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全基因組篩選揭秘內質網自噬分子調控機制

2020-12-06 BioArt生物藝術

撰文 | 十一月

細胞自噬會介導細胞內的物質被帶到溶酶體中進行降解,這對於維持細胞內的穩態非常關鍵。通過自噬特異性地移除整個細胞器也是對細胞穩態的保護。以線粒體為例,破損的線粒體表面上的蛋白會被磷酸化和泛素化修飾標記,從而招募自噬相關的蛋白特異性地進行線粒體自噬(Mitophagy)【1,2】

選擇性細胞器自噬的失調會對細胞適應性產生負面影響,且與神經退行性疾病的發生和發展息息相關。舉例來說,線粒體自噬相關基因如PINK1和Parkin發生突變會造成人體產生帕金森等疾病的發生【3,4】

內質網在體內多種生物學過程中都擔綱重要角色,比如鈣的存儲、脂質的生物合成、分泌蛋白和膜蛋白的成熟和運輸等方面都離不開內質網的正常運轉【5】內質網自噬(Autophagy of the ER, ER-phagy)的研究其實最早在開始於15年前,是在酵母中進行的研究【6】

而一直到近年來關於內質網自噬的研究才在哺乳動物細胞有所進展【7】(所以各位研究生小白們不要著急,令你揚名立萬的科學研究現在可能還處在「幼兒園」萌芽階段)。但關於內質網自噬的相關調節信號通路的研究還並不非常清楚。

2020年3月10日,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Jacob E. Corn研究組在Cell上發表文章A Genome-wide ER-Phagy Screen Highlights Key Roles of Mitochondrial Metabolism and ER-Resident UFMylation針對內質網自噬以ER-phagy報告基因為篩選背景展開了全基因基礎的篩選,發現並鑑定出200多個與人類內質網自噬相關的因子,揭開了內質網自噬依賴於UFM1類泛素化類似修飾蛋白信號通路的相關分子機制。

為了揭開內質網自噬調節相關的信號通路,作者們進行了一個全基因組CRISPR幹擾(CRISPRi)為基礎的篩選。記得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的王曉東老師曾經說過:「if you run out of idea, do a screen(另一個流傳的版本是,邵峰老師曾說過的,「當研究沒有什麼頭緒的時候,就去做個篩選吧」)。篩選這條路子幾乎百用不廢,通過大規模的篩選科學家們可以得到一個與研究目標相關的一個寶庫。而通過篩選得到的靶標基因或者藥物等的方式所具有的系統性、廣泛性是其他實驗所不能比擬的。

一個好的篩選方案需要具備哪些特點?首先,有一個可靠的篩選背景,比如篩選報告基因、篩選細胞品系;其次,有良好的實驗對照(空白對照、陰性對照與陽性對照);最後,篩選結果有明確的可讀性,比如通過報告基因螢光數值變化、細胞存活數量計數、產生反應顏色等等。當然,為了確保實驗的順利進行,在進行大規模篩選之前可以進行一個小規模的預實驗,對實驗系統進行檢測和確認。

作者們以2018年發表的一個內質網自噬串聯報告基因系統(ER-autophagy tandem reporter system,EATR)【8】進行全基因組篩選(圖1)。在細胞中穩定表達藥物誘導的EATR質粒,其中包括mCherry和eGFP兩種連接在內質網定位蛋白之上。在細胞質中,細胞內的pH值表現為中性,可以觀察到由內質網定位蛋白mCherry和eGFP的同時表達出現黃色信號。

而在溶酶體中,其環境為偏酸性,此時eGFP淬滅因而只表現出紅色。dCas9-KRAB質粒在細胞中的穩定表達是為了確保sgRNA靶向基因的轉錄抑制(圖1)。通過篩選,作者們找到了與內質網自噬相關的約200個基因。

通過Gene ontology分析,作者們發現,與內質網自噬相關的基因主要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類群:自噬執行相關基因;泛素化修飾;線粒體代謝與氧化磷酸化相關的基因;泛素類似蛋白UFM1相關的蛋白翻譯後修飾相關基因。

圖1 內質網自噬報告基因篩選系統

作者們驚訝地發現,很多與內質網自噬相關的蛋白都是氧化磷酸化過程相關因子。因此,作者們希望找出內質網自噬與線粒體代謝過程之間的聯繫。通過遺傳學敲低氧化磷酸基因或者化學藥物施用破壞氧化磷酸化過程,作者們發現線粒體的氧化磷酸化過程可以促進內質網自噬。另外,使作者們非常驚訝的是通過敲低氧化磷酸化組分引發的內質網自噬減少並不依賴於AMPK信號通路

除了與線粒體代謝相關的因子之外,作者們還篩選到了一些定位在內質網或者與內質網功能相關的一些因子,其中就包括與內質網穩態相關的DDRGK1【9】。作者們通過免疫染色實驗發現DDRGK1與內質網共定位。

而且之前有研究表明,DDRGK1可以被通過類泛素化蛋白UFM1修飾,對於其他因子的進一步UFM1修飾也是非常關鍵的【10】。UFM1類泛素化修飾包括激活、結合和連接過程,與泛素化過程類似,UFM1修飾也需要E1(UBA5)、E2(UFC1)和E3(UFL1)的參與(圖2)

而且DDRGK1的UFM1修飾也依賴於其存在的賴氨酸(K)位點。通過生化實驗,作者們的確發現內質網自噬過程中DDRGK1會發生UFM1修飾,但是在敲除了UFM1後,DDRGK1的表達豐度未受影響,敲除E3連接酶UFL1之後也不會對此修飾的水平造成影響。突變DDRGK1中所有保守的賴氨酸位點也不會影響其與E3連接酶UFL1之間的相互作用。

這些結果讓作者們意識到一點,DDRGK1未必是內質網自噬過程中UFM1修飾的靶點,而可能是作為E3連接酶UFL1適配器(Adaptor)而非底物發揮作用的。通過實驗作者們發現,DDRGK1通過其中一個結構域在內質網自噬過程中招募E3連接酶UFL1到內質網上激活UFL1連接酶的活性,對其內質網自噬相關的底物進行UFM1修飾。

圖2 UFM類泛素化修飾過程

總的來說,Jacob E. Corn研究組的工作通過全基因組CRISPRi為基礎的篩選找到了200個與內質網自噬相關的基因,為今後對於內質網自噬相關過程以及相關疾病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資料庫。同時,作者們發現了一條DDRGK1依賴的、UFM1類泛素化修飾相關的內質網自噬相關信號通路,進一步豐富了關於內質網自噬方面的研究(圖3)

圖3 全基因組篩選揭示出內質網自噬分子機制模型圖

製版人:珂

參考文獻

1. Youle, R. J. & Narendra, D. P. Mechanisms of mitophagy.Nat Rev Mol Cell Biol12, 9-14, doi:10.1038/nrm3028 (2011).

2. Nguyen, T. N., Padman, B. S. & Lazarou, M. Deciphering the Molecular Signals of PINK1/Parkin Mitophagy.Trends Cell Biol26, 733-744, doi:10.1016/j.tcb.2016.05.008 (2016).

3. Dodson, M. W. & Guo, M. Pink1, Parkin, DJ-1 and mitochondrial dysfunction in Parkinson's disease.Current opinion in neurobiology17, 331-337, doi:10.1016/j.conb.2007.04.010 (2007).

4. Deas, E., Wood, N. W. & Plun-Favreau, H. Mitophagy and Parkinson's disease: the PINK1-parkin link.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acta1813, 623-633, doi:10.1016/j.bbamcr.2010.08.007 (2011).

5. Schwarz, D. S. & Blower, M. D. The 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ucture, function and response to cellular signaling.Cell Mol Life Sci73, 79-94, doi:10.1007/s00018-015-2052-6 (2016).

6. Hamasaki, M., Noda, T., Baba, M. & Ohsumi, Y. Starvation triggers the delivery of the endoplasmic reticulum to the vacuole via autophagy in yeast.Traffic6, 56-65, doi:10.1111/j.1600-0854.2004.00245.x (2005).

7. Khaminets, A. et al. Regulation of endoplasmic reticulum turnover by selective autophagy.Nature522, 354-358, doi:10.1038/nature14498 (2015).

8. Liang, J. R., Lingeman, E., Ahmed, S. & Corn, J. E. Atlastins remodel the endoplasmic reticulum for selective autophagy.J Cell Biol217, 3354-3367, doi:10.1083/jcb.201804185 (2018).

9. Leto, D. E. et al. Genome-wide CRISPR Analysis Identifies Substrate-Specific Conjugation Modules in ER-Associated Degradation.Mol Cell73, 377-389 e311, doi:10.1016/j.molcel.2018.11.015 (2019).

10. Liu, J. et al. A critical role of DDRGK1 in endoplasmic reticulum homoeostasis via regulation of IRE1alpha stability.Nature communications8, 14186, doi:10.1038/ncomms14186 (2017).

相關焦點

  • 研究揭示ER自噬機制
    研究揭示ER自噬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3/12 15:15:18 美國加州大學Jacob E.
  • 馮巍課題組揭示WIPI蛋白結合ATG2並調控細胞自噬的分子機制
    該研究主要通過生物化學和結構生物學等手段,揭示了WIPI蛋白識別、結合ATG2並調控自噬體形成的分子機制。自噬是真核細胞中一種高度保守的自身降解途徑。自噬過程通過細胞內容物的降解和循環利用,在維持細胞內穩態平衡、避免有害蛋白聚集體積累以及抵禦病原入侵等方面都發揮著重要作用。WIPI蛋白家族是自噬起始信號PI3P脂質的效應分子,其可以招募其他因子對自噬體形成進行調控。
  • Cell:調控細胞自噬的一個關鍵分子機制
    由管坤良教授領導的一組研究人員找到了調控細胞自噬的一個關鍵分子機制,細胞自噬是指細胞在惡劣條件下確保其生存的一種基本應激反應。研究人員發現一種稱為AMPK的酶,不僅參與了細胞的傳感和能量調控,而且在細胞自噬酶作用方面,也扮演了重要角色。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1月17日的Cell雜誌在線版上。
  • 郭玉松團隊揭示平面細胞極化核心蛋白從內質網輸出的分子機制
    PCP的建立受一組進化保守的PCP核心蛋白調控,包括跨膜蛋白Frizzled以及鈣粘蛋白EGF LAG七次跨膜G型受體家族成員(Celsr)【1】。新合成的跨膜的PCP核心蛋白沿著分泌轉運途徑被傳遞至質膜,而後在質膜上執行其生理功能。目前,調節PCP核心蛋白在分泌轉運途徑中的運輸的分子機制還大部分未知。
  • Plant Cell | 硫化氫調控植物細胞自噬的新機制
    責編 | 逸雲細胞自噬是一種真核生物中高度保守的物質降解機制,參與自噬過程的蛋白被稱為自噬相關蛋白硫化氫(Hydrogen sulfide,H2S)是目前公認的一種信號分子,在植物生長發育及逆境脅迫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包括細胞自噬和脫落酸(Abscisic
  • 王振寧課題組首次揭示「逆生」分子網絡調控機制
    中國醫科大學王振寧教授課題組在已在前期研究中【1】根據細胞形態及關鍵能量代謝調控蛋白複合物mTORC1活性變化,將逆生過程分為如下三個階段:第一階段:mTORC1失活,溶酶體增生和細胞自噬積蓄能量並清除受損細胞器;第二階段:細胞開始表達一系列幹細胞相關基因(如SOX9,KLF4,GSII等);第三階段:mTORC1重新激活,細胞進入細胞周期1。
  • 研究發現參與自噬溶酶體重構調控基因
    這篇文章的通訊作者是來自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俞立教授,其早年畢業於四川大學生物系,2000年獲得北京大學分子生物學博士學位。近年來主要研究方向為自吞噬在細胞及分子水平上的調控機制及細胞程序性死亡機理,並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進展,在Science、cell、Nature等國際頂級學術期刊上發表多篇研究論文。
  • 研究發現關鍵內質網伴侶蛋白協同自噬途徑負反饋調節細胞應激反應...
    這一調控機制的發現為分子伴侶蛋白維持細胞內穩態的作用和機制提供了新認識。  內質網作為蛋白質加工的重要場所,其穩態對於維持蛋白質代謝平衡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內質網內未摺疊或錯誤摺疊的蛋白質的過度滯留會引起內質網應激。持續高水平的內質網應激與多種代謝性疾病的發生和進展密切相關,如肥胖、胰島素抵抗、2型糖尿病、脂質代謝異常等。
  • 北京基因組所揭示去泛素化酶USP33調控線粒體自噬新機制
    北京基因組所揭示去泛素化酶USP33調控線粒體自噬新機制 2019-08-30 北京基因組研究所 已有研究表明Parkin蛋白泛素化和去泛素化修飾參與線粒體自噬調控過程,但Parkin蛋白的去泛素化酶及其調控線粒體自噬的分子機制尚不清楚。
  • JACS:篩選特異性抑制自噬途徑的小分子抑制劑
    文章通訊作者是來自於芝加哥伊利諾伊大學化學系助理教授 Leslie N.Aldrich.主要通過有機合成和化學生物學研究疾病的分子機理。圖片來源於參考資料1  ▉ 導讀  1.今天帶給大家的文獻是如何篩選小分子去調控蛋白-蛋白相互作用。
  • 遺傳發育所在神經元內質網脅迫應激調控方面取得新進展
    內質網脅迫應激發生在多種生理及病理條件下,尤其是一些神經退行性疾病如阿爾茨海默病、帕金森綜合症、佩梅氏病等的發生都與內質網脅迫應激息息相關。目前,內質網脅迫應激研究一般以藥物或物理(熱激)刺激引起急性內質網應激反應為模式開展。
  • Science|發現全新的決定內質網應激下細胞命運的調控因子
    具體來講,當未摺疊或錯誤摺疊的蛋白質在內質網中大量積累,遠超過分子伴侶輔助摺疊的能力,超出降解系統清除錯誤蛋白的限度時,往往造成內質網的損傷,此時通過內質網應激,細胞可激活下遊包括未摺疊蛋白反應(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UPR)在內的信號通路,使得蛋白質摺疊功能恢復或者細胞死亡。
  • 張欣組揭示ULK1/ATG13調控有絲分裂期自噬及腫瘤生長的重要機制
    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強磁場中心張欣課題組發現ULK1/ATG13調控細胞分裂期自噬及腫瘤生長的重要機制,相關論文以「ULK1-ATG13 and their mitotic phospho-regulation by CDK1 connect autophagy to cell cycle
  • NIBS學者Cell子刊發現選擇性自噬新機制
    近年來的研究發現,與傳統認識不同,自噬對被運輸的貨物(cargo)可以有高度的選擇性。自噬的選擇性通過自噬受體實現。自噬受體特異地識別貨物並將貨物與組裝自噬體(autophagosome)的自噬相關蛋白Atg8聯繫起來。內質網自噬(ER-phagy)是將內質網作為貨物運送到溶酶體中的選擇性自噬途徑。環境和生理因素導致的內質網腔內未摺疊蛋白的積累會造成內質網脅迫。
  • 研究揭示ULK1/ATG13調控有絲分裂期自噬及腫瘤生長的重要機制
    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科學中心張欣課題組發現ULK1/ATG13調控細胞分裂期自噬及腫瘤生長的重要機制,相關論文以ULK1-ATG13 and their mitotic phospho-regulation by CDK1 connect autophagy
  • STM | Beclin1在心肌重編程中的作用及分子調控機制
    但是,心肌細胞重編程的效率較低,分子機制不甚清晰,極大限制了該技術的轉化研究。該論文揭示了調控iCM命運轉換的自噬依賴性和非依賴性途徑。一方面,在iCM重編程中, Atg5依賴性自噬被誘導並且可以促進iCM的重編程。另一方面,自噬因子 Becn1與PI3K III複合物相互作用後可以抑制經典的Wnt /β-catenin信號通路,進而以與自噬無關的方式負調控iCM的誘導。
  • 張欣團隊揭示ULK1/ATG13調控有絲分裂期自噬及腫瘤生長的重要機制
    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科學中心張欣課題組發現ULK1/ATG13調控細胞分裂期自噬及腫瘤生長的重要機制,相關論文以ULK1-ATG13 and their mitotic phospho-regulation by CDK1 connect autophagy
  • QRICH1通過蛋白質穩態的轉錄調控來決定內質網應激的結果
    QRICH1通過蛋白質穩態的轉錄調控來決定內質網應激的結果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3 16:01:59 近日,美國哈佛大學Ramnik J.
  • 一分子信號對自噬溶酶體重構起關鍵作用
    前者的主要研究方向為自吞噬在細胞及分子水平上的調控機制及細胞程序性死亡機理,並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進展,在Science、cell、Nature等國際頂級學術期刊上發表多篇研究論文。席建忠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為生物傳感器和生物晶片的開發;用於幹細胞、癌細胞等代謝調控機制研究的新型功能材料設計和合成;以及心肌細胞動力學研究等方面。
  • 科研人員發現自噬調控間充質幹細胞免疫功能及其機制
    該研究首次揭示了自噬調控間充質幹細胞免疫功能的作用及機制。間充質幹細胞(mesenchymal stem cell, MSC)是一群成體多能組織幹細胞,不僅有跨胚層分化的能力,並具有其它幹細胞不具有的免疫調節功能,已被用於治療重症肝病、糖尿病和神經損傷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