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自我的潛能與價值

2020-12-04 小書屋大分享

人的潛能和社會價值並無本質矛盾。人的需要的等級越髙,必然也越少自私,創造潛能的發揮具有最高的社會價值。只有充分實現全部潛能或人性全部價值的人才能成為自由的、健康的、無畏的人,才能在社會中充分發揮作用。理想社會的主要職能在於促進人的潛能的發揮。

從以上的概栝中可以歸納出一個核心的問題,即價值和潛能的關係問題。人本心理學家認為,潛能是價值的基礎。人有高於一般動物的多種潛能,因此,人也有高於一般動物的多種價值。 這方面的問題在本書第二部分的選文中有較詳細的討論。能量需要釋放,潛能需要發揮出來,這是自然的傾向。健壯的人喜歡運用他們的體力,有愛的能力才有愛的需要,有智力必然趨向智力的發揮或進行創造活動。潛能決定價值,潛能的發揮就是價值的實現人的高度發展的中樞神經系統是人的高級潛能,也是人的價值的突出特徵。不僅如此,由於人有中樞神經系統,人還能認識到自身的潛能和價值,這也是人髙於一般動物的一個突出特徵, 這有助於人主動實現自身的價值。哥爾德斯坦通過對腦傷士兵腦功能自我調整的研究為人的自我實現動機提供了機體論的證明, 正象一粒橡籽「迫切趨向」長成一棵橡樹那樣,人在自己的本性中也「迫切趨向」人性的完善實現。這就是人本心理學的潛能論 和價值論的基本要點

從這裡,已可看出,人本心理學提出的人性論、價值論和近現代傳統心理學主要流傳以低級生物本能為基礎的人性論、價值論是不同的。

馬斯洛的《人的潛能和價值》是人本主義心理學有關「人的潛能和價值」討論的論文集。主要選錄了馬斯洛有關人心理學價值觀點的文章。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及其要點: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五類,共5個層次。依次由較低層次到較高層次。各層次需要的基本含義如下:

(1)生理上的需要。這是人類維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包括飢、渴、衣、住、性的方面的要求。如果這些需要得不到滿足,人類的生存就成了問題。在這個意義上說,生理需要是推動人們行動的最強大的動力。馬斯洛認為,只有這些最基本的需要滿足到維持生存所必需的程度後,其他的需要才能成為新的激勵因素,而到了此時,這些已相對滿足的需要也就不再成為激勵因素了。

(2)安全上的需要。這是人類要求保障自身安全、擺脫事業和喪失財產威脅、避免職業病的侵襲、接觸嚴酷的監督等方面的需要。馬斯洛認為,整個有機體是一個追求安全的機制,人的感受器官、效應器官、智能和其他能量主要是尋求安全的工具,甚至可以把科學和人生觀都看成是滿足安全需要的一部分。當然,當這種需要一旦相對滿足後,也就不再成為激勵因素了。

(3)感情上的需要。這一層次的需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友愛的需要,即人人都需要夥伴之間、同事之間的關係融洽或保持友誼和忠誠;人人都希望得到愛情,希望愛別人,也渴望接受別人的愛。二是歸屬的需要,即人都有一種歸屬於一個群體的感情,希望成為群體中的一員,並相互關係和照顧。感情上的需要比生理上的需要來的細緻,它和一個人的生理特性、經理、教育、宗教信仰都有關係。

(4)尊重的需要。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穩定的社會地位,要求個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會的承認。尊重的需要又可分為內部尊重和外部尊重。內部尊重是指一個人希望在各種不同情境中有實力、能勝任、充滿信心、能獨立自主。總之,內部尊重就是人的自尊。外部尊重是指一個人希望有地位、有威信,受到別人的尊重、信賴和高度評價。馬斯洛認為,尊重需要得到滿足,能使人對自己充滿信心,對社會滿腔熱情,體驗到自己活著的用處和價值。

(5)自我實現的需要。這是最高層次的需要,它是指實現個人理想、抱負,發揮個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完成與自己的能力相稱的一切事情的需要。也就是說,人必須幹稱職的工作,這樣才會使他們感到最大的快樂。馬斯洛提出,為滿足自我實現需要所採取的途徑是因人而異的。自我實現的需要是在努力實現自己的潛力,使自己越來越成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

馬斯洛在致力於研究真正健康的、高度發展和成熟的、自我實現的人時,描述了一個有趣的現象:有的沒受過教育的家庭婦女卻是奇妙的廚師、母親、妻子和主婦,花很少的錢讓自己的家十分美好。她做的飯菜堪比盛宴,她在臺布、餐具、玻璃器皿和家具上的情趣總是別出心裁。她在家務的領域,全是獨到的、新穎的、精巧的、出乎意料的、富有創造性。

馬斯洛說,「我從她那裡以及像她一樣的其他人那裡學到:第一流的湯比第二流的畫更有創造性。」他的意思是,創造力,不專屬於詩人、小說家、藝術家、科學家或發明家,創造力是出生時就被賦予所有人的、或大多數人的潛能。這些固有的基本特性,由於人適應社會上存在的文化,就被掩蓋、或被抑制而大多喪失了。做自我實現的人,就是要重新激活或找回這種潛能。如果你想提高自己的能力,挖掘更大的潛力,就要敢於接受新挑戰,讓新的經驗和信息輸入,重新寫你的歷史。仔細閱讀《人的潛能和價值》,也許你對自己會有更深的認識!

作者介紹:

馬斯洛(1908—1970)美國心理學家,智商高達194的天才,第三代心理學的開創者,偉大的先知,猶太人。他提出了融合精神分析心理學和行為主義心理學的人本主義心理學美學,主要著作是《動機與人格》、《存在心理學探索》、《人性能達的境界》等。

——薦書《人的潛能和價值》馬斯洛

相關焦點

  • 激發你的潛能,從自我認知開始
    點擊右上角藍字就可以關注我哦每個人的體內都潛伏著巨大的才能,但這種潛能酣睡著,一旦被激發,便能做出驚人的事業。所謂的潛能,其實就是沒人發現,連自己也從未察覺,當然也不曾被其他人發現過,偶然一個機會,你被人點醒了,或者就是一句話,或者一個故事,或者只是一句歌詞,你明白了人生的意義,也領悟了活著的樂趣,甚至也懂得了感情的喜怒哀樂究竟來自於哪裡,那麼,這個時候的你,就會有一種潛能的激發。
  • 人生的目的在於認知自我和產生影響及價值-認知自我(方法論)
    探索自我是一個反覆的,不斷發展的過程。尤其是在細節上,需要我們去反覆的思考和總結,再結合實際加以驗證。正所謂「細節決定成敗」。其實,早在兩千多年前,春秋末期思想家曾參,就如何認知自我給出了一個最基礎的方法--「吾日三省吾身」,這句話出自《論語》。其核心就是「內省」。
  • 《大話生涯:自我發現之旅》:發現自我,追求價值
    他們一路降妖伏魔,歷經磨難,最終釐清真實自我,成就圓滿人生。本書使用奇幻穿越的故事情節,以聯想、創意、類比的巧妙方式,把年輕人生涯發展過程中所遇到的人格分析、興趣探索、能力評估以及價值澄清等生涯難題一一細緻解讀,讓讀者在不知不覺中解開心中困惑,從而接納自我、適應環境、積極行動。人窮其一生無非是發現自我,實現自我價值的過程。
  • 如何激活自我的潛能:學會看見你的內在小孩,修復成長的創傷
    文/唐若唐若心學原創作品,違者必究每個人都需要明白,一個人如果想要激活自我的潛能,最重要是學會看見自己的內在小孩一個人的潛能受限,往往來自我們內在小孩的成長創傷。如果我們內在成長創傷沒有得到修復,我們內在就會受阻,這份成長的受阻往往影響我們自身的探索。如果我們想要讓自己恢復自我的具足,從本質上來說,就是深入內心深處看見內在小孩,我們越能深處看見,我們越能收穫豐盛的自我。
  • 獲得自我意識的覺醒,培養正確的自我認知
    最近聽了樊登講書中樊登老師講了一本《內在動機》這本書不單單是講了該如何獲得內在動機這種力量,還包括對自己以及世界的認知。經過反覆的思考,我終於明白真正的自我認知到底是什麼。自我認知指的是對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觀察和自我評價。自我觀察:是指對自己的感知、思維和意向等方面的覺察以及對外界的看法。
  • 潛能能夠塑造自我
    每個人都是上帝咬過的一個蘋果,都有某方面的缺陷,但是也都有著某方面的巨大潛能。就像埋在一座座深山裡的寶藏,要我們努力去挖掘。美國哈佛大學的教育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基於多年對人類潛能的大量實驗研究,在1983年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論:人類的智能至少有八個,除了我們通常都知道的語言文字智能和數理邏輯智能以外,還有空間圖形智能、肢體運動智能、音樂智能、人際智能、內省智能、自然探索智能(以上智能統統可以譯為潛能)。
  • 如何激活自我的潛能:學會三個成長心法,你的潛能會得到充分釋放
    文/唐若唐若心學原創作品,違者必究每個人都有潛能,不過影響我們潛能的,往往是我們內在受阻的能量,如果我們能夠保持身心合一, 能量的自由流動,懂得用內在的三個心法,我們就能持續激發自我的成長潛能。我的同事後來他不再以父母的要求來成長自己,而是根據自我的成長與需要去留學,他意識到自我內在的精進要求,而他第一次與父母沒有達成和諧意見,自己出去學習,因為他知道,真正的成長是要突破父母給我們的限定,當你懂得持續這樣做的時候,往往我們潛能就會得到激活。現在的他已經過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通過留學找到自己非常心儀的工作,而他父母曾經反對他,現在也開始支持他的有效決定。
  • 心理學:如何激活自我的潛能,學會向內覺察,挖掘生命的源動力
    文/唐若唐若心學原創作品,違者必究每個人都渴望活出自己生命的潛能,那麼我們該如何激活自我的潛能,我們最重要是學會向內覺察,你才能挖掘出生命的源動力。而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無法激活自我的潛能,本質上是我們與自己喪失了,那麼我們就無法看到更好的自己,激活潛能的本質是學會向內覺察, 你越能覺察到自己的本心,我們就越能擁抱更好的自己。
  • 媽媽你知道我的潛能有多大嗎?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親子>潛能開發>成長發育>正文媽媽你知道我的潛能有多大嗎?遊戲對3-6歲幼兒有著相當重要的意義,是促進孩子認知發展的重要途徑;是兒童參與社會生活的特殊形式;通過遊戲實現自我價值,體現創造性能力;培養健全的人格;增強體質。   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個天才!其實,每個孩子都有天才的潛質,關鍵在於做父母的如何能夠有效的將這些潛能開發出來。
  • 南哲思享|李承貴:「自我認知範式」的形成、意義與問題
    無疑,「修養方法」是貼近中國哲學本貌的一種理解方法,因為「修養方法」內含了中國哲學的價值。換言之,自我認知範式用於理解中國哲學的實踐,實際形成了中國哲學的自我理解的價值坐標。(1)自我認知範式主張認知和理解中國哲學必須在自身文化系統中展開,即意味著中國傳統哲學的價值得到保護和鞏固。
  • 你的潛力超乎你的想像,挑戰自我,激發潛能
    所以當你開始修煉自己 ,激發出自己的潛能後 ,你會發現人生沒有什麼困難 ,你能夠堅強的去面對一切 。世界頂尖潛能大師安東尼羅賓說:「」並非大多數人命裡註定不能成為愛因斯坦式的人物 ,任何一個平凡的人 ,只要發揮出足夠的潛能, 都可以成就一番驚天動地的偉業 。」潛能的 開發取決於一個人是否勤奮 。
  • 你比自我想像中更強大,掌握三個成長心法,喚醒你的強大潛能
    真正內心強大的人,擅長喚醒內在潛能,他們相信自己可以辦到,並積極尋找辦法,我們就能變得越來越厲害。有一個哲人曾說過,我們永遠不要低估你的能力,往往它能爆發出驚人的力量。如果我們失去了這個信心,我們內在潛能就處於抑制狀態,而且在自我消極暗示下,變得愈發的缺乏信心。或許很多人都聽說過力克的故事,力克是一個沒有手和腳的人,但是他從未被自己的身體所限制住,雖然沒有手和腳,但是他學會了寫字,還學會帆船,並且在全球進行巡迴演講。
  • 突破「自我設限」,成就人生高度
    誰不想獲得自我價值的實現?美國著名教育思想家約翰杜威認為,人類最深遠的驅策力是對「重要性」的渴求,同時,價值實現也是位列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的頂級需求所在。這種對自我價值的認可與實現訴求,是我們活在這個世界的羈絆與欲求,是我們走完人生之路的信念與使命。然而很多人面對現實生活卻充滿了約束感與退縮心理。
  • 初中思想品德《發掘自己的潛能》說課稿
    一、說教材《發現自己的潛能》是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上冊第五課《自我新期待》第二框題的內容。本框主要是引導學生認識和發掘自己的潛能,從而創造新的自我,告訴學生要發展的認識自己,從而更好地樹立完善自己的信心。從全課內容看,它是對第一框的繼承和深化,並為第三個框題做鋪墊,所以本框在全課中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 別讓「年齡標籤」綁架自我認知
    小姐姐、小哥哥、油膩大叔、中年少女……當下,很多流行的標籤都和年齡有關,年齡標籤影響著一些人的社會形象和自我認知。「年齡標籤」不過是人們依據生活閱歷和過往經驗而得出的近乎於固化的形象認知,既不能契合社會的每一個年齡群體的具體特性,也缺乏科學的判斷依據與認定標準。「年齡標籤」反映出人的認知刻板,會帶來以偏概全的結果。顯而易見的是,「嘴上沒毛」不一定就「辦事不牢」,「英雄出少年」的說法恰與此相左,而「頭髮長、見識短」涉嫌「一竿子打翻一船人」式的性別歧視。
  • 自我認知——是對人生與人性的最好啟示
    人生最大的困惑、最不容易做到的在於「自我認知」。很多人都會問同樣的一個問題;人生的意義到底是什麼?也許有更多的理由可以闡述人生的意義,大多只不過是鸚鵡學舌。無論怎樣的闡述,看似有意義,實則是一件無聊而又無趣的事情。人生無論有怎樣的目標與追求,只有自己體驗到的所有生命內容、才是人生的意義。「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
  • 什麼是潛能?人類的潛能到底有多大?是否能自主激發潛能?
    什麼是潛能?潛能,顧名思義,潛能就是潛在的能力、能量,所有能力分為呈現層、規律層和本質層。呈現層、規律層與本質層的能力是因果關係。本質層的能力屬於人的潛能,潛能是與生具有的。潛能分兩種,一種是人的身體素質潛能,另一種是人的大腦智慧潛能。潛能與本能是包含與被包含關係,潛能屬於本能。一、身體潛能,人類身體自身擁有的潛能。
  • 如何激活自我的潛能:不是全然依賴自己,而是懂得萬物為自己所用
    那麼我們該如何釋放自己的潛能,我們最重要是建立正確的生存策略,釋放與調動自己的潛能,我們越能在生活的實踐中變得強大。防禦模式讓我們充滿了攻擊性,更會抑制自我潛能,在這種攻擊性之下, 我們往往會認為別人對我們的批評是攻擊我們的。比如在工作中,一旦有人批評我們,我們就會認為對方是在否定我們,那麼我們內心就會充滿情緒的對抗。
  • 教育的核心價值:激活蟄伏在人類基因密碼之中的智慧潛能
    教育解答成長疑問教育激活大腦神經迴路「世界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因此,人類教育工作才具有實踐的意義和價值,每個人也才能通過運動、交談、閱讀、實踐、思考等方式激活大腦神經迴路、提升個人智慧水平。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人生成才=讀萬卷書、行萬裡路、閱人無數、名師指路、自己開悟......教育激活大腦神經迴路。
  • 自我決定理論
    自我決定理論在教招考試中主要以單選、多選題考查,重點考查基本信息的識記和理論理解。需要大家掌握該理論的代表人物、基本觀點。1.理論介紹代表人物:德西和瑞安自我決定是一種關於經驗選擇的潛能,是在充分認識個人需要和環境信息的基礎上,個體對行動所做出的自由的選擇。