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學良課題組揭示細胞自主性調節皮層神經元極化的新機理
該研究揭示,Wdr47蛋白通過影響Camsap家族蛋白的亞細胞定位選擇性地調節微管動態性,從而調控胚胎發育過程中皮層神經元的極化。神經元(神經細胞)是神經系統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單元。它們通常具有多根短而粗的樹突以及一根長而細的軸突分別用於接收和輸出生物信號。因此,神經元不論在形態還是功能上都是高度極性化的。神經元發育異常會導致精神或運動性疾病。
-
分子細胞卓越中心揭示細胞自主性調節皮層神經元極化的新機理
該研究揭示,Wdr47蛋白通過影響Camsap家族蛋白的亞細胞定位選擇性地調節微管動態性,從而調控胚胎發育過程中皮層神經元的極化。 神經元(神經細胞)是神經系統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單元。它們通常具有多根短而粗的樹突以及一根長而細的軸突分別用於接收和輸出生物信號。因此,神經元不論在形態還是功能上都是高度極性化的。神經元發育異常會導致精神或運動性疾病。
-
上海生科院揭示視皮層的下行反饋選擇性地調節
上海生科院揭示視皮層的下行反饋選擇性地調節從丘腦到視皮層的視覺信息輸入 2017-01-25 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研究發現,這種局部定點增強的視皮層第6層反饋輸入可以增強或抑制外膝體神經元的視覺反應。受調製的外膝體神經元的感受野,存在視網膜空間位置的拓撲特異性,即與視皮層神經元的最優方位朝向密切相關。此外,局部定點增強的視皮層反饋輸入還造成了外膝體神經元感受野的增大、縮小或感受野中心的漂移,這些細胞感受野位置的變化,與在高級皮層區域觀察到的空間注意的效果一致。
-
神經元極化和軸突發育研究獲進展
相關研究論文於8月18日在線發布在國際著名生物學期刊《細胞》(Cell)旗下的子刊《發育細胞》(Developmental Cell)雜誌上。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的羅振革研究員是這篇文章的通訊作者。
-
暴露在大噪聲對聽覺皮層錐體細胞亞群的不同影響
宏觀研究表明噪聲暴露影響聽覺皮層;然而,耳鳴的細胞機制一代人還不清楚。這裡我們比較了第5層(L5)錐體細胞的膜特性來自對照和噪聲暴露小鼠的初級聽覺皮層(A1)。個人電腦是根據連接性和點火特性,以前被分為A類或B類。
-
多模式綜合分析對小鼠視覺皮層GABA能神經元的重新分類
繼單細胞測序(single cell RNA sequencing, scRNA-seq)之後,諸如Patch-seq的新方法能夠直接將特定神經元的轉錄組特徵與它的其他識別特徵相關聯,例如神經元的精確定位、形態和固有電生理特徵,這將有助於揭示細胞多樣性的本質和基本規則
-
新研究揭示可讓皮層中的祖細胞返老還童
2019年9月2日訊/生物谷BIOON/---大腦皮層是我們認知過程的控制中心。在胚胎發生過程中,數十種具有不同功能的神經元聚集在一起形成驅動我們思想和行為的神經迴路。這些神經元由祖細胞產生,而且祖細胞以非常精確的順序依次產生它們。
-
轉錄因子NPAS4調控去極化神經元的信號
轉錄因子NPAS4調控去極化神經元的信號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0/4 21:51:21 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Brenda L.
-
Developmental Cell:蛋白間相互作用與細胞極化研究
2008年2月的《發育細胞》(Developmental Cell)封面,展示了一個過量表達極性蛋白Par6而形成密集神經突觸的海馬神經元的擬色螢光圖像,Par6可以和RhoA蛋白作用而影響樹突棘的形成。該期雜誌同時有三篇論文報導了Par複合體和Rho家族成員在細胞極性形成過程中的交互作用。
-
人腦細胞能像微型計算機一樣工作,人類神經元關鍵結構差異被揭示
人腦中,數以千計的神經元間電信號交替傳送不斷,而長短不一的樹突(神經元胞體延伸)在神經元信息整合中起到了關鍵作用,由此我們的大腦細胞才能正常反應運作。 而這次,MIT 的神經學家們從珍貴的人腦組織樣本中發現,人類樹突的電生理性質與其他生物種類存在差異。
-
最新研究揭示腫瘤微環境中腫瘤細胞與免疫細胞相互調節機制
華中科技大學科研團隊的一項最新研究,揭示了腫瘤微環境中腫瘤細胞與免疫細胞相互調節機制,國際權威期刊《臨床研究雜誌》近日在線發表了這一最新研究成果。據介紹,腫瘤包含大量的異常血管結構,由於腫瘤細胞快速生長消耗大量活性氧,形成一個低氧微環境。腫瘤微環境中含有大量細胞外基質、血管結構以及腫瘤細胞,也包括大量浸潤的免疫細胞,如腫瘤相關巨噬細胞等。
-
Nature | 視皮層神經元方向選擇性的空間連接特徵
此前有多項研究證明,在初級視皮層,皮層2/3層神經元對刺激的方向定位被認為與具有相似選擇性的皮層內信息輸入有關【1-4】,然而,單個神經元的興奮性輸入可有多個刺激偏好性,其抑制性輸入也可多種多樣且可不具有選擇性。
-
【學術前沿】黃薇等揭示人類胚胎少突膠質細胞發育與大腦皮層白質...
【學術前沿】黃薇等揭示人類胚胎少突膠質細胞發育與大腦皮層白質擴張的細胞和分子機制 2020-07-24 17: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徐晗課題組揭示前額葉皮層抑制性神經元在社交行為中的活動規律
近年來,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徐晗教授課題組一直專注於「社交行為與社交障礙神經機制」的基礎研究。近日,課題組揭示了前額葉皮層抑制性神經元在社交行為中的活動規律,並發現了其調控社交行為的神經網絡活動機制。這不僅加深了人類對社交行為發生機制的認識,並為自閉症等神經精神疾病患者社交障礙的治療提供了新思路。
-
成年動物體感皮層季節可塑性研究獲進展
解釋了冬季動物體感皮層中更多神經元被觸覺信號抑制的實驗現象,揭示了小臭鼩冬季捕獵時對獵物選擇「飢不擇食」的自然現象的神經機制。為研究「戴耐爾」現象,研究團隊利用核磁共振、在體雙光子鈣成像、原位雜交等技術,從大體解剖追蹤到細胞水平的變化,從行為學追蹤到皮層神經元活性的變化,明確了冬夏兩季動物皮層神經元構築的變化。研究人員通過核磁共振長期追蹤小臭鼩的多個腦結構,發現大腦皮層是縮小顯著的結構之一,冬季皮層厚度比夏季縮小約10%。由於小臭鼩視力不發達,捕食主要依賴觸覺,通過對觸覺高度靈敏的鬍鬚來定位獵物。
-
PNAS揭示腸腦軸的神經連接-皮層控制胃功能的亞區
這種抑制作用主要通過抑制膽鹼能傳遞的調節和對括約肌區域平滑肌的刺激作用來實現。 2020年5月19日賓夕法尼亞州匹茲堡大學的DavidLevinthal和PeterStrick研究團隊將狂犬病病毒注射到大鼠的胃中揭示了大腦皮層與控制胃功能的外周副交感和交感神經的解剖學連接(2)。
-
研究揭示聽覺皮層編碼聽覺認知的新機制
7月8日,《神經元》期刊在線發表了題為《小鼠聽皮層神經元群體結構動態變化實現感覺到範疇的轉化》的研究論文,該研究由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神經科學研究所、上海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神經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徐寧龍研究組完成,博士研究生辛宇為該論文第一作者。
-
研究發現STING信號通路對神經幹細胞的調控作用
在大腦發育過程中,每個過程都被基因與外部信號之間的相互作用精確地調節,任何異常的刺激均可能改變神經幹細胞的命運,進而影響大腦功能。已有研究證明,DNA損傷會影響神經幹細胞的增值與分化。STING信號通路已被證實是動物細胞自主性固有免疫系統的核心成分,在DNA損傷的情況下可被激活。STING信號在多種細胞類型中也發揮重要作用,如心肌細胞、腸上皮細胞、癌細胞。
-
中山大學研究揭示不同蛋白質降解途徑互作調控ABA信號的新機理
Plant Cell | 中山大學肖仕課題組揭示不同蛋白質降解途徑互作調控ABA信號的新機理蛋白質的合成與降解平衡是真核生物細胞維持正常生命活動的關鍵。植物細胞內,蛋白質的降解主要通過泛素-26S蛋白酶體(ubiquitin-proteasome system)、液泡分選 (endosomal sorting) 和自噬 (autophagy) 等途徑來進行。目前,植物細胞三種蛋白質降解途徑各自的生理功能和作用機理已較為清晰,而對於不同蛋白質降解途徑之間的交互作用機制所知甚少。
-
研究揭示腦室旁灰質異位發生機制
;圖C顯示對B中方框標示區域進行放大觀察可見該區域中的細胞具有神經突起樣的結構(箭頭所示);圖D顯示Rcan1通過調控Flna mRNA的表達參與神經元的遷移。 1月14日,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神經科學研究所熊志奇研究組在《神經科學雜誌》發表了題為《Rcan1缺乏引起神經元遷移缺陷並引發腦室旁灰質異位》的研究論文。該論文報導了鈣調磷酸酶調節蛋白Rcan1在大腦皮層的發育以及腦室旁灰質異位發生過程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