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AS:血管內皮細胞「Gab1-PKA-eNOS」信號轉導通路在缺血性血管...

2020-12-01 生物谷

北京大學分子醫學研究所(IMM)羅金才研究組發現,血管內皮細胞「Gab1-PKA-eNOS」信號轉導通路在缺血性血管新生過程中起關鍵作用。


附圖:Gab1基因敲除導致小鼠缺血性血管新生、側枝循環建立出現缺陷(圖示上半部分),主要是由於血管內皮細胞管狀結構形成的信號調控通路出現障礙而引起的(圖示下半部分)。

血管新生是心腦、肌肉等組織器官缺血缺氧後進行自身修復的重要環節,在促進血液循環、防止組織損傷及改善器官功能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然而,目前人們對血管新生的信號調控機制尚不完全理解。羅金才研究組發現,信號接頭分子Gab1基因敲除的小鼠在缺血性血管新生和側枝循環重建等方面都存在嚴重的缺陷。通過細緻分析小鼠血管及其內皮細胞,他們探明Gab1基因敲除導致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VEGF)形成管狀結構的信號系統出現障礙(如圖所示)。在進一步研究VEGF信號系統時,意外發現Gab1參與調節的並非人們所熟知的Akt-eNOS通路,而是一條尚未見諸報導的PKA-eNOS通路。此外,新發現的「Gab1-PKA-eNOS」信號轉導通路對於人的血管內皮細胞形成管狀結構也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羅金才研究組的這一發現為缺血性疾病的防治提供了潛在藥物靶點。

該論文由羅金才實驗室博士研究生路瑤和熊彥作為共同第一作者,與國內外有關單位合作完成。該研究項目得到了北京大學「985工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及國家973項目等科學基金的資助。(生物谷Bioon.com)

生物谷推薦原文出處:

PNAS   doi: 10.1073/pnas.1009395108

Grb-2–associated binder 1 (Gab1) regulates postnatal ischemic and VEGF-induced angiogenesis through the protein kinase A–endothelial NOS pathway

Yao Lua,1, Yan Xionga,1, Yingqing Huoa, Jingyan Hanb, Xiao Yangc, Rongli Zhangd, De-Sheng Zhue, Stefan Klein-He?lingf, Jun Lie, Xiaoyu Zhanga, Xiaofan Hana, Yanli Lia, Bin Sheng, Yulong Heg, Masabumi Shibuyah, Gen-Sheng Fengi, and Jincai Luoa,2

Abstract

The intracellular signaling mechanisms underlying postnatal angiogenesis are incompletely understood. Herein we show that Grb-2–associated binder 1 (Gab1) plays a critical role in ischemic and VEGF-induced angiogenesis. Endothelium-specific Gab1 KO (EGKO) mice displayed impaired angiogenesis in the ischemic hindlimb despite normal induction of VEGF expression. Matrigel plugs with VEGF implanted in EGKO mice induced fewer capillaries than those in control mice. The vessels and endothelial cells (ECs) derived from EGKO mice were defective in vascular sprouting and tube formation induced by VEGF. Biochemical analyses revealed a substantial reduction of endothelial NOS (eNOS) activation in Gab1-deficient vessels and ECs following VEGF stimulation. Interestingly, the phosphorylation of Akt, an enzyme known to promote VEGF-induced eNOS activation, was increased in Gab1-deficient vessels and ECs whereas protein kinase A (PKA) activity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troduction of an active form of PKA rescued VEGF-induced eNOS activation and tube formation in EGKO ECs. Reexpression of WT or mutant Gab1 molecules in EGKO ECs revealed requirement of Gab1/Shp2 association for the activation of PKA and eNOS. Taken together, these results identify Gab1 as a critical upstream signaling component in VEGF-induced eNOS activation and tube formation, which is dependent on PKA. Of note, this pathway is conserved in primary human ECs for VEGF-induced eNOS activation and tube formation, suggesting considerable potential in treatment of human ischemic diseases.

第三屆中英癌症生物學前沿研討會暨MRC-中國上海研討會

「細胞死亡,幹細胞與癌症」國際研討會 2011.5.18-5.20

相關焦點

  • 一信號通路影響缺血性血管新生
    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發表最新論文「Grb-2–associated binder 1 (Gab1) regulates postnatal ischemic and VEGF-induced angiogenesis through the protein kinase A–endothelial NOS pathway」,證實一條以前未見報導的「Gab1-PKA-eNOS」信號轉導通路在缺血性血管新生過程中起關鍵作用
  • CXCL12/CXCR4信號通路與缺血性腦卒中新進展
    柚皮苷通過CXCL12/CXCR4信號通路介導激活PI3K/Akt信號通路促進EPS的增殖和遷移,從而促進血管生成和抑制內皮細胞的凋亡。應用抗CXCR4的抗體,拮抗CXCL12/CXCR4信號通路,將會部分抑制EPC向缺血區域的遷移和募集。以上研究說明CXCL12/CXCR4信號通路可以調節EPC的遷移和新生血管的形成。
  • Developmental Cell:TGF-β信號通路的核心信號轉導分子Smad4在...
    近期,她領導的研究小組利用基因敲除技術研究了TGF-β信號通路的核心信號轉導分子Smad4在調控大腦血管內皮細胞功能中的作用。相關研究論文發表在國際著名期刊《細胞》(Cell)旗下的子刊《發育細胞》(Developmental cell)雜誌上。在臨床上,腦功能障礙常與新生兒顱內出血(ICH)和成人中風有著密切的關係。
  • 苗俊英:血管內皮細胞自噬與動脈硬化
    苗俊英,山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從事血管內皮細胞凋亡研究工作。在2014自噬轉化醫學與疾病研討會上,苗教授就「血管內皮細胞自噬與動脈硬化」做了精彩分享,該演講視頻已上傳至行雲學院供交流學習。哺乳動物雷帕黴素靶點(mTOR)在細胞自噬中發揮重要的調節作用,並與心血管疾病等重大疾病的發生和發展有密切關係,因此,調控mTOR的信號平衡具有重要的意義。
  • 科學家發現能促進血管動脈化的關鍵細胞和分子機制!
    vascular plexus),這種網絡由內皮細胞形成,其運輸血液的效率比較低。研究者Rui Benedito說道,正確動脈規範的開啟需要激活兩種遺傳通路,即VEGF和Notch信號通路,Notch信號通路是一種分子信號通路,其能直接調節改變細胞生物學特性的大量基因的轉錄。當Notch信號通路在內皮細胞中沒有被激活時,動脈的規範和發育就會失敗,從而就會只剩下毛細血管和靜脈內皮細胞。
  • PI3K/AKT信號轉導通路在膠質瘤中的研究進展
    膠質瘤是中樞神經系統中最常見的惡性腫瘤,本文就PI3K/AKT信號轉導通路的主要組成部分及在膠質瘤中該信號通路相關上下遊分子的調節和通路抑制劑靶向治療等方面的研究進展作一綜述。 1.,VEGF與VEGFR-2結合使其酪氨酸殘基磷酸化,激活自身酶活性並引起下遊PI3K活化,調控新生血管內皮細胞的增殖、分化,並提高新生血管的通透性。
  • 外泌體在缺血性腦卒中的研究進展
    循環內皮祖細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分泌的外泌體,通過轉運磷脂醯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號通路相關mRNA,激活血管內皮細胞受體,並促進內皮細胞的增殖和成管,同時,EPCs來源外泌體內攜帶有促血管生成miRNA-126和miRNA-296,能上調血管生成因子,促進血管內皮細胞的增殖和分化,從而發揮其抗凋亡作用。
  • 血管內皮細胞凋亡幕後「元兇」鎖定
  • 發現血管內皮細胞選擇造血命運新機制
    近日,軍事醫學科學院生物工程研究所/蛋白質組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楊曉課題組和軍事醫學科學院附屬醫院劉兵課題組合作,發現哺乳動物血管內皮細胞選擇造血命運的負向調控機制——內皮細胞Smad4信號通過維持內皮下間質的BMP4表達以及抑制動脈內皮ERK的活化,從而阻止過度的內皮—造血轉化。相關研究在《血液》雜誌在線發表。
  • 血管內皮細胞支持生物3D列印建立的體外血管化骨模型的成骨作用
    實時定量PCR定量檢測成骨分化和內皮細胞反應。鹼性磷酸酶和矮小相關轉錄因子2的上調證實了hMSCs的早期成骨作用。即使在條件3下去除OM,他們也觀察到明顯的成骨,明顯伴隨著骨橋蛋白、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和I型膠原的上調。
  • Dev Cell:血管是如何形成的?
    2017年9月16日/生物谷BIOON/---最近,來自海德堡大學的研究者們發現了調節血管生成的關鍵的生物學過程。他們發現兩類蛋白質:「YAP」以及「TAZ」在這一過程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相關結果發表在最近一期的《Developmental Cell》雜誌上。
  • 南開-山東師範大學聯合團隊揭示血管新生的秘密
    責編 | 十一月血管新生是一個複雜的生物學過程,涉及血管內皮細胞的眾多活動,對於不少生理和病理過程至關重要。但是,血管新生的調控機制和分子細節尚不清楚。山東師範大學聯合研究團隊在Science Bulletin雜誌上在線發表了題為 A cilium-independent role for intraflagellar transport 88 in regulating angiogenesis 的研究論文,發現在纖毛形成中發揮關鍵作用的蛋白IFT88對於小鼠體內的血管新生十分重要
  • 「可降解」人工血管能「再生」血管組織
    是否可以植入一種神奇的「可降解」的人工血管,用它誘導體內組織再生,最終重建出具有正常生理功能的血管組織,造福心血管病患者?記者12日獲悉,南開大學與英國倫敦大學國王學院的聯合研究團隊,在上述設想的關鍵環節——人工血管再生機制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
  • 【學術前沿】周軍團隊揭示血管新生調控的新機制
    血管新生是一個複雜的生物學過程,涉及血管內皮細胞的眾多活動,對於不少生理和病理過程至關重要。
  • 成年期血管新生
    血管發生是指骨髓內皮幹細胞遷移到血管形成部位,從頭形成毛細血管叢並最後形成成熟網絡的過程。中科博生。血管生成是指從已存在血管上出芽形成新血管的過程。動脈生成指的足動脈閉鎖時在可切力、巨噬細胞產生的細胞因子的作用下,經基質再第和平滑肌生悅形成代供性動脈的過程。中科博生。前面提到,機體血管網的形成分為兩個不同的過程:血管發牛.和血管生成。
  • 科學家闡明癌細胞重編程血管促進癌症擴散的...
    ,而且血管的內皮細胞和癌細胞彼此能夠親密接觸,並且互相影響彼此,近日,刊登在國際雜誌Cancer Cell上的一項研究報告中,來自德國癌症研究中心和海德堡大學的研究人員就對內皮細胞和癌細胞之間的相互作用進行了深入研究。
  • PNAS:我科學家發現一新型ERK信號通路調控蛋白Raf-1
    )發表了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營養科學研究所陳雁研究組關於ERK信號通路調控的最新研究成果。    ERK信號通路在細胞增殖和分化等關鍵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ERK信號在體內受到嚴格調控,細胞類型不同、刺激因素不同、激活持續時間不同等因素可以產生不同的ERK信號,導致不同的生物學效應,而其失調會導致惡性腫瘤的發生。近年來對ERK通路的成員,如RAS、MEK等分子的亞細胞空間調控的發現為進一步闡釋ERK信號複雜的調控方式提供了新的思路,然而Raf是否也受到空間調控卻尚未發現。
  • 無血清單層細胞誘導法培養豬誘導多能性幹細胞定向分化為血管內皮細胞
    內皮細胞:是指排列在血管或淋巴管內表面的單層細胞,其中血管內表面的內皮細胞稱為血管內皮細胞。人體血管內皮細胞功能障礙或喪失功能,通常會引起動脈粥樣硬化,與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成正相關。豬作為人類心血管及代謝性疾病研究的良好模型,對其多能性細胞向血管內皮細胞定向分化體系的建立,將為創建心血管疾病模型提供保障。目的:建立一種無血清單層誘導分化方法,使豬誘導多能性幹細胞定向分化為CD31陽性血管內皮細胞,並對獲得的內皮細胞進行鑑定。
  • 中科院科學家建立器官特異性血管遺傳靶向技術
    該項工作建立一套新的遺傳作業系統以實現更加精確的遺傳靶向,可用於基因敲除和過表達,並成功構建了心臟冠狀動脈特異性Cre(CoEC-Cre)和大腦血管特異性Cre(BEC-Cre),並利用這套新系統揭示了VEGF信號通路參與調控大腦血管新生及血腦屏障的形成。
  • 特定藥物可逆轉血管內皮細胞在衰老和神經退行性疾病中的功能改變
    而腦血管內皮細胞是血管最內層的基本結構。它是腦血屏障(BBB)的重要組成部分,並可同時與多種細胞相互作用而實現不同的生物功能。衰老過程中,這些重要的功能是如何被影響的,卻知之甚少。隨著單細胞測序技術的發展,通過特徵基因表達譜系,將血管細胞進一步分類。而在新的分類體系下,衰老是如何影響各種內皮細胞亞類的,卻從未被研究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