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玉松團隊揭示平面細胞極化核心蛋白從內質網輸出的分子機制

2021-01-08 中國生物技術網

許多上皮組織在垂直於經典的頂端-基底軸的方向上也沿著平面極化,這種現象稱為平面細胞極化(Planar Cell Polarity, PCP)。PCP對於上皮組織結構的極化構造以及各種協調的細胞行為至關重要。PCP缺陷與多種人類疾病相關,包括癌症轉移,纖毛病和先天性心臟病。PCP的建立受一組進化保守的PCP核心蛋白調控,包括跨膜蛋白Frizzled以及鈣粘蛋白EGF LAG七次跨膜G型受體家族成員(Celsr)【1】。

新合成的跨膜的PCP核心蛋白沿著分泌轉運途徑被傳遞至質膜,而後在質膜上執行其生理功能。目前,調節PCP核心蛋白在分泌轉運途徑中的運輸的分子機制還大部分未知。香港科技大學生命科學部郭玉松課題組在2018年報導了PCP核心蛋白Frizzled-6在分泌轉運途徑中從高爾基體輸出的分子機制【2】,並且通過超解析度顯微鏡直接觀察了PCP核心蛋白在高爾基體上篩選入囊泡的過程【3】。

2020年6月12日,香港科技大學郭玉松課題組在JBC雜誌發表了題為Molecular mechanisms that regulate export of the planar cell-polarity protein Frizzled-6 out of the endoplasmic reticulum的研究論文【4】。在該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PCP核心蛋白Frizzled-6從內質網輸出的分子機制。從而為Frizled-6早期分泌轉運途徑的分子機制提供新的見解。

內質網是分泌轉運途徑中的重要分揀站。介導貨物蛋白輸出ER的主要參與者是COPII外殼。研究人員發現Frizzled-6的內質網輸出受以下幾個步驟調控:未糖基化的Frizzled-6通過與內質網駐留蛋白相互作用而在內質網中積累(圖1A);經過正確的摺疊和糖基化修飾後,成熟的Frizzled-6將擺脫與內質網駐留蛋白的結合;隨後,位於Frizzled-6上第一個細胞內環上的多重鹼性基序直接與COPII外殼的亞基Sar1A上的E62,E63殘基相互作用,該過程調控Frizzled-6從內質網到高爾基體的運輸(圖1A)。此外,當細胞表達Celsr1 後,Celsr1與Frizzled-6在分泌轉運途徑中結合在一起。如果Frizzled-6糖基化沒有完成,該結合導致Celsr1在內質網聚集。如果Frizzled-6經過正確的摺疊和糖基化修飾,該結合促進Fzd6的表面運輸(圖1B)。

圖1:模型圖展示該研究為Frizzled-6早期分泌轉運途徑的分子機制提供新的見解。

該研究為Frizzled-6早期分泌轉運途徑的分子機制提供新的見解。PCP蛋白在細胞邊界上的化學計量對於建立PCP蛋白的不對稱分布很重要。這項研究提供了一種新穎的質量監控機制來確保這兩種PCP蛋白在細胞邊界上的化學計量。此外,該分析將指導通過阻斷Frizzled6/Sar1A相互作用來抑制Frizzled6的胞內運輸來下調PCP信號傳導的抑制劑的合理設計,為治療平面細胞極化失調導致的疾病提供一條新途徑。

郭玉松團隊專注於研究信號分子和信號分子受體在分泌轉運途徑運輸的分子機制及其在疾病產生過程中的影響。香港中文大學生命科學院的姜裡文教授和香港科技大學生命科學部閻言教授參與了該項研究。香港科技大學生命科學部的博士生唐笑為本文的第一作者。

原文連結:

https://www.jbc.org/content/early/2020/05/06/jbc.RA120.012835.short

作者:bioartreports

參考文獻

1. Devenport, D. The cell biology of planar cell polarity.J Cell Biol207, 171-179, doi:10.1083/jcb.201408039 (2014).

2. Ma, T. et al. A mechanism for differential sorting of the planar cell polarity proteins Frizzled6 and Vangl2 at the trans-Golgi network.J Biol Chem293, 8410-8427, doi:10.1074/jbc.RA118.001906 (2018).

3. Huang, Y. et al. Visualization of Protein Sorting at the Trans-Golgi Network and Endosomes Through Super-Resolution Imaging.Front Cell Dev Biol7, 181, doi:10.3389/fcell.2019.00181 (2019).

4. Tang, X. et al. Molecular mechanisms that regulate export of the planar cell-polarity protein Frizzled-6 out of the endoplasmic reticulum.J Biol Chem, doi:10.1074/jbc.RA120.012835 (2020). (in press)

相關焦點

  • 【科技前沿】胡俊傑團隊揭示片狀內質網形成的分子機制
    【科技前沿】胡俊傑團隊揭示片狀內質網形成的分子機制 2020-06-23 02: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馮巍課題組揭示WIPI蛋白結合ATG2並調控細胞自噬的分子機制
    該研究主要通過生物化學和結構生物學等手段,揭示了WIPI蛋白識別、結合ATG2並調控自噬體形成的分子機制。自噬是真核細胞中一種高度保守的自身降解途徑。自噬過程通過細胞內容物的降解和循環利用,在維持細胞內穩態平衡、避免有害蛋白聚集體積累以及抵禦病原入侵等方面都發揮著重要作用。WIPI蛋白家族是自噬起始信號PI3P脂質的效應分子,其可以招募其他因子對自噬體形成進行調控。
  • 分子細胞卓越中心揭示細胞自主性調節皮層神經元極化的新機理
    4月21日,國際學術期刊Cell Reports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朱學良研究組的研究論文「Wdr47 controls neuronal polarization through the Camsap family microtubule minus-end-binding proteins」。
  • 浙大團隊發現腫瘤細胞特異性脂質合成代謝機制,成果登《自然》
    在正常的細胞中,脂質合成的「工廠」採取高效的「按需生產」原則:即只有細胞感受到脂質濃度不足時,工廠才「開工」;一旦脂質濃度恢復正常,工廠便「停產」。然而,在腫瘤細胞中,脂質合成的「工廠」始終加班加點的「生產」:即使細胞內脂質濃度是正常的,脂質代謝仍處於高度活躍,並促進腫瘤的快速增殖。因此,研究腫瘤細胞有別於正常細胞脂質代謝的分子機制,成為腫瘤研究領域當前的核心問題之一。
  • 研究發現關鍵內質網伴侶蛋白協同自噬途徑負反饋調節細胞應激反應...
    這一調控機制的發現為分子伴侶蛋白維持細胞內穩態的作用和機制提供了新認識。  內質網作為蛋白質加工的重要場所,其穩態對於維持蛋白質代謝平衡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內質網內未摺疊或錯誤摺疊的蛋白質的過度滯留會引起內質網應激。持續高水平的內質網應激與多種代謝性疾病的發生和進展密切相關,如肥胖、胰島素抵抗、2型糖尿病、脂質代謝異常等。
  • Science:揭示小鼠胚胎的發育時鐘和從頭細胞極化機制
    儘管頂端區域(apical domain)的形成非常重要,但在小鼠和人類胚胎中,建立細胞極化和對這一事件進行時間調控的分子機制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未知的。在不同的哺乳動物物種中,合子基因組激活(zygotic genome activation, ZGA)在進化上保守地發生在細胞極化建立之前。
  • 研究揭示細胞自主性調節皮層神經元極化的新機理
    國際學術期刊Cell Reports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朱學良研究組的研究論文「Wdr47 controls neuronal polarization through the Camsap family microtubule
  • 朱學良課題組揭示細胞自主性調節皮層神經元極化的新機理
    近日,國際學術期刊Cell Reports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朱學良研究組的研究論文「Wdr47 controls neuronal polarization through the Camsap
  • Cell|全基因組篩選揭秘內質網自噬分子調控機制
    撰文 | 十一月細胞自噬會介導細胞內的物質被帶到溶酶體中進行降解,這對於維持細胞內的穩態非常關鍵。通過自噬特異性地移除整個細胞器也是對細胞穩態的保護。以線粒體為例,破損的線粒體表面上的蛋白會被磷酸化和泛素化修飾標記,從而招募自噬相關的蛋白特異性地進行線粒體自噬(Mitophagy)【1,2】。選擇性細胞器自噬的失調會對細胞適應性產生負面影響,且與神經退行性疾病的發生和發展息息相關。
  • 科學網—揭示植物內質網氧化還原酶作用機制
    中科院遺傳發育所等揭示植物內質網氧化還原酶作用機制   本報訊(記者高長安 通訊員譚莉梅)中科院遺傳發育所農業資源研究中心呂東平研究組與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王志珍研究團隊通過合作研究,在植物蛋白質氧化摺疊研究中取得進展。
  • ...復旦大學董愛武團隊與麻錦彪團隊合作揭示植物組蛋白分子伴侶...
    【前沿進展】復旦大學董愛武團隊與麻錦彪團隊合作揭示植物組蛋白分子伴侶識別組蛋白的結構基礎 2020-11-20 17: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研究揭示自噬SNARE蛋白Syntaxin17介導自噬體-溶酶體融合的分子機制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生命有機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潘李鋒研究團隊以Decoding該項工作對自噬SNARE蛋白Syntaxin17及其與ATG8家族蛋白、SNAP29和VAMP8的相互作用做了詳盡的生化和結構表徵,揭示了Syntaxin17在介導自噬體和溶酶體融合過程中三種不同的狀態,為進一步理解自噬體和溶酶體的融合過程提供了結構基礎。細胞自噬是真核細胞內一種高度保守的溶酶體依賴的分解代謝過程。該過程的功能紊亂與多種疾病相關,包括癌症、糖尿病和神經退行性疾病等。
  • Nature:揭示蛋白NEDD8誘導細胞中蛋白泛素化機制
    2020年3月28日訊/生物谷BIOON/---蛋白在細胞中執行特定任務,但是對蛋白活動的時間控制是至關重要的。當蛋白完成它們的任務時,它們就會被降解。為了進行時間控制,一種稱為泛素的標記被附著到不需要的蛋白上,從而使得它們隨後遭受降解。儘管將泛素附著到靶蛋白上的複雜分子機器是已知的,但這些分子機器如何進行這種標記過程尚不清楚。
  • Mol Plant | 山東農大研究團隊揭示小G蛋白ROP介導細胞極化的正...
    小G蛋白ROP是植物中唯一一類Rho蛋白。其動態極性定位對於頂端生長的建立和維持至關重要。這種動態的極性定位需要至少一個正反饋調控環進行維持,而目前對於ROP信號的正反饋途徑尚不清楚。  該研究揭示了小G蛋白ROP介導細胞極化的正反饋調控網絡。
  • 中國科學家《Cell Reports》發表封面文章,揭示內質網定位蛋白DF...
    該文利用超高解析度GI-SIM成像技術揭示了脂滴形成過程中,內質網定位蛋白DFCP1可以標記新生的脂滴結構上,這些結構沿內質網運動並進一步融合形成成熟的脂滴。DFCP1是Rab18的效應因子,位於成熟脂滴上的DFCP1與Rab18-ZW10形成複合體,介導內質網-脂滴的互作。脂滴是細胞中儲存脂類和能量的一種重要細胞器。
  • 揭示蛋白QRICH1在細胞應對內質網應激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組織穩態需要多種細胞類型的協調活動來啟動和消解炎症。內質網(ER)應激是炎症的標誌,並在廣泛的人類疾病中加劇組織病理。與炎症和細胞內在代謝需求相關的環境應激因素可引起ER應激、蛋白錯誤摺疊和細胞死亡。為了對抗這些過程,應激反應途徑,包括未摺疊蛋白反應(UPR),有助於適應應激和組織重建。
  • Aging Cell: 揭示AD早期記憶衰退的突觸相關分子機制
    近日,華中科技大學魯友明教授團隊在Aging Cell上發表了一篇講述突觸功能障礙導致早期AD記憶精準性下降的文章,該研究顯示在小鼠模型中,通過沉默miR-128或破壞miR-128與STIM2的結合會導致STIM2表達升高,進而恢復突觸功能,挽救AD小鼠的記憶障礙。該研究揭示了突觸相關的分子機制在維持記憶精準性中扮演的角色,為AD早期的記憶衰退提供新的思路。
  • PNAS:揭示特殊蛋白幹擾細胞抗癌機制促進癌症發生的分子機制
    2014年3月19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石溪大學(Stony Brook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名為STAT3的細胞蛋白幹擾細胞的抗癌機制並且促進癌症發展的分子機制,STAT3蛋白是在大多數人類癌症中過表達的一種蛋白質,相關研究刊登於國際雜誌PNAS上,該研究為理解癌症發展以及為開發新型靶向療法來抑制癌症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希望
  • 閆冬團隊揭示參與間隙連接形成的分子機制
    通過電子顯微鏡的觀察,間隙連接的形成可以分為兩個階段:1)準備階段:包括細胞識別,相鄰細胞的細胞膜相互靠近,調控分子在形成區域聚集,以及間隙連接蛋白在形成區域周圍的聚集;2)通道組裝階段:形成區域準備就緒後,周圍的通道蛋白迅速上膜進行組裝。之前的研究重點集中在通道組裝階段,對於參與準備階段的分子我們知之甚少。
  • 生物物理所揭示細胞核膜蛋白SUN2自調控的分子機制
    生物物理所揭示細胞核膜蛋白SUN2自調控的分子機制 2015-12-11 生物物理研究所 【超過60種核膜蛋白定位於內外核膜上,對修飾核膜以及保證核膜的完整性具有重要作用。進化上高度保守的內核膜蛋白SUN和外核膜蛋白KASH在核膜間隙相互作用,形成了一個跨越核膜並連接細胞骨架與細胞核骨架的分子橋梁。在細胞核內,SUN蛋白與細胞核骨架蛋白相互作用,而在細胞質內,KASH蛋白與細胞骨架蛋白相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