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細胞卓越中心揭示細胞自主性調節皮層神經元極化的新機理

2021-01-15 中國科學院

  4月21日,國際學術期刊Cell Reports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朱學良研究組的研究論文「Wdr47 controls neuronal polarization through the Camsap family microtubule minus-end-binding proteins」。該研究揭示,Wdr47蛋白通過影響Camsap家族蛋白的亞細胞定位選擇性地調節微管動態性,從而調控胚胎發育過程中皮層神經元的極化。

  神經元(神經細胞)是神經系統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單元。它們通常具有多根短而粗的樹突以及一根長而細的軸突分別用於接收和輸出生物信號。因此,神經元不論在形態還是功能上都是高度極性化的。神經元發育異常會導致精神或運動性疾病。樹突-軸突極性的建立過程被稱為神經元的極化。在小鼠胚胎大腦皮層發育的中晚期階段,絕大多數皮層神經元 (錐體神經元)在腦室區經由放射狀膠質細胞的不對稱分裂誕生,並會沿著膠質細胞的徑向突起朝外周皮層特定區域遷移。遷移過程中,它們會經歷一個由「多極性」到「雙極性」的形態轉變,進而發育出樹突與軸突。體外分離培養的皮層神經元同樣可以發育形成多根樹突和單根軸突,說明其具有一套細胞自主性的機制來建立和維持極性。微管的動態變化是神經元極化過程中細胞形態轉變的效應器,改變微管動態性或排列方式足以影響神經元的極化過程。然而,目前只有少數微管調節因子能夠在體內和體外的神經元極化中都發揮作用,它們在細胞內如何協作也不清楚。

  Wdr47是一種具有WD40重複結構域的、高表達於中樞神經系統的蛋白質。在該研究中,結合基因敲除、子宮內胚胎電轉以及體外神經元培養技術,研究人員證明了Wdr47是皮層神經元極化的關鍵細胞自主性調節因子。Wdr47基因缺失會在個體水平導致新生小鼠呼吸窘迫與死亡;在組織水平造成腦白質纖維束髮育不全、側腦室擴張及皮層分層紊亂;在細胞水平抑制皮層神經元的徑向遷移與「多極性-雙極性」轉變,並使體外培養的神經元長出多根軸突。進一步研究提示Wdr47通過影響微管骨架來調控神經元極化:其基因缺失降低了極化早期神經突起末端朝向的微管的動態性,而在野生型神經元中過表達會抑制神經突起的伸長與軸突的分化,還能中和低劑量的微管穩定劑紫杉醇(Taxol)所誘導的神經突起過度生長和軸突的過度產生。為探明其中機理,研究人員利用免疫共沉澱與質譜技術研究分析了Wdr47的相互作用蛋白質組,發現Wdr47可與微管負端結合蛋白Camsap家族相互作用,並可與Camsap3共同組織微管網絡結構,而Camsap3的基因缺失也曾被報導會引起神經元生長多根軸突。Wdr47的缺失不會造成Camsap家族總體蛋白表達量的變化,但卻在亞細胞定位水平影響了極化早期神經突起中Camsap3的積累。而且,Camsap1或3的過表達可在體內外系統中挽救Wdr47缺失造成的神經元極化缺陷表型。以上結果表明,在神經元極化的早期階段,Wdr47通過與Camsap蛋白家族相互作用,精細調控細胞局部區域微管的動態性和網絡結構,促進神經突起恰當的動態重塑,從而保障極化過程的順利進行。該發現將有助於深入認識神經元軸突生長與分化的控制機理,以及新生兒呼吸窘迫症和相關神經疾病的發病機理。

  分子細胞卓越中心研究員朱學良和鄢秀敏為論文共同通訊作者,研究組的博士研究生陳雅文和博士後鄭建群為論文共同第一作者,研究組的朱蕾以及上海交通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院副研究員李小衛和教授邵志峰為課題合作者。該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以及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的資助。

Wdr47調控微管動態性與皮層神經元極化的生物學功能

相關焦點

  • 研究揭示細胞自主性調節皮層神經元極化的新機理
    國際學術期刊Cell Reports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朱學良研究組的研究論文「Wdr47 controls neuronal polarization through the Camsap family microtubule
  • 朱學良課題組揭示細胞自主性調節皮層神經元極化的新機理
    近日,國際學術期刊Cell Reports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朱學良研究組的研究論文「Wdr47 controls neuronal polarization through the Camsap
  • 分子細胞卓越中心發現YAP調控巨噬細胞極化並加劇腸炎的新功能
    4月23日,國際學術期刊Cell Reports 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王紅豔課題組的最新研究發現「YAP aggravates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by regulating M1/M2 macrophage polarization and gut microbial
  • 上海生科院揭示視皮層的下行反饋選擇性地調節
    上海生科院揭示視皮層的下行反饋選擇性地調節從丘腦到視皮層的視覺信息輸入 2017-01-25 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2016年12月17日,《大腦皮層》(Cerebral Cortex)期刊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神經科學研究所、神經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以及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王偉研究組題為《視皮層反饋對丘腦外膝體神經元感受野反應特性的局部增益調節》的研究論文。
  • 【學術前沿】黃薇等揭示人類胚胎少突膠質細胞發育與大腦皮層白質...
    【學術前沿】黃薇等揭示人類胚胎少突膠質細胞發育與大腦皮層白質擴張的細胞和分子機制 2020-07-24 17: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分子細胞卓越中心揭示小GTP酶Rabl2作為分子開關調控膜蛋白轉運出...
    11月26日,EMBO Journal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朱學良研究組的最新研究成果Rabl2 GTP hydrolysis licenses BBSome-mediated export to fine-tune ciliary
  • 分子植物卓越中心揭示植物體細胞胚發生的轉錄調控等級網絡
    8月4日,國際學術期刊Developmental Cell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研究員王佳偉研究組的研究論文。體細胞胚發生是指植物體細胞在特定誘導條件下,再生為胚胎並進而發育成為獨立個體的過程。它是現今創製轉基因作物的主要方式。
  • 暴露在大噪聲對聽覺皮層錐體細胞亞群的不同影響
    關鍵詞:耳鳴,聽覺系統,電生理,全細胞膜片鉗,放電頻率縮寫:後去極化;超極化後的層次分析法;分貝聲壓級;f-I,頻率超過電流;l,皮層;多變量方差分析;錐體細胞;PrC,主成分介紹聽覺皮層是耳鳴產生和維持的關鍵結構:感知在沒有外部刺激的情況下產生幻像聲音(Elgoyhen等人,2015年)。
  • 分子細胞卓越中心揭示肺臟支氣管肺泡幹細胞具有雙向分化潛能
    1月7日,國際學術期刊Cell Discovery 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周斌研究組的科研成果「Bi-directional differentiation of single bronchioalveolar stem cells during lung repair」。
  • 王曉群課題組發現哺乳動物下丘腦神經前體細胞的分子和細胞特徵
    下丘腦是哺乳動物中最為複雜並且進化上相對保守的腦區之一,對於生物體的生理、行為穩態的調節至關重要。與大腦皮層的層狀結構不同,哺乳動物的下丘腦是由多種結構及功能複雜的細胞核團構成。層狀結構大腦皮層的組織原則及神經發生規律在過去的十幾年裡已經得到比較深入的研究,王曉群課題組前期工作揭示了放射性膠質細胞(RG)和外側放射性膠質細胞(oRG)細胞是大腦皮層神經元發生的主要前體細胞(Nature Neuroscience2011),並且揭示了這些皮層神經前體細胞的分子特徵以及在大腦皮層發育進化上的貢獻(Cell Stem Cell2017,Nature2018)。
  • 王曉群組發現哺乳動物下丘腦神經前體細胞的分子和細胞特徵
    層狀結構大腦皮層的組織原則及神經發生規律在過去的十幾年裡已經得到比較深入的研究,王曉群課題組前期工作揭示了放射性膠質細胞(RG)和外側放射性膠質細胞(oRG)細胞是大腦皮層神經元發生的主要前體細胞【1】,並且揭示了這些皮層神經前體細胞的分子特徵以及在大腦皮層發育進化上的貢獻【2,3】。
  • Science:揭示小鼠胚胎的發育時鐘和從頭細胞極化機制
    儘管頂端區域(apical domain)的形成非常重要,但在小鼠和人類胚胎中,建立細胞極化和對這一事件進行時間調控的分子機制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未知的。在不同的哺乳動物物種中,合子基因組激活(zygotic genome activation, ZGA)在進化上保守地發生在細胞極化建立之前。
  • 神經元網絡中長期細胞外基質分子對於長期記憶是必不可少的
    打開APP 神經元網絡中長期細胞外基質分子對於長期記憶是必不可少的 發表於 2018-01-13 09:10:46 在一項新研究中,來自挪威奧斯陸大學整合神經可塑性研究中心(CINPLA)的研究人員發現,神經元網絡中長期細胞外基質分子對於長期記憶是必不可少的。發表在美國《 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的新研究表明,移除這些網絡會擾亂很久以前的記憶,但是不會影響近期記憶。
  • Nat Comm | 王曉群組發現哺乳動物下丘腦神經前體細胞的分子和細胞特徵
    層狀結構大腦皮層的組織原則及神經發生規律在過去的十幾年裡已經得到比較深入的研究,王曉群課題組前期工作揭示了放射性膠質細胞(RG)和外側放射性膠質細胞(oRG)細胞是大腦皮層神經元發生的主要前體細胞【1】,並且揭示了這些皮層神經前體細胞的分子特徵以及在大腦皮層發育進化上的貢獻【2,3】。
  • 郭玉松團隊揭示平面細胞極化核心蛋白從內質網輸出的分子機制
    許多上皮組織在垂直於經典的頂端-基底軸的方向上也沿著平面極化,這種現象稱為平面細胞極化(Planar Cell Polarity, PCP)。PCP對於上皮組織結構的極化構造以及各種協調的細胞行為至關重要。PCP缺陷與多種人類疾病相關,包括癌症轉移,纖毛病和先天性心臟病。
  • 文獻精讀 | DOCK7協同TACC3調節放射狀膠質細胞區間動態核遷移及...
    在神經發育過程中,神經前體細胞通過細胞增殖和分化形成神經元,進而形成皮層的六層結構。錐體神經元大部分由放射狀神經膠質細胞(RGC)分化而來,而後者是高度極化的細胞,以區間動態核遷移(INM)為特徵,即細胞核隨細胞周期改變而沿頂-基軸規律移動。
  • 腦智卓越中心揭示認知顏色空間形成的神經機制
    8月26日,《神經元》雜誌在線發表了題為《獼猴V1,V2和V4等級化的顏色處理機制》的研究論文,該研究由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神經科學研究所)、上海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神經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王偉研究組與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唐世明實驗室合作完成。
  • 神經元極化和軸突發育研究獲進展
    來自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的科研人員近日在神經元極化和軸突發育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發現了神經元軸突發育過程中細胞膜的不對稱插入機制。
  • 轉錄因子NPAS4調控去極化神經元的信號
    轉錄因子NPAS4調控去極化神經元的信號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0/4 21:51:21 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Brenda L.
  • 腦智卓越中心揭示認知顏色空間形成的神經機制
    8月26日,《神經元》雜誌在線發表了題為《獼猴V1,V2和V4等級化的顏色處理機制》的研究論文,該研究由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神經科學研究所)、上海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神經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王偉研究組與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唐世明實驗室合作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