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內皮細胞凋亡幕後「元兇」鎖定

2020-11-30 科學網
血管內皮細胞凋亡幕後「元兇」鎖定
小核酸基礎醫學研究獲進展

 

中南大學麻醉醫學研究所教授徐軍美領導的課題組,近日在由歐洲心血管學會主辦的《心血管研究》(Cardiovascular Research)上撰文指出,一種被命名為miRNA-23a的小核酸可通過調控靶基因的表達,進而控制血管內皮細胞的凋亡,並成功揭示了其致病機制。研究人員稱,這是國際上首次用小核酸專門針對血管內皮細胞凋亡的系統性研究,有望對心腦血管疾病治療產生積極作用。

 

人體血管內壁猶如一道天然屏障,起著重要的免疫防禦作用。一旦內壁上的內皮細胞死亡,這道屏障就有被破壞的危險,直接威脅機體平衡,導致動脈粥樣硬化、敗血症休克等頑症。如何防治血管內皮細胞凋亡,已成為近十幾年來研究的熱點。

 

「這項研究全部得益於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支持。」研究人員說。據介紹,細胞凋亡不同於細胞壞死,是受基因調節的一種主動的、程序性的生理過程。科學家已經獲知,腫瘤壞死因子TNF-α是迄今發現的抗腫瘤活性最強的細胞因子,在誘導血管內皮細胞凋亡中扮演著關鍵角色。針對這種誘導介質,目前已有一系列抑制凋亡的TNF-α單克隆抗體或溶解性受體問世。但由於誘導介質複雜,這種單一防治的辦法往往顯得力不從心,研究者們一直寄希望於能找到一個對內皮細胞凋亡進行總體控制的全新方案。小核酸miRNA的發現為深入研究開闢了道路。

 

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麻醉科的研究人員利用了小核酸新技術,並運用於TNF-α介導的細胞凋亡研究。他們從860多種已發現的小核酸中,經過大量比照測試和篩選,將目標鎖定為對內皮細胞凋亡影響最明顯的miRNA-23a。進一步的研究對其在細胞中的表達進行了成功幹預,結果發現:當miRNA-23a的表達水平下調時,靶基因Caspase-7和STK4的表達水平提高了,從而導致更多的內皮細胞發生凋亡。這表明,上調miRNA-23a的表達水平是抑制內皮細胞凋亡的有效途徑。

 

研究人員表示,miRNA-23a這一新靶點的發現,對治療諸如動脈硬化等血管性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具有較大的潛在臨床價值。不過miRNA-23a在體內很容易降解,下一步研究如能使其穩定下來,其價值將不可估量。(來源:科學時報 成舸 張曼芝 王亞平)

 

相關焦點

  • 苗俊英:血管內皮細胞自噬與動脈硬化
    苗俊英,山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從事血管內皮細胞凋亡研究工作。在2014自噬轉化醫學與疾病研討會上,苗教授就「血管內皮細胞自噬與動脈硬化」做了精彩分享,該演講視頻已上傳至行雲學院供交流學習。哺乳動物雷帕黴素靶點(mTOR)在細胞自噬中發揮重要的調節作用,並與心血管疾病等重大疾病的發生和發展有密切關係,因此,調控mTOR的信號平衡具有重要的意義。
  • PNAS:血管內皮細胞「Gab1-PKA-eNOS」信號轉導通路在缺血性血管...
    北京大學分子醫學研究所(IMM)羅金才研究組發現,血管內皮細胞「Gab1-PKA-eNOS」信號轉導通路在缺血性血管新生過程中起關鍵作用。附圖:Gab1基因敲除導致小鼠缺血性血管新生、側枝循環建立出現缺陷(圖示上半部分),主要是由於血管內皮細胞管狀結構形成的信號調控通路出現障礙而引起的
  • 發現血管內皮細胞選擇造血命運新機制
    近日,軍事醫學科學院生物工程研究所/蛋白質組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楊曉課題組和軍事醫學科學院附屬醫院劉兵課題組合作,發現哺乳動物血管內皮細胞選擇造血命運的負向調控機制——內皮細胞Smad4信號通過維持內皮下間質的BMP4表達以及抑制動脈內皮ERK的活化,從而阻止過度的內皮—造血轉化。相關研究在《血液》雜誌在線發表。
  • 無血清單層細胞誘導法培養豬誘導多能性幹細胞定向分化為血管內皮細胞
    內皮細胞:是指排列在血管或淋巴管內表面的單層細胞,其中血管內表面的內皮細胞稱為血管內皮細胞。人體血管內皮細胞功能障礙或喪失功能,通常會引起動脈粥樣硬化,與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成正相關。豬作為人類心血管及代謝性疾病研究的良好模型,對其多能性細胞向血管內皮細胞定向分化體系的建立,將為創建心血管疾病模型提供保障。目的:建立一種無血清單層誘導分化方法,使豬誘導多能性幹細胞定向分化為CD31陽性血管內皮細胞,並對獲得的內皮細胞進行鑑定。
  • 特定藥物可逆轉血管內皮細胞在衰老和神經退行性疾病中的功能改變
    而腦血管內皮細胞是血管最內層的基本結構。它是腦血屏障(BBB)的重要組成部分,並可同時與多種細胞相互作用而實現不同的生物功能。衰老過程中,這些重要的功能是如何被影響的,卻知之甚少。隨著單細胞測序技術的發展,通過特徵基因表達譜系,將血管細胞進一步分類。而在新的分類體系下,衰老是如何影響各種內皮細胞亞類的,卻從未被研究過。
  • 血管內皮細胞支持生物3D列印建立的體外血管化骨模型的成骨作用
    實時定量PCR定量檢測成骨分化和內皮細胞反應。鹼性磷酸酶和矮小相關轉錄因子2的上調證實了hMSCs的早期成骨作用。即使在條件3下去除OM,他們也觀察到明顯的成骨,明顯伴隨著骨橋蛋白、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和I型膠原的上調。
  • 內皮細胞與ACE2受體
    嚴重急性呼吸症候群(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在中國暴發,研究發現,導致SARS的冠狀病毒(SARS-CoV)通過其表面的棘突糖蛋白(S蛋白)與人體呼吸道上皮細胞的血管緊張素轉換酶
  • 內皮細胞損傷模型
    內皮細胞損傷模型 來源:丁香園論壇 2007-01-21 21:53 一、細胞因子損傷模型將內皮細胞鋪板後待即將單層融合時
  • 內皮細胞與ACE2受體的關係
    2003年春季,嚴重急性呼吸症候群(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在中國暴發,研究發現,導致SARS的冠狀病毒(SARS-CoV)通過其表面的棘突糖蛋白(S蛋白)與人體呼吸道上皮細胞的血管緊張素轉換酶2(angiotension converting enzyme 2,ACE2)
  • 瑞金新知速遞 第287期|劉琰主任醫師發現膿毒症血漿外泌體miR-1-3p通過SERP1介導內皮細胞功能障礙
    本研究發現盲腸結紮穿孔(CLP)大鼠和膿毒症患者血漿外泌體中miR-1-3p表達顯著增加,同時在CLP大鼠肺組織和膿毒症血漿外泌體處理的血管內皮細胞中高表達。體外研究發現miR-1-3p通過其靶基因內質網應激蛋白(SERP1)抑制血管內皮細胞增殖,促進其凋亡和細胞骨架收縮,增加單層內皮細胞通透性和細胞膜損傷。
  • 【一氧化氮和血管健康及應吃食品】
    很多人血管不太理想,像是用久了的水管,多處汙垢和堵塞物。由於血液中膽固醇、甘油三酯等過多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超標,在血管內壁上越積越多形成黃色的斑塊,醫學名詞稱動脈粥樣斑塊,久而久之血管壁彈力下降,血流受阻,最終導致堵塞引起血栓,引起冠心病、腦中風等心腦血管疾病。
  • 脫乙醯酶sirtuin-1對滑膜血管生成和實驗性關節炎持續性的影響
    RA中血管密度的增加是由於組織浸潤性炎症細胞的分泌介質介導的血管生成和血管生成的病理激活而導致的,最終導致新血管的無限制形成。但是,最近研究表明,在炎症細胞浸潤之前,血管新生主要參與組織炎症的發生。這些結果為有關內皮細胞(EC)在炎症病理生理中的相關性提供了進一步的數據。新血管的形成包括幾個互補過程,包括EC的激活,增殖和遷移。
  • 抑制血管細胞的增殖和遷移的複方
    血管平滑肌細胞的增殖和血管平滑肌細胞從中膜向內膜下間隙的遷移,是引起內膜下纖維肌性增生,導致動脈硬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抑制平滑肌細胞的增殖和遷移來對抗動脈硬化十分重要。疏肝活血方適用於氣血瘀滯的動脈硬化患者。
  • miR-148a-5p參與了高蛋氨酸飲食誘導ApoE-/-小鼠的肝細胞凋亡
    :是一種程序性細胞死亡,其特徵是進行性的核和細胞質收縮、染色質濃縮和凋亡小體脫落。凋亡由稱為半胱天冬酶的特定類型的半胱氨酸蛋白酶執行,一旦激活,就可以裂解細胞底物並導致細胞死亡。最常見的凋亡指標為抑制凋亡基因Bcl-2和促進凋亡基因Bax,Bcl-2增高,細胞凋亡減少;Bax增高,細胞凋亡增加。
  • 氧化應激與肺纖維化肺泡上皮凋亡的研究進展
    肺臟由於其特殊的解剖結構,易受到氧化應激的損傷,使肺泡上皮分泌多種生長因子或細胞因子,如轉化生長因子 - β( TGF- β)、血小板衍生生長因子、內皮素 - 1 、血管緊張素 - 2 及結締組織生長因子,這些因子可以直接或者間接地介導纖維化過程。
  • 大蒜素抑制成纖維細胞增殖、遷移並誘導其凋亡的機制
    背景:研究報導大蒜素具有抗纖維化作用,可抑制過度增生的成纖維細胞增殖和膠原合成能力,但大蒜素抑制成纖維細胞增殖及誘導其凋亡的確切機制尚未明確。目的:探討大蒜素抑制硬膜外瘢痕來源的成纖維細胞增殖、遷移並誘導其凋亡的作用機制,為防治硬膜外粘連提供新思路。
  • 手掌被割破後包紮後,肉裡面的血管是如何自動接到一起的?好神奇?
    受傷部位血管破裂後形成血栓和臨時細胞外基質,將傷口封閉,減少血液流失,並幫助引導細胞遷移。血小板可以分泌和激活細胞介質,吸引炎性細胞(多核細胞和巨噬細胞)、成纖維細胞和內皮細胞。出血在炎症期末端得以控制,傷口通過吞噬作用和自溶性清創而被清理乾淨。如果是較大的血管,因為出血量較大,且血液循環重要性較大,則需要人為進行縫合處理。
  • 【衛健動態】州一醫院胸心血管外科研究生謝飛以第一作者身份在SCI期刊發表論文
    on apoptosis of TNFR1 receptor pro-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 activated by high glucose induced oxidative stress》實驗研究 ,中文翻譯《高糖誘發氧化應激反應激活TNFR1受體促內皮組細胞凋亡的實驗研究》,該雜誌影響因子(IF=1.3)。
  • 肝癌外泌體環狀RNA-100338對血管內皮細胞成管能力的影響研究
    為了觀察人肝癌(HCC)細胞外泌體環狀RNA(circRNA)-100338對人臍靜脈內皮細胞(HUVEC)血管形成能力的影響,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黃修燕等人提取、純化和鑑定上海復旦大學肝癌研究所建立MHCC97H細胞來源外泌體,並共孵育中國科學院上海細胞所HUVEC細胞(37 ℃、5%CO2),外泌體示蹤實驗追蹤外泌體能否被HUVEC細胞內化。採用Lipofectam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