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揭示小鼠胚胎的發育時鐘和從頭細胞極化機制

2021-01-18 生物谷

2020年12月16日訊/

生物谷

BIOON/---在植入前發育的過程中,頂-底細胞極性(apicobasal cell polarity)的建立是從全能性向多能性過渡的關鍵,從而誘導細胞向滋養外胚層(trophectoderm)分化。在小鼠胚胎中,這一事件被設定在8個細胞階段發生,這一時間遵循一種內在的發育時鐘,與胚胎大小或細胞周期進展無關。儘管頂端區域(apical domain)的形成非常重要,但在小鼠和人類胚胎中,建立細胞極化和對這一事件進行時間調控的分子機制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未知的。

在不同的哺乳動物物種中,合子基因組激活(zygotic genome activation, ZGA)在進化上保守地發生在細胞極化建立之前。因此,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英國劍橋大學、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和中國清華大學的研究人員假設合子轉錄調控細胞極化的時間。

為了驗證這一點,這些作者使用了分析方法來改變合子轉錄本在細胞中的濃度,並評估這些變化對胚胎極化時間的影響。他們還對124種合子表達的轉錄本進行了RNA幹擾(RNAi)篩選,以確定對細胞極化至關重要的合子轉錄本的分子身份。最後,他們結合前沿的成像方法與生物物理建模,以解釋他們鑑定出的合子轉錄本如何調節細胞極化的從頭建立。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020年12月11日的Scienc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Developmental clock and mechanism of de novo polarization of the mouse embryo」。

頂端區域形成的分子機制和時間調控,圖片來自Science, 2020, doi:10.1126/science.abd2703。

小鼠胚胎中細胞極性的特點是出現一個帽形的頂端區域。與這些作者提出的假說相一致的是,合子轉錄本的增加或減少分別加速或抑制頂端區域的形成。他們的RNAi篩選發現了兩種轉錄因子--轉錄因子AP-2γ(Tfap2c)和TEA結構域轉錄因子4(Tead4),這兩個轉錄因子在調控細胞極化時間方面起著冗餘的作用。

Tfap2c和Tead4蛋白都在ZGA後積累,它們的表達升高使得極性蛋白在四細胞階段過早地錨定到頂端表面。然而,這些頂端蛋白未能組裝成擴大的頂端區域,而是變得超中心化,形成膜突起。這表明,頂端區域的形成需要一個額外的條件。這些作者之前已經描述了Rho鳥苷三磷酸酶(GTPase)信號,它調節肌動蛋白的頂端定位,並在八細胞階段左右被激活,對細胞極性的建立非常重要。

在這項新的研究中,這些作者發現Rho GTPase的過早激活與Tfap2c和Tead4的表達,過早地誘導出完整的頂端區域,從而導致滋養外胚層轉錄因子的過早表達,並導致細胞極化下遊的形態發生事件。

通過結合定量成像測量和數學建模,這些作者發現,頂端區域的形成是由兩個關鍵過程之間的動態相互作用驅動的:(i)蛋白ezrin通過肌動蛋白網絡的合作招募和(ii)蛋白ezrin在膜上的側向移動性。在這些相互作用的實驗證據和生物物理模擬的基礎上,他們證實Tfap2c和Tead4控制ezrin的合作招募,而RhoA促進膜流動性。

細胞極化的時間和機制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未知。這些作者如今鑑定出小鼠胚胎中細胞極化的從頭建立所必需的分子。這些研究結果表明,ZGA在調節細胞極化的時間方面發揮了直接作用。除了鑑定出足以建立細胞極化的關鍵分子外,他們還從生物物理學角度了解了這些分子在哺乳動物胚胎中建立細胞極化的機制。(生物谷 Bioon.com)

參考資料:Meng Zhu et al. Developmental clock and mechanism of de novo polarization of the mouse embryo. Science, 2020, doi:10.1126/science.abd2703.

相關焦點

  • Science:揭示設定胚胎發育速度的時鐘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英國弗朗西斯-克裡克研究所的研究人員找到了設定胚胎發育速度的時鐘,並發現該機制基於蛋白的製造和分解方式。這些發現可以幫助我們了解不同的哺乳動物是如何進化而來的,並有助於改進再生醫學的方法。
  • 腦科學日報:調控胚胎極化的發育時鐘;舒緩音樂可減輕術後疼痛
    1,劍橋大學團隊首次找到調控小鼠胚胎極化的發育時鐘來源:小柯生命近日,英國劍橋大學Magdalena Zernicka-Goetz及其研究團隊揭示了調控小鼠胚胎極化的發育時鐘。12月11日出版的《科學》雜誌發表了這項成果。研究人員發現,胚胎極化時鐘反映了合子基因組激活的開始,並確定了觸發極化所需的三個因素。
  • ...合作揭示小鼠體細胞核移植胚胎發育過程中染色質高級結構重編程...
    【科技前沿】高紹榮/江賜忠合作揭示小鼠體細胞核移植胚胎發育過程中染色質高級結構重編程模式及分子機制​ 2020-04-15 17: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研究揭示細胞自主性調節皮層神經元極化的新機理
    該研究揭示,Wdr47蛋白通過影響Camsap家族蛋白的亞細胞定位選擇性地調節微管動態性,從而調控胚胎發育過程中皮層神經元的極化。神經元(神經細胞)是神經系統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單元。它們通常具有多根短而粗的樹突以及一根長而細的軸突分別用於接收和輸出生物信號。因此,神經元不論在形態還是功能上都是高度極性化的。神經元發育異常會導致精神或運動性疾病。
  • 研究揭示小鼠早期胚胎發育過程中全胚層時空分子譜系
    該研究首次構建了小鼠早期胚胎著床後發育時期高解析度時空轉錄組圖譜,揭示了小鼠胚胎多能幹細胞的分子譜系和多能性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動態變化及其調控網絡,並首次從分子層面揭示了內胚層(Endoderm)譜系在上胚層(Epiblast)產生前新的譜系來源,闡釋了Hippo/Yap信號通路在早期胚胎發育期間參與內胚層發育的重要功能。
  • 分子細胞卓越中心揭示細胞自主性調節皮層神經元極化的新機理
    該研究揭示,Wdr47蛋白通過影響Camsap家族蛋白的亞細胞定位選擇性地調節微管動態性,從而調控胚胎發育過程中皮層神經元的極化。  神經元(神經細胞)是神經系統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單元。它們通常具有多根短而粗的樹突以及一根長而細的軸突分別用於接收和輸出生物信號。因此,神經元不論在形態還是功能上都是高度極性化的。神經元發育異常會導致精神或運動性疾病。
  • 2020年12月Science期刊不得不看的亮點研究
    3.Science:揭示小鼠胚胎的發育時鐘和從頭細胞極化機制doi:10.1126/science.abd2703植入前發育的過程中,頂-底細胞極性(apicobasal cell polarity)的建立是從全能性向多能性過渡的關鍵,從而誘導細胞向滋養外胚層(trophectoderm)分化。
  • 胚胎發育速度由誰決定?
    近日研究人員發現了控制胚胎發育速度的「時鐘」——蛋白質的製造與分解。這項發表在《科學》上的研究可以幫助我們了解不同哺乳動物是如何進化的,並有助於改進再生醫學方法。所有哺乳動物從胚胎到成年都遵循相同的步驟。這些步驟順序相同,參與其中的基因及分子信號也相似。然而,其進展速度因物種而異。
  • Cell Stem Cell | 蘇大張文勝組揭示小鼠胚胎幹細胞三胚層分化調控機制
    該研究結果揭示了小鼠胚胎幹細胞ESC分化期間特定BAF和PRC2亞基的不同機製作用。BAF複合物已被證明對哺乳動物植入前後的發育至關重要,並且在控制胚胎幹細胞的自我更新和多能性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然而,在胚胎幹細胞和早期胚胎中僅研究了少量BAF複合物亞基的功能,以及BAF複合物如何機械控制細胞命運決定尚不清楚。
  • 朱學良課題組揭示細胞自主性調節皮層神經元極化的新機理
    該研究揭示,Wdr47蛋白通過影響Camsap家族蛋白的亞細胞定位選擇性地調節微管動態性,從而調控胚胎發育過程中皮層神經元的極化。神經元(神經細胞)是神經系統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單元。它們通常具有多根短而粗的樹突以及一根長而細的軸突分別用於接收和輸出生物信號。因此,神經元不論在形態還是功能上都是高度極性化的。神經元發育異常會導致精神或運動性疾病。
  • 2020年12月11日Science期刊精華
    1.Science:揭示小鼠胚胎的發育時鐘和從頭細胞極化機制doi:10.1126/science.abd2703植入前發育的過程中,頂-底細胞極性(apicobasal cell polarity)的建立是從全能性向多能性過渡的關鍵,從而誘導細胞向滋養外胚層(trophectoderm)分化。
  • Science:首次利用小鼠胚胎幹細胞構建出胚胎軀幹樣結構
    這些TLS結構能在五天內從細胞團塊中發育出神經、骨骼、軟骨和肌肉組織的前體。這可以讓我們在未來更有效地探究藥物的效果,而且這種研究的規模是在活體生物體內無法實現的。這正是胚胎在形狀上發生深刻變化並發育出各種器官前體的時候,這是一個高度複雜的過程,留下了許多未解的問題。如今,這項研究人員首次成功地利用小鼠胚胎幹細胞培養出胚胎軀幹的核心部分,從而再現了胚胎發育的一個核心階段。該方法再現了培養皿中胚胎發育的早期形狀生成過程。
  • 我國科學家發表兩篇Science論文,揭示靈長類動物胚胎發育之謎
    2019年11月26日訊/生物谷BIOON/---原腸胚形成(gastrulation)是發育中的裡程碑事件,它涉及早期胚胎發生中出現的一系列複雜的分子、物理和能量重塑轉變。不同物種間的這種轉變過程各不相同,導致地球上動物形態的多樣性。由於技術和倫理上的限制,靈長類動物原腸胚形成的分子和細胞機制尚不清楚。
  • Cell Rep:科學家首次揭示胚胎細胞早期發育階段的奧秘
    在世界各地,科學家們都在試圖破解謎團描述受精卵到底是如何發育成為健康生物的,以便能夠深入理解機體全能幹細胞的詳細分化過程,當然了,這對於理解一些先天性疾病和胎兒畸形的發病機制,以及利用幹細胞來治療相應疾病的新型療法都至關重要。
  • Science:首次合成人造小鼠胚胎
    他們利用小鼠的胚胎幹細胞、滋養幹層細胞以及細胞質基質,在培養基中成功地誘導合成了類小鼠胚胎結構。哺乳動物的卵細胞受精後多次分裂,形成胚泡。早期胚胎囊胚的組成包括胚胎幹細胞(ESC)、滋養幹層細胞(TSC)和原始內胚層細胞(XEN)。胚胎幹細胞可以分化為三胚層細胞,胚外滋養層幹細胞將形成胎盤,原始內胚層細胞發育為卵黃囊。
  • Science:我國科學家揭示人類早期胚胎發育中的組蛋白修飾重編程
    組蛋白修飾調節基因表達和發育。在一項新的研究中,為了解決在人類早期發育中組蛋白修飾如何發生重編程,中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頡偉(Wei Xie)課題組、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的孫瑩璞(Ying-Pu Sun)課題組和徐家偉(Jiawei Xu)課題組研究了人卵母細胞和早期胚胎中的關鍵組蛋白標記。
  • 研究揭示人、牛和小鼠胚胎中保守的滋養外胚層基序
    研究揭示人、牛和小鼠胚胎中保守的滋養外胚層基序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9/24 14:16:14 英國劍橋大學Kathy K.
  • ...揭示胚胎左右不對稱發育過程中細胞周期調控纖毛形成的重要機制
    責編 | 酶美動物胚胎如何由一個均一的卵裂球發育為具有頭尾、背腹和左右等不對稱特徵的胚胎,是發育生物學中一個重要的研究領域。為紀念創刊125周年,Science雜誌於2005年7月提出了125個重要的科學問題。上述胚胎不對稱性建立的機制,即屬於其中的科學問題之一。
  • 幹細胞的應用越來越廣,日本科學家利用多能幹細胞揭示分節時鐘
    日本京都大學Cantas Alev和日本理化學研究所(RIKEN)生物系統動力學研究中心(BDR)Miki Ebisuya團隊合作,利用多能幹細胞揭示了人類分節時鐘的特點。並在2020年4月1日在線發表在《自然》雜誌上。
  • Dev Cell:科學家闡明人類胚胎原生殖細胞發育的分子機制
    ,同時他們在實驗室開發了一種產生類似細胞的策略,這種酷似人類原始生殖細胞的產生對於未來生殖領域的研究,以及分析人類潛在的繼代基因調控的遺傳機制非常重要。新生命的誕生從胚胎開始,生命產生下一代的能力早在胚胎中就已經建立了,這項研究中研究者對原始的生殖細胞進行了深入分析,這些原生殖細胞能夠產生精子或卵細胞,在人類機體發育第二周時原生殖細胞就已經存在於胚胎中了。文章中研究者開發了一種新方法,其能夠產生「酷似」原生殖細胞的細胞,這樣研究者就能夠在表觀遺傳學水平下詳細研究並且對比小鼠和人類細胞中的差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