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SUMO光親和探針——高效識別多聚SUMO鏈特異性結合蛋白

2020-12-08 澎湃新聞

以下文章來源於CCSChemistry ,作者CCS Chemistry

CCSChemistry

CCS Chemistry是由中國化學會創辦的高水平旗艦新刊,面向全球科學家,收錄化學各領域高質量原創科技論文。關注CCS Chemistry,即時獲取期刊相關資訊。

合肥工業大學李宜明課題組使用基於醯肼的四片段連接策略首次合成了diSUMO光交聯探針,該探針有著顯著不同於mono-SUMO光交聯探針捕獲結合蛋白的能力。組學研究發現了包括RPS3一系列新的多聚SUMO鏈的結合蛋白,這些蛋白有望成為潛在的抗癌藥物靶標。

小類泛素修飾劑(small ubiquitin-like modifier,SUMO)是一種可以通過異肽鍵修飾其它蛋白質的小分子多肽,是在動物中發現的類似於泛素的蛋白質修飾方式,從酵母到人等各種真核細胞都發現其修飾的底物蛋白。小泛素樣修飾(SUMOylation)作為類泛素修飾的一種,可調控多種細胞過程,例如核轉運、穩定蛋白質和修復損傷DNA等。SUMO具有三種亞型:SUMO-1,-2和-3,通常這些中只有一個在單個位置上附著於底物蛋白(monoSUMOylation)。最近研究發現,SUMO-2和-3可以形成Lys11類型的多聚SUMO鏈,通過與特定的蛋白發生相互作用,發揮截然不同於單SUMOylation的生理調控功能。例如,多聚SUMO修飾的早幼粒細胞白血病蛋白(PML)會被泛素連接酶RNF4識別並隨後被蛋白酶降解,該過程對於用砷治療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至關重要。

新的多聚SUMO鏈特異性相互作用蛋白的發現有望加深我們對多聚SUMOylation過程的調控機制的理解。然而,由於SUMO鏈與效應蛋白的結合能力較弱,傳統使用天然蛋白質探針進行pull-down的方法並不適用。針對此,合肥工業大學李宜明課題組發展了首例diSUMO光親和探針,並將該探針與蛋白質組學結合,成功實現了SUMO鏈的特異性結合蛋白的篩查。

作者首先使用基於醯肼的四片段連接策略合成了天然的diSUMO pull-down探針。然而由於SUMO鏈和其特異性結合蛋白的相互作用較弱,該探針即使在較高的濃度條件下也很難捕獲到結合蛋白RNF4。為了有效的捕獲這種弱相互作用,作者將光交聯基團二苯甲酮(Bpa)引入至SUMO的序列中,並使用上述的四片段策略高效合成了diSUMO光交聯探針-diSUMOBpa(圖1a)。diSUMOBpa探針可以在體外以及細胞裂解液的複雜環境中在較低的濃度下捕獲RNF4,且存在大量天然SUMO鏈情況下也很難被幹擾(圖1b,1c)。值得注意的是,將RNF4中SUMO結合域的關鍵胺基酸突變後,其就不能被diSUMOBpa探針捕獲,表明探針和RNF4結合是特異性的。

圖1

在確定diSUMOBpa探針的有效性後,結合蛋白質組學技術,作者利用該探針在細胞核裂解液中對SUMO鏈的特異性結合蛋白進行篩選,並使用monoSUMOBpa探針作為對照(圖2a)。組學分析發現了24個高置信的蛋白更傾向與diSUMOBpa探針結合。這其中19個蛋白含有SUMO結合域,4個蛋白與SUMO化過程相關(圖2b)。隨後作者選取核糖體蛋白RPS3進行驗證。發現 RPS3和diSUMO以及tetraSUMO的結合力約為mono-SUMO的20倍(圖2c-e),從而初步證明了RPS3是新的多聚SUMO鏈特異性結合蛋白。

圖2

SUMO化除了在動物細胞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外,還在植物發育和抵抗各種生存壓力(如乾旱和病原體)中至關重要,但目前對其結合植物蛋白的了解卻仍是空白。作者還使用上述四片段連接策略合成了擬南芥源的diSUMO光交聯探針,該探針有望對了解植物中SUMO結合蛋白提供幫助。

此項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生物大分子動態修飾與化學幹預」重大研究計劃以及合肥工業大學創新科研計劃的資助。該工作以research article的形式發表在CCS Chemistry,並在官「Just Published」欄目上線。

文章詳情:

Chemical Synthesis of diSUMO Photoaffinity Probes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PolySUMO Chain-Specific Interacting Proteins

Yu Wang, Chenchen Chen , Xianbin Meng , Jian Fan, Man Pan , Jingnan Chen , Haiteng Deng , Jing Shi *, Lei Liu & Yi-Ming Li *

Citation:CCS Chem. 2020, 2, 1157–1168

文章連結:https://doi.org/10.31635/ccschem.020.202000282

掃碼在線閱讀

掃描或長按左側二維碼,

在線閱讀全文

推薦閱讀

CCS Chemistry

CCS Chemistry是中國化學會獨立出版的旗艦新刊,所有作者讀者免費發表和閱讀(Diamond Open-Access)。

CCS Chemistry網址:https://www.chinesechemsoc.org/journal/ccschem

Facebook:Chinese Chemical Society-CCS

Twitter: CCS Chemistry

掃描或長按以下二維碼,關注CCS Chemistry微信公眾號,及時了解CCS Chemistry發表的最新傑出研究成果。

中國化學會

Chemsoc

原標題:《CCS Chemistry | diSUMO光親和探針——高效識別多聚SUMO鏈特異性結合蛋白》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操縱子(operator)是指能被調控蛋白特異性結合的一段DNA序列
    啟動子(promoter,P)是指能被RNA聚合酶識別、結合併啟動基因轉錄的一段DNA序列。操縱元至少有一個啟動子,一般在第一個結構基因5′側上遊,控制整個結構基因群的轉錄。用RNA聚合酶與分離的一段DNA雙鏈混合,再加入外切核酸酶去水解DNA,結果只有被RNA聚合酶識別結合而被保護的那段DNA不被水解,由此可以測出啟動子的範圍及其序列。
  • CCS Chemistry | 超分子化學和光化學齊上陣,烯烴聚合調控策略取得...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陳昶樂課題組在超分子化學和光化學調控烯烴聚合方面取得新進展,利用超分子策略構建多核烯烴聚合催化劑,將脲和偶氮苯基團引入到α-二亞胺鈀催化劑中,以實現超分子化學和光化學對烯烴聚合的調控,最終成功得到了具有雙峰GPC分布的聚合物。
  • 酪氨酸磷酸化修飾結合蛋白的富集和系統鑑定研究
    ,結合質譜鑑定,研究了酪氨酸磷酸化結合蛋白的大規模鑑定。我們設計了一種新型的帶光交聯基團的隨機多肽探針,用來大量富集酪氨酸磷酸化的結合蛋白。在本研究中,我們以含有SH2結構域的蛋白質能夠與其他蛋白質上的磷酸化酪氨酸殘基對接為模型,發展了新型的多肽-蛋白相互作用分析方法。
  • 雙特異性抗體平臺技術的專利保護 (上)
    雙特異性抗體的獨特優勢雙特異性抗體 (Bispecific antibodies,BsAbs)可以同時識別相同或不同抗原上的兩個不同表位,克服傳統單抗的缺點並改善其療效,能夠應用於多個治療領域,比如:癌症、慢性炎症性疾病、自身免疫疾病以及感染等。
  • 該技術只有在突變點位於某一限制性內切酶識別位點時才有效
    方法是製備幾張點有特異靶DNA和不相關DNA的膜,各膜分別在不同溫度下與探針雜交,特異靶DNA雜交信號強而非特異DNA不產生任何雜交反應的就是最適雜交溫度。在進行點突變檢測雜交的反應時,洗膜條件和溫度物選擇往往更為重要。所選漂洗條件必需使野生型靶DNA與探針產生強的雜交信號而突變型靶DNA則不產生雜交信號,這可以通過逐漸提高洗膜溫度來完成。
  • 第九節 其它鏈擴增技術及應用範圍
    作為標記物的DNA分子可用PCR的擴增,存在特異的PCR產物應證明作為標記物的DNA分子已特異地與抗原-抗體複合物結合,而且表明了抗原的存在。有人採用SAP(streptavidin – protein A)嵌合體作為中介物。它具有雙特異性結合能力,一端為鏈黴親和素,可結合生物素;另一端為可與IgG的Fc段結合的蛋白A。這樣可特異地把生物素化的DNA分子和抗原-抗體複合物連接在一起。
  • 鏈特異性文庫 VS 普通轉錄組文庫
    轉錄組產品中,mRNA文庫構建的方式有兩種,分別是普通轉錄組文庫和鏈特異性文庫。客戶在選擇建庫類型時,會有以下疑問:什麼鏈特異性文庫?鏈特異性文庫和普通轉錄組文庫有什麼區別?鏈特異性文庫會給我的項目帶來哪些有用的結果?
  • 雜交捕獲 之 非特異性雜交
    1.非特異性雜交是怎麼出現的?      雜交捕獲,顧名思義就是把我們需要的目的片段通過與探針特異性結合的狀態捕獲出來。然而在這個過程中往往會出現一些非特異性的雜交。   說起非特異性雜交,可能每個做雜交捕獲的人大都碰到過這個問題,而且實驗中出現非特異性雜交,可能直接使得洗脫後雜交文庫濃度偏高,進一步導致上機測序中靶率差,最終造成測序失敗。
  • 由於具有高活性和高特異性,DEPC被用作DNA和RNA二級結構的探針
    DEPC的其他用途:除了與蛋白質中的組氨酸殘基的反應外,DEPC可以在未配對的嘌呤的咪唑環N7上形成鹼不穩定的加合物,導致糖苷鍵的斷裂和產生一個鹼不穩定的脫鹼基位點(綜述,見Ehrenberg et al.1976)。
  • 使用Kozak突變序列提高雙特異性抗體在CHO細胞表達的組裝效率
    前言   治療性抗體是目前生物製藥中最成功的領域。在過去的30多年裡,90+種治療性抗體被批准用於各種適應症,包括癌症、自身免疫性疾病、傳染性疾病和心血管疾病。從2014年Blincyto上市獲得成功以來,具有與多個表位結合能力的雙特異性抗體(bsAb)形式在多方面疾病治療中顯示出廣闊的應用前景。
  • 生物物理所在鐵蛋白探針精準靶向肝癌研究中獲進展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閻錫蘊課題組在前期利用人鐵蛋白特異識別腫瘤標記分子TfR1的特性,將納米酶精準輸送到腫瘤部位,並通過酶催化產生活性氧
  • 多聚嘧啶串結合蛋白研究進展
    來自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研究人員採用CLIP-seq技術,在基因組水平認識了可變剪接調控蛋白PTB(多聚嘧啶串結合蛋白)結合靶標pre-mRNA
  • 研究揭示TALE蛋白特異性識別DNA分子機制
    2012年1月5日,清華大學顏寧教授研究組、施一公教授研究組以及美國普渡大學朱健康教授合作在《科學》在線發表論文,報導轉錄激活因子樣效應蛋白(TALE)特異識別DNA的分子機理。TALE蛋白的奇特之處在於它的DNA結合結構域——該DNA結合結構域不同於其他已知的DNA結合結構域。它是由不同數量的重複單元組成,每一個重複單元特異識別一個DNA鹼基對。大多數情況下每個重複單元由34個胺基酸組成。這34個胺基酸中除了第12,13位的胺基酸變化較大之外,其他胺基酸高度保守。這兩個不保守的胺基酸被命名為RVD(repeat variable diresidue)。
  • 三特異性抗體可提高T細胞抗癌療效
    說到三特異性抗體,就需要從單克隆抗體講起了。抗體是能與相應抗原特異性結合,具有免疫活性的球蛋白。如果通過常規動物免疫採取血清來獲得抗體的話,通常成分比較混雜,會含有針對無關抗原的抗體和血清中其他蛋白成分。而單克隆抗體是由單一B細胞與骨髓瘤細胞融合產生的「純度高、僅針對某一特異性抗原表位、重複性好、可持續無限量供應」的一種抗體。
  • 腫瘤治療之雙特異性抗體—結構、優勢、製備、研究現狀
    1、雙特性抗體簡介雙特異性抗體(BsAb)又稱雙功能抗體,可同時識別和結合兩種不同的抗原和表位,並阻斷兩種不同的信號通路以發揮其作用。雙特異性抗體(BsAb)又稱雙功能抗體,可同時識別和結合兩種不同的抗原和表位,並阻斷兩種不同的信號通路以發揮其作用。
  • :一種特異性識別有機過氧化物的螢光探針的構建
    來自北京大學的研究人員巧妙地構建了一種特異性識別有機過氧化物的螢光探針,可以用於活細胞螢光觀察,解決了這一領域中一個備受關注的難題。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國際著名化學期刊《美國化學會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上。
  • 科學家發明簡單高效地將綠色螢光蛋白探針紅移的技術
    基於螢光蛋白的生物探針是目前揭示生物體內離子和小分子濃度,以及生物信號網絡的強有力工具。
  • 科學家發明簡單高效地將綠色螢光蛋白探針紅移的技術
    基於螢光蛋白的生物探針是目前揭示生物體內離子和小分子濃度,以及生物信號網絡的強有力工具。儘管近些年科學家陸續進化出個別基於紅色螢光蛋白的生物探針,大部分現有的生物探針依然只能發出綠色或者黃色螢光。由於黃綠色螢光蛋白激發和發射波長過於靠近,很難實現雙通道螢光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