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健動態】州一醫院胸心血管外科研究生謝飛以第一作者身份在SCI期刊發表論文

2021-02-22 健康涼山官微

涼山州第一人民醫院胸心血管外科研究生謝飛在《Int J Clin Exp Me》國際雜誌刊物上發表了題目為《Experimental study on apoptosis of TNFR1 receptor pro-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 activated by high glucose induced oxidative stress》實驗研究 ,中文翻譯《高糖誘發氧化應激反應激活TNFR1受體促內皮組細胞凋亡的實驗研究》,該雜誌影響因子(IF=1.3)。

該實驗研究是在四川省衛健委主任何延政(時任瀘州醫學院附屬醫院院長,瀘州市政協副主席,瀘州市農工黨委員會主任)主持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1241008/H0217)項目的支持下完成,目前該課題已結題。

該實驗研究探討了在體外高糖環境下,能夠通過誘發內皮祖細胞(EPCs)內的氧化應激反應進一步激活該細胞表面上的TNFR1受體從而促進該細胞的凋亡;內皮祖細胞作為一種幹細胞,特別是血管內皮細胞的前體細胞,一旦處於高糖環境中,其凋亡增加,這可能會減弱其在糖尿病引起的周圍血管病變中的修復功能,進而加重糖尿病引起的周圍血管病變。這為臨床上治療糖尿病周圍血管病變提供了一定的理論依據,即應用含抗氧化劑成分的藥物或者TNFR1受體拮抗劑可能會減弱糖尿病引起的周圍血管病變。

在後續的研究工作中,通過進一步聯合西南醫科大學血管外科團隊發現在關於糖尿病周圍血管病變的基礎研究中,特別是下肢缺血病變中,通過細胞實驗和動物實驗,發現激活內皮祖細胞wnt/β-catenin信號通路有助於糖尿病大鼠後肢缺血的細胞移植治療,該研究成果將於近期發表於Transplantation刊物上。

多年來,何延政主任一直非常關心涼山州醫療衛生事業發展。據謝飛醫生介紹,本課題的完成離不開何延政主任的悉心指導(謝飛在就讀西南醫科大學血管外科研究生期間,何延政主任時任瀘州醫學院附屬醫院院長,瀘州市政協副主席,瀘州市農工黨委員會主任),同時得到了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血管外科團隊各位老師的幫助與支持,特別是劉勇教授給予了寶貴的意見和幫助。在具體實驗步驟中,醫學中心實驗室的夏紀毅副教授也給予了無私的幫助。

謝飛,男,彝族,中共黨員,血管外科碩士研究生,畢業於西南醫科大學(原瀘州醫學院)血管外科學專業,師從於全國知名血管外科專家何延政教授,現任中國微循環周圍血管疾病專業委員會川南地區分會委員,主要從事周圍血管外科疾病的基礎研究與臨床工作,有一定的科研能力,作為第一作者和共同第一作者,已於國際權威雜誌發表兩篇SCI文章,對血管外科常見的疾病(下肢大隱靜脈曲張、下肢深靜脈血栓、下肢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等)的診斷與治療有較豐富經驗。

相關焦點

  • 砥礪奮進 耕耘美好|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血管外科
    他們就是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血管外科醫護團隊!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始建於1928年9月,其前身為國立河南大學附屬醫院。1958年從開封遷址鄭州,更名為河南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1985年更名為河南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2000年正式命名為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作為省部共建醫院,該院臨床醫學已成為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是具有較強救治能力、較高科研水平和國際交流能力的三級甲等醫院。
  • 他在研究生期間,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14篇SCI論文
    研究生期間以第一作者身份在8本頂級國際期刊發表SCI論文14篇,其中一區論文10篇,累計影響因子達60以上;現為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Food Hydrocolloids,Food Chemistry等10餘本國際SCI期刊邀約審稿人;申請國家發明專利4項;獲得「研究生國家獎學金」、「金龍魚獎學金」等榮譽;主持「江南大學優秀博士培育基金
  • 「3年發46篇SCI」的華西博士,已發82篇!1篇入選ESI前1%
    3個榮譽畢業生發表的文章分別為:榮譽畢業生A:SCI論文46篇(第一作者41篇,共同第一作者5篇),影響因子大於120分。榮譽畢業生B:SCI論文30多篇。榮譽畢業生C:發表SCI論文31篇,影響因子95.56分,其中第一/並列第一作者身份發表SCI論文20篇。
  • 一篇sci論文可以有幾個第一作者
    sci論文在學術界很有地位,成為sci論文的作者,尤其是第一作者,是一項極大的榮譽。但查閱sci文獻後發現,第一作者人數並不一樣,反而讓我們很困惑,不知道安排幾個第一作者是好。那麼,一篇sci論文可以有幾個第一作者?
  • sci期刊發表論文質量和數量哪個重要
    統計一個人或單位或國家sci論文發表情況時,既包括論文質量,也包括論文數量。那麼,sci期刊發表論文質量和數量哪個重要?兩者都重要,只是不同的時期,不同的作者面對的情況不同,側重點有所不同。質量是作者在sci期刊發表論文的最終追求,在論文質量接近的前提下,論文數量才有意義。這並不是說論文數量不如論文質量,只是在告訴大家沒有必要一味地追求論文數量,而不顧論文的質量。比如A發表了2篇Nature,B發表了1篇Nature,A與B比較,顯然A重要,因為數量多。
  • sci論文發表流程
    發表sci論文,不知道流程是不行的,否則完成sci論文發表,要經過幾個步驟,每個步驟做什麼,要滿足什麼要求,準備什麼資料等,都無法理清思路,成為sci論文成功發表的阻礙。那麼,sci論文發表流程是什麼?
  • 西南醫科大學大一本科生,以第一作者在SCI期刊發表論文!
    就在昨天,西南醫科大學兒科學系大一本科生,發表新冠病毒相關SCI論文。此時的你是否還沉浸在既生美食,何生脂肪,感慨於,床以外的地方都是遠方……那些比你優秀的人還比你努力,快跟著小編來看看吧~近日,西南醫科大學兒科學系2019級本科學生佘佳桐同學,在兒科學系劉文君教授指導下以第一作者身份在SCI知名期刊
  • sci共同第一作者怎麼標註
    如需了解詳情,請加責編微信:xueshuzhishisci論文作者可以一個作者,也可以多名作者。當多名作者時,可能是第一作者、第二作者……,也可能會出現共同第一作者等情況。尤其是出現共同第一作者時,還要正確標註。那麼,sci共同第一作者怎麼標註?
  • 為什麼要發表sci論文,有多難
    sci論文是國際核心論文,隨著學術國際化的發展,發表sci論文成為一項常見的要求。但sci論文發表,沒有想像中那麼簡單,但依舊有那麼多人努力著、爭搶著要發表,肯定是有原因所在。那麼,為什麼要發表sci論文,有多難?
  • 這個研究生真厲害:1年發表12篇SCI論文,還有4項專利,太優秀了!
    研究生第一年期間以第一或共同第一作者發表SCI論著12篇;以主要發明人身份獲得授權實用新型專利1項、軟體著作權專利3項;曾於2019年3月受邀赴西班牙巴塞隆納參加第19屆歐洲泌尿外科年會口頭髮言交流,並多次在國內外學術會議上進行發言或壁報展示。
  • sci一區論文發表難度大嗎
    sci期刊之間存在影響因子的差異,根據一定的標準,把每本sci期刊按照影響因子,對號入座相應的分區。不同的分區,對於論文要求高度不同,那發表的難度也不同。那麼,sci一區論文發表難度大嗎?當然大。sci期刊,是領域內級別比較高的期刊,能夠成功發表sci論文,代表了個人學術水平非常高,其認可度,要比國內的一些核心論文還要高,在發表難度上肯定低不了,否則無法保證發表論文的質量。總之,sci論文的發表難度非常大。
  • sci一區期刊投稿最難發表嗎
    發表sci論文,要選擇sci期刊,期刊所在分區不同,發表難度也有差異。那麼,sci一區期刊投稿最難發表嗎?通常來說是這樣的,但凡事總有例外,投稿發表難度還是要根據期刊的具體情況來判斷。首先,sci一區期刊投稿難發表,主要是以下兩個方面原因:(1)sci期刊本身就屬於金字塔尖的期刊,而sci一區期刊,又是sci期刊中頂尖的期刊,足見,sci一區期刊的地位。一本期刊有這麼高的地位,本身就非常不容易,若發表的論文質量不夠高,沒有影響力,不被引用,是不可能取得這樣成績的。
  • 發表sci論文需要注意什麼
    sci論文在科研評價、評職稱中認可度非常高,同時也意味著其不好發表。不好發表的原因中,除了sci期刊錄用標準高之外,還有很多注意事項未能引起作者的重視。那麼,發表sci論文需要注意什麼?1、期刊選擇發表sci論文要找sci期刊。作者可以先通過下載sci期刊影響因子表,或閱讀文獻,或相關單位推薦,或找專業人推薦等多個渠道查找到sci期刊名單。再根據本sci論文的內容方向、質量水平,以及相關單位要求,從學科、收稿範圍、影響因子、分區、審稿周期、發表費用等多少角度,綜合考慮分析來確定目標sci期刊。
  • 華南理工大學2名研究生在國際頂級期刊Cell上發表論文!
    近日,華南理工大學碩士研究生鍾裕與謝嘉睿在國際頂級期刊Cell在線發表題為「Single-cell landscape of the ecosystem in early-relapse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的研究論文,首次揭示肝癌原發腫瘤與早期復發腫瘤的免疫微生態系統的顯著差異。
  • sci論文多久能發表
    一篇文章不是投稿sci期刊就能夠立刻安排印刷出版,不僅要經過期刊編輯的審核,還要根據期刊周期和版面進行排期。因而,不花時間,花幾天時間完成sci論文發表是不現實的。那麼,sci論文多久能發表?首先,sci論文發表要匹配期刊,期刊不同,完成論文發表所需要的時間有差異,可能是3-6個月,可能是一年,甚至更久。作者在投稿前,先了解期刊的大概發表時間,著急發表的,優先考慮所需時間短的期刊,以免sci論文不能及時發表。
  • 發表sci論文必須全部是英語嗎
    發表sci論文必須全部是英語嗎?不是。發表sci論文經常遇到英語的要求,甚至很多作者因為英語水平不夠高,影響了sci論文發表。這主要是因為大多數sci期刊要求英語,但不是所有的sci期刊都要求英語。sci中收錄的期刊來自很多個國家,包含很多本期刊,每本期刊都有各自相應的要求。
  • 北京醫院李擁軍和中國醫學科學院楊菁:ROS響應性EGCG-鋅離子配位微囊用於下肢缺血治療性血管生成的研究
    承擔中央高校學生課題1項,以第一作者(含共一)發表文章15篇,其中SCI 8篇,累計影響因子約40分,最高單篇10.317分。獲得「北京市優秀畢業生、博士國家獎學金,第13屆全國血管外科學術會議一等獎」等獎勵10餘項,參加美國VEITH大會等各類會議發言20餘次。臨床工作方向為周圍血管疾病;基礎研究方向為下肢缺血性疾病的治療性血管生成。
  • 多家醫院發表高影響因子論文
    該研究由張潤東研究員團隊獨立完成,張潤東研究員為通訊作者,博士研究生易紅飛和牟莉為共同第一作者。 該研究成果是瑞金醫院首次以第一單位在《國家科學評論》上發表論文,瑞金醫院功能神經外科馬碩博士和張陳誠醫師為共同第一作者,孫伯民主任與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的袁逖飛研究員為共同通訊作者,廣慈引智教授劍橋大學精神科Valerie Voon和英國鄧迪大學Douglas Steele為共同參與作者。
  • sci期刊可以快速發論文嗎
    sci期刊可以快速發論文嗎?當然可以。一個領域的sci期刊,都不止一本,每本sci期刊都有其既定的發行周期和排刊要求,只要投稿發表的論文水平與投稿的sci期刊要求一致,就能夠比較順利的安排發表,否則會耽誤不少的時間。
  • sci論文已經在線發表後可以更改嗎
    在線發表後的sci論文,難免被發現個別錯誤,比如一處數據錯誤、作者名字寫錯等,有了錯誤,作者第一反應是修改,但往往是初次遇到從而不知道如何辦。那麼,sci論文已經在線發表後可以更改嗎?在線發表即online,是論文出版方式之一,是期刊為了追上數字時代變化而做出的改變。過去文章只在紙質期刊上印刷出版,即見刊,現在會先讓文章在線發表,然後再見刊,甚至還有一些文章只進行線上發表。在線發表和見刊都屬於sci論文發表方式,但屬於不同的階段,對文章內容更改有不同的應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