白的結構。該成果的發表對於領域來說,無異於驚雷。
  • 乾貨|內質網標誌蛋白質.
    KTN1基因編碼的蛋白質是一種膜蛋白,屬於驅動素家族成員之一。此蛋白可以結合驅動蛋白,從而參與細胞內細胞器的運動。PDIA3基因編碼的是內質網中的一種蛋白質,此蛋白質與凝集素伴侶鈣網蛋白和鈣連接蛋白相互作用,調節新合成糖蛋白的摺疊。 已經有證據顯示該蛋白質具有蛋白質二硫鍵異構酶活性。凝集素和此蛋白結合後的複合物通過促進糖蛋白底物形成二硫鍵來介導蛋白摺疊。此外,這個蛋白質還能作為分子伴侶防止蛋白質之間聚集形成聚合物。
  • Science:內質網自噬讓細胞保持健康
    這些位點形成於高度動態的由Lnp1加以穩定的管狀內質網網絡上,其中Lnp1是一種位於管狀內質網連接處的保守蛋白。儘管內質網自噬發生在連續內質網網絡的離散位點上,但是將內質網裝載到自噬體中的受體分散於這個內質網網絡中。內質網上的特定位點如何成為內質網自噬的靶標尚不清楚。
  • 2019年7月5日Science期刊精華
    內質網上的特定位點如何成為內質網自噬的靶標尚不清楚。基於此,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匹茲堡大學、挪威奧斯陸大學和荷蘭格羅寧根大學的研究人員推斷細胞質組分可能與內質網自噬受體一起發揮功能以便確定這些位點。COPII包被亞基是這些因子的候選對象,這是因為已知它們將膜結構域與剩下的佔大部分的內質網結構域分離開來。
  • 如何預測蛋白的跨膜螺旋?
    而α-螺旋在細胞中通常具有信號傳導或轉運通道功能,細胞中的跨膜蛋白以此類型為主,在人類中,27%的蛋白質被預測為α-螺旋型跨膜蛋白。 那麼,如何預測一個蛋白是否具有跨膜螺旋(TMH)呢? 今天推薦大家一款比較好用的在線工具-TMHMM 2.0。
  • 杭州師範大學 Nature 子刊首次報導 Ufmylation 修飾的內質網穩態...
    它的異常會導致癌症、糖尿病、神經退行性疾病等人類多種重大疾病。它們的生物學意義涉及細胞生命活動的各個方面。該領域已成為現代生命科學研究的熱點之一,在我國呈現蓬勃發展之勢。與泛素化修飾類似,Ufm1 修飾是由一個特定的 E1 樣活化酶(Uba5)、E2 樣結合酶(Ufc1)和一個 E3 樣連接酶(Ufl1,又稱 NLBP)來催化完成。DDRGK1 是第一個被鑑定的 Ufmylation 修飾蛋白,調控並維持 NLBP 的 E3 活性,是 Ufmylation 修飾重要的調節因子。
  • 華人科學家Science論文:內質網降解調控線粒體動態
    華人科學家Science論文:內質網降解調控線粒體動態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3/21 21:36:27 近日,美國密西根大學醫學院齊嶺(Ling Qi)及其團隊發現,內質網(ER)相關降解參與調控棕色脂肪細胞的線粒體動態
  • Science:華人科學家從結構上揭示酶VKOR的催化循環和維生素K拮抗劑...
    這些治療過程的核心是維生素K環氧化物還原酶(vitamin K epoxide reductase, VKOR),這是一種內質膜酶,它能產生維生素K的活性形式以支持血液凝固。VKA抑制VKOR的催化作用,VKOR的催化作用是由兩對半胱氨酸進行的,一對半胱氨酸直接還原底物,另一對半胱氨酸介導電子轉移。
  • 【科技前沿】胡俊傑團隊揭示片狀內質網形成的分子機制
    【科技前沿】胡俊傑團隊揭示片狀內質網形成的分子機制 2020-06-23 02: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顏寧團隊在結構領域取得重大進展
    2020年5月13日,顏寧團隊就在Nature上背靠背,連續發表兩篇學術論文,在結構生物學領域取得重大進展。每個protomer都由九個跨膜段組成,這些段包圍了一個胞質通道和一個在預計的催化位點會聚的跨膜通道。結構指導的突變分析的證據表明,醯基輔酶A通過細胞質通道進入活性位點,而膽固醇可能從側面通過跨膜通道進入。這種結構和生化特徵有助於合理化ACAT1對不飽和醯基鏈的偏好,並提供對MBOAT家族中酶催化機制的見解。
  • Science:揭示高粱植物利用蜀黍氰甙抵抗害蟲和食草動物機制
    2016年11月21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一個國際研究小組揭示出高粱植物利用化合物蜀黍氰甙(dhurrin)抵抗害蟲和食草動物的機制。該小組在Science期刊上,描述了他們的研究、他們的研究結果和他們的發現對代謝中間體(metabolon)研究領域可能產生的影響。
  • 低溫電鏡解析蛋白結構十大進展
    他計劃解析一種細小的膜蛋白TRPV1。TRPV1是檢測辣椒中引起灼燒感的物質的受體,並與其它痛感蛋白緊密相關。加利福利亞大學病理學家David Julius等人之前嘗試結晶TRPV1,結果失敗。用低溫電子顯微鏡解析TRPV1項目,一開始進展緩慢。但2013年底,技術進步使得這一項目有了重大突破,他們獲得了解析度為0.34納米的TRPV1蛋白的結構。該成果的發表對於領域來說,無異於驚雷。
  • 基於電子順磁共振方法的跨膜轉運蛋白三維結構解析研究獲進展
    基於電子順磁共振方法的跨膜轉運蛋白三維結構解析研究獲進展 2016-02-23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YgaP,通過系統構建位點特異性電子自旋標記(簡稱SDSL),應用電子順磁共振(簡稱EPR),特別是脈衝雙電子偶極耦合(簡稱DEER)方法,首次成功解析了YgaP的全長三維結構,並通過EPR動態特性、順磁增強分子易趨性分析、距離測量等分析方法研究了YgaP蛋白跨膜轉運酶催化產物硫氰根離子(SCN-)的分子機制。
  • 科普來了 | 科學家實現跨膜孔蛋白的精確從頭設計
    通道蛋白,是膜蛋白的一種,相當於這間屋子其中一扇窗戶,作為物質跨膜轉運的通道,它在神經信號傳遞、細胞程序性死亡等複雜的生理活動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是很多重大人類疾病的藥物作用靶點,也作為蛋白質工具被廣泛應用於生物技術與研究。本次研究所設計的跨膜孔蛋白,就隸屬於通道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