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膜細胞凋亡後可能「傷及自身」

2020-12-05 科學網

 

花瓣凋零,還能「化作春泥更護花」。不過,自然界也不儘是這種良性循環。日本一項新研究發現,動物的黏膜細胞在凋亡後,可能刺激免疫系統「過度反應」,誘發自身免疫性疾病和過敏性疾病。

腸道、皮膚等處的黏膜被上皮細胞覆蓋,內部產生新細胞的同時,老細胞會凋亡剝落,並隨著糞便、痰或皮膚汙垢被排至體外。此前並未發現這些「被淘汰」的細胞會對機體產生哪些影響。

日本筑波大學等機構研究人員在英國《自然—免疫學》雜誌上報告說,黏膜上皮細胞凋亡後,表面會出現磷脂質,這種脂類會與腸道、氣管和皮膚等處免疫細胞表面一種稱為「CD300a」的受體蛋白質結合,觸發免疫反應,誘發自身免疫性疾病惡化。

研究人員通過動物實驗發現,凋亡的上皮細胞與這種受體蛋白質結合後,腸道、皮膚、氣管等黏膜組織中「調控性T細胞」的數目減少,而這種免疫細胞具有遏制炎症的作用。

研究小組認為,這一研究成果將來有助於為一系列自身免疫性疾病和過敏性疾病提供新的治療手段。(來源:新華社 藍建中)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黏膜細胞凋亡後可能「傷及自身」誘發免疫和過敏性疾病
    日本一項新研究發現,動物的黏膜細胞在凋亡後,可能刺激免疫系統「過度反應」,誘發自身免疫性疾病和過敏性疾病。  腸道、皮膚等處的黏膜被上皮細胞覆蓋,內部產生新細胞的同時,老細胞會凋亡剝落,並隨著糞便、痰或皮膚汙垢被排至體外。此前並未發現這些「被淘汰」的細胞會對機體產生哪些影響。
  • 細胞凋亡檢測——萬融實驗
    細胞凋亡或稱程序性細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是細胞的生命現象之一,在機體的胚胎發育、組織修復及自身反應性T淋巴細胞的清除等方面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細胞凋亡調節的失控可導致臨床各種疾病的發生,如腫瘤與細胞凋亡的抑制有關。
  • 水貂腸炎病毒可通過線粒體信號通路誘導細胞凋亡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特產研究所特種動物病原與免疫創新團隊首次證明水貂腸炎病毒及其非結構蛋白1通過線粒體信號通路誘導細胞凋亡,該發現為進一步解釋該病毒的致病機制提供了理論基礎。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在《病毒學雜誌(Journal of Virology)》上。
  • Nature子刊報導Treg細胞凋亡後仍具有免疫抑制作用
    調節性T細胞(Tregs )是一類控制體內自身免疫反應性的T細胞亞群,早期亦稱做suppressor然而,10月30日在線發表在頂級學術期刊《Nature Immunology》上的一篇研究卻表明:Treg細胞凋亡後,仍然具有免疫抑制作用,而且會變得更強。這一結果令人吃驚,並且可能有助於解釋免疫療法作為癌症治療的局限性。論文的第一作者是著名華人科學家、免疫界的大佬、美國密西根大學終身教授鄒偉平(Weiping Zou)。
  • 細胞凋亡:優雅的落幕
    activation):如Caspase-1、4、5和13,它們與細胞凋亡的關係並不密切,但可能與多種炎症因子或者細胞因子的成熟有關。當死亡信號激活含BH3結構域的Bcl-2家族成員後,可使胞漿中的Bcl-2家族成員發生寡聚化並插入線粒體膜,引起線粒體膜通透性改變,跨膜電位丟失,釋放細胞色素C(Cyt C)和其他蛋白。
  • 細胞凋亡之TUNEL細胞凋亡檢測程序
    一、原理與意義:TUNEL(TdT-mediated dUTP nick end labeling)細胞凋亡檢測試劑盒是用來檢測組織細胞在凋亡早期過程中細胞核DNA的斷裂情況,其原理是生物素biotinylate標記的dUTP在脫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轉移酶(TdT Enzyme)的作用下,可以連接到凋亡細胞中斷裂
  • Autophagy:細胞自噬在細胞凋亡中的清除作用
    細胞凋亡發生後,凋亡細胞必須被迅速清除,凋亡細胞的清除缺陷會導致炎症反應和自身免疫疾病。凋亡細胞首先被吞噬細胞吞噬並形成吞噬小體,吞噬小體經歷一個逐漸成熟的過程,最終與溶酶體融合併被降解。細胞自噬是細胞中另一類重要的生物學過程,可以降解細胞中受損的細胞器和錯誤摺疊的蛋白,以維持細胞與機體的穩態。
  • 細胞凋亡研究取得新進展
    程序性細胞死亡(細胞凋亡)對多細胞生物體的發育、組織和器官的動態穩定十分重要。細胞凋亡過程可分為細胞凋亡的特異性激活、執行,凋亡細胞的吞噬和降解等階段。其中凋亡細胞的吞噬和降解過程是整個細胞凋亡程序的必要環節。
  • 解讀近期細胞凋亡研究領域重磅級成果!
    近日,來自範德堡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在拉帕替尼治療後的HER2+乳腺腫瘤的殘留病中,胞葬作用能夠清除凋亡的腫瘤細胞,增加免疫抑制性細胞因子的產生和骨髓來源抑制細胞(MDSC)和調節性T細胞(Treg)的聚集並促進腫瘤細胞轉移。
  • 細胞壞死、凋亡、壞死性凋亡、焦亡與自噬
    Figure 1: 細胞壞死與細胞凋亡。(圖片來源:網絡)▌細胞凋亡細胞壞死性凋亡是不依賴於Caspase激活的一種細胞程序性死亡方式,其激活主要依賴於壞死性小體的形成。細胞壞死性凋亡它具有典型的壞死樣形態:細胞膜被破壞,細胞、細胞器腫脹,乃至崩解;而核內染色質無明顯的形態改變;壞死性凋亡與凋亡和自噬有明顯的區別,三者可以通過光、電鏡觀察和PI染色得到明確的區分。其次, 壞死性凋亡會引起顯著的炎症反應,表現為大量的炎症細胞浸潤和激活。
  • 細胞凋亡和自噬研究獲進展
    中美學者日前在《細胞生物學期刊》在線發表論文,報導了自體吞噬基因在吞噬細胞中發揮作用,促進凋亡細胞的降解。
  • 細胞壞死與細胞凋亡的區別
    細胞程序性死亡 概念:細胞程序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也常常被稱為細胞凋亡,是生物體發育過程中普遍存在的,是一個由基因決定的細胞主主動的有序的死亡方式。
  • 細胞凋亡的概念及研究簡史
    細胞凋亡的特徵一、細胞凋亡的形態變化細胞皺縮,體積減小。細胞質膜皺摺(ruffling)或起泡(blebbing),---起泡作用(zeiosis)細胞核的變化是判別細胞凋亡最具特徵性的形態學指標之一。
  • 細胞發生凋亡時,現象如何?
    今天要說的這個梗就是「凋亡」細胞了。說到「凋亡」,大家可能就會想到生命的來去匆匆,忍不住感慨「死如落葉般靜美」,殊不知「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凋亡細胞用自己生命終結,成就了整個生命體發育的進程。這正是生命光輝的綻放,值得研友們進行深入地探索。那麼究竟何為細胞凋亡呢?細胞凋亡是指為維持內環境穩定,由基因控制的細胞自主的有序的死亡。
  • 細胞凋亡的原理及信號通路
    細胞凋亡與細胞壞死不同,細胞凋亡不是一件被動的過程,而是主動過程,它涉及一系列基因的激活、表達以及調控等的作用;它並不是病理條件下,自體損傷的一種現象,而是為更好地適應生存環境而主動爭取的一種死亡過程。從細胞功能上看,細胞凋亡對多細胞生物體具有重要的意義。
  • 生科蔣爭凡課題組在Molecular Cell發文報導細胞凋亡維持「天然...
    雖然三者對於清除病原微生物都很重要,但任何一條通路的過度活化均會引起自身免疫疾病的發生,如系統性紅斑狼瘡(I-型幹擾素過度產生)和類風溼性關節炎(炎性因子過度產生)等,所以研究天然免疫系統的穩態調控具有重要的理論及實際意義。2017年,蔣爭凡課題組發表在Immunity中的文章展示了炎性小體活化後負調控I-型幹擾素通路。
  • 細胞凋亡研究全攻略
    細胞凋亡的特徵在於被稱為半胱天冬酶的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家族的激活,半胱天冬酶參與了400多種蛋白質的限制性蛋白水解。啟動細胞凋亡的方式主要有兩種:內在細胞死亡通路和外在細胞死亡通路,兩種通路都可以激活半胱天冬酶。    內在細胞死亡通路由Bcl-2蛋白家族控制,其通過線粒體透化作用來調控細胞死亡。
  • DNA損傷與細胞凋亡研究取得進展
    基因組的穩定性對於多細胞生物的發育、組織和器官的動態平衡至關重要。基因組失穩與腫瘤等多種疾病的發生緊密相關。DNA損傷是誘發基因組失穩的主要因素。
  • 靶細胞裂解死亡為何屬於細胞凋亡?
    效應T細胞的作用與細胞凋亡是什麼關係?被病原體感染的細胞的清除是如何通過細胞凋亡完成的?細胞凋亡最大的特點是細胞死亡時仍能維持細胞膜的完整性,以此避免細胞內物質的滲漏和由此引起的炎症反應。 通過細胞凋亡清除被病原體感染細胞的過程:殺傷性T細胞(cytotoxic T cell,CTL或Tc)可高效、特異性地殺傷腫瘤細胞和被病毒、胞內寄生菌等感染的宿主細胞(靶細胞),而不損傷正常組織。
  • 匯總 ▎細胞凋亡概念及檢測方法.
    細胞凋亡(apoptosis)是一種有序的或者程序性的細胞死亡方式,是細胞受到特定基因調控後的主動性死亡過程,也是正常的細胞生理應答反應,凋亡的細胞最終將被體內吞噬細胞處理。過度的細胞凋亡將直接導致組織器官功能的下降;而對於癌細胞來說,凋亡過程中斷則意味著癌症的發展和擴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