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研究院等在高壓下氨-氦化合物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2020-12-05 中國科學院

合肥研究院等在高壓下氨-氦化合物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2020-07-03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字體:

語音播報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計算物理團隊研究員王賢龍與江蘇師範大學教授李印威合作,採用第一性原理方法、基於粒子群優化算法的全局結構搜索方法和分子動力學方法研究了高壓下氨-氦化合物的物性,預測了系列穩定的氨-氦高壓化合物,指出氦並不像人們普遍認為的只能夠存在於天王星和海王星的大氣中,也可能大量存在於其上地幔中。相關成果以Formation of ammonia-helium compounds at high pressure為題發表在《自然-通訊》上。

  氦是宇宙中含量第二的元素,佔宇宙總質量的23%,僅次於氫。氦是一種惰性氣體元素,很難與其他元素形成化合物,地球上的氦主要以氣體形式存在於天然氣和放射性礦石中,含量非常稀少,屬於稀有氣體。研究發現天王星和海王星的大氣中存在大量氦氣。因為氦是惰性氣體元素,所以人們普遍認為在天王星和海王星等冰巨星的地幔中是不存在氦元素的。

  團隊通過計算模擬得到了氨-氦在0~300GPa和0~5000K溫壓條件下的相圖,結果顯示,氨和氦在9GPa壓力下就能形成穩定的(NH3)2He化合物,在9GPa~300GPa的壓力範圍內可以形成四種穩定的氨-氦化合物。有趣的是在Fmm2-(NH3)2He相中發生了由NH3到(NH2)-和(NH4)+的分解,H、He和N隨著溫度的升高會依次進入快速移動狀態,展現出豐富和複雜的相變行為,而且Fmm2-(NH3)2He相在天王星和海王星的下地幔溫壓範圍內也能夠以超離子態與液態混合的形式存在,說明氦也可能普遍存在於天王星和海王星的上地幔中。此工作加深了對高壓下氦化合物結構和物性的認識,對人類認知冰巨星具有重要意義。

  該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挑戰計劃等項目的支持。

  論文連結 

壓力下氨-氦化合物的相圖

分子動力學計算的Fmm2-(NH3)2He相在不同溫壓條件下的均方差位移和原子移動軌跡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計算物理團隊研究員王賢龍與江蘇師範大學教授李印威合作,採用第一性原理方法、基於粒子群優化算法的全局結構搜索方法和分子動力學方法研究了高壓下氨-氦化合物的物性,預測了系列穩定的氨-氦高壓化合物,指出氦並不像人們普遍認為的只能夠存在於天王星和海王星的大氣中,也可能大量存在於其上地幔中。相關成果以Formation of ammonia-helium compounds at high pressure為題發表在《自然-通訊》上。
  氦是宇宙中含量第二的元素,佔宇宙總質量的23%,僅次於氫。氦是一種惰性氣體元素,很難與其他元素形成化合物,地球上的氦主要以氣體形式存在於天然氣和放射性礦石中,含量非常稀少,屬於稀有氣體。研究發現天王星和海王星的大氣中存在大量氦氣。因為氦是惰性氣體元素,所以人們普遍認為在天王星和海王星等冰巨星的地幔中是不存在氦元素的。
  團隊通過計算模擬得到了氨-氦在0~300GPa和0~5000K溫壓條件下的相圖,結果顯示,氨和氦在9GPa壓力下就能形成穩定的(NH3)2He化合物,在9GPa~300GPa的壓力範圍內可以形成四種穩定的氨-氦化合物。有趣的是在Fmm2-(NH3)2He相中發生了由NH3到(NH2)-和(NH4)+的分解,H、He和N隨著溫度的升高會依次進入快速移動狀態,展現出豐富和複雜的相變行為,而且Fmm2-(NH3)2He相在天王星和海王星的下地幔溫壓範圍內也能夠以超離子態與液態混合的形式存在,說明氦也可能普遍存在於天王星和海王星的上地幔中。此工作加深了對高壓下氦化合物結構和物性的認識,對人類認知冰巨星具有重要意義。
  該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挑戰計劃等項目的支持。
  論文連結 
  壓力下氨-氦化合物的相圖
  分子動力學計算的Fmm2-(NH3)2He相在不同溫壓條件下的均方差位移和原子移動軌跡
  

列印 責任編輯:江澄

相關焦點

  • 高壓下氨-氦化合物研究取得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計算物理團隊研究員王賢龍與江蘇師範大學教授李印威合作,採用第一性原理方法、基於粒子群優化算法的全局結構搜索方法和分子動力學方法研究了高壓下氨-氦化合物的物性,預測了系列穩定的氨-氦高壓化合物,指出氦並不像人們普遍認為的只能夠存在於天王星和海王星的大氣中,也可能大量存在於其上地幔中
  • 合肥研究院在常溫常壓下電催化氮氣還原方面取得進展
    合肥研究院在常溫常壓下電催化氮氣還原方面取得進展 2019-03-21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環境與能源納米材料中心在常溫常壓下電催化氮氣還原方面取得新進展
  • 合肥研究院高性能紫外光探測器研究取得進展
    合肥研究院高性能紫外光探測器研究取得進展 2017-09-07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字體: 小】 語音播報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李廣海課題組在高性能紫外光探測薄膜器件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 合肥研究院在銀納米線透明導電薄膜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合肥研究院在銀納米線透明導電薄膜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2017-03-23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小】 語音播報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微納技術與器件研究室研究員葉長輝團隊在高品質銀納米線透明導電薄膜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 合肥研究院等在雷射誘導擊穿光譜技術光束整形方面取得進展
    合肥研究院等在雷射誘導擊穿光譜技術光束整形方面取得進展 2020-03-13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LIBS)的光束整形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以《雷射光束形狀對雷射誘導擊穿光譜法測定鋼鐵中錳、鉻元素的影響》為題,發表在Spectrochimica Acta Part B: Atomic Spectroscopy 期刊上。
  • 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在金屬負膨脹材料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 合肥研究院構建高效硼摻雜氮化碳納米片光催化劑應用於固氮合成氨...
    合肥研究院構建高效硼摻雜氮化碳納米片光催化劑應用於固氮合成氨研究 2020-03-03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高效硼摻雜氮化碳納米片光催化劑應用於固氮合成氨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通過構建B-N-C
  • 國際研究小組在高壓條件下發現鈉-氦化合物
    由北京高壓科學中心和南開大學參與的國際研究小組在高壓條件下發現了鈉-氦化合物。這一突破性發現在學術界引起了強烈反響。相關結果於2月6日發表於《自然—化學》。 元素周期表上第二個元素He是一個非常神奇的元素。它是宇宙中含量第二多的元素,是六種稀有氣體元素之一。
  • 合肥研究院在碳包覆過渡金屬碳化物納米顆粒合成方面取得進展
    合肥研究院在碳包覆過渡金屬碳化物納米顆粒合成方面取得進展 2016-06-15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 小】 語音播報   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梁長浩課題組最近在碳包覆過渡金屬碳化物
  • 合肥研究院等在超高壓下氫氘混合物新相變行為研究中獲進展
    合肥研究院等在超高壓下氫氘混合物新相變行為研究中獲進展 2020-06-03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與北京高壓科學中心、英國愛丁堡大學的研究人員合作,利用金剛石對頂砧高壓技術研究了高壓下氫氘混合物的物性,
  • 合肥研究院在二氧化釩紅外調控研究中取得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納米室研究人員在熱致相變二氧化釩納米材料的紅外調控研究中取得新進展。通過將二氧化釩與透明導電材料複合,實現了對紅外光透過率的主動和動態調控。  針對上述問題,研究人員利用透明導電材料具有高的光學透過率和優異導電導熱性能,將二氧化釩納米顆粒與ITO透明導電材料進行複合,利用外加電場下ITO產生的焦耳熱誘導二氧化釩相變,實現了對紅外光透過率的主動調控
  • 合肥研究院在超高儲能密度超級電容器研製方面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王振洋團隊實現了宏觀厚度石墨烯晶體膜大面積製備,在超高儲能密度超級電容器研製方面取得進展。研究人員採用雷射誘導加工法,將聚醯亞胺前驅體直接原位轉化為石墨烯晶體膜;針對其直接用作儲能電極時所面臨的體積效應技術瓶頸,通過優化前驅體的分子構型和熱敏感性,大幅增加了雷射與聚合物薄膜的作用深度,進而實現了多孔石墨烯晶體膜的宏觀厚度製備;以此作為電極構築的超級電容器,在儲能密度和循環穩定性方面得到顯著提升。
  • 合肥研究院在新型金屬負熱膨脹材料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功能材料研究室研究員童鵬課題組在金屬負熱膨脹(Negative thermalexpansion, NTE)材料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功能材料研究室研究員童鵬課題組在金屬負熱膨脹(Negative thermal expansion, NTE)材料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 北京高壓科學研究中心毛河光團隊訪問合肥研究院強磁場科學中心
    北京高壓科學研究中心毛河光團隊訪問合肥研究院強磁場科學中心 2017-01-18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字體:大 中 小】
  • 合肥研究院實驗呈現半水合氨分子結構到完全離子化結構相變路徑
    近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與英國愛丁堡大學等合作,利用金剛石對頂砧加壓裝置研究高壓下半水合氨的物性,首次在半水合氨中發現壓力誘導的分子晶體至完全離子結構相變,相關研究成果以Ionic Phases of Ammonia-Rich Hydrate at High Densities
  • 合肥研究院在低溫等離子體水處理技術研究中取得進展
    低溫等離子體技術是一種高級氧化技術,可有效去除環境汙染物,利用該技術進行汙水處理成為當前研究熱點之一。
  • 合肥研究院在利用彈性常數高效計算材料熱導率方法方面取得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物質計算科學研究室研究員張永勝在利用彈性常數計算材料熱導率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結果以Lattice thermal conductivity evaluated using elastic properties為題發表在《物理評論B》上 (Physical Review B 95, 155206 (2017
  • 合肥研究院在大氣黑碳氣溶膠光化學老化的光吸收增強研究中取得進展
    合肥研究院在大氣黑碳氣溶膠光化學老化的光吸收增強研究中取得進展 2018-12-24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近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安徽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研究員張為俊課題組在
  • 合肥研究院發展新型鐵單原子催化劑實現高效電催化固氮合成氨
    合肥研究院發展新型鐵單原子催化劑實現高效電催化固氮合成氨 2020-05-14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語音播報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環境與能源納米材料中心
  • 合肥研究院生物體內自發性活性氧簇的檢測研究獲進展
    合肥研究院生物體內自發性活性氧簇的檢測研究獲進展 2016-03-30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Reactive Oxygen Species,以下簡稱ROS)的檢測方面取得新進展,並首次觀測到了新鮮傷口處釋放的羥基自由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