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網—揭示植物內質網氧化還原酶作用機制

2021-01-08 科學網
中科院遺傳發育所等 揭示植物內質網氧化還原酶作用機制

 

本報訊(記者高長安 通訊員譚莉梅)中科院遺傳發育所農業資源研究中心呂東平研究組與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王志珍研究團隊通過合作研究,在植物蛋白質氧化摺疊研究中取得進展。該研究結果近日在線發表於《植物生理》。

二硫鍵的形成對於真核生物的分泌蛋白和質膜蛋白在內質網中的摺疊至關重要。在動物和酵母中,內質網氧化還原酶是二硫鍵的主要供體。但是,植物內質網氧化還原酶在蛋白質二硫鍵形成過程中的作用機制還不清楚。

研究人員發現擬南芥內質網氧化還原酶的兩個同源蛋白參與了蛋白質氧化摺疊,首先內質網氧化還原酶將二硫鍵從其內部活性中心傳遞到外部活性中心,然後通過蛋白質二硫鍵異構酶把二硫鍵提供給底物。研究人員還發現這兩個同源蛋白的性質和功能是有差異的:在體內,其中一個蛋白主要以氧化激活態存在,而另外一個則主要以非激活態存在。因此,在蛋白質氧化摺疊過程中,處於激活態的擬南芥內質網氧化還原酶可能是主要的二硫鍵供體。

論文相關信息: https://doi.org/10.1104/pp.19.00020

《中國科學報》 (2019-06-14 第3版 綜合)

相關焦點

  • 生物物理所發現分泌途徑磷酸化調控內質網氧化還原穩態的新功能
    該研究發現分泌途徑激酶Fam20C可通過磷酸化內質網巰基氧化酶Ero1a來調控內質網的氧化還原穩態,首次建立了蛋白質的磷酸化修飾與氧化摺疊之間的聯繫;為內質網等分泌途徑細胞器的環境和功能的調控提供了新的機制;揭示了蛋白質磷酸化修飾新的生物學功能。  人基因組編碼的蛋白中約有30%是磷酸化蛋白。作為重要的翻譯後修飾,蛋白磷酸化調節細胞生命活動的幾乎所有方面。
  • 研究部分揭示生物體內氧化還原過程對生物的影響—新聞—科學網
    【科學網 劉萬生報導】6月19日,由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複雜分子體系反應動力學研究組韓克利研究員所帶團隊,通過引入含碲穀胱甘肽過氧化物模擬酶開發出了一種可逆近紅外螢光探針檢測生物體內過氧化亞硝醯和穀胱甘肽之間的氧化還原循環
  • 科學網—揭示藍藻光合固碳關鍵酶的作用機制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PNAS|揭示NADP-蘋果酸脫氫酶的氧化還原開關對維持植物在波動光和黑暗下最佳生長的具有重要作用
    氧化還原調節被認為是植物適應動態變化的環境的核心。基於硫醇的氧化還原調節系統在光合作用的調節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 內質網糖基轉移酶ALG6的結構與機制
    內質網糖基轉移酶ALG6的結構與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2/27 16:01:20 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Kaspar P.
  • 揭示內質網P5A-ATPase是一種跨膜螺旋脫位酶
    內質網(ER)和線粒體外膜是新合成的具有疏水跨膜區的蛋白的主要目的地。膜蛋白定位不僅需要高保真的蛋白靶向,還需要選擇性地去除錯誤定位的蛋白的質量控制機制。在線粒體外膜,ATP依賴性的馬達蛋白Msp1/ATAD1可以去除一些錯誤定位的跨膜蛋白。相比之下,雖然針對內質網的蛋白靶向研究得很好,但是對清除內質網膜上的錯誤靶向的跨膜蛋白的機制還未完全了解。
  • 植物內質網相關蛋白質降解機制
    植物在整個生活史中面臨多種非生物和生物脅迫,一直以來科學家對於植物如何響應環境脅迫並協調生長發育和脅迫響應之間的關係進行著系統而深入的研究。蛋白質泛素化修飾是一種重要的蛋白質翻譯後修飾,主要通過影響蛋白穩定性、活性、亞細胞定位及蛋白之間的相互作用等在植物生長發育和適應各種環境的過程中發揮重要功能。
  • 王志珍院士課題組揭示磷酸化修飾調控內質網應激早期應答的新機制
    內質網(endoplasmic reticulum, ER)是真核細胞分泌蛋白和膜蛋白的摺疊工廠。細胞內外環境的變化會引起ER穩態(包括蛋白質穩態、氧化還原穩態和鈣穩態等)失衡。特別是在分泌活動旺盛的細胞中,ER的蛋白質摺疊狀態無時無刻不在發生變化,因此近年來, ER應激的早期調節機制逐漸成為本領域的研究前沿。前期工作中,王志珍院士課題組王磊研究員發現分泌途徑激酶Fam20C能通過磷酸化ER巰基氧化酶Ero1α來維持內質網氧化還原穩態,在低氧脅迫、還原應激以及泌乳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1]。Fam20C能否在ER應激過程中調節蛋白質穩態尚不清楚。
  • 揭示人工溼地—微生物燃料電池耦合系統運行機制—新聞—科學網
    河北大學生態與環境治理研究所
  • Cell|全基因組篩選揭秘內質網自噬分子調控機制
    報告基因為篩選背景展開了全基因基礎的篩選,發現並鑑定出200多個與人類內質網自噬相關的因子,揭開了內質網自噬依賴於UFM1類泛素化類似修飾蛋白信號通路的相關分子機制。因此,作者們希望找出內質網自噬與線粒體代謝過程之間的聯繫。通過遺傳學敲低氧化磷酸基因或者化學藥物施用破壞氧化磷酸化過程,作者們發現線粒體的氧化磷酸化過程可以促進內質網自噬。另外,使作者們非常驚訝的是通過敲低氧化磷酸化組分引發的內質網自噬減少並不依賴於AMPK信號通路。
  • 新研究助力破譯植物細胞壁形成機制—新聞—科學網
    來自美國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Yingqi Cai的最新研究,揭示了木聚糖特異性氧乙醯轉移酶(XOAT1)的結構信息和工作機制,為破譯植物細胞壁形成機制邁出了重要一步。相關成果4月30日在線發表於《植物細胞》雜誌。 植物細胞壁為植物細胞提供機械支持,決定其大小和形狀,並影響植物的發育和應力反應。
  • 科研人員發表植物內質網相關蛋白質降解機制綜述文章
    植物在整個生活史中面臨多種非生物和生物脅迫,一直以來科學家對於植物如何響應環境脅迫並協調生長發育和脅迫響應之間的關係進行著系統而深入的研究。蛋白質泛素化修飾是一種重要的蛋白質翻譯後修飾,主要通過影響蛋白穩定性、活性、亞細胞定位及蛋白之間的相互作用等在植物生長發育和適應各種環境的過程中發揮重要功能。
  • 藍藻光合作用功效調控機制研究獲突破—新聞—科學網
    藍藻學名藍細菌,其光合作用在地球大氣環境有氧化的進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也是無機態的碳進入生物圈的重要途徑。科學家發現,藍藻中含有一種名為「Rubisco」的酶在光合作用中發揮著關鍵作用,但是其工作機制卻長期未被認識。
  • 中科院植物所揭示蜈蚣草砷超富集機理—新聞—科學網
    記者日前從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獲悉,該所副研究員何振豔研究組利用多種分子生物學手段,在轉錄水平上揭示了砷超富集植物蜈蚣草的砷超富集機理及其調控分子網絡,
  • 【科技前沿】胡俊傑團隊揭示片狀內質網形成的分子機制
    【科技前沿】胡俊傑團隊揭示片狀內質網形成的分子機制 2020-06-23 02: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Science:揭示高粱植物利用蜀黍氰甙抵抗害蟲和食草動物機制
    2016年11月21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一個國際研究小組揭示出高粱植物利用化合物蜀黍氰甙(dhurrin)抵抗害蟲和食草動物的機制。該小組在Science期刊上,描述了他們的研究、他們的研究結果和他們的發現對代謝中間體(metabolon)研究領域可能產生的影響。
  • 生物物理所揭示光合作用卡爾文循環的催化及調控機制
    光反應階段中光信號經由一系列蛋白最終轉變為氧化還原信號,通過硫氧還蛋白(TRX)調控卡爾文循環及大量下遊反應。葉綠體磷酸核酮糖激酶(PRK)和甘油醛-3-磷酸脫氫酶(GAPDH)是卡爾文循環的關鍵酶,分別消耗光反應過程中產生的ATP和NADPH,並均受到TRX的氧化還原調控,處於還原態時為激活狀態,氧化態時為失活狀態。
  • 研究揭示裂解多糖單加氧酶與底物相互作用機制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天然產物及糖工程研究組研究員尹恆團隊與分子反應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分子模擬與設計研究組研究員李國輝團隊合作,在裂解多糖單加氧酶(LPMO)與不可溶的纖維素底物相互作用機制方面取得新進展。
  • 南京農業大學揭示一種MYB轉錄因子調控杜梨耐寒性的作用機制
    之前的研究發現了與AtDHAR(脫氫抗壞血酸還原酶,dehydroascorbate reductase)相關的應激反應基因,AtDHAR2參與提高鹽和低溫脅迫的抗性,而進一步鑑定其轉錄因子(transcription factor,TF)及其對相關基因表達和蛋白水平變化的作用非常重要。  植物體內含有多種不同的TF,其中MYB是最大的TF家族之一,佔TF總數的約9%。
  • 揭示玉米內質網中的未摺疊蛋白反應出人意料地促進了核/細胞質熱休克反應,進一步完善植物耐熱機制
    Howell教授題為 The Transcription Factor bZIP60 Links the 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 (UPR) to the Heat Stress Response (HSR) in Maize 的最新合作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