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俊英:血管內皮細胞自噬與動脈硬化

2020-12-01 生物谷

苗俊英,山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從事血管內皮細胞凋亡研究工作。在2014自噬轉化醫學與疾病研討會上,苗教授就「血管內皮細胞自噬與動脈硬化」做了精彩分享,該演講視頻已上傳至行雲學院供交流學習。

哺乳動物雷帕黴素靶點(mTOR)在細胞自噬中發揮重要的調節作用,並與心血管疾病等重大疾病的發生和發展有密切關係,因此,調控mTOR的信號平衡具有重要的意義。目前已發現多種mTOR抑制劑,但是,mTOR的化學激活劑很少,而且mTOR調控自噬的下遊信號通路也亟待搞清。

苗教授及所在團隊鑑定了一種化學小分子(3BDO)能夠抑制血管內皮細胞自噬。發現3BDO通過作用於FKBP1A(FK506-結合蛋白1A,12 kDa)激活mTOR。並了解到3BDO通過激活mTOR促進TIA1(TIA1,細胞毒性相關的顆粒狀RNA結合蛋白/T細胞內抗原1)磷酸化。然後,他們利用基因晶片等技術,發現3BDO能夠顯著降低來自TGF-beta2基因3』-UTR的長非編碼RNA—FLJ11812,TIA1負責加工FL J11812。

之後進一步證明FL J11812通過與靶向ATG13的miRNA-4459結合調控ATG13的蛋白水平,因此調控自噬。總之,發現了一種新的mTOR激活劑,並發現長非編碼RNA—FLJ11812在細胞自噬中的作用和作用機制。

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oxLDL)通過抑制mTOR引發血管內皮細胞自噬和凋亡,繼而促進動脈硬化。因此,苗教授及所在團隊推斷3BDO通過抑制oxLDL對mTOR的影響保護血管內皮細胞功能,因而抑制動脈粥樣硬化。

利用ApoE-/-小鼠動脈硬化模型證明了推斷。另外,在巨噬細胞(RAW246.7)和血管平滑肌細胞中,3BDO不影響oxLDL引起的mTOR活性變化和自噬的發生。在體外培養的人血管內皮細胞和ApoE-/-小鼠動脈內皮中,3BDO不僅抑制oxLDL誘導的自噬,還能抑制其誘導的凋亡,從而控制動脈粥樣硬化發展。

觀看苗教授的演講視頻→http://xy.bioon.com/course_video/miao-jun-ying-xue-guan-nei-pi-xi-bao-zi701772.html

(生物谷Bioon)

相關焦點

  • 2014自噬轉化醫學與疾病研討會圓滿閉幕!
    自噬已經被發現在神經變性疾病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例如,在阿爾茨海默氏症病人的腦中,大量β-澱粉樣蛋白在白噬泡中堆積,說明細胞自噬與該病的發病機理有關。對另一種主要的神經退行性疾病帕金森病來說,自噬同樣重要。細胞自噬與帕金森氏症發病機理之間的關聯體現在PINK1蛋白。
  • 血管內皮細胞凋亡幕後「元兇」鎖定
  • [NO科研]一氧化氮與高血壓和動脈硬化
    2.2NO能防止血小板在血管內皮粘附聚集 當血管內皮細胞受損,內膜下層膠原組織暴露於血流之中,血小板便粘附集聚於局部,釋放出血清素、血小板生長因子等物質,它們可促使平滑肌細胞增生,加速動脈硬化的發生發展。而血管內皮細胞釋放的NO能抑制血管損傷後血小板的聚集,防止血小板粘附於血管壁。
  • PNAS:血管內皮細胞「Gab1-PKA-eNOS」信號轉導通路在缺血性血管...
    北京大學分子醫學研究所(IMM)羅金才研究組發現,血管內皮細胞「Gab1-PKA-eNOS」信號轉導通路在缺血性血管新生過程中起關鍵作用。附圖:Gab1基因敲除導致小鼠缺血性血管新生、側枝循環建立出現缺陷(圖示上半部分),主要是由於血管內皮細胞管狀結構形成的信號調控通路出現障礙而引起的
  • 發現血管內皮細胞選擇造血命運新機制
    近日,軍事醫學科學院生物工程研究所/蛋白質組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楊曉課題組和軍事醫學科學院附屬醫院劉兵課題組合作,發現哺乳動物血管內皮細胞選擇造血命運的負向調控機制——內皮細胞Smad4信號通過維持內皮下間質的BMP4表達以及抑制動脈內皮ERK的活化,從而阻止過度的內皮—造血轉化。相關研究在《血液》雜誌在線發表。
  • 軍醫科普:專家詳解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
    隨著社會整體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的老齡化,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的發病率逐年提高。    就診科室心血管科多發群體中老年人常見病因吸菸,患有糖尿病常見症狀疲勞,酸痛    什麼是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呢?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就是下肢動脈血管嚴重硬化,管腔出現狹窄甚至閉塞。
  •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好像腿上堆滿了「沙子」,嚴重者需要截肢!
    同理,動脈硬化閉塞症的形成與此類似,但真正發病原因尚不完全清楚。一般見於中老年人,隨著社會整體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的老齡化,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的發病率逐年提高。內皮細胞損傷後分泌多種生長因子、趨化因子,刺激平滑肌細胞(SMC)向內膜遷移、增殖、分泌細胞外基質併吞噬脂質形成SMC源性泡沫細胞,最終形成動脈硬化斑塊。(2)脂質浸潤學說脂質浸潤學說認為血漿中脂質在動脈內膜沉積,並刺激結締組織增生,引起動脈粥樣硬化。在該過程中,內皮細胞損傷、通透性增加及脂質轉運障礙可能起主要作用。
  • 延緩血管衰老的「新星」——NMN
    科學家研究發現,襯在血管壁上的內皮細胞對於血管的健康和生長至關重要。內皮細胞會釋放出控制血管鬆弛和收縮的物質,以及控制血液凝結,免疫功能和血小板(血液中無色物質)粘附的酶。隨著內皮細胞的老化,血管萎縮,新血管不能形成,血液無法正常向身體的各部分流動,從而導致器官和組織的功能開始下降。
  • 無血清單層細胞誘導法培養豬誘導多能性幹細胞定向分化為血管內皮細胞
    內皮細胞:是指排列在血管或淋巴管內表面的單層細胞,其中血管內表面的內皮細胞稱為血管內皮細胞。人體血管內皮細胞功能障礙或喪失功能,通常會引起動脈粥樣硬化,與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成正相關。豬作為人類心血管及代謝性疾病研究的良好模型,對其多能性細胞向血管內皮細胞定向分化體系的建立,將為創建心血管疾病模型提供保障。目的:建立一種無血清單層誘導分化方法,使豬誘導多能性幹細胞定向分化為CD31陽性血管內皮細胞,並對獲得的內皮細胞進行鑑定。
  • 特定藥物可逆轉血管內皮細胞在衰老和神經退行性疾病中的功能改變
    而腦血管內皮細胞是血管最內層的基本結構。它是腦血屏障(BBB)的重要組成部分,並可同時與多種細胞相互作用而實現不同的生物功能。衰老過程中,這些重要的功能是如何被影響的,卻知之甚少。隨著單細胞測序技術的發展,通過特徵基因表達譜系,將血管細胞進一步分類。而在新的分類體系下,衰老是如何影響各種內皮細胞亞類的,卻從未被研究過。
  • 抑制血管細胞的增殖和遷移的複方
    血管平滑肌細胞的增殖和血管平滑肌細胞從中膜向內膜下間隙的遷移,是引起內膜下纖維肌性增生,導致動脈硬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抑制平滑肌細胞的增殖和遷移來對抗動脈硬化十分重要。疏肝活血方適用於氣血瘀滯的動脈硬化患者。
  • 動脈硬化怎麼治 得了動脈硬化怎麼辦
    那動脈硬化怎麼治?得了動脈硬化怎麼辦?下面我們一起來詳細了解一下!   動脈硬化怎麼治?   說到動脈硬化這種疾病,其實所謂的動脈硬化就是指老年人的血管壁會因為各種因素的影響,最終慢慢增厚並且失去彈性,而血管腔也會因此變得狹窄,如果動脈硬化得不到積極有效的防治,最後還有可能會因此致死。
  • 細胞自噬過程、通路、調控及其與肺動脈高壓的多重相關性
    背景:細胞自噬是真核細胞高度保守的溶酶體降解途徑,主要用於降解細胞內長壽命的蛋白質、受損的細胞器、細胞內入侵的病原微生物等。近年的研究表明細胞自噬在肺動脈高壓的發生發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因而闡明細胞自噬的分子機制對肺動脈高壓的治療至關重要。
  • 血管內皮細胞支持生物3D列印建立的體外血管化骨模型的成骨作用
    實時定量PCR定量檢測成骨分化和內皮細胞反應。鹼性磷酸酶和矮小相關轉錄因子2的上調證實了hMSCs的早期成骨作用。即使在條件3下去除OM,他們也觀察到明顯的成骨,明顯伴隨著骨橋蛋白、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和I型膠原的上調。
  • 內皮細胞與ACE2受體
    嚴重急性呼吸症候群(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在中國暴發,研究發現,導致SARS的冠狀病毒(SARS-CoV)通過其表面的棘突糖蛋白(S蛋白)與人體呼吸道上皮細胞的血管緊張素轉換酶
  • 動脈硬化的治療 動脈硬化有哪些症狀
    動脈硬化是非常嚴重的一種疾病,帶給人們的危害是非常多的,所以在生活中,若是患有動脈硬化的話,要注意很多的事情。動脈硬化的治療是需要注意一些的,小編給大家講講治療動脈硬化要注意什麼、動脈硬化吃什麼比較好以及動脈硬化都有什麼樣的表現。
  • 微小RNA-138-5p與軟骨細胞增殖和自噬的關係
    :細胞在飢餓或其他應激狀態下,通過內質網和高爾基體來源的「隔離膜」包裹細胞內部結構形成雙層膜結構的自噬小體,自噬小體與細胞內溶酶體融合形成自噬溶酶體並降解胞內物質的過程稱為細胞自噬。近年的研究發現mircoRNA在調控軟骨細胞自噬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其作用的分子機制還不太清楚。目的:探究微小RNA-138-5p(miR-138-5p)對軟骨細胞增殖和自噬活性的調節及其作用機制。
  • 內皮細胞與ACE2受體的關係
    2003年春季,嚴重急性呼吸症候群(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在中國暴發,研究發現,導致SARS的冠狀病毒(SARS-CoV)通過其表面的棘突糖蛋白(S蛋白)與人體呼吸道上皮細胞的血管緊張素轉換酶2(angiotension converting enzyme 2,ACE2)
  • 雷公藤甲素幹預脊髓損傷模型Thy-YFP轉基因小鼠調節自噬及抑制細胞凋亡
    目的:研究雷公藤甲素對Thy-YFP轉基因小鼠脊髓損傷後細胞自噬和細胞凋亡的影響,探討雷公藤甲素對脊髓損傷的保護作用及機制。BMS評分檢測小鼠運動功能恢復情況,蘇木精-染色及Nissl染色法檢測各組脊髓組織恢復情況,免疫印跡及免疫螢光染色檢測各脊髓組織中自噬相關蛋白Beclin-1、LC3B、p62及凋亡相關蛋白Bcl-2、Bax、caspase-3的蛋白水平。動物倫理獲得河北北方學院批准(W2020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