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凋亡研究全攻略

2021-02-08 中源生物

    細胞凋亡的特徵在於被稱為半胱天冬酶的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家族的激活,半胱天冬酶參與了400多種蛋白質的限制性蛋白水解。啟動細胞凋亡的方式主要有兩種:內在細胞死亡通路和外在細胞死亡通路,兩種通路都可以激活半胱天冬酶。

    內在細胞死亡通路由Bcl-2蛋白家族控制,其通過線粒體透化作用來調控細胞死亡。大量細胞內死亡信號通過內在細胞死亡通路進行傳遞,例如,DNA損傷、致癌基因激活、生長因子缺乏、ER應激以及微管破壞等。內在細胞死亡通路的關鍵步驟是線粒體外膜的通透性增加,現已確認該過程不可逆,該過程完成後,細胞將必定進入細胞死亡程序。

    透化作用完成後,線粒體內膜空間將釋放各種蛋白質,從而促進半胱天冬酶的激活和細胞凋亡。細胞色素c與凋亡蛋白酶激活因子1(APAF1)結合,誘導其寡聚化,從而形成一種名為凋亡體的結構,該結構可以招募並激活啟動半胱天冬酶—半胱天冬酶-9。半胱天冬酶-9裂解並激活功能半胱天冬酶,即半胱天冬酶-3和半胱天冬酶-7,導致細胞凋亡。

    外在細胞死亡通路由細胞表面的「死亡受體」與其對應配體(例如 Fas、TNFR1或TRAIL)的結合來激活。這些死亡受體具有兩種不同的信號傳導基序:即死亡域(DD)和死亡效應域(DED);兩種基序能夠相互作用並招募其他銜接子分子,例如 FAS 相關死亡域蛋白(FADD)和半胱天冬酶-8,這些分子可以直接裂解並激活半胱天冬酶-3和半胱天冬酶-7,導致細胞凋亡。

相關焦點

  • 細胞凋亡的概念及研究簡史
    細胞凋亡的概念及研究簡史 來源:丁香園論壇 2007-08-07 19:32 細胞凋亡,亦稱細胞程序性死亡,是細胞在一系列內源性基因的調控下發生的自然或生理性死亡的過程。
  • 細胞凋亡研究取得新進展
    程序性細胞死亡(細胞凋亡)對多細胞生物體的發育、組織和器官的動態穩定十分重要。細胞凋亡過程可分為細胞凋亡的特異性激活、執行,凋亡細胞的吞噬和降解等階段。其中凋亡細胞的吞噬和降解過程是整個細胞凋亡程序的必要環節。
  • 細胞凋亡機制最新研究進展
    託馬斯傑弗遜大學Kimmel癌症研究所細胞凋亡研究中心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系的研究小組在細胞凋亡方面的研究取得新的進展,相關成果公布在1月22日《自然》(Nature)雜誌上。
  • 細胞凋亡和自噬研究獲進展
    中美學者日前在《細胞生物學期刊》在線發表論文,報導了自體吞噬基因在吞噬細胞中發揮作用,促進凋亡細胞的降解。
  • DNA損傷與細胞凋亡研究取得進展
    當DNA損傷發生後,細胞通過一系列的應答反應,包括細胞周期停滯,DNA修復以及細胞凋亡等,使基因組的穩定性得以維持。這些應答反應需要多種調控因子的參與。蛋白質精氨酸甲基轉移酶(PRMT)通過甲基化修飾不同的蛋白質底物而參與調控細胞的多種重要生命活動,其中包括DNA修復等。但PRMT在細胞對DNA損傷的其它應激反應如細胞凋亡過程中是否發揮作用,目前尚知之甚少。
  • 【中國科學報】細胞凋亡研究取得新進展
    濃度依賴的Bak 活化機制及其與抗腫瘤藥物敏感性關係  近日,中科院合肥物質院醫學物理與技術中心分子病理研究室研究員戴海明與美國梅奧醫學院、美國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合作,首次發現蛋白質Bak除了可以被僅含BH3結構域的蛋白質活化外,還可以在細胞內發生濃度依賴的自發活化過程,稱為Bak組成性活化。
  • Cell:細胞壞死狀凋亡分子機制
    專題:Cell專題來自哈佛醫學院細胞生物學系,麻省總醫院的華裔教授袁鈞英等研究人員在原necroptosis(necrosis + apoptosis,壞死狀凋亡)研究基礎上,發現了一個調控壞死狀凋亡的信號網絡,以及同時調控細胞凋亡和壞死狀凋亡的分子。
  • 解讀近期細胞凋亡研究領域重磅級成果!
    細胞凋亡(apoptosis)指細胞為了維持其內部環境的穩定,由基因控制的細胞自主有序的死亡過程,近年來,科學家們在細胞凋亡研究領域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中,小編對相關研究成果進行整理,分享給大家!
  • 清華大學:施一公研究團隊在細胞凋亡研究領域取得新突破
    細胞凋亡(程序性細胞死亡)與人的生長、發育、衰老以及死亡息息相關。臨床數據表明細胞凋亡的異常會導致嚴重病變,比如癌症、老年痴呆症等等。因此揭示細胞凋亡的分子機理不僅可以加深我們對這一基本生命過程的了解,還可以對開發新型抗癌、預防老年痴呆的藥物提供重要線索。
  • 細胞壞死、凋亡、壞死性凋亡、焦亡與自噬
    Figure 1: 細胞壞死與細胞凋亡。(圖片來源:網絡)▌細胞凋亡細胞壞死性凋亡是不依賴於Caspase激活的一種細胞程序性死亡方式,其激活主要依賴於壞死性小體的形成。細胞壞死性凋亡它具有典型的壞死樣形態:細胞膜被破壞,細胞、細胞器腫脹,乃至崩解;而核內染色質無明顯的形態改變;壞死性凋亡與凋亡和自噬有明顯的區別,三者可以通過光、電鏡觀察和PI染色得到明確的區分。其次, 壞死性凋亡會引起顯著的炎症反應,表現為大量的炎症細胞浸潤和激活。
  • 細胞凋亡在激素誘導性股骨頭壞死中的研究進展
    近年來,許多國內外研究表明骨細胞凋亡與激素性股骨頭壞死密切相關,本文對激素性股骨頭壞死中的細胞凋亡研究狀況作一分析。程少華等指出,激素對於股骨頭壞死骨細胞是一種直接的凋亡誘導劑,在激素誘導的股骨頭骨細胞的死亡中,凋亡是骨細胞的重要死亡方式。細胞凋亡概念的提出為研究股骨頭缺血性壞死提供了一種全新的研究思路。
  • 研究發現酸環境中識別凋亡細胞的受體
    ,他們發現了能夠在酸性環境中特異性識別凋亡及壞死細胞的免疫受體,並揭示了相關分子機制。 生物體每天都會產生大量凋亡壞死細胞,清理這些細胞對維持機體穩態和正常的生理功能非常重要,否則會導致自免疫疾病等一系列問題。凋亡壞死細胞的清理是免疫系統的重要功能之一,通常由樹突狀細胞、巨噬細胞等吞噬細胞參與完成。吞噬細胞對凋亡壞死細胞的識別需要通過其表面受體分子來實現。
  • Genes & Devel:王曉晨等細胞凋亡研究取得進展
    細胞凋亡時會暴露出凋亡信號,從而誘使吞噬細胞直接或者間接的識別凋亡細胞。在線蟲中,TTR-52是一個由吞噬細胞分泌的橋聯分子,負責識別凋亡細胞上外翻的磷脂醯絲氨酸( PS ),同時TTR-52也可以結合吞噬細胞上的受體CED-1,進而介導凋亡細胞的吞噬。然而,橋聯分子在結構和分子水平上如何識別凋亡細胞的信號,如何結合吞噬細胞上的受體以傳導信號仍然未知。
  • 研究發現重離子束致腫瘤細胞凋亡機理—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近代物理所
  • 研究發現細胞凋亡、壞死和焦亡的分子開關
    研究發現細胞凋亡、壞死和焦亡的分子開關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1/21 14:15:43 德國科隆大學Hamid Kashkar課題組研究發現Caspase-8是細胞凋亡、壞死和細胞焦亡的分子開關。
  • 生物物理所等關於細胞凋亡和自噬的研究取得新成果
    ,報導了自體吞噬基因在吞噬細胞中發揮作用,促進凋亡細胞的降解。凋亡細胞的清除是細胞死亡的最終環節,其異常會導致炎症和自身免疫紊亂。細胞自體吞噬作用是指胞內囊泡包裹胞質中的內含物運送到溶酶體中進行清除的過程。前人研究表明,自體吞噬基因在細胞凋亡過程中發揮功能,促進凋亡細胞產生被吞噬細胞識別所需的信號。
  • 流式細胞術定量檢測細胞凋亡的3種方法研究比較
    1995年Vermes 首次使用螢光素標記的膜聯蛋白V(FITC- Annexin V)聯合PI染色雙參數技術定量檢測凋亡,目前國內尚未見報導[2]。我們同時使用上述3種方法對地塞米松處理的小鼠胸腺細胞進行凋亡檢測對比研究,藉以探討這一新的方法的應用價值,現報導如下。
  • 細胞壞死與細胞凋亡的區別
    細胞程序性死亡 概念:細胞程序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也常常被稱為細胞凋亡,是生物體發育過程中普遍存在的,是一個由基因決定的細胞主主動的有序的死亡方式。
  • 生物物理所等在細胞凋亡吞噬研究方面取得新成果
    該工作通過結構和功能研究,揭示了在秀麗線蟲凋亡細胞的清除過程中,橋聯分子TTR-52介導吞噬細胞識別凋亡細胞的作用機制。細胞凋亡後需要被及時清除以維持機體平衡。在線蟲中,TTR-52是一個介導凋亡細胞和吞噬細胞的橋聯分子,通過識別凋亡細胞上外翻的磷脂醯絲氨酸( PS )來識別凋亡細胞,同時TTR-52也可以結合吞噬細胞上的受體CED-1,進而介導凋亡細胞的吞噬。從序列分析來看,TTR-52類似於transthyretin,一種甲狀腺激素結合蛋白。但是過去報導的transthyretin都不具有這種介導凋亡細胞吞噬的功能。
  • 細胞凋亡:優雅的落幕
    圖1:凋亡的細胞學過程凋亡早期,細胞核內染色質結構改變,如染色質固縮(condensation)、染色質邊緣化(margination)、細胞核內胞漿緊實(compaction)以及細胞核的核膜摺疊(fo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